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五百七十八章 喜讯与噩耗

毛玠走了,一心的不甘,带着满满的羞恼之意走的。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也怪他时运不济,偏偏碰上了刘琦这个行事不走寻常路的人。

再加上夏侯惇执意不肯配合自己,眼下之事已非毛玠一人所能为之了。

他只能是转回营寨,去见曹操。

毛玠走后,刘琦便安排人将夏侯惇带回营寨,并叮嘱手下的人,一定要日夜不停地轮流看住夏侯惇,以免他因为适才的情况而做出什么轻生的事情。

这年代,许多人重视声名远胜于重视性命,而有“刚烈”之称的夏侯惇很显然就是这种人。

当然了,若说是夏侯惇一定就会自尽,未免有些言之过早,因为事情终归是还没有定论,但先预防万一,还是对的。

毛玠走后,刘琦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整理工作,前番与曹操的一场大战之后,战场虽然是打扫完毕了,但营寨的建设,还有营盘中防御工势的重新布置,都需要刘琦和诸位军尉,通过这一次的战役所积累的经验,重新对营盘做出规划,用以对抗曹操军。

如果能够战退曹操,那六路兵马同伐荆州的局面就基本等同于土崩瓦解,那荆州就可以转危为安了。

荆州的营盘内,刘琦和太史慈并肩而行,往来巡查着营盘修建的情况。

“子义,这半年时间,你在襄阳军中也是受委屈了。”

太史慈不解地看向刘琦,道:“使君如何这般言语?太史慈蒙使君提携,得以入荆州军中一展才华,如今更是已经得拜军尉,慈能有今日,全赖使君福荫,何来受委屈一说?”

刘琦叹息道:“但是,在你头上的人,能力不及你,时时刻刻还压制着你,牵制着你,让你精力交瘁,男儿大丈夫,这么活着不舒坦呀。”

太史慈是聪明人,只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刘琦话中的涵义。

太史慈左右四下看看附近,见军士们都在远处搭建帐篷,修筑防御工势,并无人在二人近前,遂低声道:“使君口中所言者,是蔡中郎将吧?”

刘琦很是随意地笑了笑,既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有些事情,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

“子义啊,说实话,有时候,我确实心累,自打我替父亲南下来荆州的第一日起,就一直在跟荆州的这些宗族斗法、斗招,有时候真是斗的精疲力尽,就拿蔡瑁来说,我和他这些年,先斗法,又和好……分分合合,我们一会是政治对手,一会又是姐丈和妻弟的关系……他这个人有些本事,但却又因为狂傲,时不时的总要犯些错让我收拾……但碍于蔡家的情面,却又不好不用他。”

太史慈言道:“盖因蔡瑁得势太早,使君和刘荆州初起事时候,蔡瑁便已是南郡首屈一指的人物,想让他沉淀安稳下来,怕是极难的。”

刘琦心中暗道,太史慈果然是能听懂自己话的人,这份揣测人心理的功夫,绝非一般人所能及。

想到这里,刘琦转头看向太史慈道:“与这样的人在襄阳同僚,想来你也很是辛苦吧。”

太史慈嗤笑一声,没有说话。

但那笑声中,饱含着旁人所不能够揣摩的涵义。

刘表当初调太史慈去襄阳,是为了用他代替文聘替自己掌军,钳制蔡瑁。

但事实上,刘表的意图蔡瑁和蒯氏中人又如何能够不清楚?

太史慈这半年来在襄阳军中虽然也算是平步青云,深得刘表信赖,但这当中的难处和苦楚,怕是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知晓的了。

“荆州一地宗族,尚且让我这般头疼,你说……我日后若是有幸能够再占一州之地,这两州的豪强宗族,又当如何治理……唉,想想就头疼。”刘琦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无奈地叹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琦的话在一瞬间就让太史慈心中一醒。

再占一州?

使君心中已经是有了这般打算么?

只是若要再占一州之地,他又要占据何处呢?

