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七百二十六章 迷之自信(求月票)

你好,1983 第七百二十六章 迷之自信(求月票)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话题又回归到最初,要是刘青山不说,在场的不少人,把这茬都给忘了,主要是刘青山带给他们的震撼,实在有点太大。

但是刘青山可不会忘,这种乱认东西的臭毛病,坚决不能惯着,否则的话,啥好东西都变成他们的了。

“是啊,这女神像,是我们看着从这里挖出来的,什么时候成了你们国家的!”

小老四也叉着腰,给大哥助阵。

主要是她也参加过挖掘,所以对方这种睁眼睛说瞎话的行为,叫小老四很是气愤。

李在容的脸色有些难看,他还在琢磨刚才的事情怎么解决。

不过在听了夏大叔的翻译之后,这家伙又恢复成原来那副德性:“刘先生,我现在就读于Seoul大学的历史系,主修东亚历史,所以我当然有发言权。”

“从历史上来说,这里都是我们大韩民族的祖先生活的地方,所以从这里发掘的遗迹,当然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

“而且你看女神像的眼睛,明显是单眼皮,这就是最大的特征。”

一番话,大伙听得都一愣一愣的,都不禁向刘青山望过去:真是这样吗?

刘青山呵呵两声:“你的历史,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大伙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有人忍不住笑出声。

刘青山继续说道:“你们的祖先,一直生活在半岛,就算历史上的高句丽,曾经占据过这边,但那是一千多年的隋唐时期。”

“我们的女神像,已经有至少四千年的历史,跟你们祖先有一毛钱关系没?”

刘青山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人,拿着虚假的历史,来蒙骗无知的人,整个一颠倒黑白。

“你!”

李在容也显然被气到了,却又无力辩驳,现在的他们,还没有自大到后来那种程度,或者说,没有无耻到那种程度。

不过李在容也不会就此认输:“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我不跟你做无谓的争辩。”

“回国之后,我会组织Seoul大学历史系的精兵强将,组织一个研究团队,来这里进行深入的探究。”

“我们一定会找到证据的!”

说完,他直接带着手下,愤然离去,其实他是真的没脸再继续呆下去。

身后传来刘青山的声音:“不送,记得把门票钱交喽。”

陪同的省市领导,也连忙都跟着跑了出去。

老周朝刘青山摆摆手:“青山,啥时候去县里,还有事情商量呢。”

刘青山点点头:“我先在家呆几天,放心吧。”

老周听了,这才急匆匆地也跟着出去,投资的事情,他在听了刘青山的意见之后,也不怎么上心。

他主要就是怕跑了投资商,上边把责任推到碧水县的头上,那样肯定挨收拾。

等这伙人全都走了,楚云秀这才拍拍小手:“好了,讨厌的苍蝇跑了,这下清净喽,大家继续参观吧。”

说完她就跳到刘青山身边:“好哇,三凤你隐藏得够深的,在米国那边都有大公司了,跟我说说呗,我也想入股。”

“你就搞好你的旅游业好了,这一行很有前景的。”刘青山伸手要摸她的小脑瓜,被楚云秀躲开,又去给游客们冒充解说员了。

朝拜完女神像之后,大家就比较轻松了,看看几千年前祖先制作的陶器、玉器、骨器等等,大家的心头也不免涌起一股自豪。

“可以拍照吗?”

一名陪着父辈的中年游客询问,那些彩陶,真的很漂亮,还有精美的玉器,真不知道,几千年前的祖先是怎么打磨出来的。

“没问题。”刘青山回了一句。

“好,多拍几张,回去给我那个好朋友瞧瞧,他一直想要拍一部全面介绍大陆的纪录片,我会向他介绍这里的。”

那个中年人也很是兴奋地举起了照相机。

刘青山眨眨眼:“不会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吧?”

