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百五十六章 续写《汉记》

雒阳,左中郎府中——蔡邕和蔡琰父女正在做最后的道别。

失去了河东卫家这个归宿后,为了能够让蔡琰远离中枢乱局,蔡邕只能用借书的名义,将蔡琰送往荆州,希望她能在那边安身立命。

但终归是从小在父亲身边长大的,如今骤然要天各一方,蔡琰心中自是充满了不舍。

……

蔡琰眸中略有泪雾,看着一脸慈祥的蔡邕,轻道:“阿父……女儿舍不得您……”

这一句话刚说完,蔡琰眸中的眼泪便再也控制不住,如清泉般流淌而出,一颗一颗如珍珠般的泪水划过其面颊,在素颜上留下了一道道的泪痕,让人心甚痛惜。

蔡邕慈祥地道:“昭姬莫要如此,又不是一辈子不能见面了,待翌日京中事定,为父便去荆州寻你,你如此这般,弄的为父不甚好受,却又何必。”

蔡琰知道,蔡邕这话纯粹是安慰他。

一旦去了长安,他又如何能轻易得脱?

蔡琰用绢帕擦了擦眼帘,道:“阿父,女儿不想去荆州……女儿还是去长安陪父亲吧。”

“不可。”蔡邕的脸一下子落了下来,紧张道:“咱蔡家的后辈,如今只有你人人没有着落,这是为父心中唯一所虑之事,如今总算是找到了机缘能将你送入了荆楚安乐之土!为父这最后一桩心事,便也算是去了,你可切莫弄耍性,让为父难做才是。”

听了蔡邕的话,蔡琰心中更是难受。

“可父亲……您呢?”蔡琰伸手,轻轻的拽住了蔡邕的长裾,话语中饱含弄弄的不舍之情:“父亲自己一人留于虎狼之地,若有危难,却是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不妨事的。”蔡邕自信道:“为父毕竟是相国身前的要人,即使去了长安,只要有相国庇护,便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昭姬只管放心。”

说罢,却见蔡邕面色突然一正,转移开了话题。

“昭姬,为父这次强行要刘氏父子许你一个襄阳学官的职位,除了要让你去荆楚帮为父看好咱蔡家那两万四千卷藏书之外,更是想让你替为父办一件大事。”

蔡琰心下虽然是百转千愁,但突见蔡邕说的这般郑重,却也不能再做小女儿姿态了。

她抬手擦了擦眼泪,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道:“阿父有何事相托,但说无妨。”

蔡邕长叹口气,道:“为父一生,最为得意的事,有三私两公,三私为作《释悔》,创焦尾,精飞白……两公之事,便是刻印四十六块熹平石经和补作十篇汉纪。”

蔡琰认真的听着——蔡邕这些年来所做之事,她身为蔡邕的女儿,自然最是清楚不过,这五件事,皆是身为名士的蔡邕,最引以为傲之事。

蔡邕突然提起这五件事,不知是何用意。

“阿父,您有何事要交待于琰儿?莫不是事关汉记之事?”蔡琰聪慧,隐隐的猜出了蔡邕的用意。

蔡邕感慨地叹了口气,自己的女儿果然非比等闲,很快就揣摩出了老夫的心思。

“昭姬,《释悔》的卷牍,就在咱圉县的祖宅旧居中,你带人去圉县载运那两万四千卷典藏之时,可将其一并带入荆州,传承于后世便可,而焦尾琴意与隶书之道,汝深得为父真传,为父放心,不惧失传,三私之事对为父而言,还好了解……唯有熹平石经和在兰台的汉纪,唉!甚让为父心忧。”

蔡琰轻声道:“父亲是怕这两件心血之物,不能得传后世?”

