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千零一百三十四章 纳降(二合一)

刘琦强攻袁军大营的第三天晚上,徐晃终于开始行动。

他带领愿意跟随他反叛的人在二袁的大营内放火,并率兵突袭了袁军的马厩,将战马放出来,让它们在大营内四散奔驰,扰乱袁军的内部。

而事先已经与徐晃约定好的刘琦,则让三军将士从四面八方向袁军的大营内突袭。

二十万的大军,分成七队,往来纵横,放火、烧粮、强攻、呐喊,各自有各自的任务。

失去了袁绍的袁军,本就没有了士气,在经过了汉军数日的四面楚歌战法之后,几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如今被徐晃在内一反,终于走向了土崩瓦解,大厦将倾,势不可当,根本无法阻拦。

汉军在袁军内来回纵横,整个袁军的大营内彻底变成了一片汪洋火海和血色地狱。

被杀的被杀,投降了投降,四散而逃的四散而逃,唯独缺少肯奋力一战的将士。

文丑挥舞着大刀,在敌营内来回纵横,终于,他看到了手持大斧拦路的徐晃。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文丑,你今日必死无疑,还不快快束手!”

听了徐晃的喊话,文丑气的火冒三丈。

“你这贼子,本将早就看出你心怀不轨、是个卑鄙无耻的势力小人!朝秦暮楚之辈,丞相对你不薄,你焉敢造反?”

徐晃将手中的大斧向身后一挥,气势浑厚。

“我本不欲反,但都是你,刻意针对于我!谏言陷害,不能容人,此番我不为别的,就为杀你。”

文丑听了这话,不怒反笑。

“你这个狗贼!叛主之贼!明明是贪生怕死,眼见南贼势大,不敢与之正面相抗,想要苟且偷生谋求富贵,如今反倒赖在本将的头上?”

文丑的话,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戳中了徐晃内心中的软肋。

他是想向文丑报仇没错,但他心中就真的没为自己盘算过吗?当然不是了……

徐晃气的咬牙切齿,直接挥舞着大斧,奔着文丑就冲了上去。

两支兵马在火海中厮杀。

文丑的武斗经验毕竟在徐晃之上,而且他深恨徐晃,这番交锋时间一长,文丑就已经压制住了徐晃。他手中的大刀来回噼砍,如同风势,不一会,便在徐晃身上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鲜血从徐晃的胸口先流了下来,胸甲上也被开了一个大口子。

徐晃见自己实在是斗不过文丑,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这种时刻不适合把性命丢在此处。

于是他用力挥动大斧,迫使文丑后退,然后一拽战马向着后方疾驰而走。

文丑见徐晃逃走了,自然不肯放过他。

在文丑的心中,这个叛徒比刘琦麾下的将士更可恨。

“叛贼,你今日休想活命。”

文丑大吼一声,直奔着徐晃的后面追了过去,他们两个人身边的侍卫甚至都来不及跟上。

便见两匹战马一前一后,以极快的速度在火势熊熊的大营内四处奔窜着。

眼看徐晃就要被文丑追上,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两匹快马从他的身边闪过,直奔文丑冲去。

赫然正是刘琦手下的两员大将,太史慈和赵云。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太史慈和赵云也顾不得二打一是否有损武人的威严了,毕竟这是战场,生死存亡关乎两军走向,不是武人的私下较技,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

很快便见太史慈和赵云两个人一左一右冲到了文丑面前,长戟和长矛同时向文丑的脸上刺出。

文丑仓皇接招,狼狈不堪的与两人交手,但此刻,他已经报了必死之志,虽然知道打不赢此二人,但也是拼足了全力与对方僵持着。

大概二十回合之后,太史慈一记长戟,砍中了文丑的右下肋。

鲜血从文丑的右侧肋骨喷涌而出,疼的他仰天长啸。

他咬紧牙关,卯足力气挥刀直奔太史慈的脖颈砍去。

太史慈的神色却毫无变化,依旧深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赵云的长矛从斜刺里戳了过来,正中在文丑的左下肋。

一股鲜血又从文丑的另一侧碎甲中涌了出来,这一长矛下去,只扎穿了他的内脏,还戳断了两根肋骨,疼的文丑几乎连叫声都喊不出来了。

就这么静静的僵持了一会儿,却见文丑手中的刀,又再次举起,他卯足了力气,想要将刀再次向太史慈的头上噼下。

但情况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现在他已经处于死亡的边缘,能够做出这样的动作,完全是凭着最后的一分毅力。

