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五十七章 让人捉摸不透的刘焉

刘表欲在豪族中征粮秣,必须找蔡瑁和蒯良。

毕竟蔡、蒯两族是南郡诸望族之首,他们若是肯带头捐粮,则此事必成。

当刘表将征粮的事告知两族族长之后,蒯良和蔡瑁的第一反应……是犹豫不决。

就立场来说,他们肯定都是站在刘表这一边的。

刘表到荆州后,一直对待荆州本土的望族颇有优待,让以蔡,蒯为首的望族在郡中的利益大幅度提升。

协助刘表,他们本责无旁贷。

但要看刘表的需求是什么。

若是为了发展荆州,或是抵御外敌,哪怕就是出兵攻打桂阳郡的张羡,蔡、蒯也定然没有二话,全力资助。

但若是让他们资助刘表上雒护君,情况就不太一样了。

说白了,这是他们汉室宗亲自家之事,与荆楚士族没什么直接的利益关系,胜利了,最终得利的是刘表父子,蒯家和蔡家完全是白扔钱。

虽然刘表也承诺了一些利益和职务给他们,但这买卖在蔡瑁和蒯良看来,怎么都是费力不讨好,因而方才犹豫不决。

在两位家主犹豫期间,一个关键的人物站了出来。

是蒯越。

蒯越力劝其兄长蒯良资助刘氏出兵上雒。

不过作为交换条件,蒯越让蒯良向刘表提个建议,就是让他随同刘琦一起上雒护君。

此等扬名之事,蒯越自然不会任其溜走。

这当中的厉害关系和利益前景,蒯越深层次的对蒯良进行了一番剖析。

让蒯氏一门从荆楚一门望族中脱颖而出,成为名满天下的世家门阀,眼前这不就是一个良机吗?

刘表父子成功了,支持他们的蒯家兄弟便也算成功了!

虽然当中有风险存在,但为何不赌上一赌?为何偏要将目光放在荆楚一隅之地?

蒯越言之凿凿,凭借其秦仪之功,终于说服了蒯良。

按照蒯越的提议,蒯良同意出资金和粮秣供应上雒,只是请刘表允许其弟蒯越随同刘琦一同前往。

蒯良有了动作,蔡瑁便也不能装傻了。

事已至此,他纵然反对,也决计无效,唯有支持刘表,尽量为族中多捞些好处才是正事。

蔡瑁也同意了从族中出粮饷资助上雒兵马,他也仿效蒯良,请刘表让其弟蔡勳一同随行。

事情终于是定了下来。

……

刘琦在平了南郡宗贼、张虎、陈生后,为刘表收拢了兵卒六千人,后文聘从南阳那边带来了一千七百县卒,刘表又在南郡招募了五千余本土士卒,刘磐带走了两千前往长沙,眼下南郡归属刘氏父子直接统领的军队尚有一万余。

这几个月来,这万余兵马,一直由黄忠和文聘日日进行操练,进境倒是颇为神速。

刘琦与刘表谋划了一番,由刘琦率领一半兵卒北上,剩余的则留守襄阳。

为了防止蔡瑁再次暗中夺权,刘琦将黄叙留在了襄阳,并嘱咐他一定要紧握襄阳防务。

黄叙虽然不太情愿,但刘琦能够选择留下的人,只有他一个。

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手很强。

北方各牧守的兵将还算好说,大多为新招募的兵卒,当然也有精锐善战的泰山军等众,但毕竟为少数。

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董卓一方的强兵。

他麾下,有号称虎狼的西凉军和并州军,以及雒阳的南北军。

其中,西凉兵常年在边塞与羌胡作战,且骑兵数量极多。

反观荆州军的五千人中,只有两百是骑兵,二十五分之一的比例……其余的都是步卒,远远不能和西凉军相较。

兵卒的质量已经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将领绝对马虎不得。

非得有黄忠和文聘这样悍将坐镇不可。

如此,那就只能把黄叙留下了。

其实在刘琦看来,将年轻的黄叙独自一人留下执掌襄阳防务,对其来说也是一个锻炼。

其实,这次上雒之行,对所有人来说,都犹如一次大考,包括刘琦本人。

……

整个襄阳都在整兵布武,征调民夫打包粮秣,颇有些全民皆兵之势。

而伊籍也终于在这个时候从蜀中赶了回来。

他一路风尘仆仆,舟车劳顿。

但伊籍不曾停歇半分,抵达襄阳后,便立刻去见刘表。

“使君,刘益州答应从蜀中出五千兵,与使君的兵马会和,共同北上,联盟护君!”

听到了这个消息,刘表和刘琦都是长长的舒了口气。

大事定矣!

刘琦露出笑容,夸赞伊籍:“多亏了先生从中斡旋,才有今日之局面!此番上雒若有大成,先生当居首功!”

伊籍赶忙施礼:“若非公子指点,伊籍也不可能这般轻易的劝动刘益州。”

刘表闻言很好奇:“伯瑜,汝指点机伯什么了?”

刘琦自然是不方便跟刘表说,他让伊籍去走刘焉姘头的后门……

“孩儿闲暇之时,曾与先生交流了些秦仪之术,并不曾帮上先生什么忙,先生适才所言,不过是捧高孩儿……真是惭愧!”

