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九百零二章 短视是人的通病

你好,1983 第九百零二章 短视是人的通病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小六子一本正经的模样,把刘青山也搞得有点发蒙:耳朵奖,有没有小眼睛奖,估计你肯定能拿前三名。

刘青山抬头瞧瞧吴桐,吴桐也笑得不行了。

既然这事涉及到路作家,刘青山基本也就有了一些猜测,于是笑着问道:“六子,是诺贝尔吗?”

“对,就是这个。”

小六子终于记起来。

“哈哈,这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六子以后不要搞错喽。”

刘青山也是大喜,抱起小六子,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终于等到这一天啦!

放下小六子,刘青山又冲到吴桐跟前,也吧嗒亲了一口:“哈哈,王大哥终于得偿心愿!”

岂止是路作家得偿所愿,这条消息,也圆了国人几十年的梦想。

尤其是当下,国人对国家荣誉极为重视,民族自豪感也最强。

想想后世,第一位获奖的那位作家,尚且受到如此爱戴,就更不要说现在这个阶段了,那必将是举国欢欣鼓舞。

刘青山的心中,也满满都是成就感,因为这件事,他一直都是参与者。

“消息怎么得来的,不会弄错吧?”刘青山向吴桐问道。

吴桐脸上也洋溢着甜蜜的笑容:“应该不会错,是作协那边,直接打到村里的。”

刘青山点点头,诺奖基本上是十月份公布名单,十二月颁奖。

此时此刻,在夹皮沟,村民已经开始狂欢。。

路作家被村民给抬起来,使劲往天上仍,眼镜都不知道掉到哪去。

“这奖一听就厉害,肯定比在亚运会上得金牌还厉害!”张大帅的光头,似乎也因为兴奋,而显得格外明亮。

张杆子嗤之以鼻:“别说亚运会,简直比奥运会上得金牌都厉害。”

“一次奥运会,能得好几块金牌,这个奖,听说咱们国家,一直都没人得过呢,老王,你得的是啥奖啦,俺总记不住?”

路作家好不容易才被热情的人群给放下,他嘴里叨咕着:“我眼镜呢,眼镜呢?”

“这呢。”

大张罗把眼镜递过去,“老王啊,实在对不住,刚才俺没瞅着,把眼镜腿給踩掉了,不要紧,回头给你找个松紧带儿,系上一样用。”

路作家摆摆手:“没事没事,再换一副就成。”

“对,换新的,俺都听说了,这個诺贝尔奖金比咱们夹皮沟文学奖还高呢。”张杆子又嚷嚷起来。

张大帅一听就急眼了,使劲抹了一下光头:“那可不行,咱们夹皮沟文学奖也涨价,非得超过这个诺贝尔不可!”

不过想要超过还不大容易,诺奖的奖金,最初是叁万美金,后来奖金也不断增加,七十年代的时候,就达到二十多万美金,已经相当可观。

进入九十年代,奖金更是激增到600万克朗,价值奖金百万美金。

此后陆陆续续增加到一千万克朗,已经超过一百万美金。

路作家内心也同样激动,他使劲挥舞了一下手臂:“咱们夹皮沟文学奖的奖金,确实应该增加啦。”

“这次我获得的奖金,全都捐给咱们夹皮沟文学奖!”

“好!”村民们掌声雷动,他们早就把老王当成夹皮沟的一员。

路作家的心情也十分激荡,正是夹皮沟文学奖,改变了他的人生。

五万块的奖金,让他彻底摆脱了经济上的困扰,还挽救了他的家庭,让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所以他对这个小山村,对夹皮沟文学奖,满满都是感激。

而回报这个小山村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获奖的奖金,捐助出来,让更多和自己有相同遭遇的人受益。

这就是路作家的情怀,也是这个年代的人,特有的情怀。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还没有被金钱名利所腐蚀,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好哇,老王你有这个心意,咱们夹皮沟也不能瞧着,合作社再拿出来一些资金,用来奖励获奖的作家!”

老支书也表态,如今合作社里的公共积累,多了没有,几百万还是能拿出来的。

张大帅也来劲了:“这么大的喜事,必须杀猪庆祝一下,杆子,杆子你别跑,抓猪去!”

