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四百章 抬参如请佛

你好,1983 第四百章 抬参如请佛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虽然众人叫好,可老郭却有些不大满意地摇了摇头:“这味道跟山洞里面真正的猴儿酒,还是差了不少,看来以后还得慢慢改进。”

刘青山则乐呵呵地说道:“看来,咱们夹皮沟的酿酒厂,也该提上日程喽。

这时候,只听姚师傅的脑袋忽然凑到刘青山面前:“青山,你刚才说的,想要聘用我们这些老家伙的话,还算不算数?”

嗯……

刘青山一愣,随即一喜,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节奏吗?

只听姚师傅继续说道:“嘿嘿,我觉得吧,留在咱们夹皮沟发挥余热,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帮助乡镇企业发展嘛,国家现在也大力提倡。”

“还有我,我也想留下,我和老姚,那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杨师傅也从另外一边,把脑袋凑上来。

两个老头儿还对视一眼,然后一齐嘿嘿起来:“不过,就是这猴儿酒,以后能不能多给我们分点,我们花钱卖!”

刘青山也美滋滋地呷了一小口猴儿酒:“哈哈,好酒,好酒啊!”

事实证明,猴儿酒的威力,确实不小,一贯听话的小老四和老五,喝完之后,都开始不听话了。

而一开始拒绝留在夹皮沟的姚师傅和杨师傅,也被猴儿酒给勾引得五迷三道,改变主意,答应留在这里。

剩下那三位老师傅一瞧这架势,也都同意,毕竟大伙在一起还有个伴儿,关键是工资够高啊。

吃完饭,药厂的杨师傅又去忙着打电话,估计还得沟通几天。

除了转告得到老山参的消息之外,还要商量一下药方的事。

虽然他不知道这位哑巴老哥的医术到底怎么样,可既然人家提出来,那就必须重视啊,毕竟人家提供了老山参的,起码的尊重还是需要的。

猴儿酒还剩下多半坛,被老郭小心地收起来。

至于那发酸的一坛,老郭本来想要倒掉的,不过却被刘青山给拦住:

“这样的天然果醋,也是很难得的,弄点去县里化验化验,没啥问题的话,就留着当醋吃。”

他刚才尝了一点点儿,味道很是醇正,没准以后也能成为受欢迎的品牌呢。

送走了客人,刘青山正要在村里转转,却又被人抓住。

可怜他刚刚从两个妹妹的小爪子里逃离出来,就又陷入到吴桐和何梦飞的魔爪之中。

被这两个姑娘摁在桌子前面,写起了漫画的设定文案。

她们两个,则在刘青山的提示下,不断修正着一个个漫画人物形象,最后再定型。

小老四和老五也在旁边跟着忙活,端茶倒水,还能充当第一批小读者,提提意见啥的。

一直工作到半夜,两个小家伙都趴在炕沿睡着了,这才结束工作。

把吴桐和何梦飞送到西院的新房子那边,这俩姑娘的眼睛还亮晶晶的,瞧那个兴奋的样子,刘青山估计她们晚上肯定睡不着觉。

第二天一早,等刘青山从山上练功回来的时候,发现这两位果然都顶着黑眼圈,嘴里哈欠连天的。

不过吃完丰盛的早饭,喝了一大碗牛奶后,又满血复活,一起拉着刘青山,准备继续开始干活。

“今天是劳动节,俺还得参加劳动,领着娃子们栽树去呢。”

刘青山嘴里争辩着。

“脑力劳动,同样也是劳动。”

何梦飞却是不依。

关键时刻,还是山杏救驾:“吴姐姐,何姐姐,咱们一起去栽树,还能上山看猴子呢。”

天气转暖之后,猴群也重新从山谷搬回仙人洞,这帮家伙,倒是挺会生活的。

猴子的吸引力,果然比刘青山大,于是吴桐和何梦飞,也加入到植树大军之中。

在远处浮动的春气野马中,夹皮沟的劳动大队,浩浩荡荡向山上进发。

数千株红豆杉已经被栽在山坡上,远远望去,也是一大片葱绿,这也令人很有成就感。

树得一棵一棵栽,就像路得一步一步走,所以不能着急。

“哇,好漂亮的小黄花!”

