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跟风司马懿

“典藏?”张允没有理解道刘琦的话中意,不解道:“舅父要谁的典藏?”

刘琦一边认真的思考,一边回道:“严君在南郡大兴官学,不但需要擅长五经的大儒行博士,更是需要经学典藏,用为学宫储备。”

张允恍然。

刘琦在后世时就知道,刘表在治理荆州时,确实是将荆州的文化教育事业,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是《后汉书》对刘表行为特意做的一句概括。

他在襄阳恢复州立官学,访求身怀儒术的人任教,正是‘五载之间,道化大行’‘童幼猛进,武人革面’‘当世知名,辐辏而至,四方褓负,自远若归。’

然而,和后世办学一样,开学校需要有师资力量和各种教学课件。

可以充当博士的经学家,以宋忠为首的多名大儒已经被刘表聘请,师资力量暂时到位,他现在需要的是教辅教材。

但这个时代,由于没有拓印和印刷术作为基础,各种经学典藏全靠徒手抄录,全国的副本量数量都有限,甚至有很多经学典籍都是独本。

这些典籍不是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基本都是士人学子彼此之间进行私下的交易。

买书,特别是经学的典藏,对于这个时代的士人来说,重要程度不下于后世人买房。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确实是汉朝的真实写照。

刘表欲在荆州大兴学宫,需要大量的经学典藏作为支撑。

他这次给刘琦来信,其实就是盯上了雒阳城左中郎将蔡邕手中的经学典藏。

据说蔡邕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

万余卷藏书,在这个时代,意义非凡。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若把大汉朝中央政府的石渠阁、兰台、东观、石室、宣明、鸿都比喻成‘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或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那蔡邕的藏私在汉朝,差不多就是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级别的存在。

总之是不逞多让。

刘琦估计,刘表盯上蔡邕的藏私可能不是一天两天了。

张允和李典对治学之事不太感兴趣,也不太懂。

张允问道:“眼下前阵诸事颇多,舅父这个时候,怎还给表弟你找了这么个事做?”

刘琦无奈一笑。

他没法对张允说你舅父一生最大的梦想……其实是不当军阀当校长。

若把荆州牧和太常这两个职务放在刘表面前让他选,刘表怎么选不好说,但他内心肯定更憧憬于后者。

“不论如何,严君既然让我办,那我便不能不办,蔡邕的藏私,想要也不是不可能。”

张允奇道:“万卷典籍,恐非一代人所能攒!估计的用几代人收集,那都是蔡邕的命根子,如何能轻易赠予舅父?他与舅父的交情很好?”

刘琦摇了摇头,道:“严君在信上说,蔡邕被董卓召到雒阳不久,他便前往荆州任职,仅数面之缘。”

张允诧然道:“只有几面之缘?那如何能成?”

刘琦低头看那封简牍的后半段。

刘表虽然与蔡邕不熟,但他给自己的书信上,已经告知了自己应如何行事。

“是这样,严君年轻时,师从司空山阳王畅,如今其子王谦在雒阳随朝,不甚得志,父亲念同乡与师门之谊,有意请那王谦并家小来荆州,特置书一封拖我派人转交。”

张允听明白了:“如此说来,这位在京中的王君应与蔡中郎相熟了?那严君为何不亲自置书与他,反是让你与他联系?”

“我离雒阳近,此事若成,则王谦离京想来也需靠我,故而委托我办此事……表兄,替我写一封书信给王谦,我念你写……然后把我和严君的两封书信暗中派人送往雒阳,务必交到王谦手里,成与不成,我就尽力便是了。”

……

办完书信的事,又喝了药,刘琦方要在睡下,却听门外响起了一道急切的声音。

“公子!末将黄忠,有要事求见公子!”

刘琦让张允打开房门,黄忠一脸焦急的走进来。

“见过公子!公子贵体有恙,末将却深夜前来叨扰,还请公子恕罪。”

刘琦知他定是有急事,随道:“汉升如何这般着急?大可直说,不必如此。”

黄忠正色道:“梁县遭到了西凉军进攻,东州士吴懿引张任冒死突围,至阳人向我军求援!”

一句话炸响在屋舍内,顿时激起了千层浪。

张允急忙转头对刘琦道:“公子,益州人在关键时刻弃我等而去,如今他们遭了西凉军进攻,反倒是来求我等?殊为可气!末将请公子莫理会那些益州人。”

李典亦是道:“咱们若是出了阳人县,便是置身于平原之上,若无孙破虏相助,遇西凉铁骑,三军将士岂不尽折?”

