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五十一章 学习前辈的经验

刘琦觉得刘表应该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同为汉末宗亲牧守,除去刘表,另外两位牧守幽州牧刘虞和益州牧刘焉,都曾有过借用当地少数民族来稳定局势的例子,而且他们两个人目下就都在继续施行。

刘焉进入益州后,立刻就着手对益州本土豪强进行强力压制,但益州本土豪强的势力颇大,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地方官员,手中握有强横的武装势力。

刘焉属于空降的州牧,无兵无粮,若想对抗地头蛇,就要有一支能够与其相抗军队。

于是,刘焉就与益州境内的青羌部族结盟,吸纳青羌的族民,用以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后在平定益州从事贾龙之乱时,这支青羌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至于刘虞,在刘琦看来是比刘焉更加精通此道的高手。

他联合幽州士族和乌桓等游牧民族,楞是将战乱不断的幽州给治理成了一个坐拥百万人口的强州。

中平年间,张举和张纯在幽州叛乱,无论是谁来幽州平乱都是越平越乱,只有刘虞到任后,方才一招制敌。

张举和张纯在幽州叛乱所依靠的是幽州境内部分不得志的家族,还有部分辽西乌桓的支部,吸纳与恢复能力极强。

但刘虞到达幽州之后,直接挖了张举和张纯的墙角,将幽州境内的士族和乌桓尽数拉拢到了他的一边。

平叛之后,刘虞又恢复了边境互市,开发盐铁资源,一边与游牧民族进行贸易,一边联合当地豪族,让他们能够在边贸互市中拿到利益大头。

刘虞,幽州豪族,乌桓游牧……三者形成了一个强力的经济纽带,这是刘虞统治幽州的坚固基础。

有基于这两位同宗大佬的先例,刘琦觉得眼下长沙的形势可以借鉴仿效。

五溪蛮又名武陵蛮,居于沅水上游五溪地区,还有诸多族部散落在溇水,澧中等地,长沙郡位于武陵郡之东,想要与这些武陵蛮接触上并不难。

眼下的武陵蛮于荆州,便好似青羌于益州,乌桓于幽州,而长沙郡那些不服气刘磐管辖的宗族,就如同益州之贾龙,幽州暗中支持举、纯之乱的中小士族。

有刘焉和刘虞为启蒙老师,刘琦觉得刘表应该能教会刘磐该如何应对这个局势。

自己只需要给父亲提个醒就是了,不能总是教他做事,毕竟他才是爹。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后世如此,汉末亦如此,雄关险山蜀中历来不缺。

但百姓口中所谓的蜀道所指的并非所有入川路线,而是单指与关陇连接之路。

南起成都,过雒城,梓潼,越大小剑山之后,经葭萌县而出川,在汉中南郑拐道,之后沿褒水过汉中石门,穿越秦岭,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长两千余里。

这两千里路,不论进出,自古以来不知走死多少英雄豪杰。

不过由荆楚入蜀的伊籍,却不需走此险路,他只需持刘表的符传,坐船走水路沿江而上,路上若遇盘问,便用代表身份的使节凭器向对方示意便可。

如此伊籍前期入川并没有受到什么阻拦,他入川速度极快,可谓一路畅行,直到抵达夔门附近,方被拦截下来。

夔门又被称为江关,其西便是白帝城,是东向入蜀的重要关隘。

峡口因两岸峭壁壁立千仞,有天门之称,门下水势波涛汹涌,呼啸奔腾,自古便有夔门天下雄的绝称。

因江关重要,故汉朝专在此设江关都尉,秩俸两千石,与一郡之首同级。

伊籍在这里被拦住后,便入了关隘,被引见给了现任的江关都尉严镛。

伊籍向严镛出示了自己的符传与使节之器。

严镛仔细地核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问他:“先生至了江关,便等于是半只脚进了益州,老夫身为江关都尉,有盘查之责,有些事需要问细些,还请先生勿怪。”

伊籍忙道:“不敢怪罪,此将军分内之事尔。”

严镛漫不经心地道:“敢问先生,刘使君初至荆州,总领七郡,不知眼下荆州形势如何?”

伊籍郑重道:“南郡和江夏初时虽有宗贼为患,然目下皆被使君平定,可谓安宁。”

严镛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不知荆南诸郡可有变乱否?”

“荆南诸郡皆上书归于王命,无变乱之相。”

“既诸郡安泰,荆州无事,那刘使君如何不休养生息,反倒急着让先生持节入蜀……是何故?”

