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六百三十五章 刘琦的请求

“父亲,快请坐。”

荀攸府邸的主厅内,府中的侍者们端上来酒肉和饭食,贾穆和贾访一左一右地亲自搀扶着贾诩来到座位前请他坐下。

贾诩甩手推开了两个人,道:“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老夫还没有老到需要你们搀扶的地步。”

贾穆长叹口气,道:“两年多不曾见到父亲了,也不曾在父亲身边尽孝,如今父亲来了荆州,我们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也算是弥补这两年的遗憾。”

贾诩缓缓坐下,没有回答他,扭头看了看已经坐在了主位的荀攸。

荀攸捋着须子,一脸笑容不变。

他紧紧地盯着贾诩,不着痕迹地轻轻摇头。

很显然,他要向贾诩表达的意思是:不要乱说话。

贾诩自然不是一般人,不会轻易将这个局面捅开,就算是要捅,他也得知道这是怎么个情况。

他从不办冲动的事情。

少时,贾诩和其三子各自入座,荀攸便举起酒爵,对在场的四人道:“你贾氏父子时隔两载团聚,殊为不易,贾公当初受天子秘令,刘荆州之邀,做护君盟在京中之内营,如今时过境迁,功成身返,实乃可喜可贺,来!你们三个陪我共同敬文和公一爵!”

“恭贺父亲功成身返。”贾穆,贾访,贾玑三人一同道。

贾诩何等聪明,听到这的时候,也大致听出来个大概。

看起来,自家这三个儿子当初被刘琦劫走,刘琦跟他们说的,并非是要用他们当人质威胁自己,反倒是让他们以为将他们留在荆州是在保护他们。

仔细想想,这样一来,自家这三个儿子这两年来,在荆州的生活,似乎并不像是自己想象中那样,犹如俘虏一般。

很显然,自己的家人这两年来,在荆州过的是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开心日子。

看着三个人满面红光,一个个英姿焕发的样子,贾诩的嘴角闪出了一丝微笑。

他现在明白荀攸不让自己出言是什么意思了。

荀攸也是好意,他不想让自己打乱了三个孩子现在的生活。

贾诩心中不由感叹……他一直梦想而不得的安稳生活,如今竟然应验到自家孩子身上了。

若真是这样的结局,那自己这些年的隐忍和委屈,仔细想想倒也还真是值得的。

“穆儿。”贾诩饮酒之后,问贾穆道:“为父看你身着官服,目下在襄阳所任何职?”

贾穆站起身,道:“回父亲,孩儿承蒙刘镇西器重,目下任湘潭长一职。”

“六百石的一县之长……”贾诩喃喃地念叨。

贾穆看向贾访,为贾诩解释道:“二弟则是任邵阳令,三弟眼下则是在长沙学宫,拜尚长先生为师,待翌日出师之后,再行入仕。”

贾诩闻言心中不由一颤。

他虽然猜到了刘琦应不会薄待自己的几个儿子,但没有想到竟重用至此地步。

长子贾穆和次子贾访皆不足三旬,如今皆已经是一县之长,若是再经磨砺,逐渐提拔,以现在大汉朝,各方牧守皆独霸一方,自任官吏的情况来看,将来就是当个两千石的郡守,也不在话下。

至于第三子,目下在庞尚长也就是庞德公所主持的学宫学经……毫无疑问,庞德公是南境目下声名最盛的大儒名士之一,在整个南方士林中的影响极大。

连刘琦都是他的挂名弟子……

小儿子跟他学经,日后学成入仕,地位和前程与旁人自不相同,这是大汉朝历来的入仕规矩,贾诩身为经学之家的后人,心知肚明拜一个名士当老师,对仕途有多么巨大的影响。

这个圈里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的。

“看你们兄弟三人过的这般好……为父很安心……你们的母亲呢?”

“回禀父亲,母亲现在与我同住,由孩儿供养她老人家。”贾穆拱手道:“今番我兄弟三人接到荀公手书,便都星夜从长沙赶来襄阳,终得见父亲,我们一家终于可以团圆了。”

贾诩低着头,没有说话。

贾访又道:“父亲替刘镇西坐守南阳,规范牛辅和张济两人,致使凉州军事不曾大规模地祸害荆州之境,实在是功勋卓著……哎,孩儿们也知道,我兄弟三人这两年能在荆州受刘镇西这般重视,皆有赖父亲在北为国建功!”

贾访的眼睛有些湿润:“我兄弟三人承父亲荫福,无可报答,实在是愧为人子。”

贾诩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话,着实有些让他不知道怎么接才好了。

荀攸在旁开口道:“如此说来就言重了,令尊与我,还有你们都是汉臣,所做所为皆不过是为了扶汉而已,别无他想。”

说罢,他看向贾诩:“文和先生,你说是吧?”

