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北攻(二合一)

许攸是一个精明的人,而且他也是一个自私的人,在劝说皇帝这件事上,河北诸杰之中,但凡换任何一个人,怕也是没有胆量去做劝降皇帝这件工作的。

但许攸跟其他人可不一样,他是雁过拔毛,见利忘命的那种人,特别是袁绍和曹操基本上就等于是没救了,许攸一定要给自己谋一个好的出路才行。

终于,在经过了多番渗透之后,许攸决定劝谏刘袛投降。

毕竟,他已经看出来刘袛确实是一个没有帝王之志的人。

换在刘袛的角度上来寻思这件事,也是正常,当初曹操和袁绍将他扶持上帝位,说白了就是利用他来对抗刘琦争权,刘袛名为帝王,根本就没有享受到任何与帝王有关的待遇,一旦袁绍将他利用完了,最先死的必然就是他这个伪皇帝!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如何会甘心为袁绍的基业殉葬?

许攸就是大概探明了刘袛的心思,所以才打算出手了!

这一日,他再次寻了一个借口,进宫来见刘袛,交谈了一番之后,许攸开始出言试探。

“陛下,据臣了解,刘琦或在春深之际,大举北上渡河,强攻河北,如今的他正在蓄力待发,一旦发兵,恐怕就是惊雷之势,陛下……臣今日想斗胆问陛下一句,陛下想好该如何做了吗?”

“朕?”一聊这个话题,刘袛的脸上就露出了无限的落寞和绝望:“朕还能怎么做?朕又能做什么?朕一件事都做不了,只有等死!”

许攸看着刘袛绝望的神情,长叹口气道:“可叹河北诸豪,大部分人都暗中私通南朝,为自己谋取后路……”

刘袛苦笑了一声:“人各有志,不能强求,随意吧……”

许攸暗道刘袛是真个蠢蛋。

自己都把话说的这么明显了,他偏偏不跟着自己往正题上聊。

许攸再度出言试探道:“河北之人,为何如此无情,皆能背叛丞相?”

这话中之意是,现在河北好多人都已经暗中勾结南朝,预备投降了,你还给袁绍守个什么劲?

怎么这么明显的话茬,这皇帝就是不接呢?

刘袛就是一个劲的长吁短叹,唉声叹气,可就是不往许攸提出的话题试探,惹得许攸心中憋气,心中一个劲地暗道刘袛真是扶无可扶。

最终,许攸实在是忍耐不住了,终于又将话题向前更近一步:“天下人皆可降汉,何独陛下不能?”

这一番话说完,整个大厅内立刻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随后,终于听见刘袛缓缓开口道:“许爱卿,莫非也已经投降了南朝吗?”

许攸听了这话,心中不由‘咯噔’一跳。

倒不是刘袛这话说的多么出人意表,而是他的语气与适才完全不同。

适才的刘袛的语气,一直是萧索,落寞,无可奈何,自怨自艾的那种。

但是适才的那一句话,这些情愫则是完全消失了。

听其语气,完全是很冷静的那种,毫无波澜。

许攸的心中千回百转,随后便见他突然跪下,向着刘袛磕头道:“陛下,臣死罪!”

“你确实是死罪,但是你这个罪过,跟朕说不着……因为朕不是你的主子。”刘袛慢悠悠地道:“其实,打从你第一次来朕面前说这说那的时候,朕就大概猜出你要干什么了!”

许攸心中暗骂自己真是愚蠢,这一次办的事着实有些急躁了,竟然没有看出自家的蠢皇帝居然是在扮猪吃虎。

刘袛用手轻轻敌敲打着龙桉,道:“其实,你与朕的心思,是一样,朕有自知之明,如今天下大势一统在即,朕也知道朕对于河北无力回天,而且朕这个皇帝说白了就是个傀儡,且名不正言不顺,没有人把朕当皇帝,但朕也从没有将自己当皇帝。”

许攸缓缓地抬起头,看向刘袛:“陛下胸襟开阔,实在是令人敬服。”

“所以啊,朕今日跟你交个底,你也别利用朕,朕呢不过就是想自保,你若是能达成朕的心愿,朕也绝不会亏待了你……至少,这个引北帝归顺的旷世奇功,朕是一定会送给你的。”

许攸轻轻敌舔了舔嘴唇,道:“陛下对臣如此剖心置腹,臣真是惶恐无地!”

