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九百一十五章 要永远珍惜当下(求月票)

下午四点,斯德哥摩尔音乐厅,隆重的颁奖典礼,正式拉开序幕。

这会儿的电视直播还不那么普及,所以转播的国家和地区并不是太多,主要还是以记者的报道为主。

不像几十年后,在网络上都可以观看直播。

在前面的舞台正中,摆放着诺贝尔先生的半身铜像,两侧放着是个花篮。

花篮里面的唐菖蒲和百合花,白黄两色,庄严肃穆。

这些花朵都是从圣雷莫专程空运过来的,因为晚年的诺贝尔先生,曾经在那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最后在那里辞世。

舞台上面,呈环形摆放着几排座椅,后面是颁奖委员会成员,最前面一排,则是为获奖者专门准备的,这是属于他们的荣耀。

此刻,本届获奖者都已经就坐,路作家坐在那里,黑色的头发,黄色的皮肤,显得格外醒目。

另外一侧,则摆放着几把金色和蓝色的座椅,这里是王室成员的位子。

舞台后面,则是一支乐队,在整个颁奖典礼过程中,他们负责全部的音乐演奏。

在庄严而舒缓的乐曲声中,全场起立,因为王室成员登场,在国王的引领下,后面跟着几名顺位继承人。

其中葛瑞丝就跟在国王身后,身穿一件蓝色晚礼服,头上戴着一顶Tiara,就是那种环装的王冠,上面镶嵌着钻石。

葛瑞丝言笑晏晏,举止优雅,气质高贵,这是一位真正的公主。。

刘青山的嘴角也微微翘起:想不到啊,自己竟然请了一位公主当跟班。

等到王室成员落座,诺奖委员会的主席走到主持台后面,首先致辞:

“今天我们在这里表彰获奖者,表彰他们在科学、文学等领域里做出的巨大贡献……”

又是一段音乐过后,开始介绍获奖者,从物理学奖开始,获奖者是三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他们相互搀扶着从座位站起来,表情肃穆。

在主席宣布他们的成就之后,依次上前领奖。

此刻全场起立,很有节奏地鼓掌,向老先生们表达敬意。

老先生们分别从王室成员手中接过证书和奖章,每名获奖者,都能得到一枚金质奖章。

再有就是奖金,今年的奖金折合成美金的话,是七十万,逐年在增加。

颁奖典礼不慌不忙地进行着,乐队可忙活够呛。

终于开始颁发文学奖了,路作家在掌声中起身,缓缓走向舞台中间。

他的一身中山装,在一众燕尾服中,显得十分醒目。

他步伐稳健,每走一步,都在走向光辉和荣耀。

就像那句话所说:对他来说是一小步,但是对于整个华夏来说,却是迈向世界的一大步。

刘青山等人也激动地拍着巴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骄傲和自豪。

而记者席上的华夏记者,也飞速地摁动快门,记录下这庄严的一刻。

路作家从国王手中接过奖章,躬身致谢,此时此刻,他的脸上,绽放出朴实的微笑,就像千千万万生活在那片古老大地的人们一样,他们渴望富裕,充满生机。

“好,真好!”耿领导轻轻擦拭一下眼角,然后发现,在场的同胞,也基本都在和他做着相同的动作。

刘青山的眼中,也闪烁着泪花,但是脸上的笑容,却从来没有如此灿烂过。

这一刻,荣耀属于华夏。

“真好,青山同志,你也要继续努力,争取成为下一位获奖者。”

耿领导一边鼓掌,一边还不忘鼓励身旁的刘青山,这两天,他也算彻底了解刘青山的情况。

“我会努力的!”刘青山也郑重地点点头。

在此之前,他并没有这种想法,不过在现场感受到这种气氛之后,刘青山的思想也发生转变。

因为这不仅仅代表着个人的荣誉,更代表着国家的荣耀。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稍事休息,还要前往市政厅,参加盛大的晚宴。

