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 第九十八章 阳人县寒风凛冽(第五更,求订阅)

阳人县的城东已经整个都被孙坚清空了。

原先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到底被孙坚移居到哪里去了,刘琦不知道,但刘琦估计下场未必会特别好。

这就是乱世。

再冰冷的刀刃,也比不上那冰冷的人心。

孙坚军也驻扎在阳人城东,如他所言,他大概是用了一半的空地和屋舍,眼下正好把另一半借给荆州军屯兵。

那些空置的屋舍中,最好最居中的,自然是由刘琦居住的,毕竟公子的安全乃是重中之重。

以此类推接下来还有司马,军侯,曲长,屯长等……

普通士卒能居住进屋舍的便尽量挤进一舍,而剩下的则只能在屋舍外的街道上或是空地间安营扎寨。

或许是真应了孙坚的话,在阳人城驻扎后,当天完事的天气就开始变的异常寒冷了。

气温骤降,寒风凛冽。

但幸运的是,在气温开始大幅度下降的日子,刘琦却能够住进的民舍,这对于他来说,真可谓是天大的幸运。

汉朝时期,普通的民宅面积大概是在十个平方米左右,分为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两种,房子大多有炕,且炕与灶相连,下面还有烟道。

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有两条烟道的火炕,而东汉时期的民宅则已经出现了拥有三条烟道的火炕。

火炕并非是东北人的专利,早在一千八百年前的汉朝,中原人就已经开始使用了。

由于眼下军中并无石墨,孙坚就派人送来了一些柴薪给刘琦,让他烧炕取暖,由于屋舍中建有三条烟道,即使在里面烧火,空气也不会熏人,更不会出现将人呛死的情况。

在这样相对暖和的环境下,刘琦睡到了半夜子时,但却被屋舍外的声音给吵醒了。

屋舍外闹哄哄的,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很多军士似乎都还没有睡,四处皆是士卒们的高声呼喝,吵吵闹闹的好像还是在白天一样,让刘琦一时间产生了错觉,以为是白天。

刘琦揉了揉眼睛,掀开被子起身。

他穿戴好了衣甲,开门走了出去。

刚打开了屋舍外门,便感到一股烈烈寒风迎面扑来,打在刘琦的脸上将他的脸庞吹的生疼。

“好冷!”

刘琦不由打了个哆嗦,暗自道:“只不过是一夜功夫,天气就变的这般凉了,难怪孙坚要其将士与我军同袍,原来他是早就知道了会有这样的气候巨变。”

刘琦略有些哆嗦的走出房门,便立刻有一名士卒走了上来。

刘琦认的,那是黄忠麾下一名屯长,叫褚胥,这一路上奉黄忠之名,多有照顾刘琦之举。

他年纪很轻,也就是比刘琦大那么三四岁的样子,但却已经是屯长了,若是再做几年,立些功绩,有黄忠提拔,一定大有前途。

“公子,这么晚了,如何不睡了?”

“外面太吵了,睡不着。”刘琦拉扯了一下衣襟,笑着回道。

吕胥皱起眉,道:“公子稍安,待卑下去遣散他们,不让他们打扰公子休息。”

刘琦环顾了周围,发现遍地都是火堆,士卒们抱着柴火往来奔走,彼此呼喊着同僚的名字。

街道上,不知何时燃起了一个个火堆,士卒们围在那一个个火堆旁,又是吹手又是喧嚣,应是在取暖驱赶寒意。

刘琦拦住要去驱赶那些士卒的吕胥,问道:“这已是过了子时了,将士们为何还不睡觉?”

吕胥叹道:“回公子话,天子骤寒,太冷了,在帐内的士卒冻的根本没法入眠,只能出来升火,围着火堆取暖,这种天气,人在帐篷里睡,怕是会僵的。”

旁边,和吕胥一起的一荆州军屯长亦道:“公子,这样的天气,若是穿着单衣睡了,恐怕这一觉过了,想起也起不来了。”

刘琦闻言,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个社会,生产力还是太低了,环境还是太差……

连棉花这种在后世遍地普及的东西都没有,每每入冬,仅是因为寒冷就不能生存下去的人,不知凡几。

饿死,冻死……在这个时代而言几乎是家常便饭,能够活到寿终正寝,对于汉末的人来说,真的是一种奢望。

“今夜这么吵闹,我在屋内怕是也睡不着了,罢了!随我走走。”刘琦吩咐吕胥道。

“诺!”

吕胥说罢,急忙进屋去给刘琦取来罩衣,要披在他的身上,却被刘琦伸手挡开了。

“先不用了,我想试试没有罩衣,到底有多冷。”刘琦微笑着回道。

他记着文聘曾跟他说过的一番话。

与将士同吃,同睡,同苦……

……

穿过一条条的街道,看着一个个火堆旁边围着的那些抱团取暖的士卒,刘琦心中不知为何,颇有些酸楚。

他能改变的,难道仅仅只是自己的命运而已吗?

