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毒士再出毒计(二合一)

贾诩的话,隐隐的似乎点燃了牛辅和张济脑海中的那盏明灯,只是那灯火一会明一会暗,时大时小,犹如处于风中要拽不定。

他们仿佛是听明白了什么,又似乎没太明白。

牛辅认真的思虑了一会,但并没有想通个中的关键,最终还是无奈地甩了甩头,放弃浪费自己脑细胞的举动。

他直接问贾诩:“文和,劳你细细为某解释解释。”

贾诩对于牛辅的提问似乎早有预料。

他向着牛辅和张济分别施礼,然后开始慢悠悠地分析道:“首先,荆州军做了什么,贾某并不晓得,但毫无疑问,对于眼下的刘伯瑜而言,要宛城现在对他而言并没有任何的好处,反倒是这两年间,被袁术在南阳郡搜刮的财货,对其更有诱惑力些。”

牛辅和张济互相对视了一眼,各自额首表示赞同。

张济问道:“文和之言有理,还请继续详述。”

贾诩慢悠悠地道:“袁术这几个月来对于是走是留本就是举棋不定,但随着迁延日常,他想要放弃南阳郡的想法便愈发强烈,如今受了荆州人的影响,袁术离开南阳郡是必然之事,不过依照贾某看来,焚毁宛城留荒陌于我们,对他而言只为其一,关键是,袁术军一定也想把他们藏在郡内的辎重平安的运往淮地,而能够吸引我们和刘伯瑜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烧毁宛城,试想这么大的事,我军和荆州军的目光必然皆集中在宛城和袁术军身上,他藏于其他县城的辎重粮秣便可暗中向东调度,其实也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

这些事情,让贾诩一说,似乎听着非常的简单,

但若是要将这些事情逐件捋顺出头绪,非得有惊人的智谋和对彼之心性精准的了解才行。

张济似乎是第一次认识贾诩一样,他认认真真地打量了贾诩半晌,方才言道:“听君一席话,实令某顿开茅塞,那还请文和能够指点一二。”

张济身为一个中郎将,能够对贾诩一个校尉说出‘指点’二字,可见他目下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真佩服了贾诩。

贾诩见张济这般诚恳,不由又想起那一日张绣的表现,对他们这对叔侄儿在心中也增添了几分好感……但也仅仅只是几分而已。

贾诩继续道:“眼下宛城被焚,全南阳郡各方势力的眼睛都集中在宛城上,当此时节,对于二位中郎将而言,乃是一个天赐良机,就看二位中郎将能不能把握了。”

“何意?”牛辅奇道:“何谓良机?”

贾诩淡淡言道:“如今宛县大火,袁术军出逃,宛县城中和周围必然是一片混乱,南阳郡中,最为富庶的家族和郡望的本家,大多集中在宛县周边,如今乘着火势,三军齐出,以救火援城为名……搜牢那些望族的本家!”

这话一说出来,牛辅和张济顿时都愣住了。

这一段时间,牛辅和张济一直没停着的让麾下的将士们出去搜牢,用以供给关中的董卓,但关中那边的消耗实在太过巨大,仅凭那些小坞堡家族中的私货,根本不足矣供养长安那边。

今年这个冬天,董卓已经几番派人来军前催促牛辅了,让牛辅这方面抓紧搜牢的进度,快些给长安那边供给财货。

很显然,董卓的胃口越来越大,张济和牛辅这些小打小闹,已经满足不了他了。

而宛城的那些家族势力最强,财货最多的郡望,自然就成了西凉军下一步的行动的目标。

但这些郡望的家族背景都太深,其中甚是有些家族数代都在不停的出两千石的高官,牛辅和张济一旦向这些家族动手,那真就是没有回头路了。

所以,即使是前番牛辅已经响应了张绣的建议要向南阳郡望动手,但他们也没敢对屯驻在宛城民间势力最为巨大的郡望动手,他们现在主要劫持的,还是那些相对势力小一些的家族。

但如今,情况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张济沉吟半晌后,道:“搜牢事关重大,还需仔细斟酌才是。”

牛辅则是转头看向贾诩。

却听贾诩言道:“南阳大族之所以不好惹,并非他们有多强的兵力,而是他们在各地域的影响力,如今袁术焚城,对我们而言正是天赐良机……我们以救火杀贼为名,驱兵杀入宛城,乘机搜牢,抢了那些财货最厚的郡望,然后回头派人散布流言,就说是袁术焚毁城池,劫掠望族便可。”

“栽赃?”张济惊诧的道:“这能行吗?”

