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三百八十三章 黑河(三更求月票)

你好,1983 第三百八十三章 黑河(三更求月票)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六只黄褐色的狍子,被成功活捉。

王炮头看了一下说:“一共两只公的,四只母的。”

公狍子其实也是长角的,只不过是迷你型的小角,过了交配期,到冬天就会自然脱落。

收获不错,大伙总算是没白忙活,把狍子的腿都用绳索拌上,就是两只前腿和两条后腿儿分别系在一起,中间的绳子只留一尺长,这样一来,狍子就根本迈不开腿儿,想跑也跑不掉。

再把狍子都栓到树上,大伙纷纷取出带来的干粮。

基本上都是大饼子,上面夹上一大条子酱缸里的咸黄瓜。

王大富还摸出来两瓶酒,谁喜欢喝就暖暖身子。

大饼子配咸菜条子,小五他们也吃得有滋有味。

不吃不行啊,这一路折腾下来,肚子早就咕咕叫。

正吃着呢,忽然有人惊呼:“有只小狍子跑啦!”

卧槽,一百块钱呢,十张大团结,可不能叫它跑喽。

村民立刻全都站起来,然后就全都看傻了。

只见一只今年才出生的小狍子,正在那往往前蹦跶呢,奔跑的姿势,极为怪异:

两只前腿一起跳,然后两条后腿一起跟上,就这么一跳一跳的,竟然跑得还不慢。

噗嗤,小五嘴里咬着的大饼子,不由喷出来,这只小狍子奔跑的姿势,实在太逗了。

还没等村民撵上去,这只小狍子就转了个弯,又跳了回来,跳到母狍子跟前,亲昵地用小脑袋拱了几下。

哈哈,一百块又回来了。

村民这才放心,刘青山也有点忍俊不禁:要是老四老五看到这只狍子,肯定会很欢喜吧?

这一天,一共逮了十只狍子,刘青山也干脆,回道王家围子之后,直接点了一千块给王村长。

他们出来的时候,带了五千块的现金,还是比较充裕的。

真金白银拿到手,村民一个个都眉开眼笑,他们王家围子,五十多户,平均分下来,一家能得二十块钱。

而前年生产队没分田的时候,一个劳动力,一年干到头,才分了不到三十块钱。

村民对刘青山他们,也更加热情,所以晚饭比昨天可丰盛多了:你家拿来一只白条鸡,他家拿几个新开裆的鸡蛋,凑了满满一大桌子菜。

“来,尝尝这个!”

王大富给村民创收,也意气风发的,指着桌子中间的一盘菜说着。

小五他们瞧瞧,一段儿一段儿的,还透亮十分儿的。

烧的时候,不知道熬了糖色还是放的酱油,色泽泛红,瞧着很有食欲。

刘青山先夹了一筷子:“这个是鹿筋吧,大伙都尝尝,很稀罕的东西,能强健筋骨。”

听他这么一说,大伙这才纷纷动筷,入口确实非常劲道。

“还有鹿茸泡得白酒,不过就不给你们这些火力旺盛的小伙子喝了。”

王村长就拿刘青山送的碧水大曲招待客人,他们这边气候更冷,所以喝酒的汉子居多。

一顿饭把大伙都给吃美了,第二天,村民继续上山捕猎,不过小五他们说啥也不肯再去了。

只有刘青山领着李铁牛他们一伙人,跟着进山,这一天的收获也不错,竟然捕捉到一小群梅花鹿,连大带小的十多只。

刘青山他们在这里停留了三天,这才重新上路。

临走之前,刘青山和王村长以及王炮头等人,聊了半宿,结果还是令人很满意的。

村民一直送出村口,刘青山摁了几声喇叭,这才离开淳朴的小山村。

上了国道,道路上还有一些结冰的地方,也不敢快开,慢慢往前磨蹭。

就算这样,还有一辆吉普车开进路边的沟里,幸好沟子不深,积雪又比较厚,基本是虚惊一场,没有大的损伤。

这样直到第二天下午,车队终于开到了黑河。

这时候的黑河,还没发展起来,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边陲小镇的规模。

这里古称“瑷珲”,比如在清朝的时候,就曾经在这里签订过著名的瑷珲条约。

城市就坐落在江边,对面不到一千米,就是毛子的地界,那边就是毛子在远东的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

布拉戈维申斯克,简称布市,原名海兰泡,呵呵,这个就没必要细说了。

地广人稀,就是黑河这边的特色。

还要等到边境贸易开放之后,这里才会实现华丽转身。

车队穿行在大街上,刘青山基本就没看到几个行人。

街道两旁的建筑,也没有高楼大厦,百货商场,应该就算是最高的建筑了,大概四五层的样子。

和当时的大多数城市一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各种工厂和单位,也都一应俱全。

这个跟解放后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就算地区之间,不进行物资的交流,也都照样能过日子。

找了好半天,这才找到一家旅社,刘青山觉得,现在建宾馆酒店,等到边贸开启,外来客商疯狂涌入,都能大赚一笔。

不过这些行业太操心,他还是专心和老毛子进行易货贸易就好。

这些天一路奔波,大伙也都累够呛,本想泡个热水澡,然后被服务员告知:旅社里面并没有浴池,想洗澡的话,还得去澡堂子。

大伙实在懒得动弹,简单吃了一口晚饭,然后洗洗脚,就倒头大睡。

没等睡着呢,服务员就过来敲门,这是一位中年阿姨,进的是刘青山他们这屋。

阿姨倚在门框上,脸上正气凛然,抬手朝刘青山一指:“你们这些人有男有女,必须男女分房睡,不然我们就报警,在我这耍流氓可不成。”

这个也管啊?