他记得,那边有个光头的艺人,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拍摄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八千里路云和月》,好像还因为这个,遭受了那边的迫害。

“你怎么知道?”中年人也有点纳闷。

刘青山笑笑:“行,这是好事,以后有机会你介绍我们认识一下。”

参观完这边的博物馆,众人又去恐龙化石博物馆转了一圈,那边给人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游客们又照了不少相片。

就是一点不好,恐龙化石太过巨大,合影的时候,人像显得十分渺小。

大伙中午就在野菜厂的食堂用餐,现在正是采收山货的旺季,所以野菜厂门口也排着长长的队伍。

采山人的脚边都放着半人多高的大背篓,道儿远的,也有赶着马车或者驴车的。

游客们都很感兴趣,都凑上去查看人家的收获。

刘青山也乐呵呵地跟采山人打着招呼,顺便给这些游客介绍一下:“这种是元蘑,用来炒肉片最鲜啦。”

“这种是小黄蘑,炒白菜比较香。”

人工栽培的蘑菇,跟山里野生的蘑菇,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所以游客们也都很是期待。

“青山,啥时候回来的?”

丁家沟的丁老黑和一撮毛,也在队伍之中,乐呵呵地跟刘青山打着招呼。

“昨天刚到家。”刘青山连忙凑上去,掏出烟来,给周围的人发烟。

大伙都自个点着,刘青山就跟他们聊起来,现在都是一个联合体,自然都是一家人。

一撮毛这小子鬼头鬼脑地凑到刘青山跟前:

“这两年俺们也成万元户村了,日子比从前强太多,老黑现在都娶媳妇,我那嫂子可漂亮啦!”

丁老黑比较实诚,一个劲嘿嘿傻乐,那股高兴劲儿,是谁都能感受到。

要是换成从前,就丁家沟那山沟沟,比夹皮沟还惨呢,谁家姑娘也不乐意往山里嫁啊。

刘青山拍拍丁老黑的肩膀:“结婚也没赶上喝喜酒,给嫂子带个好,啥时候去你们那,肯定去你家,把喜酒给补上。”

“嗯哪,到时候俺肯定好好招待。”丁老黑一个劲点头。

聊了一阵家常,一撮毛这才想起来一件事,在自己的背篓里面翻找一阵,拿出来两个黑糊糊的东西,有土豆子大小:

“青山,你瞧瞧这个,俺在山上捡的,也不知道啥玩意呀,拿来问问,你们野菜厂收不?”

刘青山接过来,把表面的泥土摩挲两下,露出来细密的小鳞片,他不禁越瞧越眼熟,于是问道:

“小毛,你说说当时啥情况?”

一撮毛就讲起来:“俺上山采冻蘑,发现前面的林子有一群野猪,还把俺吓了一大跳。”谷

“等野猪跑了,俺过去瞧瞧,地上拱得乱七八糟的,俺就用脚踢出来这么几个黑蛋子。”

“俺们老支书说,这玩意都是埋在土里的,以前见野猪吃过,反正都管它叫猪拱菌。”

那就没错了!

刘青山也不由大喜:“这东西,学名叫松露,在国外卖得老贵了,尤其是法兰西产的松露,价格堪比黄金,就是不知道咱们这边的松露,品质怎么样?”

松露目前在国内,还没被人当成好东西,毕竟现在还处于吃饱就行的阶段,追求营养什么的,那都是以后的事情。

但是在国际上,松露早就名声大振。

刘青山只知道在川省和彩云之南那边的大山里,产黑松露,想不到东北这边也有。

最关键的还是品质,松露这种菌类,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不同的产地,品质也完全不同,价格自然相差就很大。

“青山,这几个送你了,你先帮忙尝尝,要是值钱,咱们再多挖点。”一撮毛把那几个黑蛋蛋,都塞给刘青山。

这时候,吕树仁凑了过来,瞧见刘青山怀里的东西,也不由得惊呼:“松露,你们这里还有松露!”

老先生在法式餐厅里面,吃过这种顶级食材,就是价格太过昂贵,他也只能浅尝辄止,想不到这个小山沟里,也有这种宝贝。

刘青山也呵呵两声:“那好,咱们中午就尝尝这个,可是不会做啊?”

“洗干净了切成片,生吃最好,能品尝松露最天然的味道。”吕老先生也来劲了。

刘青山把黑蛋蛋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立刻就有一股很特殊的菌类气味,冲进鼻子里。

这气味有点古怪,清香之中还混杂着其它一些复杂的气息,很难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

阿嚏!

