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六百三十二章 时间会证明一切

你好,1983 第六百三十二章 时间会证明一切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芒廷!

刘青山在UCLA,还是有一些名望的,算是明星学生吧,所以认识他的人不少。

好在米国的大学生,一般都不会去打扰别人的生活,所以刘青山平时基本不会受到什么骚扰。

走到前面之后,刘青山先向彼得教授鞠躬,然后又向索罗斯等人点头致意,最后才来到罗杰斯身旁。

罗杰斯还笑呵呵地站起来,和刘青山握手:“欢迎你,芒廷,我知道你现在承受很大的压力,你还能撑得住吧?”

刘青山也耸耸肩膀,瞧着对面那三位,除了索罗斯之外,还有后来的股神巴菲特,以及设计出“纯粹阿尔法”基金的达利欧,换成是谁,肯定都会感觉到压力。

不过,刘青山还是一脸平静地说道:“罗杰斯先生,我国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切敌人都是纸老虎。”

“好,勇气可嘉。”罗杰斯带头拍起巴掌。

可是下面的学生却不买账:什么,竟然看衰股市,那不是要砸我们的饭碗吗?

在座的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可是都想去华尔街打拼的。

等到刘青山在罗杰斯身旁坐下,彼得教授便开始主持,用幻灯片打出了今天论坛的题目:

那是设计成一个跷跷板的模样,一边放着个钱袋子,一边坐着一个漫画形象的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主题是关于股市的,正方是索罗斯先生为代表的,看好股市的发展。”

“反方是以罗杰斯先生为代表,看衰股市。”

“今天,他们双方要在这里,进行一场辩论。”彼得教授简短地进行开场白,然后便抬手向正方示意一下。

下面的学生,也都饶有兴味地开始准备倾听,有些还掏出小本子,准备记重点。

他们想着,或许可以把零花钱节省出来,买一两手股票,没准能把给女朋友的圣诞礼物赚出来呢。

而今天到场的几位记者,也大感不虚此行:这种有争议性的话题,最适合做新闻了。

更何况,坐在台上的那些,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当然,那个叫芒廷的小家伙除外。

索罗斯,巴菲特,达利欧,罗杰斯,这些大鳄,平时想采访他们,人家分分钟几百几千几万美金的,都没时间搭理你。

最先开始发言的是达利欧,他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一直想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交易决策系统,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独门秘籍,是学术派技术流的代表。

达利欧不慌不忙地整理出几页纸:“我这里有一份调查报告,是问卷形式的。”

“在今年的1月23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先是猛跌115点,随后又上升60点,我们可以把他称为一次闪跌。”

“但是在我随后组织的调查问卷中,让一千名股民,选择那一天对市场的感觉,选择‘恐惧’、‘下跌’、‘股灾’等词汇的,仅占百分之八。”

“而选择‘获利’、‘疯狂’、‘加仓’等词汇的,占百分之九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属于无效票。”

达利欧用幻灯片出示这几组数据,然后说道:“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股民对股市是非常乐观的,他们相信市场,绝对不会跟风抛售股票。”

他最后总结道:“没有大规模的抛售,所谓的大股灾,当然不可能出现。”

下面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位达利欧先生,用数据说话,而不是那种所谓的“预测”,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坐在达利欧对面的罗杰斯,笑吟吟地望着刘青山:“伙计,你准备怎么反驳他?”

既然是并肩战斗的伙伴,那当然就是伙计了,罗杰斯当然不会因为刘青山的年龄而轻视对方。

刘青山摇摇头:“时间会证明一切。”

反正距离股灾发生,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

“时间确实是最好的答案,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说点什么,不然的话,下不了台啊。”

罗杰斯索性拿起刘青山的那篇论文,翻了几页,找到其中的一段文字读起来:

“这是芒廷先生的一篇论文,我摘录一小段。”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普遍具有一种从众心理,当股市大涨的时候,人们会疯狂地将资金投入进来。”

“同理,当股市大跌的时候,恐慌就会像瘟疫一般蔓延,所有人只想着抛抛抛。”

“这种投资的心理,我们姑且可以将其称之为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群就会跟着往哪里走。”

“所以达利欧先生的调查问卷,虽然是真实的,但是不一定有效。”

罗杰斯轻轻合上论文,还在手里扬了一下,很是满意地样子。

台下的那些学生,也发出了低低的议论声,羊群效应,这会儿还没流行开,所以大家听了,都感觉很新奇。

许多人在脑海中构思出一群绵羊,在草原上漫无目的地行进,一会儿被头羊领着往东,一会儿又被头羊领着往北,那画面还真有点搞笑。

不过却非常形象,那些股民在从众心理地暗示下,可不就像一群没有头脑的绵羊吗?

而前面坐着的索罗斯巴菲特等人,不就是领头羊吗?

很显然,索罗斯那边的三个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三个人相互望望,然后都耸耸肩膀。

索罗斯还童心忽起,嘴里发出咩咩的叫声,整个报告厅里的气氛,倒是轻松许多。

这时候,巴菲特朝着罗杰斯说话了:“吉姆,芒廷先生的论文,听起来好像很不错,可以给我看看吗?”

