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七章 射猛禽需用良弓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七章 射猛禽需用良弓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4:23 来源:笔趣阁

人矜绰约之貌,马走流离之血,始争锋於校塲,遽写鞚於金埒。

临沮县的校场不大,其址于城郊,外围用一层高排木栅包围,内中是一处被处理干净的沙场,圈地中没有草坪和水泡,八方立黑色皂旗,正南向是七阶的木制点将台,侧旁立有金鼓相托。

黄忠所统领的两曲兵壮,正在校场中列队操练,负责指导他们的是黄忠麾下的两名曲长。

在南郡十八县中,黄忠所掌管的士兵操练最勤,训练最苦。

刘琦穿越到汉末已有数载,在巨野当县尉时也见过郡国兵,他也见识过雄壮士卒,但和黄忠调教的两曲人马相比,感觉还是有点不一样。

壮不壮且不看,战力和执行力他也瞧不懂,但他能看出黄忠带的兵非常有精气神。

那是一种由骨子里向外散发的精神状态,傲骨嶙嶙,铁骨铮铮。

士卒们在挥舞手中长戟时,每一下都显得慷锵有力,从里到外都流露着一股阳刚之气。

“风!”

“风!”

“风!”

每一下动作,都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喝,虽喊的不是特别规整,听着多少有些参差不齐,但却声音嘹亮浑厚,充斥着整个校场。

一县驻军,要操练到这种程度,殊为不易。

汉代施行的是全民兵役,兵役共有三种,一为中央卫士,二为边郡戌卒,三为原籍郡国兵役。

中央卫士和边郡戍卒都是二十三岁服役,兵源基本都是从服郡国兵役中抽调出的精锐之士,而在原籍郡国的全民兵役则是自二十岁开始,因为有二十成丁一说。

但服兵役的壮丁,真正能够得到良好训练的时间,也不过就是秋季的“都试”,是为汉代郡国的大检阅,为期一月。

“三年耕,有一年之蓄。”就农业社会而言,受限于生产技术而言耕地无法多产,为保证农耕收入,郡国兵役的操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走个过场,很难练出精卒。

所以说,有对外战争的时候,真正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在幽州、凉州、并州等地的边郡戍卒,地方郡国兵的战力,特别是在临敌布阵方面,充其量只能算是添头。

……

刘琦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黄司马果然是练兵有方,这两曲县卒能练到这种程度着实不易,与我原先见过的郡卒大是不同。”

黄忠听了夸赞很高兴:“掾史过赞,黄某受之有愧。”

“不然,黄司马当之无愧,我虽不懂练兵,但我却能看出士卒的精神状态,君确有真才实学,在临沮一县之地埋没了这么多年,着实是委屈了。”

刘琦评价的很走心,表情也很诚恳,让黄忠有被承认和认同之感,而且他的话也戳中了黄忠的心窝子。

”这孩子,说中了黄某的心事了……”

黄忠出身不高,只是普通武人,在荆州这个由宗族纵横的地界,武人想要出头实在太难了,南郡军中很多比他年轻的后辈,本领远不及他,却因与宗族沾亲带故,反而在各郡县军中出人头地,而他空有一身本领,还有宛城的军功傍身,在四旬的年纪也不过是一县别部司马。

若是在幽州边郡,他或许可以凭借边功干出一番事业,但在荆州……

如不出意料,他很有可能就是在临沮县窝一辈子的结局。

有本事的人,一般都不希望被埋没,除非他确实看不到亮光,刘琦的出现和对黄忠的重视,隐隐的让他看到了一展抱负的希望。

“承蒙刘使君和掾史这般看重,黄某不胜惶恐。”

刘琦淡然一笑,转过头冲着不远处一直慢悠悠跟着他的刘磐喊道:“兄长,麻烦你把东西拿来。”

刘磐闻言走来,他的手中一直捧着一个很长的精致木匣。

刘琦接过木匣,在黄忠面前缓缓打开……里面是一张做工精良的黑弓。

在汉军中,不同的弓有不同的用途,长弓用于步卒,短弓用于骑手,角端弓劲力强用于守城,且能够拉开越重的弓,便越是能够代表一个武人的能耐,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刘琦给黄忠看的这张黑弓是为短弓,乃骑士所用,弓以兽角、筋、竹木等物复合而成,工艺精良,比例精准,明眼人一看便是出自造弓大师的手笔。

但令黄忠最为诧异的,不是这张黑弓的价值,而是其所代表的意义。

《荀子·大略》中曰:天子彫弓,调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如此制作精良的黑弓,刘琦如此年轻必不会有……难道是刘表着其转送于自己的,其意是欲以大夫之礼相待于己?

