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六百八十八章 刘琦和刘备

治理益州的事宜,随着荆州士族入蜀,开始有条不絮的进行着。

梯田、井盐、羁縻、造船等内政正在一项一项的进行,西南边陲之地,正在向着一个全新的领域发展。

本想将镇西稻先安排在南中进行种植,但依现在的情况来看,南中那边没有回信,想来还是得先在蜀郡、巴郡等地试种,不过所幸这种稻种的成熟期,大概是两到三个月便能一熟,成长周期非常迅速,若是试种的好的话,在秋收之前,便可为明年整个益州和荆州储备上充足的稻种了。

当然了,镇西稻若是能够普及,势必也会流传到北方去,但刘琦并不怕袁绍或是曹操得到了这稻种之后会对己方形成威胁。

因为水稻历来都是南方主要的种植产物,而且镇西稻属于热带性的农作物,抗旱不抗寒,北方的气候并不适合镇西稻的大面积种植,所以放眼整个汉境,能够有效地利用镇西稻来储备粮食的势力,除了自己之外,也就只剩下孙坚了。

至于孙坚,刘琦已经打定了主意……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收拾他。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江东之地包括了后世的浙江,福建,而这两个省份的气候和土壤,是占城稻最适合种植的地方。

宋朝普及了占城稻之后,浙江和福建逐渐成为了天下粮仓,从那刻时期开始到刘琦穿越前的现代,江浙地区一直都是整个中原的主要金库粮库,这根基和地位在千百年来一直就没再动摇过。

根据刘琦前世的经验,只要能将镇西稻普及到浙江,福建,两湖,四川这些地域,那整个南方每一年所产出的粮食,足够可以让他大幅度的扩建军队,南方的人口也会因为粮食产量的递增,而成爆炸式的增长。

对于历史上的三国来说,锐减的人口是无法弥补的伤痛,但是一旦粮食充足了,刘琦相信,待全国一统之后,想要将汉人的人口重新恢复到东汉时期的鼎盛时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甚至用不上两代人的时间。

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基本的是要有合理的粮食供求。

另外,卫士署的人还在越巂郡寻找着攀枝花矿床之所在。

刘琦本以为这个矿床还未经开发,可能会比较难找,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其实在这个时代,攀枝花矿床在邛都以南,早就已经开始被开采,只是没有像是后世那样被大规模的开采。

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其矿床所在的越巂郡对于汉人来说,是一个偏远所在,甚至比凉州诸郡还要不得汉朝中央政府的待见。

而且这里居住的大部分人都是夷民,汉人的数量非常少,因而并不得汉人看重。

不过对于汉中中原经济中心来说,邛都虽然偏远,但这里的冶炼地点可是非常之多,从凉山到邛都再往南的矿床,一路探查下来,冶炼点最少也有数百以上,而在矿床边缘的山脉上,光是被本地人开采的铜洞、银洞和铁洞,就多达十七个。

更重要的,是还有采金的洞!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很大程度属于军需资源,刘琦当即下令,让自己的弟弟刘修前往越巂郡任郡守。

盐、铜铁金属、粮食,在刘琦的概念里,这三样东西事关当下整个国家的走势,也是命脉所在,一定要规范化,官营化,绝对不能下放到民间。

并不是他想与民争利,而是每一个时代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资本运营,这些命脉物资的流通和定价权一旦被散开,最终也会被民间的大族豪强所强行兼并垄断。

就如同汉朝的土地一样,最终小民的土地被豪强兼并,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刘琦觉得既然如此,那与其被大族垄断,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由自己所代表的官署来进行垄断的好。

而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备入蜀了。

……

他和张飞,赵云等人轻装简行,走长江水路逆流入蜀,入蜀后又由刘琦亲自派遣的军士保护,一路前来成都。

虽然刚刚经历大战,但在刘琦和他手下一众人的努力下,蜀中的新政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百业待兴,一路西行而来,刘备看到的,是到处都是在兴建的梯田,以及他原先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水车,还有地方郡署对夷民居住地的重新安置,包括汉人官吏在征召夷民开垦新的梯田和稻田,由官署派遣郡国兵帮助他们开垦,并给他们提供江东犁进行耕种,并置办水车等物。