但赵云和太史慈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

就见赵云使劲的一用力,长矛再次入体三分。

这一下子,把文丑适才的举动彻底封住了。

文丑痛苦的抽动一下身体,巨大的痛楚让他根本没有办法继续行动。

鲜血流逝,剧痛袭身,视线逐渐模湖,毫无疑问,他要死了。

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旧凶狠地瞪视着赵云。

赵云毫不畏惧,他保持着同样的姿势,与文丑四目相对。

终于,便见文丑的眼眸中逐渐失去了光彩。

最终便见他的身子向着旁边一倾斜,轰隆一声倒在了地上。

赵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转头看向太史慈,露出了一丝苦笑。

“文丑的首级,还请将军收下。”

太史慈闻言顿时一惊:“这是什么话?文丑乃子龙所杀,与我何干?”

赵云却摇了摇头:“子义将军无需介怀,适才刺中文丑的第一戟,是你刺出的,云不过是借着你的功绩捡了一个便宜,这斩将之功,非将军莫属,还请将军不要推辞。”

说吧,便见赵云纵马向着来时的方向撤离而去,留下太史慈一个人叹息不已。

……

这一仗彻底击垮了袁军的士气,也彻底击垮了袁军最后的防御阵线,袁谭和袁尚仓惶奔北而走,投降者不计其数。

这一仗过后,基本奠定了刘琦占领河北的基础。

不过也算是袁绍的两个儿子孝顺,虽然是仓惶逃窜,但最终还是没有忘记带走袁绍的尸体。

刘琦在袁军残留的大营内来回巡视,并对前来投降的袁军将领进行询问。

这一次刨除被杀掉的袁军将校,前来投降的曲军侯级别以上的人就多达三十人。

对这些人刘琦自然需要仔细询问情况。

根据多方盘问,刘琦已经基本确定了袁绍身死的情况。

看来袁绍确实病故了。

听说袁绍死了,刘琦亦是不由长长叹息。

“袁本初也是一代人杰,如今却落得这么无声无息的死在军营中,真是可惜了。”

就在刘琦感慨的时候,一名卫士匆匆赶到了他的面前。

“陛下!左将军派人送来战报,有大事要向陛下请奏。”

“拿来!”刘琦大声道。

接过了刘备送来的战报,刘琦大概的看了一遍,不由笑了。

“曹孟德真是人中之杰,着实是让朕佩服。”

刘晔,满宠,蒯越几个人都纷纷上前,接过刘琦递来的战报,仔细观瞧。

这一看之下,众人皆不由大惊。

“曹操居然没有回邺城,而是奔着北方去了?”众人看完之后,皆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倒是个能屈能伸之人。”刘琦无可奈何的笑了笑:“看起来,他这是要往大漠跑啊。”

蒯越说道:“曹操看的比袁谭和袁尚深远,没了伪朝廷,没了袁本初,他们纵然在占有大郡又能如何?北方的士人和望族,就是数百年来沉淀下来的大家,盘根错节,视家族利益为至上。伪朝廷一旦投降,他们就是彻彻底底的汉室叛徒逆贼,各郡望族,谁还能与他们勾连?没了各地望族和士人的支持,他们手中的郡城就是空架子,但夕便可收复。”

刘琦闻言哈哈大笑:“异度所言,甚是有理,不过,若是让曹操真的跑到大漠上。对我们而言,也并非是什么好事。虽然他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但犹如朕心中的一颗钉子,还是早点拔除为妙。”

“陛下之言甚善。”

“速速令赵云、甘宁、太史慈、徐荣分兵四路去追曹操,务必剿杀此獠。”

“诺!”

徐庶在一旁向刘琦拱手道:“陛下,袁军的张郃被徐将军生擒,此人在河北素有威望,臣想前往说服此人归顺陛下,有助于我军收复冀州诸郡,不知陛下可允否?”