伊籍闻言皱起了眉。

这江关都尉好生奇怪,伊某作为使节入蜀,代表的乃是刘刺史,有什么事也要当众和刘焉去说。

汝是何人?怎可僭越盘问?

伊籍的语气不卑不亢:“自是有要事,需拜见刘益州。”

“是何要事?”

“这个……恐非将军所该问吧?”

严镛身着戎服,站起身来,他身材高大,几乎高出伊籍整整一个头,站在其面前颇有威压之势。

“某为江关都尉,奉朝廷令镇守这江关要冲,绝不可放任何有异心者入蜀,先生若不肯吐露实情,恐某不能为先生放行,就请回去吧。”

伊籍闻言不由脑壳疼。

这两千石的江关都尉真是好大的架子,某明明是荆州刺史之使者,来蜀与益州牧商讨大事,他如何非拦住要问?

不过看他这架势,自己若是不说,他只怕还真就未必能放自己过去。

这当中莫不是有什么隐情?

也罢,稍许透之……

伊籍恭敬道:“襄阳刘使君与刘益州,皆为宗亲,如今二君分别坐镇荆益,替天子督管半壁江山,然眼下时局有异,为保州境,刘使君卓吾入川,乃是……意与刘益州结宗亲之盟。”

严镛没有说话。

他沉默了整整三盏茶的功夫,似乎在考虑着什么。

少时,却见他若有所悟的点点头,道:“原来如此,既是有意结盟,那便请先生在关内休息一夜,明日某自遣麾下别部司马亲自引先生去绵竹,有某关内司马持信,先生去绵竹这一路可保畅通。”

伊籍心中略有疑惑,随即对严镛表示感谢,然后就去休息了。

待伊籍走后,严镛随即吩咐侍从:“卓别部司马过来。”

侍从随即去了,少时便见一名身着玄甲的四旬壮汉来到了严镛面前。

“大兄唤我?”那壮汉声如洪钟,分外响亮。

严镛对他的兄弟道:“汝准备一下,来日引一百关内精卒,护送那名荆州使者前往绵竹,一路要多有照应。”

来者是江关都尉的本族兄弟严颜。

严家是蜀中本地宗族,几代人在蜀中为官,干到严镛和严颜这一辈也算发迹了。

严镛因族中多年的累积,再加上其家族与董扶一族亲善,蒙其推荐,被任命为江关都尉,秩俸两千石,可谓是光宗耀祖,光大门楣。

但受任这两千石的江关都尉时,严镛已经是五旬有六,也不知这口饭还能吃几年。

为此,严镛心中有一个愿望,就是在自己死后,于家族中再扶持出一人,作为族中栋梁,带领严氏一族继续走下去。

但问题是,益州牧刘焉老奸巨猾,他来益州之后,一边着手平定马相之乱,一边欲立威刑以自尊大,连杀益州豪族之长十余人,益州震动,弄的益州本土豪族胆颤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严家也是这惶惶中之一。

其实刘表和刘琦父子一到荆州,也杀了荆楚宗贼五十五人,和刘焉采取的手段类似,但不同的是,刘表和刘琦在杀人立威后,采取了怀柔政策,联合剩下的宗族,并对其示好,最快的安定了南郡人心,与蔡、蒯等宗族共同分利。

但刘焉却一直持续着他的高压政策,似决意要压死川蜀的豪族。

在这种被打压的情况下,严镛想要扶持严颜上位,就很难了。

但眼下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个良机。

“四弟,吾今日听那伊籍之言,他此番入川,乃是为了替刘表与刘益州结盟,此事若成,对于咱严氏来说,或许是个转机。”

严颜拱手道:“愿闻大兄高见。”

严镛道:“吾虽不晓得刘表在打什么算筹,但其既然派人前来结盟,想来定有战事,且战事应不小……不然若是对付普通贼子,以荆州之势,又何须与益州结盟?定有大变!四弟汝到了绵竹,暂且勿回,静待时机,那伊籍若能联盟成功,四弟便向刘益州请缨随战,或许可令益州回心转意,重用我严家,汝日后也好谋上高位,光吾严氏门庭。”

严镛是在未雨绸缪……

以目前刘焉对待益州豪族的态度,严家人再想要在往上迈一步极难,但若能在对外战中立下大功,或许严镛死后,江关都尉的位置,严颜可继续坐。

严颜知晓严镛苦心,随道:“兄长放心,弟此番前往绵竹,定然自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