这场晚宴也非常有名气,号称世界上“最拥挤的宴会”,参加者有王室成员,获奖者以及他们的亲友团,还有一些政要名流,以及普通民众的代表。

在古雅的大礼堂里,中间是一条长长的餐桌,这是一些主要人物用餐的地方。

两边就是密密麻麻的餐桌了,餐具都是专用的,上面有着诺奖的标志。

刘青山他们作为亲友团,当然也被邀请到中间的餐桌,晚餐的规格当然非常高,不过大家来这里用餐,更多的还是一种交流和交际。

按照惯例,在晚宴临近尾声的时候,获奖者要进行演讲,而文学奖的发言,历来最为关注。

路作家象征性地取出演讲稿,事实上,他早就烂熟于胸。

对演讲者的要求,是必须用本国语言来完成,路作家当然要用中文来发言。

不过这并不是在诺奖颁奖典礼上,第一次响起汉语。

之前美籍科学家丁先生在获奖的时候,就向颁奖委员会提出:要用中文来演讲。

可是却被驳回,理由是必须用本国的官方语言来发言,而丁先生是美籍,所以要求他用英语来演讲。

丁先生却很坚持:“我是华夏人,所以我必须用自己的母语来演讲。”

于是和委员会多次沟通之后,这才获得批准。

不过要求是,先用汉语说,再用英语说。

而这一次,路作家终于站在这里,堂堂正正地用汉语,来完成自己的演讲。

在发言中,他回顾了自己的创作之路,也阐述了华夏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

在最后,路作家深情地说道: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是平凡的,但我们要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我们的人生,就会因此而变得不再平凡。”

“我衷心地希望,每個人都能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谢谢大家。”

全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获奖者这种伟大的情怀。

在晚宴之后,还有舞会,这个对路作家就有点难了,活了几十年,还真没学过跳舞。

不光是他,像是耿领导等人,也都不敢下场。

刘青山一瞧这架势,也就坐在这陪着大家,一起聊天。

不料想,却有人走过来,邀请他跳一曲,正是葛瑞丝。

那就没法子了,刘青山只能陪着,一对俊男美女,很快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老板,原来你跳舞这么好。”葛瑞丝口中轻声说着,心里却稍稍有些复杂。

她和刘青山相识是很早的,见证了刘青山起家的整个过程,对这位老板,更是钦佩有加,甚至心中还有过爱慕。

不过葛瑞丝知道,自己是无法左右命运的,她是王室比较靠前的顺位继承人,寻找伴侣,只能在欧罗巴的贵族之中。

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无奈,葛瑞丝也只能把这种情愫,深深藏在心中。

“你老板当然是最棒的。”刘青山嘴里也开着玩笑,他倒是没有别的想法,坦坦荡荡。

等到一支曲子结束,葛瑞丝却似乎有些意犹未尽:“老板,我要从米国那边回来了,所以以后只怕不能再给你当助理。”

留学生涯结束,葛瑞丝当然要回国,事实上,能有这么几年相对自由的时光,对她来说,已经十分难得。

“回来当公主吗,那就安心做一位公主吧。”

刘青山也知道,这是葛瑞丝的道路,不是谁可以轻易改变的。

葛瑞丝没有做声,只是点点头,这一刻,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以及淡淡的忧伤。

第二天,大家好好休息了一天,然后这才踏上归途。

而随着颁奖典礼的新闻传到国内,便登上了许多报纸的头条,甚至可以说,举国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对于迫切希望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国人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而路作家的名头,也压过了目前国内所有的作家,成为文坛的标杆性人物。

刘青山一行依旧是回英格兰转机,这一次他们也不急着回国,难得出来一趟。

在机场,卢方和博班早早就来接机。

博班在和刘青山商量完交换文物的策略之后,就先行去了法兰西,然后又辗转到英格兰,开始布局。

同来的还有郑小小和肖剑,他们手捧鲜花,笑容满面地和卢方他们一起等候。

咦,郑小小手里,还牵着小六子,小丫头眉开眼笑的,叫人看了就感觉开心。

刘青山先迎了上去,假装伸手去接鲜花:“都是老朋友,不用这么客气的。”

小六子嘻嘻一笑:“哥,不是给你的呦。”

刘青山当然知道,弯腰抱起小六子:“早知道就领你去了,认识了不少小伙伴。”

“不行的,我要给爷爷当传声筒呢。”小六子还挺有正事。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郑小小手捧鲜花迎向路作家:“大师父,恭喜您!”

