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四百一十章 被袁、董同时算计的司徒

刘协虽然是个小小的少年,但却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对于这个世道的世态炎凉,他甚是比一般的中年人能品的更是入味三分。

他心中明白,董卓是为了一众西凉边功武将的利益辅自己为帝的,然王允和他身后士孙瑞,郑泰,杨赞等一众人身后,何尝又代表的不是这冀、并等州的士人门阀呢?

当然,就行为方面,他们肯定是比董卓要好很多的,但即使如此,刘协也不得不自己偷着藏个心眼。

至少,他得先知道自己是要往哪里去。

王允长长作揖,道:“陛下放心,臣此番拥戴陛下,先往河东郡,那里有郡守王邑王文都,一向有忠志之心,其人师从昭烈,乃海内名士,陛下去往河东,大可安心。”

王允话中所说的昭烈,指的乃是昔年的海内名士刘宽。

刘协听了王允的谏言,颇为犹豫。

“王邑此人名声,朕亦知晓,本不当相疑,只是据闻此人拥袁……乃属袁绍附庸,朕若是没有记错,昔年袁绍在河北时,其曾有意立大司马为帝,可有此事乎?”

王允听出刘协的话语中,似对袁绍有些怨气,遂道:“陛下勿忧,袁本初昔年之举,与袁公路拥戴陈王为储,颇有相似之处,虽不妥当,然皆是忠心为汉,无有他意,恕臣直言,陛下在长安一日,便犹如一日立于刀山之上,董贼随时都会有弑君之行,由不得那些牧守不动些旁的心思,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一句‘无可厚非’说的刘协心中很不是滋味,感觉自己犹如一个被丢弃的废物一样。

王允看出了刘协脸上的不快,安慰道:“可只要陛下逃出升天,重兴汉室,则诸外藩牧守得见天威无恙,自然宾服,此乃世间常理,还请陛下勿要挂怀。”

刘协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说句良心话,他并不喜欢袁家人。

当年袁隗等人在朝中势力极大,就算是董卓也不过是袁氏从西凉搬来京城的附庸而已,只不过后来一时不小心,没有控制住,反倒是让姓董的反客为主了。

所以刘协对于袁家人并不感冒。

但事到如今,他暂时没有别的选择。

袁家人再损再坏,也还比不上董卓凶残,刘协姑且就当是屎窝挪尿窝好了。

“劳烦爱卿为朕开道。”刘协对王允笑道。

王允长长作揖,扬声道:“陛下请放心!”

紧接着,便见他,士孙瑞,杨赞等人拥簇着刘协匆匆离去。

扶刘协上了车撵之后,王允便命杨赞带领一众精锐,火速保护着刘协奔城北而去,至于皇宫中的后宫眷属,王允亦是承诺会火速派人将他们送出城去,在刘协抵达河东郡后,就会与他们再相见。

哄走了天子之后,王允立刻下令,开始在长安城诛除董卓的同党,也算是替原先被董卓害死的士人同僚出一口恶气。

他亲自坐镇在皇宫门外,冷目四顾,侧耳倾听着长安城中不时传来的喊杀声与嚎叫声,嘶声裂肺的声音响彻在长安城的上空,不知为何,却让王允觉得格外悦耳。

这也是他近年来实在是太过压抑了。

如今一朝得到释放,胸中一口恶气喷涌而出,着实是开心。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一名亲信匆匆忙忙地跑到王允面前,向他呈递上了一份縑帛手书,并附于其耳旁低声言语了几句。

那亲信尚未说完,便见王允的脸色顿时变了。

他急忙从那亲信的手中将那缣帛接了过来,然后仔细翻看。

看着看着,王允的眼珠子就开始变的有些充血,脸颊亦是在来回的颤抖。

士孙瑞见王允的样子有些奇怪,奇道:“司徒,出了什么事?”

王允将缣帛甩手递给了士孙瑞,气道:“袁本初……居然言冀州多事,无暇旁顾,不愿派人来接应了,只让我们自拥天气前往河东郡,说待我等抵达河东之后,他再派人前来护驾,当真是打了一手好算计!”

