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六百八十七章 庞统的眼力

庞统见刘琦询问自己,也不扭捏,他先是恭敬地向着刘琦行了一礼,然后问道:“敢问师兄,适才大家所议有关雒阳诸事,事关重立太学和天子,太傅,卫将军三人之争,不知师兄所言的局势,是这两件事中的哪一件?”

刘琦笑呵呵地招了招手,让庞统在自己的桌案的对面坐下,然后命人送上茶叶与热水。

“说了一上午,口都干了,眼下就剩你我二人,也不必拘谨,想到什么说什么,我就是想看看,你如今成长到了什么程度,如此也好量才取用……咱们虽有师兄弟之名,但毕竟你才十五岁,我若是委你重任,也得看看你的水平不是?”

说罢,刘琦亲自泡茶,递给了庞统一盏。

“谢师兄。”庞统接过茶盏,先泯了一口,然后道:“师兄,依照弟弟看来……天子,太傅,卫将军,三人虽有间隙,但却彼此制衡,互有顾忌,且互为依仗,三五年内,是不会出现大事的……闹不起来!”

“哦?你为何如此肯定?”刘琦感兴趣地问道。

庞统掰着手指,对刘琦道:“陛下虽为天下共主,手中并无实权,卫将军麾下虽有强兵,但出身不过并州一武夫,无依无靠,既不能得士人之心也不能得门阀之心,若是离了陛下和司徒,早晚必将败亡,且更无眼下天子亲将的殊荣……王太傅出身太原王氏一门,倒是有资源有人望,且此老能够一举重立朝堂,实乃兴汉一大功臣,可惜此老不懂变通,脾气又暴,且他一大把年纪了,时日无多,怕也是不会有什么野心,倒是一心为公,如此纵然陛下对他有万千不满,他依旧还是会忠于陛下。”

说罢,庞统拿起了刘琦桌案上的一只三脚酒爵,放在刘琦的面前,低声道:“他们三人就如同这酒爵的三脚,虽然各自头都是冲外,但却互为鼎足,共同支撑此爵,无论如何闹都是闹不散的,而且……也倒不了。”

刘琦恍然地点了点头,拍手赞扬道:“师弟真是好毒的眼力,如此说来,就算是他们三人彼此互忌,朝廷也是倒不了的,是么?”

庞统摇了摇头,道:“自然不是,酒爵么,有三个腿,若是要其倒,只需要将其中一个腿掰断,那自然就倒了。”

刘琦感慨地道:“幸好,我大汉朝的这三条腿够硬,怎么掰也是掰不断的……这爵,注定是稳固的。”

庞统闻言沉默了。

少时,却见他从刘琦桌案旁的木犊堆中,抽出了一根木犊,伸手撅折了一段,然后将剩下的一段支到了那酒爵之下。

但那断的木犊很显然要比酒爵的三条腿要长,它不去倒是还要,庞统硬将它塞在酒爵下面,便见酒爵一下子倒了,‘噼里啪啦’的滚落到了地上。

却见庞统微微一笑,道:“师兄也莫要对朝廷那边太过放心,这腿其实有时候不需要掰断,一旦要是再多一条腿,甚至是两条,或许比掰断腿倒的要更快。”

刘琦闻言愣住了。

这孩子不简单啊。

凤雏之名,果然不是白叫的。

少时,方见他又问庞统道:“那关于王允提议立太学的事呢?你认为如何?”

以王允,杨彪,司马孚等一众为首的士族朝臣,对于立太学是执着的,因为只有重立太学制度,才能将这天下人才的任免权力重新抓在他们这些士族群体的手中。谷

百多年来,士族群体在大汉朝的势力越来越强,话语权越来越大,盘根错节利益输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察举制度,而太学正是将察举制度发挥到极致的体现。

庞统笑了:“以小弟之见,王太傅想要重立太学的心是好的,但太学立不起来。”

“哦?”刘琦一挑眉毛:“为何?”

庞统深吸口气,突然道:“现在归朝廷直接管辖的地域,无外乎京兆、司隶与河内以南地界,自太学被焚之后,天下士子入仕无有通路,虽依旧可举孝廉,但官职任免,全凭地方郡署征辟,说句不该说的话……就算是太学重立,从太学生中分往各地的补郎补吏,各地牧守有几个会让他们真的上任?”

庞统这话说的没错,昔日太学尚存之际,各郡的二三百石官员皆是由京中的太学生中向各地委任派发,但如今各地已经形成割据之势,别人不说,单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这些人,会任凭王允从京城中派人到他们的地头去当官,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庞统继续说道:“三万太学生,若不能派往各州各郡,仅靠司隶,京兆各地承接……我就算王司徒每年将各县的县令、县尉这些六百到三百石的官都换上一遍,最多也不过能委任一千余人,侍卫到时候天下士子云集于中枢,三署郎中的郎官数量倍增,各个每年都要吃朝廷三百石俸禄,这些俸禄都要从雒阳太仓来出,他养的起么?”

“士元之所思,果然和平常人大不相同,不枉费你受师尊一番教导……真凤雏也。”刘琦赞叹道:“这次整治蜀中,你还需多费心力,但有功成,为兄必不薄待于你。”

“多谢师兄,弟一定恪尽职守,绝不让师兄失望。”

庞统走后,刘琦便转身冲着后堂喊道:“出来吧。”

他的声音落下没一会,便见一个身影从后堂缓缓走出。

正是贾诩。

刘琦斜眼看着贾诩,无奈地摇了摇头。

“你说你,好端端的议政你不参加,非得躲在后面偷听,能听出什么?”

贾诩淡淡一笑,道:“末吏乃是西凉降叛,今日参会的,皆是君侯心腹之人,老夫若是参加,恐惹人私议,还是躲在后面听听,关键时刻再给君侯支招要好。”

“文和先生活的真是小心谨慎,刘某佩服,敢问先生,今日听出什么来了?能给我支什么招?”

贾诩抬眼望向厅堂外,若有所思。

少时,方见他慢悠悠地道:“君侯的这位小师弟,小小年纪见识就如此不凡,日后必将是个雄飞人物,不过老夫观听这孩子说话时的语气,还有在后堂暗中观其颜色……唉,小小年纪,便身负大智慧,时间一久,恐志得意满,自视甚高,久而久之,行事就容易率性、着急……怕是会吃亏的。”

“先生好一双慧眼,就这么几句话,就把我师弟的优点和缺点都看出来了?”刘琦微笑道。

“老夫活了大半辈子,见的人和事太多了,该见的不该见的,都见过……这孩子是个好苗子,再过十年,必是一州之俊杰,但越是如此,越要小心,以免少年气盛,养些不好的习惯出来,再长大些,怕是就不好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