“不,等到辩论结束,我可以给你复印一份,但是现在,它是我的武器。”罗杰斯半开玩笑地说道。

他真的很看重这篇论文,那是一种俞伯牙遇到钟子期的感觉。

巴菲特点点头:“好吧,希望你的武器,不会被引爆,否则的话……”

他没有继续说出答案,但是这些学经济的,都是研究过1929年米国大股灾的,引发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危机,威力堪比蘑菇弹。

反正也该轮到巴菲特发言了,他就继续说道:“我想说的,是在股票交易模式上的变革,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股票交易,是专门有人在交易所的交易版上,按顺序写下股票的报价。”

“但是进入到八十年代之后,这一切都被电脑取代,电脑更加及时,更加迅速,这无疑让股票市场充满活力。”

“而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或许几年之后,坐在自己家里的电脑前面,就可以买卖股票……”

听得刘青山都暗暗服气:大牛就是大牛,对未来的预测十分精准。

只是现在的巴菲特,估计还没有把自己的境界,提升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那种境界。

否则的话,现在他就应该感觉到恐惧,而不是坐在这里侃侃而谈了。

巴菲特还在继续:“依据电脑强大的运算能力,可以提前计算出股市的所有风险,比如我,就为电脑设计了自动交易。”

“当股价降到我设定的风险区之后,就会自动出售,这样一来,哪里还有什么风险……”

等到股神说完自己的观点,下面的同学,自然是心悦诚服地送上掌声。

这一次,罗杰斯索性直接拿起刘青山的那篇论文,装模作样地翻了几页:“噢,这是一个很棒的武器库,总能拿出恰当的武器来进行反击。”

“请听这一段的论述,也恰恰提到了电脑的应用。”

“噢,这些专业的数据,在我看来简直是天书,我只能直接说结论,芒廷先生认为,现在的电脑运行速度太慢,当数据太多的时候,就会像公路上堵车一样,造成延时。”

罗杰斯读完之后,又笑着望向刘青山:“那样的话,恐怕还得麻烦芒廷先生,再去演奏一下那首《最后的莫西干人》。”

台下一阵笑声,不过许多人都在摇头:电脑的运行速度,他们都是知道的,怎么可能堵车呢?

华尔街应用电脑已经好几年了,人们只见识了它的方便快捷,还真没发生堵车的事故。

这位芒廷先生,明明就是危言耸听嘛。

要不是刘青山坐在台上,一直没开口,只怕迎接他的,就是一片嘘声了。

学生们对那些大佬能保持足够的尊敬,但是对于刘青山这个刚刚入学的菜鸟,可不会客气。

索罗斯最后进行陈述总结:“我们的经济在复苏,股市在上涨,这一切,都是那么蒸蒸日上。”

“大家都知道,有人给我取的绰号,是华尔街的做空大王,连我都对股市充满信心,那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他的话极具煽动力,引来下面如潮的掌声,而且经久不息。

显然,下面的学生和绝大部分股民,也都抱着相同的看法。

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罗杰斯身上,等待他进行最后陈述的时候,罗杰斯又扬扬手里的论文:

“下面我列举论文中提到的几组数字,八五年和八六年,经济增长分别是百分之二点八和二点五。”

“而消费却是以每年百分之四的速度增长,居民的住宅固定投资,则每年增长百分之十。”

“先生们,我们都是搞经济的,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所以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盲目乐观。”

说完之后,站起身鞠了一躬。

下面的听众,当然也报以礼貌性的掌声,只是和刚才相比,热烈程度要差了许多。

罗杰斯坐下之后,嘴里又抱怨了一句:“伙计,你还真不是一位称职的队友,坐在这里之后,就一言未发。”

刘青山索性也就配合他,依旧没说话,而是抬手指了指自己的那篇论文。

罗杰斯这才以手扶额:“噢,差点忘了,我引用的观点,其实全是你的,这么说,你才是真正的主力。”

说完他朝着彼得教授竖竖大拇指:“教授,您培养出来一名很棒的学生。”

“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彼得教授可不这么看。

他也准备进行最后的陈词,然后就进入到自由讨论的环节,相信下面的学生们,会有许多话,想要和台上的几位大鳄交流。

可是罗杰斯却不准备放过他:“教授,时间会证明一切,事实胜于雄辩。”

“不,吉姆,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我不会去进行任何假设,当然,如果刘的预测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会考虑提前帮他结束本科学业,跟着我读博的。”

彼得教授也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严肃地开始最后的陈述:“刚才的辩论很精彩,也很激烈。”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所以真正的答案,在未来。”

“股市和股票,只是经济分类中很小的一个分支,大家可以研究它,但是我不希望任何人沉迷于他。”

“好了,下面是自由提问时间。”

报告厅里,立刻热闹起来,下面的学生纷纷举起手。

刘青山见状,就向台上的几个人点点头,然后遛到台下,结果却还是被几位记者给围住。

和那些学生们不同,记者们显然更关注刘青山,因为这样才有料爆。

没法子,刘青山只能和记者周旋一阵,说些车轱辘话。

一名记者不死心:“芒廷先生,您预测股市大跌,是想用这种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吸引眼球吗?”

刘青山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不,这是警告,我想对所有的股民强调一句,提高警惕,保卫钱包。”

那记者耸耸肩膀:“那么芒廷先生,您能告诉我,股灾发生的具体时间吗?”

刘青山眨眨眼:“也许就在下周一。”

说完,他便分开人群,离开报告厅。

至于他说的那些话,就算在报纸上刊登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的,说不定还会遭受无数人的嘲讽。

事实和刘青山的预料差不多,第二天,有几家报纸,都在经济版面,刊登了这场高端峰会的报道。

只不过,大家提的都是罗杰斯和索罗斯这些名字,像刘青山这种经济领域的小卒子,干脆都没提。

倒是有一家偏娱乐性的小报儿,对刘青山进行了报道,调侃他选择错了专业。

对此,刘青山只是一笑置之,他心平气和地等待着黑色风暴的开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