士孙瑞一听王允居然这般说,心下大为吃惊,也颇感惊慌失措。

袁绍不派兵来,仅凭河东郡的王邑,怎么可能将己方的人手全部安全的接应过去?

王邑麾下的兵将,怕是还不够董卓塞牙缝的呢。

“司徒,这……这袁本初如何能在这关键时刻有变?这岂不是将我等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王允猛然一抬手,道:“眼下时局紧张,顾不上那么多了,咱们也不可在长安城中久留,火速派人通知皇甫义真与其他人,携着家眷和宫中的随行侍官,全都奔北而走,勿要逗留!”

王允此时的心中有一个疑虑,他怀疑自己其实在不经意之中,似乎是中了袁绍的阴谋,但这个阴谋到底是什么,王允也感觉不太出来。

而且眼下,他也没有什么时间细琢磨了。

会和了诸路人马之后,王允便与士孙瑞一同向着北门匆匆而去。

路上,王允又得到了皇甫嵩派来的人递送的消息……这消息让其其心中的不安越来越重。

皇甫嵩派人告知王允,长安城中,他派兵仔细搜索,几乎是满哪都找过了,却一直是没有找到李儒的下落。

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王允的心不知为何竟然是越发感到冰凉,一股从来没有的寒意开始笼罩着他的内心。

平白无故的,李儒为什么会消失了?

按道理而言,他应该是己方最为关注的人才是。

难道说?

……

百里之外,一支彪悍的军马正以疾行军的速度飞快的向着长安快速挺进着。

毫无疑问,这支兵马,就是董卓的西凉军。

在天下诸军之中,能够夜行的如此迅速的军队,除了董卓军之外,暂时还真找不出第二家。

夜行军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在那个没有告诉公路,没有路灯的年代,仅仅只是靠着火把行军,难度跟闭着眼睛跑步的区别真心不是很大。

想当年,董卓刚入雒阳之时,靠的就是这种日行三百里的疾风般的速度,抢占了先机,在朝中大多数人还没反应过味的情况下,杀入了雒阳城一举制霸。

而如今,亦是如此。

董卓此番回军,为了加快速度,亦是不能带领大队人马行进。

故而西凉兵便轻装简行,先调遣了最为精锐的西凉铁骑和并州狼骑两万人,日夜不停的向着长安进军。

其实法正当初给刘琦的谏言不错,董卓这一次西征韩遂,确实是他事先安排好的一个局。

董卓和韩遂,马腾并没有真打,相反的,董卓自打到了长安之后,便一直在派人暗中联络两人,积极的招收二人到其麾下。

董卓当年与韩遂之间,彼此交战,恩仇颇多……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董卓这个人的心胸也还是有的,即使当年他与韩遂之间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但时至今日他还是渴望能够将韩遂收于麾下。

这一次,他以‘将军之职’作为诱饵,来作为交换筹码,让韩遂和马腾来配合自己演戏。

韩遂当年也是著名于西州的俊杰人物,亦是凉州金城本地的知名人士,历任金城郡守但凡到任,都需征辟他韩家之人为臂膀,可谓门庭显赫。

有这样的家族作为基石,其实韩遂是不想反的。

但没有办法,当年阴差阳错之下,时任金城从事的韩遂被北宫伯玉劫持,成为了叛军的一员,后来随着羌叛的势力越大,韩遂的反名愈高,他也就逐渐无法回头。

韩遂无奈之下也只能叛逆,甚至因此,他连名字都从韩约改成了韩遂,为的就是能够不有辱家门,同时也是间接的告诉世人,他的反叛乃是无奈往之,并非其本意。

如今董卓肯敕封其为将军,这对韩遂来说,自然是一个天大的证清之机,他当然不会错过。

于是,韩遂和马腾举兵,和董卓在陇西诸郡,上演了这么一场大戏。

而董卓上演这场大戏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借此机会,将长安中那股一直潜藏的暗流引诱出来,然后再连根拔起,彻底消灭!

他已经受够了朝堂之中,那些在他背后搞小动作的世家中人。

有什么恩怨,咱们借着这个机会,光明正大的决一死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