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二十五章 收揽襄阳的民心

蒯越和刘琦一同前往襄阳城下,去安抚那些惊慌的百姓。

短短这一路,蒯越心中的情绪却汹涌澎湃,无数念头在脑中翻滚。

荆州军诸人中,只有他看出了是刘琦设计谋害了蔡瑁、张虎、陈生。

虽然不知道刘琦用的是什么方法,但张虎和陈生是蒯越亲自去招降的,他能够看出二贼归降的诚意,这三天的时间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但蒯越可以确定的是,这事是刘琦做的。

他暗暗咂舌于刘琦的手段。

虽然不知道刘琦用什么办法让张虎和陈生造了反,但设身处地,蒯越自认为自己也能够做到。

毕竟那俩江夏贼都是好勇斗狠的无谋之辈,以蒯越的智谋,让他们圆就圆,扁就扁,这并没有多大难度。

不过让蒯越心惊的是刘琦策反了张虎和陈生后的这一系列连锁反应。

杀死了二贼,整治了蔡瑁不说,还让蔡瑁对他心存愧疚,同时还可名正言顺的收了张虎和陈生的数千兵马,接手襄阳城的防务。

而且张虎和陈生在襄阳民怨沸腾,刘琦此番还可大涨名望。

这一环套着一环,好处皆被姓刘的占去了,果然是心思缜密。

这便是十八岁的弱冠少年?呵呵……

“嗯,公子,我……”

“先生且勿多言,咱们先去安抚百姓,再说心里话不迟。”

刘琦不紧不慢地打断了蒯越的话头。

刘琦越是这样,蒯越的心就越发紧张,弄不清楚刘琦找自己一同抚民的真意。

这就是心理战中的消耗法。

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的稳定情绪,诱使对方陷入心理负担的旋涡,一会谈话的时候效果更佳。

不多时,两人在黄忠的接应下来到了护城河边。

城外的战事虽然结束了,但围观的百姓此刻还是进不了城,且慌乱的情绪未去。

毕竟这城下,才刚刚打了一仗,还杀了人!

刘琦翻身下马,走向那些在城下聚堆的百姓。

在这期间,刘琦感受到上千双眼的目光皆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那灼热的热量笼罩在自己周身,仿佛都能将他燃烧或是融化。

刘琦在百姓们面前约十步的空场停住。

在一双双惊疑不定眼眸的注视下,刘琦双手从外向内抱拢微合,呈拱手怀抱形,向着在场的百姓们长长作揖。

士族公子如此,可谓闻所未闻。

蒯越见状一惊,暗道他就算是要收拢民心,如此行径也未免过于折节,委实不妥,有失刺史身份。

他有心想上前去劝刘琦,但突然间似是想到了什么。

有何不可?

自己何时竟下意识的当成了荆州之主?

他现名义不过一掾史尔。

若是刘表之身份,如此作揖于民,自然折了刺史身份,掉了面子,可刘琦虽是刘表之子,却非开府之君,其折节下士,理所当然,然偏偏他还是刘表的嫡长子,身份又可代表刘氏,这身份算是可进可退!

原来是自苦之计。

在所有人惊异的目光中,刘琦缓缓的直起身,道:“汉荆州刺史刘表子琦,在此自罪于襄阳之民。”

刘琦的声音响在了众人的耳边,如同清晨的钟声,分外惹人惊醒。

“自黄巾乱始,南郡屡遭跌难,外受贼寇滋扰,内有宗贼为祸,民生凋零,苍生苦楚。”

众人没想到刘琦会说出这么一番言语,惊异之余,也都各个认真聆听。

毕竟刺史公子当着百姓的面罪己,可不是每天都能看见的景象。

“刘琦身为汉室之后,却行事愚钝,上不能匡君扶国,报君王于社稷,下不能除暴安良,救万民与水火,其心可痛……今幸得中庐蒯氏,蔡州蔡氏相助,方可铲除宗贼,平贼灭寇,澄清南郡寰宇,还汉江一方清平……”

百姓们被刘琦的话语所感,不知不觉间,场间竟有人有抽泣之声。

刘琦再度环顾四周,高声谈道:“襄阳诸者……皆受苦甚深!”

