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父子再相见

襄阳城外,州牧以下的各级属官,尽皆出城,夹道相迎刘琦等人的军队。

在刘琦回返的三日前,长安朝廷的使者就已经持天子诏来到了襄阳——正式拜刘表为镇南将军、敕封为荆州牧,成武侯,假节。

至此,刘表终于成为可执掌一州军政大权的一方诸侯,与刘焉和刘虞看齐,成为了汉末天下“刘室三牧”之一。

襄阳城的北阙下,州牧府下的一众从属佐官并排侍立在城外,踮脚远望,静候刘琦以及他麾下的军队。

就迎接的场面来说,刘表给予一众归返将士们的待遇可谓是极高的。

州属官随都是在刘表的职权范围内可以随意任命,但毕竟都是他的亲随,可以说今日在场迎接的人,无一不是刘表赖以为信的秘书亲信。

迎接的诸官吏中,伊籍因当初促成了‘宗亲联盟’之大功,而被刘表征辟为文学从事,引之为亲信。

而这些人里,也以他和刘琦最为相熟。

不多时,便见远处旌旗蔽日,万余大军在荆益将官的率领下来到了襄阳阙前。

早有襄阳城内的使者飞马而去,迎接刘琦,其他下令着麾下司马级以下的军校,率诸部曲前往早就准备好的营盘暂事驻扎,稍后襄阳县内自有人来安排飨食,慰劳三军。

别部司马以上的军校则可随刘琦一同入城。

安排好了万余将士之后,刘琦便引着众人来见刘表的一众属官。

大家互相见礼后,却听伊籍赞道:“我等代使君,恭贺府君得胜而归,彰显汉威,扬我荆州声名,就任大郡牧守……上雒一行,我荆州名震四方,引得四方志士来投,府君居功至伟,我等在此迎接府君,以为相贺。”

其余韩嵩,邓羲等人亦是纷纷道贺。

刘琦向一众属官致谢,大家彼此谦虚礼让一方,便一同往襄阳阙内而行。

“机伯先生,时隔半载,襄阳的变化似是很大啊。”刘琦通过城阙之前,便已经在山顶看过襄阳城貌,如今离近了看,更是能够感觉变化巨大,比之原先扩建和繁华了不少。

入城之后,感觉人流似乎也比自己离开前要多很多。

伊籍捋着胡须笑道:“襄阳修葺城廓,开垦边地,繁荣昌盛,进展颇速,皆有赖刘使君与府君内外之功。”

“内外之功?”刘琦好奇道:“何意?”

一旁的从事中郎韩嵩言道:“刘使君在襄阳,勤修职贡,修筑学宫,广开荒芜,爱民养士,劝穑务农,以田以渔,利民之政已初见成效,此为刘使君之内功。”

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

好马屁!

伊籍笑道:“眼下北方之地,战乱频频,黄巾为祸,前番关东郡守与董卓之争,更致河南民众豪族大举南迁,今北地各州,南迁之士首选荆州,皆赖公子在上雒之行中,大展我荆楚仁道望名!这半年来,仅是从河南尹和南阳迁入南郡之民,便已是多达二十余万口。”

“这么多?”刘琦闻言挑了挑眉。

伊籍叹道:“董卓离开雒阳,虽未迁民,且烧田毁地,尽清仓禀,致使河南尹境内残破无所资,司隶境内不分贵贱,已有数十万户人大举南下……”

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

因为雒阳被保留了下来,所以本土原户大部分没有被迁民,但董卓破坏河南尹的行动,刘琦事先也有所知晓,只是着实没想到连锁效果居然会这么大。

虽然他知道,汉末自初平年间开始,二十年中便会不断的有北方的士人,豪族,黔首向南方转移,但实际上他们转移的目标并不应只有荆楚一地。

包括益州,扬州,乃至于交州……其实都是北迁人士的移居所选之地。

但是通过伊籍适才所透露的数据,刘琦感觉南迁人士的数量,向荆州侧重的比例实在是有些过高。

其实当初刘琦设计留下雒阳,保留其民,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希望荆州日后又机会,可以吸纳一部分来着司隶境内的人口劳力。

但是没想到却是会在这样的情况下……

看起来,护君之盟所赚取的声望,已经开始逐渐转化为了实际收益,向荆楚的内地一点一点的输送而来。

刘琦感慨一叹,随后又向众人请问道:“烦问诸君,当下由北地迁来荆楚士人,都有哪些高名之士?”

护君联盟功成,山阳刘氏父子名声大躁,按照刘琦的推断,必然会有大批的望族士人前来荆州依附,其中定是不乏望门。

韩嵩苦笑道:“数不胜数。”

“可否试举一二?”