“朕啊,昔日是大汉的东海王,受到袁绍和曹操的挟持,才被迫当了这伪朝的皇帝,朕无时无刻不在后悔,希望早日归汉,不过……朕需要雒阳的天子,对朕做出承诺,朕不苛求别的,只希望在天下一统之后,能让朕返回东海,继续为王,富贵一生,朕从此绝不干预天下政事,不知雒阳的陛下可能做到?”

许攸急忙道:“陛下放心,雒阳的天子一定可以做到!”

“你都没问,在这乱许诺什么?难道你还能替雒阳那面做主了?”

许攸闻言顿时一愣:“陛下想要的,是雒阳方面的承诺?”

“朕要雒阳皇帝的亲笔诏书!确实许诺,无法反悔的。”

许攸的表情有些为难。

若是如此,只怕亦是会多有周折,而且耽误自己归顺刘琦的时间啊。

但是看天子的样子,已经是下定了决心。

许攸犹豫了半晌之后,最终咬紧了牙关,对刘袛道:“陛下放心,此事保管在臣的身上,臣与雒阳方面,一定会好好交涉!”

随后,许攸就向刘袛请辞,然后退出了大殿。

许攸离开了刘袛的视线之后,便见刘袛突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软在了自己的龙桉上。

他再度抬头确认了一下许攸确实走了,然后转头冲着身后喊道:“人,人走了,出来吧!”

不多时,便见木制的屏风后面,闪出了一个人影。

面貌清俊,身姿挺拔,一脸的和善肃容,飘飘然有股超脱卓然之气。

“陛下受苦了。”

刘袛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来人道:“朕装的,还行吧?”

那人温和的笑道:“陛下适才神态自若,言辞既诚恳又不失威严,实在是令人敬服。”

刘袛笑呵呵地道:“若不是爱卿从旁指点,朕怕是至今还不能自立,更是不能反制许攸,只怕是要任凭他摆布了,此人贪婪,心性歹毒,朕若是真的被他拿捏了,怕是被他卖了都不知情。”

刘袛身后的那个人和蔼一笑,叹道:“既然如此,那就有劳爱卿多多帮衬了。”

那人低声道:“唉,我等身为汉臣,昔日不通天时,亦为时势所迫不得已而分裂疆土,如今天下旦夕统一,有些事情,却不能再湖涂着过下去了……在这场南北对峙之中,陛下是牺牲者,所以臣为了天理,也为了公义,自当是无论如何,都要保全陛下。”

刘袛听了那人的话,心中很是感动,他站起身,走到他的面前,握住他的手:“天下一统之后,朕若是还能活着,必将爱卿忠于大汉之事广布天下,为爱卿正名。”

那人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终归是自己行将踏错,不论旁人如何为臣正名,又有何用?天下一统后,还请陛下好好活着,臣合该赴死。”

刘袛闻言,长叹口气,他似乎是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但寻思寻思,终究又是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有时候,有些人,是劝不了的。

……

很快,在兖州的刘琦,就接到了荀谌派人送回来的许攸信函,上面清晰的表达了刘袛需要刘琦出具一份诏书,来证明他无罪。

但同时,荀谌还另外附了一份自己的密函,针对邺城的事件向刘琦做出了一番解释。

刘琦看着许攸写给自己的书信,然后又扭头看了看荀谌写给自己的书信,也不多言,直接将两封信都压在了自己的砚台下。

这件事他并没有刻意瞒着谁,包括随军的司马懿,但也不多做处置。

司马懿看着刘琦的动作后,心中有些诧异。

“陛下为何将荀谌和许攸的书信于一旁而不议?”

“因为没有什么可议的。”刘琦微笑道。

“刘袛已经答应投降,不论走到哪条路,都说明他早晚会归顺于朕,大汉一统,已经是势在必行!伪朝皇帝心中已乱,现在,不论许攸和荀谌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些什么,一切对于朕来说,都不是问题了。”

司马懿闻言恍然而悟。

“既然如此,陛下,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进兵了?”

刘琦沉思了一会,道:“四月十五,乃是黄道吉日,下令各营,包括北方的黄忠、吕布等人……四月十五祭天之后,朕将大举兴兵北上,渡过黄河,务必收复河北。”

“诺!”

