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六十二章 摆在眼前的困境(第三更)

上雒的七千兵将终于从襄阳出发了,临行之前,刘表亲自前来送行,对刘琦千叮咛万嘱咐后,方才目送他离开。

旌旗招展,兵马依照三人一排的长队,缓缓向着东方行进。

所有兵将都消失在眼帘了,但刘表依旧是站在原地,直勾勾的看着远处涌动的烟尘,眸中满满的都是期盼与惦念。

老夫的儿子……长大了。

……

按照计划,两军会合后,便将共同北上,通过南郡前往雒阳。

按道理来说,益州军出了蜀中来荆州,本应先至襄阳拜会刘表,然后再行征伐。

而且荆州军若是在襄阳附近等待益州军会盟,然后在一同走南阳上雒,距离是最近的。

但眼下荆州军前往秭归,属于白绕了一大段远路,在与益州军会合后,他们还要重新返回襄阳辖境进入南阳。

但让五千益州兵深入南郡而不加以监视,这对于刘表来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别说他本就对刘焉印象不佳,就算对方是他所认可的刘虞,刘表也不会让五千人马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进入自己的辖境。

名义上是两军会合在秭归,实际上不过是刘表让刘琦代他监视益州军而已。

另外,谁知道领兵的贾龙在见到刘表之后,会不会向他询问谁当盟主的事?

刘表现在是打算跟刘焉虚与委蛇,真要是当面被问,刘表强行扯谎也有些不太好看,有失一州之首的身份。

毕竟,刘表是个爱惜羽毛之人。

既然见面会有这么多弊端,那干脆就不要见了,在秭归合兵直接上雒便是了。

……

荆州军抵达秭归县,益州军尚未至。

乘着这个空档,刘琦和各部司马、军侯开始研究进兵路线的问题。

从秭归北上往雒阳走,大致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要么是直接北上,走兴山一路直入新城,行入上庸地界,但这样说不定会牵动屯兵在汉中的苏固。

苏固目下与刘焉是敌对态势,他很有可能会出动兵马对刘焉予以骚扰,但苏固实力不强,就算是出兵也战不过荆州军和益州军联手。

但麻烦的是后续,这里的补给路线相对较长。

而另一条路,就相对正统些了,就是从秭归折返回南郡地界,顺水路回襄阳附近,过汉水奔入南乡,通过南阳郡进入中原与司隶的交界处。

路程近,补给线短,且道路平坦适合进军,是最理想的进兵路线。

但却有一个大麻烦。

眼下的南阳郡名义上是属于荆州,但实际上是袁术的地盘。

对于荆州刘氏来说,袁术目前算是一个大佬级的存在,实力太过雄厚,若是要与他产生冲突……结果恐怕很难承受的起。

针对这两条路线,刘琦将所有军侯以上的将官全部聚齐,想听听诸人意见。

除去襄阳校尉刘琦之外,在场中人,能独领一军的,只有蒯越和蔡勋,再加上他们背后家族的特殊性,使得这两人眼下在军中的地位仅低于刘琦。

发言也自然是以他们二人为先。

蒯越这次出奇的没有吭声。

蔡勋倒是无所顾忌,建议道:“公子,以末将度之,北上司隶于我军目下而言,大致方向不过是东向还是西行的问题,眼下南阳郡在袁术治下,若是偏东而行,一旦进入了袁术地界,惹恼此人,于我军恐有覆灭之祸,不如偏西而走,纵然有汉中苏固敢出兵滋扰,以我军之力,破其众不难矣!”

蔡勋的建议中规中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看法,袁术实力强是众所周知的,避重就轻的行军路线没毛病。

但他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说辞刘琦不是很喜欢……什么叫恐有覆灭之祸?太打击士气了。

刘琦看向黄忠、文聘。

“汉升,仲业,有何看法?”

