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二百八十九章 老奸巨猾的贾诩

得知了曹操在南阳郡打败了袁术和蔡瑁,董卓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毕竟,董卓对曹操这个人比较有看法。

身为前大长秋曹腾的养孙,曹操的身上一直有着‘宦官之后’这四字标签。

当初董卓入雒阳后,极为看重曹操,并把他视为主要的拉拢对象之一。

在董卓想来,曹操既是宦官之后,那就身份而言应是入不得那些清流名士之眼的,这样的人应是很难融入清流士族阵营,若是他董卓许以高官厚禄,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曹操应该会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毕竟当初雒阳城中,直接由天子刘宏统辖,并由袁氏集团牵头的西园校尉,是雒阳城中可以与大将军何进平齐的巨大势力,其在雒阳军事中重要程度,完全不在南北军之下。

然董卓毕竟是从西凉来的边郡武人,看事有时实在片面。

曹操是宦官之后没错,但就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宦官之后’这个标签,对他的身份立场影响并不是很大。

曹氏家族在谯县的威名与在朝堂中地位,其实是绝对没得说的。

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是侍奉过六位君王的宦官没错,但同时,他的叔祖曹褒则是两千石的颍川郡守,父亲曹嵩历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职,官拜两千石九卿后荣升三公富甲一方,族叔曹鼎亦是两千石的吴郡郡守、族叔曹炽是两千石的长水校尉……

曹家三辈之中,所出的两千石极多!是谯县正儿八经的士族高门,不折不扣的世家门阀。

在曹氏这样的门阀中,什么‘宦官之后’的小小标签,对曹操的身份根本起不了什么重要影响。

就冲名士许绍给予曹操那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风评,就说明在名士集团中,曹操的身份是完全被他们接受并认可的。

魏武帝之所以能够一统华夏,虽有赖于他的雄才魏略,但他能参加逐鹿天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因曹操属于根正苗红的门阀子弟,政治资源与士族人脉丰富。

当然,曹操的家世是比不了袁绍袁术,但相对于大部分的诸侯而言,什么吕布、刘备、孙权、马腾、公孙瓒、陶谦、张绣之流,都远不及曹操。

就算是刘表,也最多不过是占了个党锢清流之名,论及族中能够提供给他的政治资源,曹操甩刘表好几条街。

试想袁绍也非傻X,选朋友的时候,自然会选那些跟自己差不多在一个档次上的。

而且‘宦官之后’的名声,对于曹操而言也并非不是好事。

颍川荀氏乃是中原名门,历史上的荀彧从袁绍处出走之后,之所以选择了曹操,一是因为他看到了在众割据势力中,论及家族政治背景在二袁之下的只有曹操,二则,是因为曹操和荀彧一样,都和‘宦官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侍奉六位君王的大宦官……而荀彧的岳父,则是刘宏时期的宦官唐横,以贪暴闻名。

同属于与宦官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曹操和荀彧,走到了一起,从此同病相怜,相亲相爱。

以此来看,在群雄割据时,曹操的政治资源和背景在诸侯中其实是很占优势的,并不是像后世人口中所说的‘起步非常艰难’。

群雄中唯有袁绍、袁术的政治资源高过曹操,而刘焉、刘虞这两个人则是因为巨大的名士声望而压曹操一头……余者在曹操眼中皆是垃圾。

试想,出身于这般门第的曹操怎么可能会响应董卓的招揽?

他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一声,直接奔出雒阳,去陈留找张邈组织义兵去了。

董卓是个记仇的人,曹操的这种行为,无异于抽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刮。

此子和袁绍一样可恨!

对于曹操的傲慢,董卓始终铭记在心,不曾忘却。

如今听闻曹操由一开始依附张邈而无立锥之地,逐渐成为中原腹地中兵力最为强盛的一路郡守,董卓的火气开始蹭蹭往脑门上蹿。

“连曹阿瞒都开始崛起了,这还了得?”

董卓面如寒霜,说话时牙齿咬的吱嘎作响,摩擦的厉害。

李傕拱手道:“相国,自打归附长安之后,我军将士扼守关中各路要道,不曾与中原诸雄争锋,属下等近日在陇西,天水,安定三郡招募兵士,增兵四万,当中不乏常年征战于边塞的羌军,正是磨砺练兵之时……属下请令,率一军西出峣关,沿丹水攻入南阳郡,先败曹操,再破袁术,并在南阳郡搜牢,为相国增添军需,不知相国意下如何?”

李傕的谏言,对于眼下的西凉军而言……确实非常有必要。

兴建郿坞,招募兵将,在长安翻修宫室,重立各级官署……每一件事都需要用钱!

