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淮汝的超级豪强

张允和典韦攻打下了桂阳郡和零陵郡之后,赵范在桂阳派人请命于刘琦,希望刘琦能够征辟他为掾史,随刘琦北还襄阳,留在其身边效力。

赵范当时给刘琦写的信中态度极为谦恭,在刘琦看来几乎都要到了跪舔的地步,但越跪舔,刘琦就越觉得不对劲。

赵范这个人在历史上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属于那种朝秦暮楚且想法较多的小人。

他对刘琦过度的殷勤,引起了刘琦的警觉,于是在长沙的时候,刘琦就请刘磐暗中调查了他一下。

经过查探,刘琦大概将赵范的家族摸透了,他知道了赵范有一个兄长赵昱,前番在长沙攻防战中死于流矢。

死于流矢……呵呵!

刘琦只是略作联想,就大概猜度到了自己在长沙西城援助黄叙的时候,曾射死了一个对方的敌将……

虽然当时他未曾跟对方通过姓名,但刘琦通过当时张羡军的兵马数量和对方的排兵布阵以及麾下士卒战力就大概能够猜到,对方领军将领的身份颇为不俗,应是张羡手下的重要人物。

而赵氏兄弟在张羡麾下就颇受重用。

有基于此,刘琦多少能够想通个中的情况了。

那个人,应该就是赵范的哥哥,而赵范放弃了自己给他在长沙安排的优厚待遇,非要死皮赖脸的留在自己的身边,他大概是想……寻机弄死自己报仇吧?

刘琦猜透了真相后,却也没有管赵范,任凭他去折腾,他只是安心一件件处理自己的事情。

长沙委任的官职赵范不要,刘琦也不勉强他,赵范死皮赖脸的随张允回了南郡,刘琦也不闻不问。

他就想看看赵范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没有想到赵范倒是颇出乎他的预料,对方见刘琦晾着自己不给答复,干脆主动贩卖家私,以重金贿赂张允,请他向刘琦再度引荐自己,恳请刘琦让他入幕。

赵范当初曾作为向导将张允和典韦引入了桂阳郡,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张允相处的也颇为相熟,如今赵范又送给张允重礼……

张允乃是贪婪之人,自然是抗拒不了这个诱惑的。

不过虽然惊诧赵范的举动,但张允的表现却也在刘琦的意料之中。

张允若是义正言辞的不受礼,刘琦肯定会给他上一柱高香,叫他一声好哥哥。

……

次日,刘琦便与张允率领一众人前往宜县去见赵范。

宜县对于刘琦来说,是他入驻荆州的第一站,也是他梦开始的地方,是他参与乱世的起源之地。

这里对刘琦而言,有极为特殊的感情。

来到宜县之后,宜县县令李铮亲自来迎接刘琦。

李铮昔日虽投靠了刘琦,却毕竟是叛臣,本是没有希望再担任县令之职,但刘琦顾念其诱杀张虎和陈生的功绩,故而向刘表谏言,请刘表继续让李铮担任宜县县令。

刘表答应了刘琦的举荐,将李铮官复原职。

“末吏李铮,见过府君!”李铮见到刘琦之后,作揖见礼,态度极为谦恭。

“无需如此。”刘琦微笑着虚手扶起他,笑道:“前几日,我特意问过牧府诸曹,宜县今年的政绩上佳,足可称之为南郡之冠,李君真是不负吾望!”

李铮长长作揖,道:“若非府君当初一力将某扶为县令,又哪有李某的今日,府君厚德之恩,李某永生不忘。”

刘琦摇了摇头,道:“你有今日,皆是你自己的功劳,又何须谢我?对了,李公的儿子几岁了?”

“回府君话,已经七岁了。”

“已经七岁了呀。”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道:“差不多也到年纪了,今年就可以送到襄阳学宫进修学经了。”

李铮一听刘琦这么说,急忙道:“如此年纪也可入襄阳学宫吗?”

“自然可以,早培养早毕业,也好早日参加入仕的科考,若是你家的孩子有异才,也可早点出仕为官,咱荆州当官不讲究那些无谓的周转流程,只要能考过,再经培训,刘荆州一律予以重用。”

李铮犹豫了一下,道:“若我儿考不中,又该如何?”

刘琦笑着用胳膊追怼了怼他的小臂,道:“有我在此,又怎么会考不中呢?”

