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四十二章 良驹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四十二章 良驹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4:23 来源:笔趣阁

荆州,城郊马场。

“驾——!”

刘琦身着白色劲装,骑着一匹白马,在马场的水草地上急速奔驰,那白马的速度极快,绕着水草地往来狂奔,一人一马犹如一道白色的流星,合并在一起,在远处观瞧犹如魅影。

刘琦策马狂奔之时,马场的边上还矗立着两人,都是一脸和煦笑容的看他。

一个人是黄忠,今日练完兵后,刘琦请他前来指点自己的御骑之术,黄忠欣然应允。

御马乃是六艺之道,是每一名世家子弟的必备技能,刘琦自然也善骑,但跟黄忠这样惯在战场驰骋的武将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后世的豪门公子,你把他们揪出来开车,他们个顶个肯定都会,但你要让他们开坦克,那就不是谁都行的了。

所以一定要好好深造自己,研究骑射之道,特别是有黄忠这样的好老师在。

除了黄忠,还有另外一人也陪着刘琦一起练习骑术,这个人就是刘表从山阳郡邀请来的同乡——伊籍。

跑了一会之后,黄忠见时辰差不多了,随即高声呼喝,让刘琦驻马暂歇。

刘琦勒住马缰,将白色战马停下,然后驱至黄忠面前,翻身下马道:“黄司马,某之骑术可有长进?”

黄忠捋着胡须笑道:“大有长进,少君原先御马,在黄某看起来,犹如婴孩学步,根基不稳,若是上了战场,碰到善骑之人,怕是必死无疑。”

刘琦点点头,问道:“那现在呢?”

“已算是从学步而升至学跑了。”黄忠认真地道:“不过还需多多练习,战场之上,马术高超之人,可保一半性命。”

刘琦明白黄忠的意思,战场之上,战马和玄甲是两道护身符,骑术越好的人,生存几率自然就越高。

伊籍走了过来,道:“公子骑术越发精湛,看的籍技痒难耐,甚想跟公子赛马一番。”

刘琦哈哈大笑,拍着马头道:“今日邀请先生一同来马场,便是有意想跟先生赛上一赛,先生与琦乃是同乡,咱山阳郡人可是皆喜马赛。”

伊籍走到刘琦身边,颇有兴趣的打量着刘琦的那匹白马,道:“山阳郡人是喜赛马,然某却与旁人不同,某不仅喜赛马,亦喜相马也。”

“哦?”

刘琦似是来了兴趣,他拍了拍那匹白马的马头,问道:“先生既好相马,那就不妨来看看,吾这匹战马如何?”

不用刘琦多说,伊籍的眼睛一直都在打量着那匹白马。

“公子,此马从何处而来?”

刘琦解释道:“此乃张虎战驹,襄阳城破之后,黄将军于张虎的马厩中缴获,黄将军久经战阵,颇通马道,他见此马身材高大雄壮,四蹄有力,奔驰有耐力,可称之为当世良驹,便将马献于某了……唉,此马雄烈,却是好一番调教,才能骑乘。”

伊籍颇是诧然的看向了不远处的黄忠,心中颇感惊异。

此人得了良马,居然不自己藏匿?而是转赠于人?倒也是豪气。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中,有一段文是:孝灵皇帝中光和四年,春,正月,初置騄骥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榷,马一匹至二百万。

也就是说,在不到十年前,东汉政府需要从民间调马的时候,是二百万一匹,当然既是政府调马,其选品也一定是民间最优良的好马,普通的驽马想被征调也没机会。

但即使如此,在没有爆发黄巾起义,董卓乱政的时期,朝廷调好马的价格就能达到二百万……而十年之后,因为战乱而导致资源匮乏,外加董卓乱政铸小钱流通民间致通货膨胀,现在的一匹好马价值又能为几何?

伊籍目光炯炯的打量着那匹白马,道:“不瞒公子,在籍看来,此马确属良驹,放眼天下欲寻此雄壮之驹甚难,然却有一个弊端。”

刘琦一挑眉:“有何弊端?”

伊籍指着那马的眼眶道:“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易妨主,还请公子三思,换乘一匹良驹才是。”

黄忠在旁边,听了伊籍的话不由皱起眉头,面有寒霜。

的卢是他从张虎的马厩中缴获并献给刘琦的,但伊籍却说此马妨主,岂不是指自己有害公子之意。

黄忠急忙拱手道:“少君,末将并非有意……实是不知。”

“将军不必如此。”刘琦微笑道:“我从来不信这些。”

说罢,他转向伊籍,道:“先生之言,是为了刘琦好,琦深感先生厚意,不过生死有命,很多事不可强求,刘琦只求轰烈一生,问心无愧,至于妨主不妨主,是马的事,不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要骑此良驹驰于天下!而非担心它妨不妨我。”

伊籍好奇地道:“公子莫非不信神鬼运数之道?”

刘琦暗道我当然信!

我一个穿越者灵魂附身复活,想不信都特么不行!

“非是不信,只是我觉得英雄豪杰驰骋于天下,若为一马所妨,便也算不得豪杰了。”

他加重语气:“人才是天地主角,马不是。”

伊籍长长地叹了口气,冲着刘琦长作一揖。

“公子与刘使君,真大不相同。”

伊籍数年前就认识刘表,刘表此番将他召到荆州来,除了欣赏他的辩才之外,也是因为刘表迷信命理之学,而伊籍恰恰精通此道。

刘表信命理,在伊籍看来,刘琦身为他儿子也一定如此,因此适才他说出的卢妨主之事,也是想借此巴结一下刘琦,取得公子的好感。

但事实证明伊籍错了,眼前这位少年相当的有主见。

对于这位似比他父亲更加精干的公子,伊籍虽被他驳斥了意见,但心中却不免生出了一股尊重与喜爱之意。

刘琦牵着的卢,与伊籍一起在马场的草地上遛儿马,两人一边遛儿,一边闲话家常。

逐渐的,刘琦将话头牵引到了伊籍要去西蜀的事上。

“先生这一次奉严君之命,去绵竹邀请刘焉参加护君同盟,可有几分把握?”

伊籍听了刘琦的询问,笑道:“护君之盟,乃宗亲之盟,当今天下为朝廷镇守地方的宗亲,唯有阳城侯(刘焉)、大司马(刘虞)、兖州刺史刘岱、陈王刘宠、刘荆州五人,刘岱与刘宠现皆参入关东牧守之盟,此番关东诸牧守讨董,双方交锋,当此危机时刻,另外三位宗亲以‘护君’之名齐出,必可令天下震动!届时三位宗亲声名大振,重塑汉室声威,定可引四方豪杰来投!”

说到这,伊籍激动的一拍手,道:“此等好事,阳城侯如何能不应?”

刘琦长叹口气,道:“如何不应?其实刘焉还真就是有一个不应的理由。”

“是何理由?”伊籍奇道。

刘琦四下看了看周围,道:“如果我告诉你,刘焉其实亦有不臣之心,有称帝之志,你觉得他会不会应了我们的请求?”

“什么?”伊籍闻言脸色顿时大变:“阳城侯有称帝之志?公子如何得知?”

“刘焉当初本被任交州牧,后闻侍中董扶言蜀中有天子气,便请旨改入益州,在川中不于朝廷纳贡,斩断与雒阳联系,自行割据,坐观天下成败,期间又擅造乘舆车千余辆,意图不轨,有称帝之心,吾父曾对我言,刘焉此人,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伊籍皱起了眉:“若果真如此,此番入蜀,想要成功……恐怕就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