刘琦面无表情的看向黄忠,问道:“汉升怎么看此事?”

黄忠拱手道:“末将以为,不救益州人,可保三军无事,若救他们……只怕凭我军难胜!非得有孙坚相助不可。”

刘琦点点头,道:“公等之言,我心中有数了……盟友来了,若是不见,恐失大义,还请汉升引吴司马和张队率来见我。”

黄忠随即领命而去。

张允惊疑不定的看着刘琦,唯恐他一会一时义愤,答应了出兵的请求,怕是就因小失大了。

“表弟,一会你可切勿意气用事。”

刘琦没有回答张允,他只是静静的注视着门口,面沉如水,似是陷入了沉思。

按道理来说,他是不应该救益州军的,毕竟他们曾经背弃自己。

但若是不救,传出去也不好听。

根据刘琦分析,还是要去救益州军。

当然,这救不能乱救,一旦到了野外,没有孙坚军相助,那己方就只有挨宰的份。

刘琦不介意装一下菩萨,但他不能装泥菩萨。

最好的策略,还是按照孙坚所说的,等益州军跟西凉军纠缠一段时间,待西凉军确定己方不会去梁县了,全力进攻时,再突然杀奔梁县攻其后,既可以达到救人的目地,又可以尽得声望。

但关键的难点,是在于眼下益州人已经到了阳人县,但现在出兵的时机不对。

现在出兵则无孙坚相助,一旦遇上西凉军荆州军必尽灭。

刘琦想要义举贤名,但他不想用手下将士们的血,去换取自己这个义名。

要是拖延时间去救,要用一个什么理由,既能说得过去,又得让益州人对自己依旧表示感激……

少时,却见黄忠引着吴懿和张任走进了屋内。

吴懿一见刘琦,单膝跪地,抱拳道:“刘公子!西凉军攻打我军甚急,还请公子速速发兵相救!”

“咳、咳。”

刘琦重重的咳嗽了两声,虚弱的冲着吴懿伸手道:“吴司马这是作甚?快起来,起来……咳、咳。”

吴懿在李典的搀扶下起身,泣道:“刘公子,西凉军乘夜偷袭梁县,我军抵敌不住,死伤颇众,三军将士不得已皆撤往梁县之东的一处山谷遗营!”

“三公子与贾从事率众在营内拼死抵挡,恐形势险峻,末将和张任奉贾从事之命,从梁县撤出时就拼死杀出重围来向公子求援,请还公子念及同僚之情,速速发兵相援!”

刘琦长叹口气,转头看向张任。

“咳咳……张队率,当真这般危急?”

张任浑身浴血,满面灰尘。

他冲着刘琦拱手道:“吴司马之言确实,公子若不救援,我军早晚必遭西凉军尽灭!还请公子……相助我等!”

这四个字,张任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他的心中,依旧记得当初在霍阳山下,己方不顾道义,分兵撤往梁县,将荆州军单独撇下的场景。

如今厚颜来求,张任心中也难受,他说每一个字的时候,都是咬牙切齿,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刘琦虚弱的叹了口气,道:“你我两军乃是盟友,我和族叔同为宗室,为护君来此……如今,盟友受难,刘琦焉能有不救之理……咳咳!”

刘琦转头,猛烈的一阵咳嗦,李典急忙上前替他扶背。

吴懿惊诧的看着刘琦,道:“公子,您这是……”

“我家公子受了风寒,病势颇沉。”

刘琦直起身,喘息了两下,摆手道:“无碍。”

说罢,他掀开被子,遥遥晃晃的站起身,道:“取我甲来!”

话刚说完,却见刘琦脚下腿脚微软,险些摔倒,幸好李典从旁扶住他。

“公子,您这身体……还是莫要轻动啊!”

张任急忙上前帮忙。

他离近看,发现刘琦的面色苍白,嘴唇干裂,确是是有病在身。

张任伸手摸了摸刘琦的额头……发热。

而他后背的衣襟,也很湿。

张任心中一沉……偏偏在这个时候,刘公子居然抱恙!

张任关切道:“公子这病,多久了?”

张允在一旁叹道:“好几天了!公子得病后,身体日渐虚弱,连续调养几日了,汤药喝了不少,但丝毫未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唉!”

他这话纯属就是胡扯,刘琦的风寒虽未痊愈,但比起刚开始确是好了一些,根本没有日渐沉疴的迹象。

刘琦摆了摆手,嘶哑道:“这节骨眼,还说那些干什么?速速为我披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