“俺就约莫着,肯定又有弟兄要奉献,俺这命啊。”张杆子没跑了,叫大张罗给拽住衣领,只能仰天长叹。

在野菜厂的刘青山,也接到村里打来的电话,既然村里杀猪,那就别在野菜厂吃晚饭了,索性领着王振国等人回村。

还有药厂的这些专家,也都受邀前来,两辆车坐不下,正好有送山货的小四轮子,颠哒颠哒地站在车斗里,风风凉凉就到了夹皮沟。

“王大哥,哈哈,恭喜得偿所愿!”刘青山抱住路作家,使劲转了几圈。

然后才发现,路作家的眼镜挺别致啊,没了眼镜腿儿,后面绑上了大半圈松紧带儿,套在脑后。

“青山,最应该感谢的人是你呀!”

路作家有点晕晕乎乎的,本来想拍刘青山的肩膀,结果一下子拍到脑门上。

他心里最清楚,要是没有刘青山帮忙,找专业团队进行翻译和宣传推广,哪来的国际影响力?

刘青山笑着摆摆手:“王大哥,不说这些,咱们这眼镜是不是得换换,别领奖的时候,还戴着这个。”

“刚才被踩坏了!”众人一起大笑。

刘青山看到高文学也喜滋滋地站在路作家身边,眼里没有嫉妒,只有为好友的喜悦。

于是走上去笑道:“大姐夫,加油,下一个没准就是你。”

高文学用手使劲推了一下眼镜:“我会的!”

随后,刘青山才把王振国他们介绍一下,至于制药厂的专家,平时都没少来夹皮沟蹭吃蹭喝的,基本都是熟人。

就像梅森这货,一点都不见外,刚才进园子摘了几个西红柿,正啃呢。

王振国也听说得了诺奖的事情,他也读过平凡的世界。

万万想不到,作者竟然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不是陕北那边的吗,咋还跑东北来了?

王振国现在心里只剩下一个想法:这里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几名外籍专家,也都上前表示祝贺,作为全世界最高规格的奖项,获奖者自然也会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等寒暄完毕,这才直接去队部,就在院子里,一口大肥猪已经在案板上被收拾干净。

各家各户,正分肉呢,每户人家,根据人口的多少,拎个三斤五斤的回去,咋吃都够了。

食堂的大锅里面,已经把猪骨头烀上了,还有大块的五花肉,也都扔进锅里。

几口大锅全都用上,四个大肘子都红烧,心肝肠肚之类也都开煮。

两扇排骨,也都用泡发的羊肚菌炖上。

另外再加上蘑菇之类的野菜,还有新鲜的松露,晚餐十分丰盛。

食堂这边摆了十桌,村里老少爷们也来了不少,基本上每家一两名代表。

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贺路作家获奖。

唯独张杆子有点不大满意,嘴里嚷嚷:

“俺刚才掰着手指头算了算,从打年初到现在,一有喜事就杀猪,一有喜事都杀猪,都宰了二十五头,俺手下的弟兄们,损失惨重啊。”

说完,还使劲啃了一下手里的大骨棒,撕下来一条子肉,在嘴里大嚼。

“你可拉倒吧,吃的时候,你比谁吃的都香。”大张罗在旁边揭老底儿。

“俺这不是化悲痛为力量嘛。”张杆子嘴里对付着。

张大帅接过话茬:“俺瞧你是化悲痛为食欲才对。”

一年杀这么多头猪,一个月杀两三头,那基本就不断肉了。

王振国和吴医生一边吃,心中一边感叹:瞧瞧人家这日子过的,实在令人羡慕。

虽说这两年猪肉不像前些年那么紧缺,可是谁家也没到经常吃肉的地步,也就过年过节能敞开了吃几顿。

而且不光是肉,瞧瞧人家桌上这菜肴,鲜鱼,山珍,鹿肉,大雁……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山上长的,一样都不缺。

没法比啊没法比,那还是先吃吧。

喝到天黑,酒宴这才散去。

作为今天筵席的主角,路作家第一次喝多了。

没法不多啊,你敬一盅,他敬一盅,架不住人多。

刘青山叫了几个小伙子,把路作家抬回家,放到炕头上,然后说道:“王大嫂,今天高兴,多喝了点,晚上好好照看着。”

“人生难得一场醉……”路作家嘴里没有意识地嘟囔了一句。

刘青山的心中也感慨万千:是啊,路作家承受太多的磨难和压力,这才化茧成蝶。

很多时候,人生的磨难,也同样是财富。

第二天,刘青山照例起来晨练,师父回来了,他当然得上山。

哑巴爷爷领着小六子,昨晚就回到山上的木屋。

作为记名弟子,王振国也跟了去,显然是和师父讨论药方去了。

刘青山跑到山上的时候,哑巴爷爷也领着小六子起来,正在木刻楞前面站桩呢。

大熊也装模作样地站在小六子身后,立起两只前爪,瞧得刘青山想笑:这是也跟着练呢?

