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二百四十七章 筹备进京

你好,1983 第二百四十七章 筹备进京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青山,今年咱们学校,英语成绩平均提升了将近二十分,这是你的功劳;”

“还有数学复习的时候,也是听了你的建议,提升难度,平均分虽然才四十八分,却也是全地区第一。”

“另外你们夹皮沟,这俩月每天给考生提供牛奶,我今天代表学校,谢谢你,也谢谢夹皮沟的父老乡亲!”

徐大胡子估计是有点喝高了,把老底儿都交出来,还晃晃悠悠站起来,各屋敬酒。

“老徐今个儿高兴啊!”

蒋局长也笑眯眯地说道:“我也去敬一杯酒,谢谢夹皮沟,能培养出这么好的人才。”

今天在场的不少县领导呢,他也应该去敬酒,所以刘青山也没拦着,而是陪着一起去。

教育局长和一中校长一起敬酒,大伙当然得给面子,因为今天的主题就是教育嘛。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夹皮沟吗,王县长颇有些感慨:“你们夹皮沟,还真是人杰地灵啊。”

前几个月,夹皮沟上了**纸,现在,又出了一名北大生,还真是不简单呢。

蒋局长也跟着接过了话茬:“上午我和老徐去了村小转转,虽然有点简陋,但是孩子们的成绩还是很好的,支教的杨老师都是首都来的大学生,绝对高水平。”

“夹皮沟能这么重视教育,将来肯定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一番话,说得老支书和张队长他们,都乐得合不拢嘴。

而刘青山则心里一动,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自己心里酝酿好的想法说出来。

于是他哈哈两声道:“蒋局长,杨老师在我们村里教书,还是太委屈人家啦,我们合作社准备把她调到野菜厂当厂长。”

“所以,还要麻烦蒋局长,给我们夹皮沟,重新委派两名老师才好。”

蒋局长也是立马拍板道:“行,必须支持!”

一场筵席,最后尽欢而散。

送走了客人,各家各户也把东西都归置回去,这才算是彻底消停。

刘青山家里,大伙也帮着收拾完了,今天这场合,刘青山喝了一斤半,稍稍有点多,准备回自己那边睡一觉。

虽然刘青山平时不怎么喝酒,但是不代表他不能喝,每天早上,都被师父配制的药酒,给熏陶出来了。

所以一斤半的白酒,也只是微醺而已。

结果有人不答应,杨红缨就领着老四老五,气鼓鼓地找上他。

“三凤,我要在村小当老师,你凭什么剥夺我的权利!”

杨红缨柳眉倒竖,手指蠢蠢欲动。

小老四也叉着腰,在旁边帮腔:“对,我们最喜欢老姐啦!”

就连一贯跟刘青山结成统一战线的山杏,今天也提出反对意见:“哥,老姐还要领着我们栽树呢。”

你们这是要开批斗会咋滴?

刘青山瞧瞧一个大丫头领着两个小丫头,旁边还有一个笑吟吟看热闹的不大不小的丫头郑小小,也感觉有点头大。

“老姐啊,咱们村小的校长,还是你,原来的事儿,像植树啥的,有时间还可以继续。”

“野菜厂那边,实在是缺一个主要负责人,你一个堂堂北大毕业生,当村小的老师,太委屈喽。”

“我觉得挺好!”

杨红缨还有点不服气:“野菜厂那边,不是有你吗?”

刘青山咂了咂嘴:“老姐啊,俺现在还是一名学生,要以学业为重。”

“呦,这时候你知道自己是学生了,平时怎么不见你去学校上课。”

郑小小也加入到批斗的行列,这是要组成女子批斗联盟的节奏。

刘青山疲于应付,最后连卖惨这种招数都用出来:

“老姐啊,俺这一天天的,杂七杂八的事太多,俺可管不过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难道就忍心看着俺累死累活呀?”

听他这么一说,杨红缨的火气也就渐渐消了,嘴里埋怨一句:“就你能,啥事都管,操心的命。”

老四和老五的立场也很不坚定,一家拽住杨红缨的一只胳膊,使劲摇晃:

“老姐,你就帮帮大哥吧,可不能把他给累坏喽。”

“你们这两个小叛徒。”杨红缨戳戳她们的小脑门。

郑小小也眨眨大眼睛,嘴里说道:“老姐,你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好像是有点屈才,要不,还是当厂长试试吧?”