刘青山眨巴两下眼睛,然后才想起来,这时候住旅社,要是没有证明,男女确实不能住一起。

于是他又告诉刚子和飞哥一声,只有这俩带着女朋友。

还好,李雪梅和小美,人家俩人睡一屋,都躺下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老班长领着李铁,去找他们在这里的一位战友。

那位战友家里是吃商品粮的,所以退伍之后给分配工作。

而刘青山他们,则在小五等人的提议下,去了江边。

到这里,要不瞧瞧边界线的那条大江,岂不是白来了。

江边离得并不远,大伙溜溜达达,步行过去。

虽然阳历已经三月份,但是这边依旧冰天雪地。

远远就望见江面,依旧冰雪覆盖,宽度大约一公里左右。

一队巡逻的战士,正迈着整齐的步伐,从他们不远处走过。

等到了近前才发现,这边冰冻封江,也与众不同。

并非是想象中那样冻成镜子一般的冰面,反倒是江面上隆起不少高矮不一的冰棱子,高的有两三米。

江面上,还有人拿着冰镩子,在那凿着冰洞,还有一根大木头杆子,插到冰层里,应该是前两天下的挂网,看样子是捕鱼的。

刘青山他们就凑上去问问,这才知道,大江在入冬封冻的时候,并非一蹴而就,像通天河似的,一下子就全部结冰。

而是要经过几次反复之后,江面这才封冻,所以就有江水不断积存,形成了凸凹不平的冰面。

刘青山瞧瞧镩出的冰窟窿的深度,也不禁咋舌:好家伙,看样子,足有两米多厚。

那个镩冰窟窿的老汉还笑着说:“最厚的地方,都超过三米呢。”

大伙也都听得一愣一愣的:人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直接奔着三米去了。

小五嘴里不由得感叹:“就这么厚的冰层,别说大卡车了,就是坦克车上去,也照样没事!”

那个捕鱼的老汉戴着狗皮帽子,乐呵呵地说:“那也得看情况,当年在黑瞎子岛打仗的时候,咱们的部队,就在冰层下面埋地雷,愣是把老毛子的坦克车给炸到江里去啦,哈哈哈!”

厉害,大伙也跟着竖起大拇指,尤其是张龙他们这些退伍兵,都觉得脸上有光。

刘青山则望望江对面,同样可以看到巡逻的士兵,这两年,双方边境缓和不少,已经陆续开始撤军,但是常规边防军还是有的。

站在这块土地上,刘青山心中也颇多感慨:谁又能想到,那样一个庞然大物,几年后也会轰然倒塌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强盛,华夏这边,不就正在冉冉崛起吗?

而他回到这个崛起的时代,定当挺立潮头,方才不负此生……

“出鱼啦,出鱼啦!”

侯三的叫声,打断了刘青山的思绪,只见那几个渔民,已经把冰窟窿凿开,开始收水里下好的挂子。

这种挂网,网眼比较大,小鱼都钻走,能挂上来的,最少也是二三斤以上的大鱼。

不像几十年后,因为抓捕得太狠,江里已经很少出大鱼了。

也不能这么说,后世有个奇怪的现象,同一条大江,在国界线这边,渔业资源非常匮乏,而在老毛子那边,鱼类资源就比较丰富,大鱼也比较多。

难道说,鱼也是有国界的吗?

其实这也是动物趋利避害的一种本能吧。

“这啥鱼啊,怕是有一米吧?”看着冰面上扭动的细长大鱼,大伙也都连连惊叹。

大长嘴,前端还翘起,身上好像披着一层铠甲似的,模样十分古怪。

刘青山还是认识的,于是解释道:“这是鲟鱼的一种,叫施氏鲟,你们看他的长嘴下面,通常有七个小疙瘩,所以老百姓都叫七粒浮子。”

所谓的浮子,就是那种比较原始的浮漂,钓鱼用的。

这种浮子,不是立在水面,而是平铺着的,最前面几粒沉到水下。

领头的捕鱼老汉点点头:“这位小兄弟有见识,今天运气不错,弄了一条大七粒浮子,这是咱们江里的名鱼,能卖个十块二十块的。”

这种鱼身材细长,必看有一米长,其实也就十多斤,算算也就一两块钱一斤。

“这么便宜,那俺们买啦,回去炖着尝尝鲜。”小五挥挥手,直接从兜里掏出两张大团结递过去。

“敞亮!”

那老汉乐呵呵地接过钱,然后又扔过来两条鱼,足有四五斤:“你们人多,多炖点,尝尝俺们嘎达这边的江鱼,老鲜啦。”

“好,您老也够敞亮。”

刘青山也回敬了一句。

就在双方愉快进行交易的时候,却从江边开过来几辆摩托车。

车上跳下来几个人,嘴里吵吵把火的:“谁叫你们在这买鱼的,这片江里的鱼,不知道是段五爷包下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