令刘琦意外的是,黄忠和文聘竟然都没有回答。

他们两人只是静静的盯着那副勾勒简易的皮图,都皱着眉头,似有愁苦,好像是陷入了什么窘境。

少时,终于听黄忠缓缓开口道:“蔡司马之言,颇为中肯,符合不战为上之法……”

蔡勋的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

“然,若走西面,粮草调度却能延误了大事。”

蔡勋脸上的得意表情凝固了。

“我军北上司隶,若是不打通一条粮道是断然不成的,运粮讲究预算先机,更是讲究道路通达,且粮道不可过于绕远,不然就需要分调兵马沿途守护粮道……我军的粮草是从南郡敖仓出,若是绕道新城……要分出多少兵马沿途护持?我军眼下可用之卒为七千,若是西行上雒,至少要分出三千人镇守粮道,以防被苏固偷袭。”

蔡勋的面色变的非常不好看,但也无法反驳。

黄忠说的确实有理。

刘琦认真的看了一下皮图。

那皮图标画的比较模糊,方位长短也有很大的问题,跟后世的地图精准程度完全没有可比性。

但明眼人还是能够看出来远近的。

毫无疑问,运粮之路若过长,就会影响全局计划,而在所有的行军路线中,刘琦左看右看,唯有从南阳郡的穰县过宛城,才是上雒最近的行军路线。

“看来,只有走南阳郡才行。”刘琦喃喃言道。

文聘沉声道:“可是袁术有豺狼之心,又有猛虎孙坚相助,其对吾南郡早有垂涎之意,吾军若从南阳境过,万一袁术兴兵袭我之后,或断我粮道,恐我军势危。”

此刻,蒯越终于开了口:“不错,从南阳郡行兵,风险着实太大。”

刘琦看向了蒯越,问道:“先生当年在京中,可与袁术相识否?”

蒯越的目光变得有些深邃,似乎是在回忆当年的往事。

“自然是相识的,当年越与袁公路、并刘使君皆在何大将军门下,当时越与君父虽有数面之缘,却不甚相熟,不过袁公路乃大将军股肱,因而颇多私会。”

蒯越这话里的隐含之意,刘琦能够听的明白。

他当年在何进麾下时,袁氏兄弟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被何进予以重用,估计蒯越当时没少巴结他们。

而像刘表这般在党禁解后才被起用的人,估计蒯越没什么时间搭理他。

也都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倒也没什么可避讳的。

“依异度先生的了解,袁术此人如何?”

蒯越实话实说:“虽有雄才,然好大喜功,性颇钻营,骄矫于身。”

刘琦点了点头,这话挺中肯的,既说了优点也说了缺点。

就刘琦所知,后世史册对袁术的评价,评分大多都不高。

《三国志》给了他十二字的金语:“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也。”

《后汉书》则给了他:“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的评价。

但刘琦觉得,袁术虽然在军阀之争中输的很惨烈,但他既能在一个时期中成为中土大地上数一数二的势力,除了四世三公的门庭背景外,其本人肯定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至少论真本事,肯定是比大部分人要强太多了。

而今日听了蒯越的评价,在综合史册,刘琦大概能推测出袁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优点是有能力,有胆略,也有干大事的渴望,善于投机钻空子。

缺点是太过于自信了。

这个缺点有些太过明显了。

他在不具备当皇帝的素质和大环境下,一味的迷信权力,妄窥神器,这不是因为他愚蠢,相反袁术是很精明的人,但促使他这么干的内在原因……应该就是他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促使他那时的心理建设足矣铲平了一切障碍,蒙蔽了他的双眼。

从心理学上讲,袁术这个问题叫‘优越感过盛’,《自卑与超越》中有大致的解释,说人类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自卑的压力与生存的挑战,为了消除这种压力,每个人的内心会根据环境在心理建设出各种补偿机制来战胜自卑感,但过分的补偿就有可能导致优越感过剩。

很显然,袁术心理的补偿机制实在是补的太多了,使之变成了一个狂妄自大,集矫情与骄傲与一身的人。当然,这或许跟他的成长环境有些关系。

如此看来,才能和眼光并不是袁术的主要弱点,性格才是。

想通了这点之后,一个想法在刘琦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我想见见袁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