似乎是注意到了太史慈的表情,刘琦微笑着对他解释道:“荆州之地,虽然富庶,又是兵家用武之地,不过位于天下正中,可用足展足但难以作为根本。”

说罢,便见刘琦停下了脚步,从腰间拔出佩剑,在地上来回画圈。

“西面是巴蜀,南面是交州,正北是司隶,东北是豫州,东面是九江和庐江,东南又是扬州的豫章郡……说句实话,四面八方,都是旁人。”

说到这,刘琦转头看向太史慈:“眼下四邻尚无强敌,然若给他们数年时间,让他们发展起来,荆州再想展足,就难了……所以,一定要先在战略上,打开一角。”

太史慈拱手道:“使君思虑周全,令人佩服。”

“只是若要往外展足,若是再碰上像是蔡家这样难啃的骨头,我的精力会被用尽的。”刘琦无奈地摇头苦笑道。

太史慈认真地思虑了一会,道:“这一点,末吏觉得使君大可不必多虑。”

“哦,为何?”

太史慈认真地道:“南郡和江夏的宗族,对使君的影响与其他地域的宗族影响不同,毕竟当初使君和刘荆州来襄阳时,手中一无兵、二无将、三无亲信,势必要依赖本土宗族,捆绑他们,故而才使得这些宗族中人坐大,但是如今的使君,手提十万精兵,手下智谋之士和战将如云,已非当日形单影只,这天下的诸州诸郡,都不会再出现一家能够对使君加以钳制的宗族,这一点请使君大可安心,无需多费心神。”

刘琦认真地思虑了一会,笑了。

当局者迷,有时候,自己也需要旁人替自己开解一下。

和太史慈详谈许久,刘琦的心中敞亮了不少,遂与他继续巡查营寨。

就在这个时候,许郸快步而来,将一份简牍递给刘琦,道:“使君,从东面送来的密函。”

“东面?”刘琦略一挑眉,接着恍然而悟。

是法正。

将那卷简牍展开看,一边看,刘琦的嘴角一边露出了笑容。

“大事定矣!”

待全部看完之后,刘琦便将简牍慢慢合起,满面自信地对太史慈说了一句。

太史慈不知东边之事,问道:“使君所言者为何?”

刘琦慢慢地为太史慈解释道:“前番击败了袁术一阵之后,我让徐福东向庐江,暗中策反庐江陆康下辖旧部,再往徐州,请陶谦移兵下邳演武,用以做疑攻笮融之势。”

太史慈略微沉吟之后,道:“使君是想引袁术回兵?”

“若此二事皆成,袁术自然是不敢不回军的。”

这话说的真切,后方出了乱子,换成谁也不会不重视。

太史慈还是有些疑惑:“徐福此人是谁,末吏不甚清楚……只是他能说动陶谦,末吏倒是能够理解,毕竟陶谦长子现在徐州,但庐江陆康旧部,怕是没那么容易说服的吧?”

刘琦笑道:“徐福没有能力在庐江掀起风浪,但有一人,足可担当此任……我同宗之人刘晔,现在庐江,且此人声名颇响亮。”

太史慈拱手道:“使君妙算。”

“法真来信说,待庐江事毕,刘晔会和徐福一同来荆州,刘子扬乃我同宗,见识广远,又声名响于江南,又他相助,我便如虎添翼。”

太史慈又道:“更可喜的是,此番袁术必然要退军了。”

“不错。”

“末吏认为,眼下当火速将庐江的消息,广布于境内,不论事情是否能成,都要让曹操知道这个消息,如今六路大军,已退三路,士燮又岂会真与我军相拼?单凭曹操和孙坚,就算能够吃下荆州,也必元气大伤,他们根本不可能和我荆州硬拼,这正是一个降敌军士气的良机。”

“这个方法,甚好!”刘琦笑道。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许沂也匆匆忙忙的来到了刘琦面前,将一卷简牍递给他,并道:“使君,襄阳急报!”

“襄阳?”

刘琦接过简牍,心中不由‘咯噔’一跳。

那简牍的封绳子上面,挂着三缕红线。

那是他们山阳刘氏特有的传书之法……非十万火急之事不挂三红。

刘琦心中忐忑,在这个关键时刻,刘表该不是又要给自己添乱吧?

他皱着眉打开了简牍,只是看了前两行,就感觉脑海中有些天旋地转。

信是刘琮和刘修联名写给他的。

后面的内容他还没看,但前面的内容,已经足矣打乱他的心神……

是刘表病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