就在黄忠犹豫不决之时,却听刘琦开口道:“此乃刘使君命我转赠予司马的,公若有意接使君之情,便请收下,若是无意,也不妨事,我自转还于刘使君便是了。”

话里话外,刘琦这橄榄枝已经都快抛到黄忠脸上去了,但凡黄忠不傻,应该就能明白刘琦话中深意。

就看这‘橄榄枝’他接还是不接了。

黄忠只是略作犹豫,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他虽是武人出身,但并非鲁钝之人,刘琦代刘表转赠黑弓给他,黄忠大概也能明白其中深意。

使君上任,所忧虑者,不外乎荆州宗族而已!因而才要拉拢猛士为臂助。

而黄忠本人对荆州宗族,也无甚好感。

“忠多谢刘使君相赠良弓,这张弓,黄某人收下!忠愿为使君手中良弓,射虎逐鹿,全凭使君一言而决。”

说罢,便见黄忠从刘琦的手中接过了那张黑弓。

接过黑弓的一刹那,便已经表明了他从今往后,将站在刘表的这一队,不再顾及自身生死,为刘氏效力。

“汉升肯接此弓,便如同接下半个南郡,我代表使君在此向汉升表相谢之情。”

就见刘琦冲着黄忠长作一揖。

黄忠吓了一跳,忙伸手扶他:“掾史切勿如此,却是折煞末将了。”

刘磐在后面看刘琦如此推崇厚待黄忠,心中升起了一丝疑惑。

伯瑜是怎么回事?大老远的跑到临沮县,就是要见这么一个别部司马?

还把叔父珍藏的黑弓给他了?

回头让叔父知道,焉能不揍他?

为了一个县城的别部司马,还至于如此?

“唉……”刘磐叹息一声。

黄忠和刘琦都听到了刘磐发出的异响,但都没有搭理他。

刘琦问黄忠道:“既得汉升相助,那在下有些事便直说了。”

黄忠点了点头,一边下令校场内操练的兵士们休息,一边带刘琦走向校场的边上。

刘琦四处看看,见附近没有什么闲杂之人,低声道:“刘使君得朝廷恩令,受荆州刺史之职,然荆楚之地却有大患,犹如沸锅一般,谁跳进来便能将谁煮死,使君虽有整顿七郡之志,然身边尽为掣肘,汉升乃南阳人,又在荆楚从军多年,不知可有良策相助府君?

黄忠笑呵呵地道:“荆州七郡,依黄某看,有两个祸患,不知掾史说的是哪一个?”

刘琦没有想到黄忠会把荆州的祸患归为两个,随道:“愿闻其详。”

黄忠的思路很是清晰:“某在此多年,知晓眼下的荆楚有两大祸患,一是荆州内有宗族为祸,招募私士,妄自尊大,为祸甚深;二是外有袁术和孙坚如同虎狼,谋害上任刺史和南阳郡守,他们早就视同南郡如囊中之物,有鲸吞之志,其祸不小。”

刘琦赞赏的看着黄忠。

为将者不仅要精通武事,善于练兵,还要对时局有一定的敏锐感观与大局观,能看清时势变化,才能被称之为大将之才。

就这点看来,黄忠确实有其独特的潜质。

刘琦向黄忠垂询:“那敢问黄司马,这一内一外两大祸患,如何应对?”

黄忠呵呵一笑,道:“黄某不过一武夫尔,这内忧外患的大事,只能看清,却无甚良策,不过以黄某度之,若不能梳理南郡宗族,使君便无法在荆州立足,更休谈驱逐袁术孙坚之流,当下需先定宗族才是首要大事。”

刘琦点了点头,道:“黄司马之言,确是出自肺腑,此事我会呈禀使君,以定对策,届时还得有劳黄司马鼎力相助。”

黄忠拱手道:“使君和掾史若有动作,黄某愿为先驱,死亦不辞。”

刘琦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有汉升这句话,便好说了,回头若遇大事相托,我再暗中派人知会于你。”

黄忠沉思了片刻,忽然又提醒道:“掾史若是有事,还需派心腹来通知给黄某为好,不可轻信旁人,不然恐惹出事端。”

刘琦苦恼地叹了口气,瞅了一眼刘磐,道:“我来荆州,除了从兄之外,便再无心腹之人了,兄长还需时刻在我身边,以防有变故,可用之人捉襟见肘。”

黄忠沉思了一下,突然道:“黄某倒是有一人,可以引荐给掾史,只是不知掾史信得过黄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