说罢,再次环抱双手,长长作揖。

短时间的沉默后,百姓们的情绪沸腾了。

“公子!”

“公子!”

“刘氏父子来了,城中黔首复有生望矣!”

“公子铲除宗贼,还了襄阳清平!”

“张虎和陈生,公子杀的好!”

“……”

刘琦的话,无形间与襄阳黔首齐民在心中搭建起了一座细小的桥梁,桥不宽,却可过人。

在襄阳民心中,别说是刺史公子了,就是在街上随便找一个宗族子弟,也不会这么谦逊的跟他们对话,更莫要说当众罪己,将本不是自己的责任硬拦在自己身上。

这是何等之大义,何等之大仁。

这就是阶级化过于分明的悲哀,也是刘琦的幸运,上位者只要肯稍做折节之举,便可带来巨大的声望收益。

因为在等级分明的年代,真的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客气。

在襄阳百姓们的叫声中,刘琦高声道:“从今往后,荆州七郡百姓,不会再受苦,不会再挨饿,有刘氏父子在,便让七郡军民饿有饭吃,冷有衣穿!”

这话就目前而言是在吹嘘,就目前的生产力而言,让每个人吃饱饭,实比填海还难。

但作为一个政客,若是连忽悠和吹嘘都省略,那便直接下野,无需在官场混了。

“多谢公子!”

“公子是仁义之士!”

“我等愿拥护刘使君,愿拥护公子!”

刘琦转头对黄忠道:“令三军鼓起声势!”

黄忠向着身后的骑兵一挥手。

便见刘氏骑兵在原地列阵,高声呼喝,汉声直冲云霄。

“汉祚昌隆!”

“汉祚昌隆!”

“汉祚昌隆!”

襄阳城外,军民一同呼喝,彼此间互相带动渲染……

这种场景,即使当年在雒阳校场,蒯越也不曾见过。

刘琦一步一步,坚定的走到他的身边,看着陷入沉思的蒯越,道:“异度先生可还好?”

“……”

“看到这种场景,先生认为,张虎和陈生,该杀还是不该杀。”

蒯越目光复杂地看了刘琦一眼,道:“该杀。”

直到这个时候,他隐约发现眼前这个年轻人胸襟中所蕴藏的志气,似是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襄阳一城,南郡一郡,他和蔡瑁都很当回事,但这些在刘琦的眼中似乎并不足够。

想到这里,蒯越心中不由隐隐有些激动了。

数年之前,他孤身入雒阳,将一腔大志付诸于当时与士人结盟的大将军何进,本以为以何进的地位和权势,定可让自己一展胸中抱负,展凌云之志,不负一身才华。

大丈夫生于当世,谁不求留名青史,遗泽后人?

但事实证明,他所托非人了。

何进的自负,何进的愚鲁,何进的短见,彻底磨灭了蒯越扬名立万的希望。

在如今的蒯越心中,当初那位权倾天下的大将军不过是沐猴而冠。

可怜汉家社稷皆付于屠猪儿。

离开雒阳后,蒯越便无心于天下之事,只是醉心于守护家族,满心皆是如何为家族争利。

并不是他不再想一展胸中抱负,只是他自觉天下已无有可相称其才华之主。

既不能展志,那便昌盛其族,人活着总该做些事吧?

但是今天,刘琦的举动,隐隐的让蒯越死去的心,又再次活了起来。

“敢问公子之志?”蒯越面色一正,向着刘琦作揖相询。

刘琦微笑道:“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忧国家之危败,愍生灵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贼,方不负大丈夫之志。”

蒯越听了之后,心中颇有起伏之感。

少许之后,却听他又问道:“公子有匡扶天下之志,令越钦佩,然今日于蔡瑁之所为,又是否权谋过甚?”

刘琦认真地看着他,道:“吾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不用权谋而成事者也?”

蒯越闻言不由沉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