贾诩淡淡道:“为什么不行,这天下的事,哪有什么公理对错可言,事情说的多了,那假的就变成了真的,白的亦是变成了黑的,这一点交给贾某去办,二位中郎将大可放心。”

“但终究会有人来澄清啊。”牛辅犹豫地道:“那些被劫掠的望族中人,他们自己的话,难道还不足以取信于天下吗?”

贾诩默然的看着张济和牛辅,半晌之后方才幽幽开口:“搜牢之时,但凡每攻下一座坞堡,只要堡内没有目击之人,又有谁能做出足矣取信天下之言?”

这一句话说完,饶是刚刚杀死了四千人的张绣也不有的脊背冒汗,汗出如浆。

什么叫‘只要没有目击之人?’

那些坞堡中都是各大家族的人,少则数千,多则数万计。

贾诩的意思该不会是……

“都杀了?”张绣的语气中充满着难以置信。

贾诩并没有回答,默不作声。

像是这种直接的话,你永远也不会从贾诩的嘴中听来,可他虽然不说,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你一定是会理解的,但至于该怎么做,那只是你自己的事情。

张济的吞咽了一口吐沫,咽喉部的喉结一滚,嘶哑道:“如此行事,过于险峻了吧……”

“不然,其实此言并无险恶,我军前番也与袁军交过手了,亦曾缴获过他们的衣甲,这次让士卒们去扮演袁军取搜牢宛县郡望,想来应不是难事吧。”贾诩的语气依旧平淡:“袁术已经焚了城池,若是在焚烧城池的同时,在劫财货胡乱杀人,又岂能不在清理之中,天下汉人又会特意去为他辩白?”

贾诩的语气虽然听着不痛不痒,可但凡是有些政治底蕴的人,多少都能听明白,贾诩这是要把南阳郡望的人往死里整啊!

牛辅和张济彼此对望了一眼,他们都在双方的眼眸中看到了渴望的眼神。

确实如贾诩所说,宛城只能被烧这一次,这样的乱局今后怕是再也碰打不到了,机会也不会再有了。

“另外,贾某还有一件事要与二位中郎将说明。”贾诩突然又再度开口。

牛辅机械性地转头看向他:“文和还有何谏言?”

贾诩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微笑:“难道二位中郎将,就那么甘心任凭袁术的那些辎重是被他带往淮南,亦或是被荆州军劫持吗?”

……

宛城的火势极大,再加上近几日冬日的寒冷已过,颇有春暖花开之相,春风微微吹拂,更是助长了火势的增大,整个宛县内以郡署,武库,各级官署以及周遭的民舍,仓禀全部被袁术点燃。

火势伴随着风势越来越大,侵吞了无数人的资产,城内的百姓虽然奋勇反抗,想要阻拦袁术军的暴行,但这一次的袁术却已经是下定了心思,一定要将宛城以及其周遭彻底的破坏,给荆州人和西凉人留下一个彻彻底底的烂摊子,让他们想恢复也不能将宛城完全恢复旧貌。

如此,袁术军和宛县的百姓,士族,豪强,乡绅在县城内外都发生了诸多冲突,在放火的同时,还引起了数不清的流血事件,

宛城的百姓和豪强死伤无数,这当中甚至还包括士人。

直到袁术军撤离了宛城境内之后,宛城以及其方圆数十里之地,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哭喊悲鸣之声响彻天际,南阳郡的百姓所受到的创伤甚巨,若是没有十年光景,想要将宛城恢复昔日繁荣,只怕是难上加难。

袁术军撤兵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琦一方,而刘琦一方,早在袁术行动前就已经开始北上,一行军马前往育阳附近,随时等待袁术军露出马脚。

在三军将士北上之时,荀攸已经对刘琦做出了解释……

“府君,荀某之所以让张校尉不断的派出兵马去宛城走遭查探动静,不过是为了乱袁术之心,让他们以为我军有所动作,因而在仓促之间进行准备,也好露出破绽,让我们寻觅到他们屯藏辎重之所。”

刘琦听了这话,方才恍然道:“公达先生几次三番的派斥候往不同的地方去探查,也不过是为了让袁术能够知晓我军之所为?”

荀攸道:“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军的斥候便是再隐秘,也终归不过是凡人而已,又不能遁地飞天,他们在宛城大规模的探听消息,一次袁术没有察觉,两次亦没有察觉,但三次四次之后,若是袁术军在不为之所动,那这天下第一的名门之后,便也未免太过窝囊了吧?”

