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百八十五章 刘府君吃了闭门羹

岘山南境,原本皆是旷野草木,并无厚田,虽有些许乡农与柴夫在附近居住,然户仅只三十。

汉代制度,十里一乡,兼设亭驿,乡主民生,亭驿主治安、防盗、邮驿,且有指路之责。周制一里为七十二户,汉制以百户或百户以上为基,乡亭制度延用数百载,到了这个时期,大多的民户基本已经归于里内管制,各州各郡少有散户零居者。

但世上并无绝对之事,有些地方因人口不稠,或是以祖族为聚居单位的,亦或是因遭了瘟疫荒灾死了不少人,故户不足百,针对这样的地方,便只能续用乡里往下,更加基层的单位进行管制——什主十家,伍主五户,什伍之长各尽其责,若有大事则再向邻尽的乡老请教。

岘山附近户仅三十,与相近之里地域较远份不同属,如此便定然是以伍什为基而进行管理,附近定是没有亭驿的。

既无亭驿,那就说明刘琦前来拜访庞德公,就没有可以歇脚的或是问事的亭卒可寻。

想想也是,这样的聚居规模,放在后世,估计也就是20世纪的大杂院一样的性质,连一个封闭式小区都比不上,如此还寻什么亭卒。

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吧。

刘琦接纳了蔡瑁所提供的那些南郡宗室经学子弟,允许他们随自己去长沙郡,作为交换,他请蔡瑁通过黄承彦的关系,把自己引荐给庞德公。

如今的南郡,蔡氏兴盛,蔡瑁亲自置书与黄承彦,黄承彦自然不会落了大舅哥的面子,当即回书与他,约定时日,他便亲往岘山的庞氏草庐,为刘琦做引。

有了黄承彦亲往做引,刘琦去见庞德公便算有了荐人,算不得突兀。

到了约定的时日,刘琦仿效孔子拜会老子时的那一套礼节,持一对大雁为礼前往。

拜访庞德公这般的名士,按照规矩一定要挚礼有节,方显虔诚,而根据身份的不同,礼物也有差别。

士人之间彼此拜访,冬季用雉,夏季用干雉,下大夫用雁,上大夫用羔,但上下大夫之礼乃是延续古礼,到了汉末,士人之间彼此交往,倒也不需特意恪守。

对于庞德公这样的人,刘琦觉得持雁礼他,比带鸡更有诚意。

以雁为礼有三寓意,一是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节,常喻信守不渝者。

二是雁为随阳之物,行止有序,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飞行的头雁是强壮之雁,幼弱之雁随其后,从不逾越,常喻遵循守礼,不僭越者。

三是雁雌雄一配而终,从未有离异或者乱弃的现象,所以也被常用喻为忠贞之人。

庞德公深染道家风味,以大雁为礼,倒也是合适。

于是乎,刘琦便带着黄叙,李典,典韦三人一同前往。

哪曾想,四人来了岘山之南,还到至庞德公的草庐,便见有人专程在来路上等候着他们。

是黄承彦。

“君可是南阳刘府君?”

“正是,阁下是?”

“沔阳黄姓者是也。”

“啊?是姐夫?”

黄承彦:“……”

黄承彦和刘琦,这对连桥今日是第一次相见。

黄承彦四十上下的年纪,面色红润,头发和胡须都极显黑,并无参染一丝异色,看起来神采奕奕,显然是颇有养生之道。

刘琦翻身下马,与黄承彦相互执礼问名后,笑道:“本以为姐丈会在庞公之处,不想却在这里等我,实让刘琦惭愧,刘琦去年到了襄阳,本就有意想与姐丈见面相叙,不想却值宗亲之盟成立,刘琦不得不率军北上,今日回返,方才与姐丈在此相见……未曾登门拜访,倍感惭愧。”

黄承彦被刘琦这少年一声声的‘姐丈’叫着,或多或少有些尴尬,但他毕竟是南境名士,行事颇有章法,他捋着黑须,一脸自然地道:“伯瑜无需这般客气,你身为大郡开府之君,身系一方,与黄某这等闲散之人,如何能相提并论?唉……其实反倒是黄某对你不住。”

刘琦闻言一愣,道:“姐丈如何对不住我了?”

黄承彦尴尬地道:“伯瑜……你回去吧,尚长此刻不在家中,你去了也是白走一遭,眼下长沙的学宫修筑在即,若是耽误了正事,反为不美。”

尚长,是庞德公的表字。

刘琦眯起了眼睛,心中略略一思,就品出了黄承彦的话中之意。

庞德公这是不想见自己啊。

刘琦略作沉吟之后,却没有回头,而是对典韦等人道:“继续走。”

说罢,他便回转身,翻身上马,准备继续往庞德公的草庐行进。

黄承彦见状一惊,忙上前道:“尚长不在家中,伯瑜为何还执意要去?”

刘琦笑道:“我既已递上名刺,承许今日前来,答应了就自然是要去的,不论庞公在也不在……不然,岂非毁约?”