何梦飞看到山坡上盛开的冰凌花,立刻蹲下去想要采摘。

不过她稍稍一顿,转头瞧瞧张撇子:“你给我摘,我要插到头发上。”

“让它们自由地开在山坡上不好吗?”刘青山嘴里嘟囔一声。

然后就看到吴桐也笑吟吟地望着他:“我也想戴一朵。”

刘青山忍不住摸摸鼻子,然后乐呵呵地回道:“行了,你们俩就别臭美了,你们的美丽,不需要鲜花来点缀。”

这马屁拍得好,两个大姑娘都立刻笑颜如花,跟着小娃娃们一起挖坑。

结果就是换回来手上的几个大水泡,她们那整天拿画笔的手,显然还不大适应铁锹。

这个劳动节留下的纪念,相当有意义。

刘青山在这边陪着娃子们干了一会儿活,就被高峰给叫走了。

等来到木刻楞,只见师父已经带好工具,整装待发,准备去挖野山参。

“俺也去。”李铁牛嘴里嘟囔着。

“师弟,你还是专心在这煮茶叶蛋吧。”刘青山拍拍他宽厚的肩膀,然后跟着师父和高峰上路。

高峰也显得有些兴奋,俊秀的脸上带着一片潮红,搓着双手说道:“小师兄,我还是第一次挖野山参呢!”

刘青山随口应道:“没关系,人生总有第一次,多来几次就习惯了。”

高峰张了张嘴,这小师兄这话感觉味道怎么怪怪的。

师徒三人一路疾行,等到中午的时候,这才来到那片参园。

这会儿的人参,才刚刚要冒芽,只能凭借去年残存下的干巴枝叶,来进行判断,并不是挖参的好时候。

一般时候,怎么也得长叶或者最好是开花结果的时候,采红榔头市,那才最容易有收获。

也只有像哑巴爷爷这样的,才能想啥时候挖,就啥时候挖,

高峰看了之后,更加激动:“天啦,这么多,这是一个野生的天然群落,只怕有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

他是越说越激动:“那岂不是说,这里很可能有一株几百年的参王!”

“淡定,淡定。”

刘青山敲敲他的脑袋。

他也在暗中观察着高峰,今天也算是对他的一次考验,能不能禁得住这样的诱惑。

高峰摸摸脑袋,渐渐从狂喜中平静下来,在别人眼中,这片参园,代表着巨大的财富。

但是在医者眼中,它就代表着许多患者的康复。

定下心来,高峰就开始把包里的工具拿出来,递给师父。

刘青山见他的双眼,重新变得清澈,这才满意地点点头,也跟着干活。

这一次,只有他们师徒三人来这,而没有带外人来,就是怕有人贪心,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先把周围清理开一米左右的场地,这种老山参,参须经过几十年的生长,都是非常长。

按照老辈子留下来的规矩,参须要是断了一截,丢了手艺不说,关键是价格也会大打折扣。

因为以前的放山人认为,参须断了,人参里面的精华也就会随着流失。

随后,师徒三人就蹲在地上,手里拿着骨扦子,开始慢慢清理。

挖人参的这个过程,以前不叫挖,而是叫“抬”。

从前都是官老爷坐轿子,才说是抬的。

老辈子放山人的说法就是“抬参如请佛”,这并非是迷信,而是表达对人参的一种态度。

放山人,是怀着一种尊敬的心情来把人参从山里请出去,到外面来治病救人。

而后来的人,则慢慢失去了这种对大自然和万物生灵的敬畏,肆意妄为,自然也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

抬参的过程,是个慢性活儿,爷仨一直忙活了好几个小时,这才算是把这株老山参给完整地抬出来。

刘青山和高峰将挖出的大坑重新填埋好,而哑巴爷爷,则已经剥了两大块桦树皮,将抬出来的野山参,夹到里面。

中间再放上青苔,保持湿润,外面用红绳绑好,就可以带下山了。

这个月份儿,这样的保存方法,放上半个月都没事。

此刻天都要黑了,三个人只能在附近的一处木屋住了一宿,第二天中午,这才返回夹皮沟。

一般说来,抬回来的人参,放在通风的屋里,自然阴干,不叫阳光照到就可以。

家里正准备吃午饭呢,姚师傅和杨师傅,正眼巴巴地等着呢。

看到刘青山他们回来,立刻迎了出来,瞧见哑巴爷爷身后背着的桦树皮,杨师傅不由一喜:“刚抬出来的?”