路作家也笑着接过花束:“小小,你也非常棒。”

“都是两位师父教导有方。”

郑小小又把一束花送给高文学:“二师父,下一个应该快要到您了,加油!”

高文学郑重地点点头,这次好友获奖,对他也产生更大的激励。

“走吧,先回宾馆。”刘青山挥挥手,正准备离开,结果有几名记者围上来,进行一番采访,这才放行。

坐到车上,博班就急火火地开始汇报:“老大,奥赛博物馆那边,已经同意出手那两尊兽首,还多亏了维克多先生出面,是他说要私人收藏的。”

“干得不错!”刘青山也是大喜,这样一来,他手上的兽首就已经有七个,十二生肖团圆有望。

博班则继续报喜:“老大,就是价格稍稍贵了一些。”

刘青山摆摆手:再贵的话,难道还能有几十年后的拍卖价格贵吗?

“奥赛博物馆方面说,这两个兽首,当初是有人捐赠的,出售的款项,要用来维护博物馆的建筑,所以不能太便宜,每一个作价五万美金。”

博班嘴里唠叨着,一副不满的架势,前面几个兽首,他都全程参与,价格真不贵,基本算是添头。

而这两个就是最贵的了,没给老大省钱,他感觉有点憋屈。

哈哈哈,刘青山也是大乐,这个价格,都不能用便宜来形容,跟白捡也差不多。

于是伸手拍拍博班的肩膀:“这已经很好了,做人不要贪得无厌。”

博班这才点点头:“还有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方面,我已经都放出风去,他们对梵高的油画,都很感兴趣,现在就看谁给的条件优越了。”

跟了刘青山之后,博班也觉得自己涨本事了,起码这种待价而沽的手段,以前他就玩不出来。

其实刘青山没好意思跟他说:这个就像是从前有人家嫁闺女,谁给的彩礼丰厚,就嫁给谁。

而且对博班来说,更重要的改变,则是他现在不用当那种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他现在是青山博物馆的海外代理人,有了正当的身份和地位。

以前他要去博物馆什么的,人家都当贼似的防着,现在则可以堂堂正正和对方进行商业谈判。

正因为如此,博班也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不着急,钓鱼要有耐心。”

刘青山又叮嘱博班几句,这种事情,抻上几个月和一两年都正常,才能确保利益最大化。

西方的博物馆,油画和雕塑是他们的最爱。

而目前华夏的文物,整体估值偏低,所以现在是入手的好时候。

这些大型的博物馆,其实大多数藏品,真是在库房里藏着,很少展出。

东西太多,只能选择一部分来展览。

但是又不能公开叫价出售,那样肯定会被民众诟病,所以说,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这也是刘青山为什么要早点成立博物馆的缘故。

进入市区,抵达宾馆之后,刘青山也终于见到了哑巴爷爷和宋一针等人。

刘青山上前问候,发现师父面色有些凝重,往日脸上那种平和的笑容,也似乎淡了几分。

和师父在一起这么多年,刘青山太了解哑巴爷爷的性子,万事都随遇而安,无所求,自然无所忧。

这是一种极高的处世境界,反正刘青山自认是达不到。

坐下之后,刘青山索性就直接向哑巴爷爷询问:“师父,是不是在这边讲学不大顺利?”

刘青山知道推广中医药的艰难程度,所以准备劝解师父一番。

哑巴爷爷抬手摆了摆,然后比划起来。

小六子也习惯性地在旁边给当小翻译,说了两句,这才想起来,大哥懂爷爷的手势,于是吐吐舌头,不再吭声。

看着哑巴爷爷比划的手势,刘青山的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