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五百六十章 被委以重任的徐福

徐福口中提出了用陶谦和庐江陆氏中人来扰敌后方的策略,这一点确实是和刘琦的想法颇为相似。

“陶谦……陆氏……”刘琦摸着下巴,认真地思索着,少时方见他抬头看向徐福:“元直,你所言刘某也细想过,确实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只是若要用陶谦和陆氏助我引袁术回兵,尚还有几个难点。”

徐福作揖言道:“愿闻其详。”

刘琦抬起手,开始一条一条的给徐福陈述了出来。

“首先,陶谦的儿子虽然在我们手中为人质,但他与袁术有私交,昔日亦为同盟,如今让他背弃袁术而转助于我,我想陶谦不会轻易下这个决心。”

刘琦想到的问题,徐福似乎也已经考虑过了,他认真地对刘琦道:“陶恭祖乃是性格刚直的暴戾之人,他居于徐州凭借丹阳兵强压诸郡郡守,以武慑人,这样的人昔日与袁术同盟,也必然是为了自家之利着想,岂会真心实意地跟随袁术?如今袁绍的声名愈大,且其麾下的附庸曹操亦成了陶谦的强邻,反观袁术虽依旧霸占淮南,但声势比起二人似有不如,陶谦也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袁术是保不住他的。”

刘琦笑道:“话虽如此,但让陶谦跟姓袁的翻脸,他未必能下得了这个决心。”

“不一定非要翻脸的。”徐福的表情正了正,道:“徐州方面也不安泰,臧霸和笮融一南一北为陶谦肘腋之患,特别是笮融总督徐州三郡之粮,犹如当年的张羡于荆州,实乃陶谦心腹大患,若是不除此人,陶谦终难全据徐州。”

徐福的意思,刘琦有些没太听明白。

他皱着眉头问道:“你的意思是,让我派人约请陶谦,南攻笮融?”

徐福言道:“正是如此,久闻陶谦年纪大了,体弱多病,恐难保全,他长子在荆州,次子在徐州,皆羸弱之人,他若是想将徐州的基业妥善地交于其子手中,则必须要定臧霸、平笮融,剪除内忧外患,就算是使君不派人请陶谦出兵,我料他也早晚起兵南下。”

刘琦抿起了嘴,细思起来。

他大概琢磨明白了徐福的话中之意。

少时,就听刘琦一字一顿地慢声道:“元直的意思,我明白了……只要我们能说动陶谦出兵,然后在陶谦起兵南下的时候,我们在派遣间隙去寿春,散布谣言说陶谦此番南下取广陵是假……向西南拓展势力,蚕食淮汝边境是真……”

徐福笑道:“使君英明。”

“这倒是个好招数……至少,若是换成我在袁术的位置上,对于自家大本营的安危还是不能不顾忌的,就算是流言,但一传十,十传百,说的人多了,那信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更何况袁术这个人本来疑心病就很重。”

徐福认真道:“若是能在庐江的陆氏,让他们在庐江后方起事,这两招并行不悖,定可使袁术退军。”

刘琦站起身,在厅堂来来回回踱着步子。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了……庐江那边,陆康的声望虽然高,但想要策反他的后人并不容易,因为袁术也知晓陆康在庐江声望甚隆,故攻破庐江之后,对陆氏全族皆以礼待之……陆康本人年纪大了,失了基业,乃是抑郁而亡,与袁术无干,如今陆康宗族在舒城遭袁术厚待,恐未必会反。”

刘琦之所以说陆家人不敢轻易反叛,是因为他是根据自家斥候所探听到的情况所作出的分析判断。

历史上的陆康也是死在了与袁术的战争中,而碰巧也是今年,但与现在不同的是,历史上的陆康坚持了两年,方使庐江郡陷落,而在这场战争中,陆氏宗族百余人也因为战争和天灾而折损了将近一半人。

在这时代,袁术因为并不是与陆康直接产生冲突,而是采用了假道灭虢之法,故而使得庐江郡能够快速陷落,如今整个陆氏中人,都得到了袁术的善待。

陆氏的掌舵人目下应该是陆康的儿子陆俊,这个人在历史上是随朝的,但因为历史车轮的改变,他反倒是留在了陆康身边。

陆俊这个人,刘琦查过,软善、懦弱,属于谁逮都能捏两下的那种人。

想要让这样的家主反叛袁术,好像有些困难。

徐福郑重地道:“陆氏子弟刚刚经历丧主之痛,且为首之人并非好强之人,不敢反叛袁术,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陆康在庐江郡声望甚隆,不但得民心,更得人望,如今陆康手下诸多军尉不得已而归降袁术,想来心中并不服气,若是能策反他们,以拥护陆氏后人为名,起兵于庐江,袁术焉能坐视不理?”

刘琦的脑海中,突然间闪过了一个人。

“陆康手下的人,福知晓一个,想推荐给使君,前往策反。”

刘琦笑道:“我手里有一个现成的人选,可谓勇谋兼备,智计无双,他若是能在庐江煽动陆康手下之人,必成大事。”

徐福不想刘琦还未曾听自己列名单,就一下子说出了一个自己人,奇道:“使君所言者是?”

“刘晔,刘子扬。”

徐福眯起了眼睛,道:“福听说过此人声名,只是使君与他相识?”

刘琦点了点头,道:“只需书信一封,刘子扬必响应于我……元直,策动袁术后方之事,我交给你,你能办好么?”

这可谓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事关整个东面的安定,责任重大。

徐福没想到刘琦竟然有打算全权将这件事委托给自己的意思,略微沉思片刻后,便即说道:“若使君信我,徐福愿亲自往东而行,替使君将此事办妥。”

刘琦毫不犹豫地道:“我当然信你。”

说罢,他又看向法正,道:“在西陵负责接应元直的事,孝直,靠你了。”

法正作揖应“诺”。

“东南之事,我可是尽托付给你二人,因为我要西向去会曹操,着实没有精力管其他的事情,你们可不要让我失望。”

“诺!”

应毕后,却听法正突然言道:“元直,你适才还说,可退刘焉那一路呢!”

徐福淡淡一笑,道:“刘焉体弱多病,已是难保,徐福愿替使君写书信一封予他,益州军自然退去。”

法正诧异道:“当真这般神奇?”

“益州兵不退,徐福自请罪于使君面前,只是这送信之人,还需使君授权于福安排才是。”

刘琦点头道:“可以,那东西两面的事,就全交给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