你们啊,到底是哪头的?

杨红缨也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她本来已经适应了现在的角色,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可是今天被刘青山这么一说,她一直压抑的争强好胜的性格,也被重新点燃。

好像在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才不负平生。

看到杨红缨的眼神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坚定,刘青山这才嘻嘻笑道:

“这才是俺那个敢作敢为的老姐呢!”

“好吧,我答应你。”

杨红缨也终于做出决定。

刘青山这才彻底放心,打了个呵欠,就往屋外走:“不行了,今天喝得有点多,俺先眯一觉。”

“嘻嘻!”

老四老五看着他摇摇晃晃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

杨红缨也瞪起眼睛:“你这是抓我当劳工,自己当甩手掌柜的是吧,别跑,看我不把你的酒拧醒喽!”

可惜她的愿望没能实现,两个小叛徒都张着手臂,把她给拦住。

还有郑小小这个小帮凶,竟然拉着杨红缨的胳膊,叫她帮忙给讲数学题。

这么简单的题目,你这丫头居然说不会,故意的好不好……

第二天,杨红缨就正式走马上任,开始熟悉野菜厂的设备和工人,并且在刘青山的协助下,拟定工厂的职工守则以及奖惩条例等等。

而刘青山,则退居幕后,开始筹备进京的事。

他计划是早点领着二姐过去,趁着手头还有二十万闲钱,看看能不能以二姐的名义,在首都买房子,

那边早晚也要有个落脚点的,不如早点买房,越早越便宜啊。

他再清楚不过,以后京城的房价,就跟孙猴子似的,翻着筋斗云往上升。

跟家人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大姐夫高文学忽然开了腔:“三凤,我和你大姐,也准备带着小火,回去一趟。”

刘青山一愣,随即释然,咧嘴大笑:“那太好啦,正好一起去,也是个伴儿!”

这个问题,是他疏忽了。

大姐夫老家就在首都,自从插队之后,好些年没回家了,只有少量的书信往来。

虽然大姐夫的家里,看样子对这个儿子不大关心,结婚的时候,高文学还巴巴去公社往回打了个电话,却也没见到家人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血浓于水,如今有了妻子和儿子,还是应该回家看看的。

这是人之常情,没理由阻挡。

一听刘青山答应得挺痛快,高文学也暗暗松了一口气,他对家里,多少还是有点怨气的。

这么多年,把他一个人扔在偏远的小山村,有点任其自生自灭的架势。

不过不过父母兄弟姐妹,毕竟也都是他的亲人,从他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不能割舍的东西。

倒是刘金凤有点发愁:“家里这么多鸡呢,好几百张嘴,娘一个人可照顾不过来。”

林芝也是明白事理的,口中劝慰说:“金凤,公婆还是要见的,家里有我和你爷爷奶奶照应着呢。”

刘青山也早就安排好了:“我都告诉张撇子家的老三和老四,这段时间过来帮忙,大姐,这两天你好好带带他们。”

刘金凤这才安心,不过想想要和婆家那些未曾谋面的家人相见,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

他们这边讨论得热烈,一直旁听的小老四,终于忍不住发出自己的声音:

“哥——”

听到她这一波三折的叫声,刘青山哪里还不明白,于是故意板起脸:“干啥?”

“哥,我和山杏,也想看看天~安~门。”

小老四低着小脑瓜,嘴里小声嘟囔着。

在这个时代,那个地方,就是所有小孩子心目中的圣地,绝对是第一个想去的地方。

“想看啊,那好办,哥哥回来,肯定多照几张相片,有你大姐和大姐夫的,有你二姐的,还有我的,对了,还有小火的,到时候叫你看个够。”

刘青山掰着手指头数着,数得小老四眼睛里都要掉金豆子啦,憋着小嘴,努力忍着,才不叫眼泪掉下来。

“傻丫头,亏你还说自己聪明呢,你哥逗你都听不出来。”

杨红缨摸摸小老四的脑瓜。

“真哒!”老四一个高蹦起来。

刘青山也笑着拍拍身边安静坐着的山杏:“你和山杏一起都去!”