一路走下来,刘备心中不免升起了几分艳羡之情。

“着实是想不到,这刘伯瑜不但打仗是一把好手,治民居然也这般厉害,宗室后辈中,有这么一位能人,兴复汉室有望。”

赵云跟在刘备身边,道:“云也早听说刘伯瑜之名,听闻他手下人才济济,荆州之地,能人众多,这一路行来,观各地郡署治蜀如此有章法,想来也和刘琦麾下的一众英才也脱不开关系。”谷

刘备心中感慨,不知不觉间,他长叹了一口气,脸上略有落寞。

张飞在一旁看到,遂问道:“大兄,为何叹息?”

刘备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干巴巴的笑。

为什么叹息?

还不是叹息自己为何没有刘琦这样的好命,能有一块基业立足发展。

自己也是宗亲,同时还是卢植学生,与公孙瓒又是至交,后又得刘虞器重……他虽然家道中落,但好歹也曾在黄巾之战时立过功劳,有县尉之职傍身,仔细想想这一辈子的机会也算是不少。

但很可惜,虽然每一次机会刘备都能抓住,同时又很努力,可就是一直没能成就大一些的功业,着实时运不济。

而如今,他一步走错,被曹操打败,损兵折将不说,连幽州都回不去了,只能来此仰人鼻息。

再看人家刘伯瑜,同样是汉室宗亲,但年纪轻轻的就已经是二州之主了,雄踞半壁江山,南方之地虽偏狭,但论地域之广阔,怕是袁绍也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人活一世,就怕跟人比,这一比之下,刘备心中难免会蹦出几分失落的感觉。

一行人过了雒城,又过了绵竹,数日之后便抵达了成都。

听说刘备到了,刘琦难得的放下了手中所有的事情,亲自来见刘备。

刘备的容貌确实与寻常人有些不同,他的臂展很长,眼睛很宽,但不是那种传说中的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

还算是个正常人,而且英姿勃发,颇有英杰之相。

刘琦见到刘备之后,非常热情的握住他的手,拉着他一同进入牧署。

“玄德叔父大名,琦久闻已久,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叔父乃是当世英杰,谁得叔父,谁就等于得了一州疆土……叔父能来相投,汉室大业振兴有望!”

刘琦一见面就大赞刘备,把刘备说的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跟在刘备身后的张飞倒是非常受用,心中暗道这年轻人有眼光。

刘琦转头看向刘备的身后,只见两名铁塔般的汉子站在他的身后。

一个人脸上挂满了虬须,身材高大犹如典韦一样的身形,不过举手投足只见,却还有几分儒雅之气。

这一定就是张飞了。

另外一个大汉,也是身材颇为高大,棱角分明,颇显刚硬,想来就是赵云了。

不过这个赵云的样貌跟刘琦想象中的有点不太一样。

后世看各种演义或是电视剧,都把赵云形容成了一个俊俏的青年战将,武艺高低暂且不论,但外表绝对是帅。

但站在自己面前的赵云,他的脸虽然也是有棱有角的,但若说俊俏,那肯定是不搭边……不过英武之气还是有的。

有点像是江湖草莽豪侠的感觉。

带着刘备、张飞、赵云入了客厅上了席,刘琦主动开始向刘备咨询一些他的往事。

什么刘备师从卢植的事情,还有他当年讨伐黄巾的事,另外,还主动跟他攀谈关于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件事,询问刘备的家传等等。总之,反正什么往事让刘备有面子,能够往他脸上贴金,刘琦就跟他聊什么。

这一聊,就是整整一个办时辰。

在这一个半的时辰中,刘备,张飞,赵云对刘琦的印象可以说非常的好,身为两州之主,大汉实际上的南天王,刘琦在刘备等一行人面前,丝毫不吹嘘自己,也不彰显自己,而是主动给刘备表现和发挥自我的机会。

这在三人原先的入仕经历中,是从来都没有碰到过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