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谋定而后动

刘琦适才的话,只是以退为进。

在贾龙找他入帅帐的那一刻,他就大概能猜出来,贾龙是想与他联合起来对付刘焉了。

而在与贾龙探讨关于刘焉反叛细节的期间,刘琦也在细细的思量这事……

看看地上那些益州各地官绅豪强举报刘焉的简牍,刘琦心中明白,贾龙这次出蜀是想将这些罪证上交给朝廷。

然后他再从董卓那里获得名正言顺的讨贼许可,或许还可以得到董卓的支持也说不定。

以董卓的角度来讲,刘琦认为他肯定不会拒绝。

身为凉州的雄飞人物,董卓自然是希望各州各郡越乱越好。

地方越乱,他这个执掌中枢的相国,才能够周旋于各方进行平衡,于中谋利。

至于贾龙为何要主动邀请自己……

刘琦估计无外乎有两个方面。

一是宗亲联盟乃是由荆州方面提出来的,而目前因为奏疏立两京两朝之事,荆州在联盟中已是独占鳌头,声望颇隆。

目下最有忠臣表象的荆州军若是能协助贾龙定蜀,那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算是间接的坐实了刘焉谋反的罪状。

贾龙等益州豪强就算是占住了公理。

二是贾龙需要安抚军心。

诚然,贾龙此番上雒,为的是向董卓陈述刘焉的谋反罪行,得到支持。

但刘琦估计,贾龙的计划中,应该是不包括杀刘瑁。

弄死刘瑁,完全是他临时起意的结果。

如今刘瑁已经死了,但定瞒不过军中人。

适才在帐外,那东州士雷遇,不就是已经扬言要杀贾龙了么?

益州军中目下有不少东州士将官,包括吴懿在内的,贾龙若想控制住他们,只怕回头少不了一番波折。

而且就算他再怎么掩饰,这件事既然已经在公开的场合被宣扬开,消息就一定会不胫而走……肯定会传回益州的。

以刘焉老奸巨猾的秉性,他一定会在贾龙未赶回去之前,对蜀中的其他豪族先下手为强。

那些益州豪族皆以贾龙和任岐为尊。

密谋推翻刘焉的计划,若贾龙不在蜀中,那就是少了一位重要人物。

就得靠任岐一人支撑大局了。

所以贾龙肯定是想返回蜀中。

但若要返蜀,他就需要军粮的供应,没有军粮,别说是回益州,他想率兵出司隶都难。

但军粮从哪里出呢?

只能从刘琦这出。

所以贾龙必须说服刘琦,站在他的一面,帮他杀回益州。

想通了个中关键之后,刘琦心中开始酝酿。

一个计划在他的脑海中有了雏形。

以荆州的地域来讲,未来的北方或将战事频发,届时大量的人口便会南迁,而汉朝的经济和文化资源,也将逐渐从战乱频繁的北境,而向南方倾斜。

对于刘氏来说,若有机会能够横跨荆益之地,潜心发展,稳固后方,操练甲兵,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但眼下还不是时候。

荆州七郡,目前完全能算是由刘氏统领的,也不过是南郡和江夏郡而已。

南阳郡在袁术手中,荆南看似以刘氏父子为尊,但不稳定因素实在太多。

要入益州,至少也得将荆州全完掌控才是。

益州山川阻隔,重关险阻,想要进入益州,非得有天时地利人和不可。

贾龙目前与自己并非一心,这人和首先就没有。

自己是想鲸吞益州,而贾龙的目地,估计是想在蜀中代替刘焉。

两方目前的根本目地不一样。

刘琦心中盘算了诸多弊端之后,随即假意谦虚道:“我是荆州刺史的公子,又不是益州官吏,怕是不便参与其中。”

贾龙见刘琦推脱,急忙道:“公子虽非益州人,但却是汉室宗脉,更是联盟中代表荆楚上雒者,公子若肯主持公道,定可令刘焉叛逆无所遁形!”