黄承彦闻言不由苦笑:“你这行事风格倒也是颇与常人不同,不过却是略显迂腐。”

“迂腐也总比失信要强。”

刘琦冲着黄承彦点头致意,随后便率人打马直奔庞德公的草庐。

至其草庐之前,刘琦命黄叙敲门求拜,有庞德公的妻子出门相待,言庞德公外出云游去了。

刘琦问其妻道:“不知庞公几时方得回?”

庞妻言不知,或是三五天,或是十余日,哪怕两三个月,都不好说。

言罢,庞妻遂请刘琦入院饮水,刘琦婉拒。

刘琦请庞妻的收下自己的礼雁,庞妻不肯,刘琦却执意让典韦将大雁留下,然后自己则带领他们仨人转道去往附近寻找民舍休息。

黄承彦骑着驴子,一直尾随在刘琦等人身后,见他们四个人置礼于庞德公草庐门前,却不回襄阳,不由大惊,急忙赶上去询问。

“伯瑜既已拜会而未见庞公,为何不回?”

刘琦笑道:“承蒙姐丈关心,但我已是决定,若不能见到庞公,便不回襄阳,我们几个人带的钱货足够,权且在这附近寻一农舍暂居,等庞公云游回来就是了。”

“这……只怕是久侯无益。”

刘琦坚定地道:“我意已决,姐丈便不需再劝了。”

黄承彦见劝不动刘琦,无奈道:“既如此,你且随我回家中暂居。”

刘琦疑道:“姐丈的家,也在附近?我听德珪说,姐丈的家似是临近于水畔的?”

黄承彦解释道:“沔水中有鱼梁洲,老夫与尚长,昔日皆居于彼,欢情自接,泛舟水泽,率尔休畅,后尚长移居与岘南,老夫便也置别舍于此。”

刘琦闻言恍然。

姓黄的果然还有些财货的,想在哪买房便在哪里买房。

住在自己的连桥家中,总必比去叨扰旁人要强许多,刘琦遂带着黄叙,典韦,李典等三人去往黄承彦的居舍。

刘琦等人的马上携有各色野猎之物,几个人当晚蒸烤而食,算作是答谢黄承彦的借住之情。

黄承彦用过小食,言有事,匆匆离去,只是留下刘琦等四人继续吃食。

这一次上雒回来,黄忠、文聘、张允等人因功皆迁校尉,典韦和李典则被拜为别部司马,魏延和张任被拜曲军侯,各有升迁。

黄叙这次没有随同刘琦出征,心中颇感遗憾,见到典韦后,他老毛病又犯了……

他见猎心喜,嚷着要与其比试。

可惜这一次,却不像是当初战刘磐那样的轻松了。

黄叙与典韦的比试,过程很惨烈,不多赘述。

结果则很简单,就是黄叙顶着半边浮肿的脸颊,还有偌大的五指手印,牙唇流血犹如破相一般的拜服了典韦……

此刻,典韦捧着一只烤熟的雉鸡,张开嘴用力一咬,几乎将那小鸡撕咬下了一半,看的李典在一旁直皱眉头。

黄叙则是笑呵呵的将手中那只还未动过的小雉放于碗中,推到了典韦面前:“典君若是不够,可食某这份。”

典韦一边大口咀嚼,一边冲着黄叙咧嘴开心而笑。

小伙子真上道。

友谊,有的时候便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就可以建立起来。

李典转头看向刘琦,道:“伯瑜,那庞德公当真是出去远游的吗?”

刘琦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他只是不想见我们而已,故意托大。”

李典皱了皱眉,道:“你敢肯定?”

刘琦撕咬了一口肉,道:“我临行时,严君曾对我提起过,他数次有意请庞尚长出山,而庞尚长均谢绝不仕,依严君之见,此老绝非一个简简单单的经学士人,而且是深染道家风味。”

李典长叹口气,道:“若是有争功名之心的经学世人倒好,怕就是崇尚黄老的淡薄名利之人,不好请呀。”

典韦在一旁,皱眉道:“听府君与曼成之意,那庞老头就在草庐之中,可就偏偏故意晾着我等,不予接见是吗?”

刘琦不着痕迹的扫了典韦一样,叹道:“怕是他九成便在家中,就是推诿不见……唉,罢了,我等便以诚意打动,长居于此,每隔几日,便上门求请一次便是,希望他能够被我们的诚意所打动。”

典韦闻言,眯起了眼睛,一只在桌案下的手紧握,隐隐中似是青筋暴露。

“某吃饱了!”典韦将手中剩下的小半只烤雉鸡往盘子中一扔,站起身来,走往院中,在院寻一大石墩子,用力举起,一下一下的做挺举式。

黄叙一脸羡慕地看着典韦在院中举石,感慨叹道:“典君真是天生神力!”

李典不解地道:“这汉子往日食量皆大,怎么今日竟吃的这般少了?”

刘琦一边吃着肉,一边看着在院落中举石发泄的典韦,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

“谁知道了,不用管他,咱们吃咱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