韩嵩遂给刘琦列举了几人……

南迁到襄阳的士人,包括南阳名士刘望,目下亦被刘表征辟为从事。

南阳人韩暨,其先祖乃是西汉诸侯王韩王韩信之后(不是汉初三杰的那个),祖父韩术为河东郡守,其父韩纯曾是南郡郡守,是南阳郡正宗的两千石高门。

汝南和洽、颍川杜袭、赵俨、繁钦。

陈国的经学大家颍容,带领一千多途众避乱荆楚……

其余的,从豫州和南阳来此的士人,还有不少,不过人数实在是太多,刘琦也不可能全都记住。

但听伊籍等人的话中之意,除了刘望被任为从事之外,其余的外来士人,似乎大部分只是处于被刘表礼遇的阶段。

其实这点是刘琦不希望看见的。

……

到了襄阳牧署,进了正厅,刘表和以蔡瑁、蒯良等为首的郡中高官皆在此等候。

时隔半年不见,刘表瞅着似乎是老了一些,可能是北方迁民的数量让人压力有些大,他的白发似乎比刘琦离开时多了,脸颊似乎也瘦了一些。

但他的精神依旧抖擞,看见刘琦后,也很是激动。

刘表迈步上前,一把握住了刘琦的手,下颚的呼吸随着他脸颊上的肌肉一同微微抖动,竟是略显的有些激动。

“好!吾儿壮了……也长高了……”

刘琦闻言不由哑然失笑。

哪曾想跟亲爹见面的第一句话,他居然会蹦出这么一句。

刘琦苦笑道:“父亲,我都快二十了。”

二十三蹿一蹿,二十五鼓一鼓的,毕竟是少数。

刘表呵呵笑着,道:“无论是总角,或是耄耋,你不都是吾的儿?”

这一点,刘琦无话可说。

不过他觉得这跟他二十长不长个,似没有什么关系。

刘表看了看他身后的几人,道:“此些豪士,你离开襄阳之前,为父从未见过,不知诸君是……?”

刘琦遂将贾龙,赵韪,严颜等人逐一介绍给了刘表。

贾龙等一众在雒阳上疏刘焉有谋反之志,足可称为是震惊天下的大事,这件事刘表自然是知晓的。

如今这些人随刘琦一同来了荆州,刘表当然也明白他们此来是要干什么的。

不过眼下却并非谈论这些的时候。

当下,刘表先是与众人闲叙了一番,然后便即请众人在州署内沐浴更衣,并卓人安排酒席,为刘琦等一众接风。

今日的酒宴中,立下大功而回的刘琦,自然是成为了宴会中的主角。

给刘琦敬酒的人犹如排队一般,诸人一人接一个人的举爵祝功,为其颂功。

席间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刘表今日也是放开了的豪饮,但他毕竟年纪大了,酒一喝多了便明显有着体力不支。

五十的老头了,经不起酒醉。

他缓缓的站起身来,要外出如厕,有侍从要过来扶他,却被刘表挥手挡了回去。

他冲着刘琦招招手。

刘琦自然是明白刘表的用意,于是便向宴内诸人告假,陪着刘表一起走了出去。

刘表此刻走道已经略有些轻浮,恍惚间似要跌倒,不由得刘琦不赶紧上前扶住他。

“父亲,今日纵然高兴,但不可过饮,易伤身体啊。”刘琦劝道。

刘表呵呵笑着,摆了摆手,道:“怕什么!为父今日高兴!为父那三爵之雅还未端出来了,一会回去,须得是用上一用……你回来了,咱一家人便算是齐了,稍后宴罢,你早些回家,去见见你那弟弟妹妹,你出征之时,为父已将他们从高平尽皆接来了南郡。”

刘琦笑道:“此事父亲前番已经书信言明,儿一会谢酒完毕,就随父亲回家与弟妹相聚。”

刘表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为父今日甚感爽利,你可知道,不仅仅是因为你功成而归,还有那蔡昭姬带着两万四千卷的典藏,亦是来了襄阳,不想此事竟然真的能够办成,为父深感欣慰,这事你办的好……看来,我襄阳学宫大兴之日为时不远矣。”

刘琦前番埋伏袁术军,留蔡琰等一行人于军颇多不便,便先派精锐护持蔡家的辎车队伍先走一步,去往襄阳,他的主力军则是在均县埋伏袁术。

眼下听刘表提起了这件事,刘琦遂问道:“父亲可见过那蔡昭姬了?”

此刻两人已经来到了茅厕边,刘表一边进去脱裤放水,一边回应刘琦道:“见过了,嘿嘿,蔡邕那老儿,倒是颇多心思,把女儿借机送到咱南郡来,还要老夫给她个五业从事的学官,却是将凭白将自己的身份拔高了许多。”

刘琦站在茅厕外面,听着茅厕里‘哗哗’之音,奇道:“孩儿不甚了然,那蔡邕送女儿来的目地,一则不过是为了看管他那两万余卷典藏家私,二则也不过是为了让其女脱离北地险境……可为何非要强迫父亲给他女儿一个五业从事的学官之位,这当中难道是有什么门道?”

刘表放完水后,感觉有些头晕,扶着茅厕之墙站了一会,方才道:“身为一方名士,蔡邕所思之事,自然不会这般浅薄,且待为父给你详释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