刘琦轻轻的甩动着手中的马鞭,道:“公达此言有理,袁术虽然屡遭败绩,但并不就证明他能力不够,相反的,袁术有着他的能耐和优势,前番的失败不过是其孤傲的秉性所至。”

荀攸道:“府君之言甚善。”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候,却见张允从前阵匹马奔驰而来。

“吁、吁!”

张允来到二人面前,调转马头,拉住马缰,与二人并行。

刘琦停住胯下战马,问张允道:“兄长,可有军情?”

张允向着刘琦拱了拱手,道:“果然是如荀主簿之言,宛城那边的袁术军一动,博望附近,果然也有袁术军从山林旧寨遗址中,迁辎重而出,奔东而去。”

荀攸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南阳郡东北地多有昔年光武留下的旧寨遗址,且多藏匿于山林之中,用以藏匿辎重最为妥当不过,只是数目甚巨,且在山林中难找,一个不小心还容易引袁军警觉,如今他们心乱自行而出,可谓正中下怀。”

说到这,便见荀攸转头看向刘琦,道:“府君,可分一半兵马,去追寻这支袁军,劫其辎重以为军需,剩余的兵马兵转南阳,佯攻袁术。”

张允忙道:“公达先生切莫着急,宛城那边有些情况,与咱们预料的有所不同!”

荀攸很显然没有想到自己所计算的事情,居然还会有所偏差,心下颇为惊骇。

张允这小子,该不是记恨自己前番的让他派人屡次空探之事,故意来跟自己玩闹的吧?

不过看他的表情却还不像。

刘琦见张允的表情很是郑重,知道事情似乎有些超乎寻常,忙问大:“表兄,可是宛城那边情况有所变?”

张允低声道:“袁术焚城了。”

刘琦:“……”

当下,刘琦急忙将兵马分为两部,一路由太史慈,李典二人率领地字营,风字营火速赶往博望那边,劫持袁术的辎重财货,能够抢回越多的辎重越好。

至于宛城那边……虽然刘琦前番已经与贾诩进行了协议,双方议定宛城将会是西凉军的疆域……但此时此刻宛地被袁术火焚,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刘琦不可能不率兵赶过去。

就算是将宛城暂借给西凉军暂居,但那里毕竟是南阳郡的首府,是刘琦早晚要拿回来的地方,怎么可能任凭袁术就这么放火给白白糟蹋了。

古代的生产力和人力有限,小到一条街道,一片民舍,大到一片乡亭,一个县城,都不是像后世那样那么容易就能在短期建立起来的,在没有机械作为辅助纯靠人力建设的时代,每一个建筑物立面都容纳的,不知是多少人血与泪,一旦损毁,有时候耗费的甚至是一代人的心血。

一行兵马逐渐接近宛县的地界,大越是尽皆,便越是触目惊醒。

此时的天色按道理应该是漆黑一片,但宛县的天空此刻却是被映照的通红,

方圆二十里内,到处都是星星点点,数不清的百姓们争先恐后的向着县外狼狈逃窜,他们有的带着包裹,有的则是连包裹都没有来得及打,只是一边彼此互相搀扶,一边哭嚎着从宛县的方向向外狂奔。

这场景不说是百分百的人间炼狱,但也差的**不离十了。

刘琦一脸阴沉的看着那些如同丧家之犬一样,大批向着外面奔逃的难民,脸上的肌肉开始抽搐,眼睛亦是眯了起来,握着马缰的手上亦开始青筋暴露。

他令三军暂时驻步,然后让张允去拦截几名难民到他面前问话。

宛县内奔逃出来的难民虽然又多又慌乱,但看见刘琦的军队后,依旧是吓得四散而逃,犹如看到瘟神一样不敢靠近,即使是在逃难中,也是躲之不及。

直到有几名难民被张允派人拦截到了刘琦的面前。

一见了刘琦,那些难民直接跪倒在地,此起彼伏的连连向刘琦磕头,哭喊道:“将军饶我等性命!将军饶了我等性命!”

荀攸在一盘看的于心不忍,暗暗叹息。

刘琦则是一脸的阴沉,问道:“你们这是在躲谁?”

那些难民中,一个领头的高声道:“不敢欺瞒将军,宛县境内,现有袁术军放火不够,竟还在大肆屠杀,宛县境内已是被屠的血流成河,我等真升斗小民,真的是害怕,怕的不行啊!求将军开恩,放过我等吧!”

刘琦缓缓的抬起头,看向火势汹汹的宛城境内,疑惑道:“袁术军,放火焚城不够,还在里面肆意屠城?”

刘琦身后,荀攸突然道:“府君,此事颇有些蹊跷,末吏认为,袁术完全没有理由这般行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