伊籍呵呵一笑,心中自晓得刘琦之意,便将这茬一带而过。

“使君,您猜刘焉此番派何人统兵?”

“何人?”

伊籍忙道:“刘焉命益州从事贾龙督军,其三子刘瑁为蜀郡都尉为主帅,率五千兵马从江关出益州,与使君之军会于秭归县。”

刘表闻言一惊,道:“益州从事贾龙督军?”

“正是,听闻其用兵颇为强横,昔日在益州大破马相十万贼众的,便是此人,有贾龙坐镇,诚可谓是吾军一大臂助!”

“这倒是有点意思……呵呵,这个刘君郎,心中又打的什么算筹?贾龙?居然是他。”刘表若有所思。

刘琦也是皱起了眉头。

若是没有记错,这贾龙一开始应该是迎接刘焉入蜀的蜀中代表性人物,后来却被刘焉压制过甚,以至反叛,最后被杀。

如果时间估算不错的话,他现在跟刘焉的关系应该是水火不容的吧?

伊籍见刘表不但不喜,反倒是颇为质疑,随请示道:“使君,这领兵之人,莫非是有什么不妥?

刘表缓缓言道:“刘焉昔日入川,老夫在朝,颇知刘君郎在蜀中所行的制衡之法。”

随后,刘表便开始给刘琦和伊籍做解释。

刘焉入蜀之时,已经是六旬高龄,比刘表还要大的多,而年纪越大的人,一般都有个特征,就是信奉谶纬。

刘焉入蜀后,雒阳就有传言说,刘焉是在听了当时极有盛名的谶纬大师、侍中董扶言益州有天子气后,方才请旨由从交州改入蜀中的,那董扶亦是随行于刘焉。

此言是真是假,谁也说不好,毕竟都是刘焉入蜀之后才在雒阳传开之事。

然可以确定的是,刘焉入蜀确实是因为有董扶的支持,因为这位年过八旬的蜀中谶纬大师,其实也代表了益州本土豪强对刘焉的态度……即益州本土人士愿意拥戴刘焉为主。

至于益州本土豪强为什么想拥立刘焉为牧,刘表没有明说,但刘琦心中也能猜个**不离十。

其实跟刘表在荆州的境遇差不了多少。

刘焉既是宗亲,亦是名士,名气不小,而益州本土豪强们有兵有粮有钱,唯独缺一面镇得住场面的招牌。

而刘焉虽有名望,却无兵马,高矮肥瘦正合适,空降至益州正好和本地豪强们做互补。

正巧当时益州黄巾马相叛乱,杀了刺史郄俭,致使州郡大乱,益州豪强们也正需一个外来的名士和有官方背景的人出面,来整合他们的力量稳定各郡县。

说白了还是互惠互利……

刘焉到任后,任用了益州本土的豪强领袖,州从事贾龙和犍为太守任岐整合各豪族的资源,并由贾龙率兵平定了马相之乱,替刘焉夺取了益州权柄。

但在平乱之后,刘焉并没有像是刘表一样,与蔡瑁,蒯越等荆州本土望族和平的互惠互利。

相反的,他开始大力打压益州本土豪强,剥夺他们的利益,并找借口相继杀掉了王咸,李权等十多名益州豪强。

纯纯的卸磨杀驴。

当然,刘焉也不是毫无防范的打压益州本土豪族,毕竟益州豪强都是本地户,势力强大,而刘焉这名空降的刺史,凭自己的战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于是,刘焉为益州豪族找了三个对手。

一是从宗教方面入手。

刘焉重用了天师教系师张鲁和米贼张修,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天师教在蜀中传承三代,教众无数,刘焉将两教师君纳入麾下,这就等于攥住了蜀中人的信仰之心。

二是从执政方面入手。

自黄巾后,蜀外各州战事频繁,不少望族为了避祸,纷纷举家迁移入蜀,其中以三辅之豪族为众。

这些人昔日在本州是大族,到了益州便是外来客,一直都受蜀中本土的豪强打压,有人称其为‘东州士’。

刘焉便在这两年时间,大批量的起用东州士,并从他们的族中招募东州兵,扶持东州士集团成为一股可以和益州豪强相抗衡的政治势力。

其三是从精锐兵马入手。

除了招募的东州兵外,刘焉还与蜀中的青羌联合,招募羌民入军,建立了一支战斗力相当凶悍的青羌军。

有基于此,说明刘焉为了打压益州豪族,一直不遗余力。

但此番上雒护君,他却派遣益州从事贾龙领兵,这就很奇怪了。

需知贾龙乃是益州宗族之长,其在川中犹如蔡瑁于荆州一样,这样的人,刘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为何要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付于他?

刘表心中有疑惑,刘琦心中也有些忐忑。

按道理来说,这个贾龙是阻拦刘焉彻底掌控益州的最大障碍,按时间算,不久之后他应该就是在蜀中造反,然后被刘焉联合东州士和青羌平定……

但如今,他居然成了蜀军的督军,将要随自己一同上雒。

益州的局势,看来已经和历史上有所不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