“去做吧,另外让公孙瓒和徐晃,张燕等人做好准备,朕准备用他们去收复幽州各郡,特别是公孙瓒,也是时候该用他一用了。”

刘晔言道:“陛下如果要用公孙瓒,还需仔细监管,毕竟辽西公孙氏在幽州的威望颇隆,又是边郡大家……”

“子扬的意思,朕明白,你放心,朕会仔细考虑的。”

刘晔点到为止,不再多言。

……

次日,刘琦在袁氏的残营中清点妥当,随后便派兵前往邺城。

而此时,徐州方面的诸葛亮派人送上了陈登的降表。

陈登表示愿意交出广陵郡,并以陈家之力协助诸葛亮在徐州平定诸郡。

这一点早就在刘琦的预料之中。

若是一开始去招降陈登,陈登也必然会归顺的。

但毫无疑问,他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对朝廷滥加索求。

若是想让他少条件甚至无条件的归顺,毫无疑问,就是先立足于战。

孙坚和诸葛亮两路兵马,足矣让陈登看到朝廷的决心,让他不敢再多提条件,而是乖乖的为朝廷效力。

如今其降表一到,就代表了徐州基本上已经安定了。

下一步,待诸葛亮收服了徐州之后,刘琦打算派遣关羽和徐荣去协助他,让他直接北上拿下青州。

……

夺取幽州和青州的计划已经定下,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拿下冀州。

这里是袁氏的根基,只要拿下了冀州,那天下就等同于稳了。

而拿下冀州则首在邺城。

刘琦留下满宠和蒯越等人在袁军的大寨打扫战场,他自己则是亲自前往邺城,去受降刘袛。

五万大军在邺城的南门排开了整齐的阵势,将士们各个装束整齐,满面严肃,挺胸收腹,阵型和作战之时一样。

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朝廷的威严。

“呜呜呜呜!”

号角声响彻于平原之上。

刘琦坐在后方的车撵上,眯着眼睛仔细地看着不远处的邺城大门。

随后,便听“吱嘎”的声响,邺城的大门被打开了。

刘琦抬头望去时,便看到了一个身穿白色服饰,头裹白巾,正迈步向着己方走来的人。

他双手高举一条白绫,神色悲苦。

虽然从没见过,但刘琦也知道,这个人就是刘袛了。

刘袛的身后,跟随着同样是一袭白衣的许攸,他手中托着托盘。

而那上面,毫玉无疑问,是刘袛的伪帝玺绶。

刘袛和许攸一步一步的向着刘琦走来,而他们身后其他的臣子,则是站在城门下,躬身未动。

少时,刘袛和许攸终于走到了刘琦的车撵面前。

刘琦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

“来者何人?”刘琦的车撵前,是徐庶骑在高头大马上,代替刘琦问话。

“罪臣刘袛,特来向吾皇献降。”

说罢,便见刘袛将头低下,又补充了一句:“请陛下惩处。”

而他身后的许攸则是迈步向前,将托盘高高举过头顶。

徐庶看了看上面的伪帝印绶,遂冲着后面招了招手。

尚书台的周瑜则是代表刘琦上前接过了许攸的托盘。

“请陛下惩处逆臣。”徐庶转过身,对着后面的刘琦做了请示。

刘琦缓缓的从车辇上站起,低头望向躬着身的刘袛。

“一念之差,虽有罪,却好在及时回头……准降!卿依旧是宗亲,依旧是东海王。”

一句话,算是让刘袛的心彻底的落了下来。

他当即跪下,长长拜道:“臣拜谢皇恩!”

随后便将刘琦在车上,向刘袛伸出的手。

“东海王可愿与朕同乘一撵,共同入城?”

这一番话可是给刘袛感动的不行。

虽然他很想响应刘琦的要求,伸手跟随刘琦登上去,但最终他还是克制住了。

刘袛当即跪下,颤声道:“陛下天恩,臣岂敢僭越,臣乃是罪人,有何资格和陛下同乘一车?臣愿意为陛下牵马追坠镫!”

说罢,便见刘袛急忙跑到刘琦的车前,为刘琦牵过马缰,步行为刘琦的马车引路。

刘琦站在车上,看着毕恭毕敬为自己引路的刘袛,轻叹口气。

罢了,他既然想这么做,或许这样做会让他心里好受一点,那就让他这么做吧。

刘琦转头环顾城门下随刘袛出来的邺城诸臣。

“东海王,哪一个是荀或?朕想见见他。”

刘袛的表情在一瞬间突然变了,变得有些诡异。

他的语气忽然间变得有些悲凉。

“陛下,荀或他……昨夜就已经自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