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昭姬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一百二十四章 昭姬

作者:臊眉耷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8:54:23 来源:笔趣阁

“贤侄想要老夫替你说话,开具一份符传去荆州?”

听完了王谦诉求之后,蔡邕恍然的若有所思的捋了捋下颚修饰整齐的胡须:“唉,老夫从吴地来京师,与贤侄相会不过一载,如今便又要分离,着实令人感伤。”

王谦恭敬的向着蔡邕拱手,叹道:“时势所逼,某亦无奈,眼下朝事,不适与我,而我亦不适与朝,又何必在雒阳虚度呢?”

蔡邕闻言不由漠然。

他知道王谦话里话外之意,是不屑与参与董卓所主持的朝堂,而董卓所主持的朝堂,目下也容纳不得他们这些昔日何进麾下的幕僚。

既然各自互相瞧不起,也何必在此耽误时间呢?反不如去往他处。

想到这,蔡邕的脸不由有些发红。

他在吴地十二年,空自蹉跎岁月,如今一朝被董卓召入朝堂,虽受重用,然董卓本人却为天下士人所弃,特别是此番迁都,司隶的各望族士人暗中联合,皆向董卓谏言请立两朝。

此番各族士人联合上奏,融合起来的士人力量异常强大,身为胡广之徒的蔡邕也未能幸免,被拉入了一同劝谏的团体中。

蔡邕的老师胡广,被后世人评价为政坛不倒翁,政坛上水深之处,胡老从不沾鞋。

但蔡邕在这方面很显然差了他老师很多。

当年与蔡邕一同在东观校书的马日磾与卢植,他们一个是经学大师的马融族孙,一个是马融之徒,在经学领域中皆声名卓著,以蔡邕喜好结交朋友的秉性,自然是与他们处下了深厚的情谊。

但也正是这份情谊,把蔡邕拉下了水。

卢植和马日磾,纠了关西百名马融一派的经学士人,联名奏疏谏言直意要建两京两朝,本不欲参与其中的蔡邕,被他们以大义为之胁迫硬拉下了水,且还在前番的廷议上,向董卓谏言立都之事,弄的里外不是人。

此时此刻,他真是有些羡慕能够从雒阳脱身的王谦。

……

蔡邕对王谦道:“君子有成人之美,既是贤侄想离开雒阳去荆楚安居,那我明日便亲往司马建公府上,向他替贤弟求一份通往荆楚的符传来。”

蔡邕口中的司马建公,是刚刚由治书侍御史被迁为雒阳令的司马防。

王谦闻之大喜过望,急忙道:“多谢伯喈公厚意了。”

“你我两家那可是故交,不必如此。”

说罢,却见蔡邕转头,看向了王谦带来的他那十四岁的儿子王粲,感慨道:“粲儿年纪轻轻,才华横溢,老夫本有意收其为徒,传其经学数术,如今看来,怕是难了。”

王谦亦是叹道:“能得伯喈公如此看重,实乃小儿之幸,可叹他没有福气,不能以师侍之,深可痛哉。”

说到这,王谦虽对王粲道:“吾儿,汝虽无福拜中郎为师,但中郎在雒阳这一年,也是对汝之学业多有指点,汝当对中郎行之以礼。”

王粲随即走向正厅,向蔡邕施之以礼。

“粲儿不必多礼。”蔡邕笑着度王粲挥手,道:“老夫看人不会错!粲儿不愧为叔茂之孙,甚有异才,吾不如也,日后定是学无所遗,长于辞赋的一代才子。”

说到这,蔡邕顿了顿,道:“公父子离雒阳,老夫无有趾金相赠,仅有在雒阳城南五十里外的宅舍,有四千卷经学典藏,回头我卓人引君父子去取,便当是老夫赠送给粲儿的相别之礼吧。”

王粲听了,不由大喜过望。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这年头,经学藏书的价值可是比钱要贵重多了。

在王粲看来,蔡邕赠送给他的四千卷经卷,可不是经卷。

那与四千卷签押了他前程的印绶无二。

王粲刚要拜谢蔡邕,却见王谦站起身来,对蔡邕拱手道:“伯喈公勿怪,公之卷赠我等不能要。”

蔡邕不满道:“老夫与令尊王公,也算知交,你如何跟我这般客气?”

王谦从袖中取出两份缣帛,走到蔡邕面前,递给他道:“这是荆州刘景升托其子刘伯瑜,派人送到我府上的,让我转交与伯喈公……实是他父子欲借伯喈公的典藏,留以大用,故吾父子不能受伯喈公馈赠,还请勿怪。”

“刘景升?要借老夫的典藏?”

蔡邕疑惑地将那两卷缣帛展开,仔细看去。

待看完之后,蔡邕的表情不由凝重了。

……

待送走了王谦之后,蔡邕便拿着刘表和刘琦两父子给他写的信,来回在厅堂中走动。

他一会将手中的缣帛展开,一会又合上,一张脸忽红忽白,时而有喜色,时而又有苦楚。

蔡邕在厅堂内的表现,让厅外侍奉他的那些蔡府侍从,一个个看的胆颤心惊。

家公这是疯了不成?

蔡邕拿着那两卷缣帛,无论如何,似都是理不清头绪,随即起身,向着府内的后宅而去。

……

蔡府内宅的偏室内。

相貌清丽的蔡琰正在房间内用织机缝制着一件罩服。

午后的阳光射入房间,照出一双婉如新月的秀眉,和秋水为神的眸子,头上盘着飞仙髻,身着浅色的襦裙,显得很朴素,穿着并不张扬。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就是文雅娴静。

她此刻心中想着的是,天气日渐凉了,严君因为立京的事情,每日奔波在雒阳城各士子之家府中,很是辛苦。

她想亲手为严君做一件罩服。

蔡琰虽是出身经学之家,文章琴艺出众,但却从未仗仗其才名而弃做女织之事。

相反,随蔡邕在吴郡长大的她,一双巧手除了善写飞体字外,也擅长女织。

去年,蔡邕受董卓相召入了雒阳,蔡琰随父亲一起从吴中原赴司隶,本以为应是繁华似锦的雒阳,眼下却是一片阴霾之景。

西凉军每日横行街市,杀劫之事,屡有发生。

看着蔡邕鬓角的白丝日增,蔡琰心中很感心疼。

去年,蔡邕为了让蔡琰不在雒阳受难,远离这是非之地,随即与河东卫氏纳彩问名,走六礼之序。

中间虽有些波折,但再过四十日,就是蔡琰被河东卫家迎娶至安邑的日子了……

想到这,蔡琰幽幽的叹了口气。

她看向手中还未缝制完的罩服,心中不免忧虑。

她这一走,严君一人在雒阳,又该如何是好?

眼下雒阳的局势,着实是变幻莫测。

步步都有危机和杀机。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一个声音:“昭姬可在?为父有事想跟你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