都到了这个时候,贾诩又怎么能说不是?

“是。”

“对了,先生,荀某这里有一封君侯的手书,他让我转交给你,饮宴后请贾公一阅。”

一听有刘琦的书信,贾诩这顿饭就吃不好了。

说实话,他总共收到过刘琦的书信没几次,但每一次刘琦书信中的内容,都足矣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看过刘琦书信的贾诩,血压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向上攀升。

但即使如此,贾诩心中明白,这信他无论如何都得看。

心中有了这么个牵挂,贾诩这顿饭真可谓是吃的不香不臭。

好不容易待一顿饭熬完,三个儿子又要与贾诩闲话家常,让他说一说这两年在敌营中的‘惊险刺激’的经历。

贾诩当然是屁都说不出来,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确实与刘琦达成了合作,算是半个荆州军的探子,但他的精力还远远达不到惊险刺激的程度。

荀攸见贾诩心神不宁,随即上前去劝,说是贾诩刚刚来到襄阳,人困马乏,还未曾歇息,让他三个儿子且回驿馆,而请贾诩在自己的府邸休息一夜。

贾穆见贾诩神色疲惫,又见荀攸执意留他在府中,心中明白这两个人之间,应是有什么话说不想让自己听见。

于是贾穆便带着两个弟弟向贾诩告辞。

兄弟三人离去之后,荀攸便请贾诩来到自己府邸的偏室客房,安排他住下,然后命人送来了一份封蜡的匣子。

贾诩看着匣子,好半天不曾言语。

荀攸微笑道:“文和先生放心,这匣中的内容,荀某从没看过。”

对于这一点,贾诩倒是深信不疑。

荀攸见贾诩颇有些神思不属,便先退出了房间,留下贾诩一人在房内。

少时,方见贾诩伸手打开了那个匣子。

看到里面的东西之后,贾诩依旧是哭笑不得。

还是一个团一个团包裹成的信,非得小心翼翼的拆开不可,一个弄不好就会撕坏。

刘琦依旧用这种方式告诉他,今日跟他说的话,上入天,下入地,除了他刘琦就是你贾诩知道,绝无第三人知晓。

贾诩轻轻的将外面的布帛撕开,上面的内容是:“文和先生,这次咱们第几次书信了?”

贾诩淡淡的念叨:“用这种方式,是第三次了吧……”

他继续往下撕着。

“见过令郎了吧?”

又撕下一层。

“君之三子,都秉承先生之智,颇有才干,若能好生调教,翌日必成大事。”

贾诩轻轻地哼了一声,他心中知晓刘琦是什么念头。

前番是用三个儿子威胁自己,这一次又用他们来拉拢自己。

他倒是很会玩啊。

当贾诩再次撕开一块绵帛后,却见上面的内容写着:“是不是觉的,我是故意在用令郎来拉拢你?”

贾诩见状不由一愣。

猜的还挺准……这小子有点自知之明。

但当贾诩再次撕扯下一块布帛之后,看到的内容不由让他啼笑皆非。

“猜对了,我就是在用他们拉拢你。”

贾诩随后又撕下一块,但后面的内容和上次给他写信一样,又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死结。

“他可真是不够嫌麻烦的!”贾诩骂骂咧咧的,开始去解死结,废了好半天的劲,弄的自己一头汗,方才把死结全都解开。

但最后的内容,却也令他沉默了。

“刘某先用君之家眷威胁先生,如今又用君之三子前程来收拢先生,论手段,不够光明,亦不显正道,但归根结底,皆因重先生之才,刘某自思,若不用此方法,恐无法令先生倾心而归,天下诸雄,能令先生倾心相投者,非要有平天下治天下之盖世之才,刘琦自思没有,非如此不能请到先生来荆州。”

“先生若是恨刘琦,不愿相辅,亦无不可,我自当安排先生在荆州做一闲散之职,先生三子,我依旧重用,绝不怠慢。”

“先生或许会疑惑,刘琦又是威胁,又是恐吓,如今又是示好,请先生来荆州,却又不见用,为何?”

“在先生面前,刘琦不必多做掩藏,在刘某看来,这天下智士,以先生为最!”

“刘琦自思,在匡扶汉室的路上,不需先生鼎力相助,只要先生不相助他人,于刘琦而言便是最大幸事!故如此行事。”

“故,只要先生愿意留在荆州,不论真心辅佐刘琦与否,都无所谓……刘琦要的,只是先生在荆州,仅此而已。”

贾诩看完之后,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绢帛,半晌无言。

少时,却见他缓缓站起身来,推开房门,向外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