蔡邕的眼中泛起了点点泪雾,抽噎道:“相国昨日已是与我谈过,此番迁都,他不会在长安设立太学,而熹平石经和兰台的汉记,若要随军西迁,不知能否完好保全,就是保全了,在相国手中能否传承于后世,老夫深以为疑……”

“唉,可叹石经乃是重碑,非你我所能保全,只能看天时气运了,现在,唯有当年为父与卢植等人在东观所续编的汉记,或许经由你手,在刘景升父子的协助下,或可继续完成下去……这就是为父为你争取那襄阳学官之位的用意所在。”

蔡琰明白了蔡邕之意,答应道:“阿父放心,女儿到了荆州,一定与景升君父子协商,促成此事。”

蔡邕叹息道:“昭姬,此事有劳你了……几代人的心血,不可因战乱而止,兰台的《汉记》能否保全,乃是未知,幸为父当年历时数年,在与卢君等人续编十篇时,曾偷偷的抄录了一份,亦是存于祖宅……女儿携书到了荆州,以学官的身份,可谏言刘景升寻大儒续写《汉纪》,传于后世,这也是为了大汉的千秋之业着想。”

蔡邕口中的‘兰台汉记’便是后人口中所言的《东观汉记》,因官府于东观设馆修史而得名。

这百卷汉记乃是经过几代人的编纂补充,到目前为止最全的一套汉记,其原本被置于雒阳兰台。

当年蔡邕与杨彪,卢植,马日磾等人为其续编了十章,蔡邕在数年的编续过程中,也是暗中一点一点的将其前百卷的内容抄录于自家典藏之中,用以作为珍藏。

如今在他圉县祖宅的两万四千卷典藏中,便有这一百余卷的《汉记》。

这份《汉记》目下已是编写记录到了孝灵皇帝时,但自灵帝之后暂时无填写计划。

依目下的情况来看,天下战乱纷纷,朝廷是不会有余力,着人继续往下编录了。

至少指望董卓是不可能的了。

在蔡邕看来,目下各州各郡,能够集鸿儒文士们续编填充《汉纪》内容的人,非得是南郡的刘景升不可。

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说动他吧。

交待完诸事之后,蔡邕遂对蔡琰道:“事不宜迟,老夫这便命人暗中去给刘琦送信,女儿你也速速带家中伴当,往陈留老宅去,取了老宅中的藏私典籍去荆州,想来,那刘琦定会派人接应你的,你无需担心……现在就走,莫要耽搁,以免有变。”

蔡琰紧紧的咬住嘴唇,没有动。

她依旧不舍的望着蔡邕。

蔡邕却不再看她。

他挥动裾袖,催促道:“莫要管老夫了,速走!若在迁延矫情,你便不是老夫的女儿。”

说罢,转过身去,不在看蔡琰。

蔡邕静静的注视着父亲那已是不在高大挺拔的背影,泪水再次宣泄而出。

她缓缓跪拜在地,恭敬的对着蔡邕行拜辞大礼。

“阿父珍重,女儿去了。”

蔡邕虽然没有转头,却也知道女儿在身后的所作所为。

他仰起头,看向天蓬,极力忍住自己眼眸中的酸楚。

直到身后响起蔡琰离开的脚步声后,蔡邕眸中的泪水才顺着苍老的脸颊缓缓的低落了下来。

今日一别,不知此生是否还能与女儿再见否。

……

阳人城中,刘琦的兵马已经全部整装完毕,三军将士,准备拔寨起营回返南郡。

在出发之前,刘琦亲自去见了孙坚一面,向他告辞。

虽然不知下一次见面的时候,两方是敌是友。但孙坚毕竟是在自己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帮助过己方抗击西凉军,对刘琦算有恩。

有恩就得有谢,这是刘琦为人的宗旨。

孙坚还是老样子,一副牛哄哄冷冰冰的样子,好似谁都向欠了他钱一样。

他听说刘琦要走,也不做小女儿姿态,很是爽快的与刘琦道别。

刘琦对孙坚表示了一番感谢后,转身便要离开。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孙坚却突然在他背后说了一句:

“刘郎英雄少年,实乃孙某平生仅见,若是可以,本将此生不愿与刘郎为敌。”

刘琦闻言颇感惊讶,他没有想到这话会是孙坚说出来的。

依照他的秉性,能对自己说出此一番话,足见他对自己的认可。

刘琦闻言站住脚步,在心中略作了一番计较,随转头看想孙坚,道:“此间事了后,不知君侯当往于何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