……

刘琦,说到做到。

四月十五,汉军各营果然是各遣兵将,开始大举北上渡河攻击袁绍和曹操。

此时的曹操以及他手下的残兵败将已经从黄河南岸撤回到黄河北岸,袁绍也将兵马分布在北岸各处隘口,想要利用黄河天堑阻拦汉军渡河。

但是这些年来,刘琦一直没忘了进行战船的研究和打造,况且荆州战船的发展本来就比较前沿。

长江方面的战船是没有办法转移到黄河了,因为运输成本太大,也根本没法运。

但是刘琦到了雒阳之后,借用汉中作为根据点,以及利用南阳的技术打造了一批战船配件,并运送到雒阳附近进行组装。战船的规模都不大,都是小型的艨艟。

再加上刘琦在黄河沿岸附近收拢了很多船只,这些船只和刘琦所拥有的船只加起来足够运载大批的兵士辗转渡河,且论及水战功夫,荆州军远胜于北军。

黄河上的水战和长江上的水战截然不同,但不论如何都是水战!

只要是水战,南军相比于北军就拥有巨大的优势。

袁绍方面,以颜良文丑总督三军,分管各处渡口。

张郃,韩勐,牵招,于禁,乐进等将领,分别往来在各处渡口征战。

这些将领的配置也是极为豪华,但是让人无奈的是,这些将领没有一个人擅长水战。

反观南军方面刘琦用南方的水军,并让甘宁,娄发等人督促水军在黄河上往来纵横,水战实力相差悬殊。

在开战之前,刘琦也问孙坚借来了几名江东将领,包括董袭,徐盛,周泰等人。

刘琦不着急让三军将士渡河,他只是利用南军强大的水军,再配备上这些优秀的水战将领,往来纵横,在长黄河上来回劫持各处渡口,焚烧对方的船只,并牵制对方的兵将让他们不断的辗转腾移。使用疲军之策,消磨对方的锐气。

张郃与韩勐等人疲于奔命,被甘宁、孙策、周泰等人耍的团团转,他们在岸上,不能捕捉对方的行动,可一旦下了水里,更是被汉军的水军打的体无完肤。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时间一长,援军驻守在河岸边的将士们士气大幅度的跌落。

各处渡口的形势也非常紧张,每一个袁军士兵都神经兮兮的,但凡河边稍有动静,他们便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浑然不知当如何应对?

袁绍此时并没有亲临前阵,但是黄河边的消息不断的传到他那里,袁绍心中有气,可偏偏又拿汉军没办法,谁让他手下的兵士们不熟悉水战呢?

就在袁绍头疼的时候,曹操和郭嘉向他举荐了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袁绍麾下的大将麹义。

论名声,在河北诸将中麹义的名声不比颜良、文丑等人差。是袁绍用他用的并不是很顺手,因为麹义这个人的心气儿实在太高。

当年破公孙瓒的时候,麹义的功劳是最高的,袁绍给麹义的奖励以及封赏也并不低,但并没有达到麹义的要求,因此麹义曾多次出言不逊,惹的袁绍差点没杀了他。

说起来也是赶巧,袁绍要杀麹义的时候,正好赶上曹操和袁绍要一同建立新朝,曹操到了河北之后,向袁绍建言,留下麹义。

曹操在河南的时候就听说过麹义的大名,知道此人的能力极强。

曹操有曹操的想法,他认为留下麹义,或许日后对付刘琦时是一个有利的帮手。

袁绍虽然有杀麹义之心,但也并不是特别的浓烈,经过曹操的一番劝谏和安抚后,他将这个念头压了下来,并按照曹操的要求善待麹义,但是却一直也没有再次重用他。如今形势危急。

曹操认为,重用麹义的时候到了。

经过曹操的一番据理力争。袁绍终于答应了曹操的请求。

袁绍火速将麹义调往前线,让麹义负责统筹安排三军进攻渡河的汉军。

麹义这个人也很是高傲,他一开始甚至都没有搭理袁绍。

后来经过同僚和手下的劝谏,麹义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麹义的战法和旁人并不一样,他不擅长耍阴谋诡计,而是习惯性的用兵阵以及强大的实力来碾压对手。

说白了,就是一个喜欢攀科技树的将领。

麹义用河北工匠抓紧时间建造了大批量的井阑,并将河北的强弩尽属调出,沿着黄河排布了强大的防御工事。

麹义的策略是有用的,对于机动性极强的汉军水兵来说,这样的防御是就是他们天生的克星。甘宁、孙策、周泰、董袭等人轮番在渡口被麹义的弓弩井阑阵打的大败,损失颇重。

消息传到后方刘琦处,刘琦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大为震怒。

自己休整了一个冬天,本来寻思要势如破竹的攻克黄河,哪曾想居然被麹义阻拦了?

南朝兵精将勇,岂惧一人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