他还以为,哑巴爷爷是以前采的老山参,一直收藏着。

万万想不到,还是鲜的,那品质当然更好。

可是这个月份,就能找到野山参,也真是神了?

带着满腔的疑惑,众人簇拥着哑巴爷爷进屋,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桦树皮。

只见里面的老山参色泽微黄,并非白白胖胖,反倒像是个瘦骨嶙峋的老人。

根须上,还带着一个个的珍珠疙瘩,这个就是野山参区别于种植参的地方。

“先看芦头。”

姚师傅还拿出来放大镜,他的眼神儿有点花。

老山参的具体年份,不大好确定,比较准确的就是查看芦头上面,因为一年长一次枝叶,所以还是会留下痕迹的,道理就有点像是树木的年轮。

两个老师傅都在药厂工作多年,辨识药材的本事不差,很快就得出结论:这是一株参龄在七十到八十年之间的一株野山参。

“难得的宝贝啊,哑巴老哥,这次真是谢谢你啦。”

杨师傅紧紧握住哑巴爷爷的大手。

旁边的姚师傅则轻咳一下:“老杨,别忘了先算账。”

对对对,杨师傅连忙点头:“五十年的起步价是二十万元,这株老山参,就按照八十年算,每十年加两万,那就再加六万,一共是二十六万,哑巴老哥,这个价格你满意不?”

哑巴爷爷憨笑着摆摆手,对于钱,他从来没有什么概念,要那东西也没用。

刘青山则思索一下:“还是把钱算到合作社的账户上吧,毕竟是林子里出产的东西,属于合作社的公共资产。”

公共资产不假,但是他因为占股最多,还是拿大头儿。

这事,刘青山也不准备隐瞒,所以消息很快就传遍村里,村民也都很兴奋:又回来二十多万,哈哈,以前咋没觉得,钱这么好赚呢?

把老山参重新包裹好,杨师傅又说道:

“哑巴老哥,那边回电话了,对于你说的更换两味药材的事,对方也很重视。”

“还请了好几位老先生,对方子进行辨证,大伙的意见也不统一,所以向您发出邀请,能不能去港岛一趟,您放心,所有的费用都是对方承包,事后还有重谢。”

大伙一听,都不由满脸羡慕:免费去港岛啊,这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杨师傅也望着哑巴爷爷,眼中充满敬意。

最初的时候,他还以为哑巴爷爷顶多也就是个村医的水准,可是在电话里面听到,那边请来的老中医,对这位民间奇人都十分推崇。

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高手在民间啊。

而哑巴爷爷则面带微笑,轻轻摇摇头,手上比划两下。

刘青山在旁帮着翻译:“我师父说,他最近要忙着制药,没有时间,就不去港岛了。”

听到哑巴爷爷拒绝了去港岛的机会,大伙都是一愣:别人抢破脑袋的事情,怎么就拒绝了呢?

这年头,出国绝对是最热门的。

看到哑巴爷爷拒绝得很干脆,杨师傅也没法子,只能又去村部打电话,沟通一下,看看对方的意见再说。

大家准备好午饭,就等老四老五放学呢。

很快,院子里就传来小老四的尖嗓门:“我们回来啦,哇,哥,快点出来看呀!”

听到小丫头惊喜的欢叫,刘青山也乐呵呵地跑出门:“咋了咋了,咱家种的葫芦,也长出来葫芦娃啦?”

在听了葫芦娃的故事之后,这俩小丫头,非得要在栅子根那,种了一排葫芦,才种下两天,估计都没发芽呢。

“哥,你快看哪,又有小燕子垒窝啦!”

小老四兴奋地指着屋檐下。

这里原本有两个燕窝,其中一个是去年新建的,下面还吊着个小篮子。

此刻在这两个燕窝旁边,泥墙上又被粘了小泥球,看样子,还是两个准备新筑巢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