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二百七十六章 请你给我太史慈

刘繇为人颇有原则,且有隽才,在汉室宗亲中,亦属宗英,而且他身为太尉刘宠之侄、山阳郡守刘舆之子,属于被世界看好,前途无量的那种。

他平日里也颇心高气傲,很有雄心,自小便想干些大事。

自从被朝廷敕封为吴郡郡守,跨上两千石高位后,刘繇自觉光耀门楣,一展身手的时候终于到了!

大丈夫生于世,自当成就一番功业,这可是刘瑶梦寐以求之事。

如今这个梦想被孙坚给毁了,刘繇的心中又怎么可能不憋气?

他若想出气,就必须反攻孙坚,重新夺回扬州。

但想要打败孙坚,拿脚指头想靠刘繇自己可不行。

他眼下确实需要山阳刘氏的帮忙,不然别说打回扬州,就是想在柴桑站住脚也成问题。

当下,便见刘繇感激道:“贤侄肯帮忙,自然是再好不过,某今日能从吴郡脱离大难,全仗贤侄设计相助,既有贤侄帮忙谋划,那某便依照贤侄所言,去往柴桑屯扎。”

刘琦的脸上露出笑容:“叔父放心,叔叔至柴桑后,初期的军费,粮秣,军械皆由我荆楚供给,族叔只管在柴桑招兵买马,修建城廓,若有战事,自有江夏郡国之军可为叔父后盾。”

刘繇叹道:“不想景升父子竟如此高义,咱两家眼下真如伯桃角哀舍命之交,若是传于后世,亦不失为一段佳话。”

刘琦闻言笑了。

他心中暗道你想的倒是挺美,想让我们父子做左伯桃赠你粮衣,但你当真有羊角衰那份知恩图报的德行么?

刘琦若是没有记错,历史上的刘繇在被孙策打败之后,也是接受了许劭的建议逃到豫章依附于刘表。

刘表接纳并保护了他,但随后刘表委派诸葛玄任豫章太守时,朝廷亦是派遣朱儁之子朱皓任豫章郡守(当时的朝廷已经被曹操掌控),两方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而刘繇却不思报答刘表的协助之恩,却反而帮助朱皓去攻打诸葛玄。

虽然朱皓是朝廷委任的,刘繇此举也无可厚非,但仅通过这一点就能推断出,若是将汉室朝廷和他救命恩人同比而列,刘繇依旧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

所以说,对于这个人,还是多利用,少谈情谊的好。

“族叔,小侄儿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族叔可能应允否?”刘琦再次出言,而且非常郑重。

刘繇听刘琦说的这般客气,忙道:“未知贤侄有何指教?”

“族叔屯兵柴桑,与我荆州已属联盟,两家当相辅相成,共同东望以防孙坚,但咱们两家毕竟一为荆楚之军,一为扬州之军,彼此都不曾多有了解,若要共同谋事,恐多有疏弊,需有一个合适的人衔接两方,为两方使者才是。”

刘繇有点没太弄明白刘琦的意思,疑惑道:“两方使者?贤侄之意是?”

刘琦笑道:“我观子义为人精明干练,沉稳扎实,又善谋划,此番能接族叔出吴郡,子义多有功劳,不妨便将这接洽两家的事交付给子义来办,如何?”

刘繇闻言这才恍然大悟。

什么两方使者,纯粹扯淡。

这刘伯瑜是看上了太史慈……这是拐着弯的问自己要人呢。

只是太史慈乃是刘繇同乡,当初亦是特别被他从辽东召回来的,虽然刘繇虽最为倚重的乃是樊能、于麋、张英三名校尉,但对太史慈所报的希望也非常之大。

这冷不丁的让他把太史慈交出去,刘繇的心中很是不舍。

刘繇的表情落在了刘琦眼中。

他略一挑眉,心下迅速筹谋,道:“此番给族叔在朝中谋扬州刺史的缺,只不过是临时之计,以我父子思之,日后若有机会,当共同上表,请奏长安表叔父为扬州牧,以小侄度之,这才是叔父目下的首要大事。”

刘琦的言下之意,却是在提醒刘繇,他和刘表愿意帮助刘繇想办法去朝廷争取扬州牧,但条件是他得识相。

扬州刺史……扬州牧……两字之差,天壤之别。

刘繇自然能听出刘琦的弦外之音。

扬得荆州人帮忙谋取州牧之职,与一个太史慈相比……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刘繇遂召来太史慈,对他道:“子义,我军日后当驻于柴桑,这期间需多多劳烦景升父子帮忙,刘府君召你入荆州,总领两家往来诸事,你可愿意?”