这些荆州士卒是自己带出来的兵,也是他父子下辖的民……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挨饿受冻,也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吗?

难道以后每一个冬日,都要看着下辖军民,因为缺少物资,而饥寒交迫?

这个时代的底层人,难道注定只能将生命维持在死亡线上?

不,一定会有办法的,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和进步,并不一定要纯粹的用时间去堆积。

一定会有更为捷径的道路。

“原来刘公子竟还未睡……这大半夜的冷风凛冽,怎么还要四处走动?你不冷么?”

一道冰冷的声音,响在了刘琦的耳旁。

那声音刘琦不熟悉,但却记的格外清晰。

转头看去,却见街道不远处的拐角处,孙坚与一众将士围绕在篝火旁,正注视着他。

孙坚左手握着一个装酒的皮囊,右手则提着一条烤熟的狗腿,他大马金刀的坐在篝火旁,正一口酒一口肉的吞咽。

看他现在的样子,哪还有半点破虏将军的样子,倒是颇似绿林草莽。

刘琦侧目打量着孙坚,发现他和自己一样,也只是身着甲胄,并无罩服或是披风。

而通过他裸露在甲胄外的衣角,刘琦感觉他穿的似乎比自己还少。

果然,他也是知兵懂兵之人,和文聘如出一撤。

刘琦走到篝火堆边,抬头望去,发现自己竟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孙坚军的驻扎之处了。

由于是共用城东的屋舍,因而两军驻扎的地方,还是蛮近的,一不小心就容易越界。

“孙破虏缘何在此?”

刘琦走到孙坚所在的篝火旁,那篝火边除了孙坚之外,还有三人,皆起身向刘琦见礼。

白日间在县外,大家互通姓名表字,刘琦知道他们一个是孙坚麾下行校尉事的朱治,一个是孙坚的弟弟孙静,还有一个是孙坚的侄儿孙贲。

孙坚的同胞兄弟有两人,一个是三弟孙静,还有一是长兄孙羌,可惜早亡,孙羌有二子,长子孙贲次子孙辅,其中孙贲乃是孙坚和孙静子侄辈中的雄飞人物,跟在孙坚身边被引为臂助。

孙静和冷冰冰的孙坚不同,颇显忠厚之姿,他在篝火挪开了一个位置,请刘琦跟他们一同围坐取暖。

“刘公子,这天气寒冷,睡不着也不要乱走了,来来来,一起烤烤火!咱们说话到天亮,如何?”孙静笑呵呵的道。

刘琦也不客气,随坐在篝火旁和孙氏中人一同烤火取暖。

“孙君与君侯及诸公,这半夜不睡觉,集体都在这外面烤火,莫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坐下后,刘琦随即询问道。

孙静哈哈一笑,道:“哪有那么多说法,不过是都睡不着,随兄长在此闲聊而已。”

刘琦反问道:“只是闲聊?”

“只是闲聊……”孙静这次的回话,似乎少了几分底气。

孙坚只是自顾自的在那边啃那条狗腿,也不跟刘琦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孙静几番冲孙坚示意,皆得不到回应,无奈之下,只能由他继续和刘琦攀谈:“刘公子适才可是专程在检视三军将士?”

刘琦冲着双手吹了几口热乎气,道:“不算是,大半夜的,也无甚检阅的……只是适才在屋舍中闻外面吵闹,故而特出来瞧瞧,刘琦原先少有征战,这军中的一切,我看着都比较新鲜。”

孙静洒然而笑:“今夜骤然寒冷,屋舍中居住之人尚可,然在外扎营的军卒,皆衣衫单薄,喧闹也是必然的。”

刘琦叹息道:“三军将士,可真是难过啊。”

一旁的朱治对刘琦道:“不过刘公子大可安心,今夜寒风虽急,然以某度之,不外乎只会持续三日,三日之后,天气当会转暖,而距下次大冷之际,尚有时日,届时贵军绵袍已至,两军士卒不必再同胞渡冬,儿郎们可保无忧。”

刘琦转头看向孙坚,笑道:“若非孙破虏慷慨仗义,将麾下的吴中健儿的冬衣与我军士卒同袍而用,这几日寒风,我军将士还真就是不知道需怎么才能挺过去,此皆仰仗孙破虏仁义。”

孙坚只是自顾自的吃,不说话。

孙静见状,不由低声对孙坚道:“兄长,人家夸你呢!”

“嗯。”孙坚只是用鼻音嗯一声,勉强算是回应。

孙静无奈,只得替孙坚说道:“公子这是哪里话,都是为了扶保汉室,剿灭国贼,咱们都是大汉军校,又何分彼此?”

“非也。”

突然间,却听一直默不作声啃狗腿的孙坚突然出言,打断了孙静的话头。

刘琦眯起眼睛,望向孙坚。

“孙某出兵,主以讨逆,除贼固国,然公子出兵,主以护君,乃是为了大事化了……刘公子,依孙某度之,你我绝非一路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