李铮自然明白刘琦的话中之意,这是摆明了让走后门啊。

他大喜过望,连忙拜谢刘琦。

依照刘琦的设想,要想将科考为官的制度在学宫予以施行,目前必须要给当地的士族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对考试产生误解,觉得科考只是一种形式主义,他们的孩子即使考不中,也一样可以为官。

如若不然,学宫毕业科考为官一定会得到士族空前的抵制,让出一些制度利益,这是施行科考不可避免的前期步骤。

但随着考试的制度经年累月的施行下来,当这项制度已经成为全民心中所默认的一种惯性规则时,那就是皇室集团在人事制度上反戈一击的最佳时机。

当然,这都是后话。

李铮陪伴着刘琦向宜城内走,边走边道:“听闻刘荆州已经下了军令,请刘府君率兵前往江夏郡,和黄府君一同北上强攻汝南?”

“正是如此。”

李铮犹豫了一下,突然道:“李某想同府君一同前往江夏郡,不知可行否?”

“你?”刘琦疑惑地道:“你身为宜县县令,坐守一县之地,去那边作甚?”

李铮对刘琦道:“不瞒府君,李某乃是江夏平春县人,李家在平春亦属强族,家中数代之中,亦是出了几位六百石的县君,虽算不得门阀,却也是良善之家,然到了我这一辈,整个家族却改了门路,除我一人尚还在走入仕之途,其余大部分人皆随我那族弟,去做那筑邬堡,练族兵之事了。”

刘琦知道李铮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东汉末年,许多由士人家族演变成的世家门阀,以及兼并了大片土地的地方豪强中,有许多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家族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巨大的庄园,

由于他们占地数以千顷,私人领土太过广阔,因而这些庄园也会随之建筑的越发庞大……

逐渐的,庄园因为扩建过巨,就发展成了邬堡,犹如在自己私有的土地上建了一座小小的城邦。

再加上被兼并土地的黔首流民不得不依附于这些强族,逐步变成了强族的私兵,他们农闲时便会进行武装训练,保卫领地,犹如一种‘改头换面的分封制’。

荆州本土虽然有很多这样的望族豪强,但在数量和实力上尚且能够在刘氏父子的接受范围内。

能够对刘表和刘琦产生威胁的,也不过是蔡氏、蒯氏等族,其余的苏代、贝羽、张方和荆南的那些拥护展张羡的强族,已经被刘氏父子借叛逆的理由给消灭吸收掉了。

但刘琦毕竟也在汉朝待了几年,他知道,这种“强大的分封式门阀”在荆州只是少数,真正拥有巨大威胁的,其实是集中在长江以北及黄河两岸的河南河北等经济发达地区。

刘琦问李铮道:“你说的那个族弟,目下在何处?”

李铮谏言道:“我那族弟乃是家公从子,自幼好武喜斗,少年时便以游侠闻名江汝之地,数年前,他年少气盛,竟说服族中众人随他迁至淮汝,并起兵于朗陵县……据闻他与另外两人同时起兵,借着消灭黄巾贼的借口,建筑邬堡,聚众数千徒户,势力极强,目下已是淮汝一霸……公子要攻打汝南,若想招吾族弟相助公子,必大有裨益。”

刘琦疑惑地看向他,问道:“你这弟弟叫什么名字?”

“我那族弟叫做李通,字文达。”

刘琦闻言方才恍然,但同时面上多了几分凝重。

若说在汉末中原境内诸多聚众的豪强中,在刘琦印象里名声颇响亮的应该有三家。

一家便是以李进、李乾、李典等人为代表的兖州李氏家族,其家业之庞大令人咂舌,从乘氏至离狐以东的地域,几乎都是李氏家族的土地,其麾下圈养了宗族部曲三千余家,若有急时,便可调动足有万人的军队,足可称为中原第一豪强。

其二便是谯郡许褚,亦是圈养了千户之口,在自家土地上建立了邬堡,自成一势,许褚手下的宗族之兵最多时能凑出数千人,远不及兖州的李氏家族,但由于许褚本人实在是太过勇猛,以武成名,更兼归顺曹操后,威名更著,因而反倒是扬名立万,被后人所熟知。

第三就是这汝南朗陵的李通了。

李通在朗陵势力最强大的时候,也圈养了两千多户人,并称霸了淮汝之地长达七八年之久。

论及他所拥有的户口人数,几乎能与兖州李氏家族相庭抗礼。

厉害上,李通在建安元年主动投效了曹操后,立刻便被曹操任命为振威中郎将,屯驻汝南郡西界,在没有尺寸之功的情况下成为了封疆大吏。

而袁绍和刘表也在官渡之战时期同时派人去拉拢李通,希望他能够倒戈相向。

一个靠着修建邬堡,聚众割据一方的豪强游侠,居然能够惹得天下三大诸侯皆拼命拉拢向其示好,可想李通在淮汝全盛之时,势力强到了何等地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