太史慈闻言皱了皱眉,转头看向刘琦。

却见刘琦正目光炯炯的盯着他,双眸中尽是渴望之情。

太史慈稍做沉吟,略微对比,心中暗思:

”正礼公既然能当着刘府君的面问我,便已是打定主意让我入荆州了,想来必然是刘伯瑜对他有了什么承诺,方至于此,可容不得我不答应了。”

”不过刘伯瑜这个人,待我至诚,多有欣赏之意,几番相交感觉他甚看重我,我若能入荆州跟随他,想来必能比跟随正礼公前途远大。”

”当初正礼公从辽东召我入吴,我辅佐他至今助其脱困,已然是报答了同乡之谊,他今既主动让我去荆州,乃是他的责任,却也不算是我忘恩负义,于声名并无所累。”

太史慈乃是狡黠聪慧之人,顷刻间便已经想通了个中关键。

“属下仅凭府君吩咐。”太史慈对刘繇道。

刘繇长叹口气,这小子果然还是更看重刘琦,觉得跟他更有前途。

罢了,他若是不去,我这边反倒是为难,正好顺水推舟。

想到这,却见刘繇笑道:“既如此,那你便去荆楚听伯瑜的安排调度吧,今后你在荆州行事,务必多多顾忌两家之利。”

“唯。”

商议定了之后,刘琦遂请刘繇等人去休息了。

而太史慈则是站在原地未动。

太史慈似有犹豫,道:“府君,这总督两家交情互利的差事,末吏还是头一次听说,不知这差事当如何做?”

刘琦哈哈一笑,低声道:“子义莫怪,这只是为了要你过来而临时编的职务,具体督个什么我也没想清楚……哈哈,你还是给我做个别部司马,替我统兵才是正道,至于什么联络两家,哪有什么值得联络的。”

太史慈闻言如释重负,喜道:“多谢府君提携!”

……

陶商和刘繇分别抵达刘琦处,随后陶谦又派人送来了盟书,东南之事对于荆州刘氏而言,便基本告一段落。

所余最后一事,便是刘陶两家在丹阳郡内募兵之事。

至于两家当如何募兵,陶谦又派遣许耽为使者来了刘琦军中,询问个中具体细节。

刘琦当即将自己想要收丹阳山越青壮的想法,向许耽说了一遍。

许耽听了刘琦的想法,颇为惊异。

他沉吟了一会,道:“刘府君,末吏乃是丹阳本地人,对山越颇有些了解,有一些话想说于府君,不知府君可能听得?”

刘琦道:“你我两家,已是盟友,前仇尽弃,今两家的目地皆是想在丹阳募兵,当共同进退,君有何话但说无妨。”

许耽道:“且不说能不能兼并山越的青壮为卒,单说能不能找到山越,目下尚属难事。”

当下,许耽便将山越的情况大致给刘琦捋顺了一遍。

在扬州之地,会稽郡和丹阳郡的山越最众,其余豫章、庐江、吴郡之地虽然也多有山越,但势力远不及丹阳和会稽这两郡山越人数多,反叛的频率也远没有这两郡来的高。

丹阳和会稽两地的山越,基本是三月一小战,五月一大战,攻掠郡县,掳掠人口,携裹民众,为祸一方,且山越还分为好多支,各自为政,分不同属,丹阳郡内的山越总和,包含老幼,应在十几万左右。

难点在于他们潜藏在山林之中,很不好找。

丹阳郡内群山万重,越境相联,山越之众深藏其中,可周旋数千里,行踪难觅。

因此,想要找寻这些山越的窝点,对于郡国之军来说已是十分困难,更别说还要讨伐受降了。

“山越者,久居山中,多为果劲之徒,历任郡守虽多发兵讨之,徒征得外县之民,其余深远,无法禽尽。”

“加之山中出铜铁,山越可自铸甲兵,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败则鸟窜,胜则夺粮自足,甚是棘手。”

说到这,却听许耽苦笑道:“刘府君,我们两家在丹阳是要募兵,不是要替丹阳郡收缴叛贼,山越也是丹阳人,普通的齐民黔首也是丹阳人,既然我等募兵只是要招丹阳人,那为什么不去招乡亭的良民,而非要去招郡内的那些叛逆山越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