刘琦淡淡道:“但毕竟这都是贾公的一面之词……我,真的不方便参与。”

贾龙见刘琦就是推脱,心里开始琢磨。

刘伯瑜虽然年轻,但却是聪慧之人,益州水深,想让他凭白替自己出头,怕是不可能。

自己非得展露些诚意不可。

想到这,便见贾龙道:“若公子愿意,贾某愿代表益州诸族,听命于公子,从此益州中人凡事皆以公子为尊,听凭刘公父子调遣。”

这话里话外,却是甘愿为刘氏父子的附庸。

这种附庸关系,就好比是孙坚之与袁术,曹操之与袁绍的关系一样。

虽凡事尽皆听从,但却是独立于外。

这种关系属于一种上下级的联合,但在合作期间,彼此的位置也会有所调换。

附庸者实力的增强,就是最大的变数。

比如贾龙日后若果真返蜀,灭了刘焉,掌控了益州主要郡县的时候,他自然会将刘琦一脚踢开。

不过刘琦并没有觉得此举有什么不对。

对于这个时代的诸侯们来讲,应该算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比如孙坚死后,孙策依附袁术,但日后却在江东独自创业;

曹操在创业初期则是依附于袁绍,后势力越强,二人翻脸;

刘备更是相继依附于多人。

吕布,张绣,张燕等军阀更是如此。

若是换成自己战在贾龙的位置上,刘琦想来也不会拘泥于一道。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属于充分具有不确定性的,自己只需未雨绸缪就好。

刘琦迈着步子,在帐内来回走动着,他此刻风寒未痊愈,走起路来多少还有些飘忽。

“贾公搜罗了刘焉这般多的谋反罪证,可见刘焉确有不臣之心,我身为汉室宗亲,对这宗盟内的逆贼,本不当置之不理,只是我山阳刘氏与刘焉皆出自鲁恭王一脉,我父子若与贾公一同讨伐刘焉,岂不惹天下笑柄,为世人所不齿?”

贾龙见刘琦的口气似有松动,忙道:“公子怎如此说,公子为汉室除去叛逆,当留名青史,当为天下所赞!岂会为世人不齿?”

刘琦对此不置可否,而是转移话题。

“贾公此番出兵上雒,欲奏实刘焉罪状,但杀刘瑁,恐不在贾公的计划之内吧?”

贾龙闻言,无奈地长叹口气。

“我本不欲杀他,只是他意图谋我,我一时激愤,方才痛下杀手,如今想来,却是鲁莽了。”

刘琦轻轻的‘嗯了一声,继续道:“贾公预讨刘焉,本当暗中行事,如今刘瑁却在乱军中亡于君手,又隐瞒不住,只怕消息早晚传回蜀中……到时候刘焉必有准备,定会封锁入蜀诸道,阻贾公返回益州,贾公眼下的形势,并不乐观。”

贾龙叹道:“幸好我早有谋算,在刘焉入蜀之初,便以避马相之乱为名,将家眷尽数迁往武阳县,托付于任岐,不然此番某之家眷,恐皆折于刘焉之手。”

刘琦闻言,心中不由暗叹。

真是老谋深算……

刘焉初入蜀时,贾龙等益州豪强借马相之乱,将治所从雒城迁移绵竹,表面上看是为了刘焉能够平稳的接手益州诸事,实则他们这些本土豪强已经将产业分散与蜀中各处,不让刘焉有掌控他们的机会。

那还是他们两方合作的蜜月期……这些益州豪强在那时就对刘焉有了防备。

也不怪刘焉掌控大权后,就腾出手来对付他们。

真的是掣肘太深了。

相比于益州豪强的狡猾,当初被刘琦一举搞定南郡的五大宗族,简直就是一群逗比小可爱,萌翻了的那种。

刘琦继续问道:“刘焉阻道,贾公若不能返蜀,又该如何?”

贾龙拱手道:“待护君之事了结,龙想请公子代为禀明刘使君,请从南郡出兵,会和贾某麾下的兵将,咱们一起从江关杀入益州,会和任岐等诸豪,一举除贼,报效朝廷,还益州诸郡以安宁,如何?”

如何?你怎好意思跟我说的这个如何?

让我南郡兵马杀入江关,助你和益州军血拼?最后两败俱伤吗?

你倒是真会琢磨。

刘琦的摇了摇头,道:“贾公之谋,琦不甚赞成,蜀道自古便艰险,集中兵马攻打,只怕非上善之策,当徐徐图之……我倒是有个办法,可助贾公成就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