而如今,董卓手中的钱其实并不是那么宽裕,与他在历史上的情况颇为不同。

历史上的董卓,迁都之时候是尽迁雒阳的富户,百姓,流民黔首,而在迁移的过程中,他也侵吞了无数的皇族、官署、豪族与黎民的资产,用以自用。

现在,因为护君联盟的成立,使得河南尹的士族群体对董卓发动了强而有力的政治反击,保留了雒阳朝廷的独立性,立两朝,而雒阳更是因为储君的议立而继续成为治政中心,足矣集合宗亲与关东诸雄之力合并一击,使得董卓当时不敢强迁所有的民众入关。

有基于此,董卓目下在长安的钱货辎重,比起历史上要少了许多。

钱不够用,那现在就得派兵出去‘搜牢’。

这半年来,京兆尹附近的县城乡亭,也算是被董卓搜牢的差不多了,关中之民每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看西凉军进乡,氓首皆吓的魂不附体,纷纷往地窖里钻。

时间一长,以长安为中心点在关中‘搜牢’,已经不能满足董卓的需求。

将目光投向南阳郡,也算和董卓之意。

不过,让李傕没有想到的事,在他请令之前,董卓其实已经有了安排……

“稚然有心为吾分忧,老夫甚感欣慰,只是昨日屯兵于渑池和洛宁的牛、张二人已经派人送来了请战书信,言南方二袁与护君之盟彼此攻伐,他们欲起本部之兵南下走伏牛山脉,进入南阳搜牢,老夫已是应允了他们二人,便不需汝等奔波了。”

“啊?”

李傕闻言顿时一愣,

他没有想到屯兵渑池和洛宁的张济和牛辅,居然会赶在自己之前向董卓请缨。

他们两个人的反应,居然比自己还要快?

旁边的李儒闻言,脸色有些发白。

却听董卓慢悠悠地道:“牛辅和张济目下屯兵之地,往荆州刺史部走较近,如此可节省不少时日,汝刚刚在陇西三郡招募的兵将尚为新军,不宜轻征,且在操练些时日,待日后再行征伐!汝翌日从诸尉当中选两名得力的干将,率兵去渑池和洛宁接替牛、张二人的镇守之处,如此可保无忧。”

“唯!”李傕只能领命。

李儒在旁边听着,心中感觉隐隐不妙。

牛辅和张济当初奉命坐镇渑池和洛宁,乃是李儒依照贾诩之计向董卓谏言的,为的是让他们两人在那里阻挡河南尹前往京兆尹的要道。

而贾诩也凭借着李儒的推荐,随于牛辅一同在外镇守。

这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要领兵南下了?

李儒心中隐隐升起了一股不妙的感觉。

难不成,是贾文和那老贼有异志?想要脱离相国的掌控?

想到这,李儒的面色一正,忙道:“相国,牛中郎麾下的校尉贾文和恐怕是……”

董卓突然笑呵呵地道:“对了,说起来,牛,张二人近日给老夫的信函中,多有提到这个贾文和,其在渑池多有献策,立下不少功劳……陈王刘宠在雒阳并不老实,几番派人试探,想要入京兆暗行不轨,都被贾文和识破……呵呵!此人当初还是文优举荐去随军的,如今多有功劳,却是文优识人有功,老夫还得感谢于你。”

董卓这一番话说完,李儒便不敢再多言了。

是啊,让张济和牛辅镇守在渑池和洛宁,是自己的主意,

让贾诩随牛辅在彼,也是自己的主意……

若是自己向董卓谏言说贾诩此番随军南下有异志……那相国若问:你既知彼有异志,为何当初还要让他随军驻外?

那自己又该如何回答?

这话,却是得烂在肚子里,万万不能说的!

别看董卓现在一副笑呵呵的长者模样,但是他杀人如麻、视旁人性命如同草芥的样子,李儒时时刻刻都记在心中。

“文优,汝适才欲言何事?”

李儒的嘴角略微抽了抽,言道:“回相国,那贾诩年纪大了,属下观其身子骨又不甚好,让其随军只怕有失,不如还是让其归还长安才是……”

“哎!”董卓不以为意地道:“才四十多岁的人,如何称老?老夫年过六旬,尚能跨马执鞭,征战疆场!”

李儒叹道:“贾文和如何能比得过相国。”

董卓哈哈一笑,道:“话虽如此,然张济和牛辅身边,却也得有智谋之士相助,毕竟南阳郡可不比旁处,袁术和曹操皆是豪雄,颇有智谋。”

“诺。”李儒见董卓说的斩钉截铁,便不方便再多说了。

他心中开始暗自沉思:

莫不是,自打上一次谈话开始,那贾文和就已经算到了有今日之局,因此才故意献计,让某亲自向相国谏言安置他于外地,以防李某事后反悔?

若果真如此……此獠之心机未免太过深沉了!

李儒心下暗叹,自己算计旁人算计了一辈子,想不到居然也会被人利用至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