刘青山忍不住打了个喷嚏,他对这种气味,还是有点不大感冒。

估计生吃的话,他肯定难以下咽。

于是他把这拳头大小的几个松露送到厨房,大厨也有点蒙,研究一阵,最后决定生切一枚,然后剩下的炖野鸡的时候,放里两个。

最后还有一个,切成碎丁,蒸鸡蛋糕的时候,洒在上面。

反正也没吃过,先多尝试几种吃法,找出来最合适的。

大厨把松露表面的泥土洗刷干净,下刀切开,里面也是黑色的,证明松露已经成熟。

切面看上去还是挺漂亮的,分布着白色的大理石纹。

这玩意的香气确实挺大,大厨都一个劲吸溜鼻子:“这味儿挺冲啊,估计一般的食材,还真压不住它。”

刘青山之所以领着游客来野菜厂吃饭,主要是叫大伙都品尝一下山珍。

等到饭菜上桌,除了新鲜的蘑菇之外,还有各种山野菜。

最惹眼的就是松露了,一片片码在盘子里,旁边放着点调好的料汁儿。

“吕爷爷,您先尝尝?”楚云秀也没吃过,瞧着黑乎乎的,不敢下筷子。

吕树仁夹起一片生松露,稍稍在料汁儿里蘸了一下,然后塞进嘴里,慢慢咀嚼:

“嗯,不比我吃过的法兰西松露差!”

老爷子看样子是吃美了,闭着眼睛,一脸享受的模样。

大伙一听,那也别客气了,一人夹了一片。

有人吃了叫好,有人吃了愁眉苦脸的,感觉难以下咽。

吕树仁在旁边还说呢:“别吐,这一片就上百块钱呢,这东西营养价值最高了。”

反正刘青山是没敢尝生的,从炖野鸡的盆子里,夹了一片。

有了鸡肉的压制,松露的味道也不那么浓了,反正在刘青山感觉中,还没有猴头儿炖小鸡味道好呢。

没法子,人家老外就喜欢这个味道,所以价格才那么高。

要是维克多在这就更好了,那老小子是法兰西人,应该更能确定松露的品质。

吃完饭后,刘青山试着打了一下维克多的蜂窝电话,还真接通了,一问之下,这货还没回国呢。

听刘青山说这边发现了松露,维克多表示自己马上过来,要是能有这种高端食材,那他的业务范围,又能扩大不少。

刘青山估摸着,这事基本能成,那下一步,就要排查一下林子里面,松露的产量了。

要是产量太小的话,那就没意思了,卖的钱还不够运费呢。

至于保质期,刘青山觉得,这玩意跟土豆子似的,保质期应该挺长吧。

下午,刘青山又领着游客们参观了一下自己的私人博物馆,瞧得吕老先生都啧啧赞叹。

等晚上回到夹皮沟,刘青山就把大头和二彪子他们这些年轻人招呼到家里,一起商量挖松露的事。

大头把自个家的孩子给抱来了,小家伙还不会走路呢,趴在炕上爬,撵着去拽猫尾巴。

小猫当然要反抗,小爪子啪啪啪地拍在小家伙的手背上。

还好家里的猫都比较懂事,一般不挠人,尤其是不挠小娃子。

“将来也是个淘小子。”

刘青山把准备好的金锁,戴在小家伙的脖子上。

估计是遗传,小家伙的脑袋瓜子,也比普通孩子大了一号。

二彪子也满眼羡慕:“大头都抱儿子了,俺媳妇还在首都呢。”

“瞧你没出息的样儿,等收完水稻,也把你派首都去住俩月。”

刘青山也是无人可用,这才把刘文娟给调到那边,领导山货店的。

正好冬闲的时候,叫二彪子也过去,总不能夫妻两地分居吧。

众人聊了一阵,这才说起正事,二彪子就出主意说:

“母猪最喜欢吃猪拱菌,这事得找杆子叔,叫他牵一头老母猪,在林子遛遛。”

想想那画面,大伙也都不觉笑起来。

于是刘青山派人把张杆子给找来,一听是这活儿,张杆子把胸脯拍得啪啪直响:

“没问题,俺把手下那几百名弟兄都领过去,保准把林子给你拱个遍!”

吓得刘青山连连摆手:“杆子叔,咱们就不用出动大部队了,就一头,你领一头就成。”

好家伙,要是大集团作战,那就不是挖松露,变成搞破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