“太好啦!”

小老四立刻搂着山杏,又蹦又跳,不过高兴了一阵子,就又想起来一件事:

“那还有娘呢,爷爷奶奶呢,要不咱们一大家子都去好啦!”

还不错,没忘记几位长辈。

林芝则笑着摇头:“我就不去了,你们出去玩的高兴,我在家就高兴。”

刘青山点点头:“这趟去肯定比较折腾,等我在首都那边买了房子,安顿下来,以后咱娘和爷爷奶奶,啥时候都能去住。”

“哥,要在首都买房子啊,那太好啦,咱们就在天~安~门广场里面买!”

小老四又开始蹦高。

刘青山摸摸鼻子:你哥好像没那个本事啊。

林芝却有点担心:“三凤,在首都买房子,人家允许吗?”

这种事情,简直想都不敢想,能在夹皮沟盖起五间大瓦房,林芝就已经心满意足。

爷爷刘士奎这时候开了腔:“等二凤的户口和粮食关系都开到首都那边,按理说,就可以在那边买房子的,不过三凤啊,咱们在首都买房子,也没啥用啊?”

买房子置地,这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无论到啥时候都是正事,刘士奎也不反对。

他担心的就是一点:也没人在那边常住,总不能买了房子空着吧?

刘青山就笑着跟爷爷解释:“爷,二姐在那边上学,以后还要在那边立业,包括我和咱们村里的一部分事业,也都要向首都延伸,趁着现在房子便宜,我手头又有余钱,当然要买下来。”

这么长远的计划,刘士奎也搞不大懂,不过能在首都买房子,毕竟是值得骄傲的事,所以他也就点头:

“行,你们年轻人的事,就由你们折腾,我们这些老的,就跟着你们享清福,哈哈。”

去首都的计划,就这么确定下来,人可是不少:刘家小一辈的,全都包括在内,另外还有大姐夫高文学,以及还在吃奶的小火。

不过在出发之前,还有些杂事,需要处理,比如说大姐要和张老三张老四他们哥俩,交接养鸡场的工作。

二姐也要去开介绍信,还有办理户口和粮食关系。

刘青山也要把村里和野菜厂的大事小情安排妥当,这一趟的首都之行,只怕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必须先稳固后方。

另外就是物资的准备,去看望大姐夫的家人,总不能空着手吧?

还有林子洲那边,也要带一些土特产过去,毕竟夹皮沟能上报纸,人家帮了大忙。

而且他还要上山,在师父那住两宿,上次那两箱子古画,里面有十多幅,都破烂得不成样子。

刘青山准备带过去叫鲁大师帮忙瞧瞧,看看能不能找人帮着修补修补,不然糟蹋了实在可惜。

在山里跟哑巴爷爷说了要去北京的事儿,老爷子还交给他一个信封,比比划划着:

正好去看看你师叔。

师叔?

刘青山也不知道这是哪冒出来个师叔,不过师父既然这么交代,他也就把信封收了。

一九八四年八月一号,建军节这天,刘青山一家人,喜气洋洋的离开了夹皮沟,向着首都进发。

第一站,春城。

刘青山他们,大包小包地上了开往春城的绿皮火车。

“哇,这就是火车啊,好大!”

小老四嘴里叽叽喳喳的,那叫一个兴奋。

山杏的大眼睛里,也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新奇的东西。

车窗外飞逝的原野,车里面拥挤的人流,吵吵闹闹的说话声……

车厢里的人有点多,刘青山他们是中途上车,所以只抢到了两个空座,大姐抱着小火坐一个,剩下的大伙轮流坐。

人多没好味,汗味儿,臭脚丫子味儿,烟味儿等等混杂在一起。

好在这时候的火车,是可以开窗户的,两边的车窗都打开,穿堂风一吹,车厢里面还真一点也不憋闷。

“哥,咱们去别的车厢溜达溜达。”

小老四好动,第一次坐火车,当然要看个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