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汉代的医

司马懿的话,似乎点醒了张允,虽然点的并不是那么的透彻,但还是为他点燃了一盏明灯。

当下,便见张允立刻派人取来纸笔,奋笔疾书,就要给刘琦写悔过书。

还未等下笔,却见司马懿抬手阻挡了张允的动作。

“大司马且慢。”

张允一脸疑惑地抬头看向司马懿。

“怎么了?”

司马懿郑重地向张允施礼道:“大司马,在下认为,这封告罪书,用血书来写,效果应该会更加的好。”

张允听到这里,有些发愣。

随后,他勐然一拍脑门,似是反应了过来。

“仲达此言,甚是有理!你真是奇才啊。”

司马懿闻言苦笑,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说罢,他冲着外面的人喊道:“来人啊,取只鸡来!宰了放血!本将要有大用!”

司马懿听到这一下子愣了?

用、用鸡?

张允转头看向司马懿,又瞅了瞅杨松,笑道:“晚上都留下来!本将军请你们吃鸡,咱们三个一起喝点。”

司马懿喝杨松闻言,脸上都是……苦笑。

大司马着实是好兴致!

血书写完之后,杨松的兄长杨柏,便被张允派为使者,派去往南阳拜见刘琦。

此时的刘琦已经在南阳郡针对各族暗中圈地兼并私田的事情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他便来了宛城。

而刘琦前脚到了宛城,徐庶等大部的仪仗队伍,方才从鲁阳徐徐出发。

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时间差。

大部的仪仗队伍一出发,以宛城为中心的望族和豪强们便开始行动了,他们开始暂停了手底下佃户们的农忙,同时警告家族中人,在皇帝巡视宛城周边的这段时间,务必都要做到潜身缩首,不要出去给他们惹事。

但很可惜,这些望族和豪强们终归还是慢了一步,现在的刘琦基本上已经将郡中的情况都查的差不多了,他们就是想藏,只怕也藏不住什么。

现在他们做什么准备,对于刘琦来说都无所谓。

而且刘琦也一直不可能光盯着新田的事情,对于他来说,这一次出来视察,可不仅仅是盯着这些望族和豪强,还有利国利民的大事等待着他进行处理。

来到了宛城之后,刘琦首先召见的是负责南阳医学院的张仲景。

刘琦刚刚登基的时候,曾经将张机召到了雒阳,但并没有留下张机在雒阳任职。

他告诉张机,如今天下私学大学,官学也要大兴,同时官学之中的科目也要大兴。

而医学,就是重中之重。

保证一个民族的有生力量,不光是粮食要吃饱喝足,医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他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口的死亡率,保证大汉朝拥有足够的劳动人口,这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由张机主持的大汉医学院,正式坐落在了外城,成为大汉朝医学将要大兴的标志性机构。

当然,不只是医学院,包括用中央督建的建筑学院,农业学院,冶炼学院等等,都已经开始酝酿出炉。

当然,这个医学院,是刘琦治下问世时间最长的一个特殊专业机人才构,各学院日后是否能够顺利的建成,刘琦也要参考医学院的发展和进展,才能做出适时的调整。

通过张机的描述,宛城的医学院目下开办的还是非常顺利的,科目也分化的比较细致,包括针灸,药理,脾脏,骨伤等等。

而在今年,另有一位当世名医也加入了大汉医学院的队伍,这个人就是华佗。

刘琦得知华佗来了,毫不吝啬的立刻给予了他仅次于张机的副院长位置,秩比六百石。

想要锁住这些民间医者为自己所用,首先就是要保证他们的身份政治化,也就是要给予他们特定的职位,同时要让他们去做他们喜欢且还能够扬名的事情。

由中央直接建立的医疗官署的最高管理人,即使是张仲景和华佗这样的人物,也足矣让他们心动。

将眼下医学院的进展情况,向刘琦做了大概的陈述之后,刘琦对张机和华佗表示高度的赞扬,同时还向他们两个人询问,发展医学院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朝廷这边替他们解决。

听了刘琦的问话后,张机和华佗彼此对望了一眼,随后脸上皆是露出了苦笑。

少时,便听张机轻轻地咳嗦了一声,道:“禀陛下,若说困难,确实是有的。”

“且说说看?”

张机和华佗彼此对望了一眼,便见张机叹息道:“还是肯来学医的人,实在太少了。”

刘琦闻言不由笑了:“朕一猜,你们要说的就是这个,放心……这个问题,朕会想办法解决的,当然不会是近期就能完全解决,需要依次而进。”

两个人闻言,不由大喜过望。

若是真能解决生源问题,那医学院的发展,和现在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技术的延传除了技术本身的价值之外,更需要能够被前来学习的人认可。

但是对大汉朝而言,医术在人们心中的认可度目下还是有些太低了。

这年头,是个人都愿意当士子,是个人都渴望读经学,再往下那就是务农重地,至于商人,医者这样的行业,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属于贱业,一般是不遭人待见的。

但医者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入流,但普通的氓首偏偏还学不了,因为中医对学医的人的文化素养还有一定的要求,不识字且不通老庄的人,还根本学不了中医,以至于在这个时代,医者成为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行业。

有能力的人不稀罕学,没能力的人想学学不来。

这一点让学医的人数骤减。

在这个时代,生了病根本就没有办法能够及时找到医者进行有效的治疗。

大部分的人,特别是乡里中的人,生了病之后基本上都是自查自治,自己给自己配药汤喝。

没有医生诊治,大部分人只能自己的一点微末常识来给自己或是自家人诊治,那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生病夺走了大量人的生命,别说活到四十,五十岁,在乡里之中有很多人甚至熬不过总角之年就被疾病夺取了生命,而三分之一的人则可能活不到束发生子。

因此,及时的提高卫生医疗条件,对于大汉人口以及保存有效的生产力来说,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而针对此一点,刘琦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