不过大熊显然是不大专心,小眼睛一个劲瞄着小六子的衣兜。

还有王振国也起来了,嘴里呵欠连天的,显然昨晚跟师父聊到很晚。

不过他脸上却洋溢着浓浓的兴奋之色,不用说,肯定是在哑巴爷爷的参详下,他的药方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小师兄,下次再去米国,千万叫上我。”王振国看到刘青山,就喜滋滋地说道。

“那肯定要等到来年了,老王你先在省医院搞试验,把病例写得详细一点。”

刘青山知道,米国那边带着有色眼镜瞧人,所以必须有说服力。

王振国点点头,他已经确立了目标:就像师父治疗艾滋病那样,用事实来叫那些高傲的老外低头。

等到晨练完毕,刘青山就在山上吃的早饭,清粥野菜,淡然之中,蕴含着最朴素的自然之道。

下山的时候,王振国跟着一起回村,他要马上去省城,尝试新药。

他的背包里,多了厚厚的几本手稿,都是哑巴爷爷多年积累的心得,需要他回去细心体会。

和刘青山分别的时候,王振国征求刘青山的意见:“小师兄,是不是应该叫师父给这种药物命名?”

“老王,这个主要是你的研究成果,相当于你自个家的孩子,还是你自己取名的好。”

刘青山知道师父的性子,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虚名。

王振国也明白了刘青山的意思,心中更觉坦荡,挥手和刘青山作别,和那位吴医生一起,踏上归途。

对他来说,这次来夹皮沟,收获实在太大,不仅仅在钻研多年的抗癌药物上有所突破。

更重要的是,拜了哑巴爷爷为师,在品性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随后的两天,夹皮沟就变得热闹起来,路作家获得文学奖的消息,在发酵之后,迅速吸引了媒体的目光。

松江日报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派来采访组,带队的,当然就是吕小龙的姐姐吕小凤。

随后省报的记者也来了,最后连林子洲,都带着**纸的记者来了。

以林子洲现在的身份,当然不必亲自跑,他主要是想来夹皮沟瞧瞧,对这个小山村太有感情了。

一波接一波的采访,搞得路作家也烦,在接受完**纸的采访之后,直接就和高文学一起,玩起了消失。

后续到达的各路记者,根本找不到人,问村里人,都说那两位出门了。

这年头信息不畅,上哪找去?

既然来了,记者当然不甘心,于是就采访村民,好歹也能多收集点路作家的轶事不是,回去也算有个交代。

“啥玩意,你问老王喜欢啥?这个俺最清楚,老王最喜欢吃俺养的猪肉啦,他能写出那么好的书,就是吃俺的猪肉吃出来的。”

记者瞧着眼前这个中年汉子,白话的满嘴冒白沫,不知道这话有几分的可信度。

再采访一名村民吧,这是个矮个子的大光头:“老乡您说说,路作家平时是怎么勤奋创作的?”

“勤快,谁说老王勤快,这家伙,天天起得贼晚。”

这个回答,同样叫记者无语:这些村民好像不大靠谱啊。

还是采访采访村里的老支书吧,上了年岁的人,肯定有准。

“你说老王啊,老王是个讲究人,已经决定把奖金都捐给俺们的夹皮沟文学奖。”

瞧着老支书美滋滋地吧嗒着小烟袋,记者们心中感叹:不容易啊,终于发掘出来有价值的新闻。

获奖者捐献奖金,这个好,作家的光辉形象,一下子就起来了。

然后就听老支书继续说道:“俺们村也不能叫老王自己拿钱啊,就定下章程,到时候也跟老王拿一边多。”

记者有点晕:“支书同志,您知不知道,诺奖的奖金有多高?”

老支书一挥手:“还不到一百万美金呢,没事,俺们村里还拿得出。”

记者们都面面相觑:这村的人,看来是真的都不怎么不靠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