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二十三章 亲不亲老乡亲

你好,1983 第二十三章 亲不亲老乡亲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出了徐校长的家门,刘青山顿时感觉轻松许多,面对威名赫赫的徐大胡子,感觉压力有点大。

不过在他内心深处,更多的是对这一辈人的尊敬,他们对于事业的那种执着,那种无私奉献,真的可敬可爱。

骑车驮着爷爷,一路颠簸颠簸回到夹皮沟,天都快黑了。

当刘青山将谈好的条件告诉母亲后,林芝的脸上,也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二姐刘银凤也充满羡慕地说道:“三凤儿,要不我也在家跟你一起自学好了,你正好教我英语。”

刘青山摆摆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二姐,你跟我不一样,还是在校的好。你原本就只是差临门一脚,现在磁带都录好了,只要你肯下功夫,肯定没问题。”

“如果其他学科还能再提高一下,没准来年就能先放个卫星,考上清北之类的名牌大学呢!”

说到这里,刘青山甚至美美地想着:真要是那样,徐校长也就不用总瞪着大眼睛盯着他了吧?

听了弟弟的分析,刘银凤嘴唇抿了抿,然后用手一撩,将垂在胸前的两个辫子甩到身后:“明年,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二姐,俺信你!”

刘青山也攥着拳头打气道。

老四刘彩凤也不甘落后:“二姐,俺也信你,咱们拉钩好不好?”

一大一小两根小指,紧紧拉在一起。

看着二姐好看的脸上满是坚毅,还有小老四眉开眼笑的小脸儿,刘青山的嘴角,也开始向上翘起。

“哎呀,你们别在这碍事,我还要挂幔帐呢!”

大姐刘金凤风风火火拿着一根幔帐杆子进屋。

刘青山不由得嘟囔了一句:“大姐,你就这么着急把自己嫁出去啊?”

然后,他就被刘金凤手持幔帐杆,跟拿着丈八蛇矛似的,撵得满屋子乱跑。

……

随着刘金凤就和高文学婚期一天天临近,整个家里都忙碌起来。

甚至说,整个夹皮沟这个小山村,都跟着一起忙碌起来。

平时村里娶媳妇嫁闺女啥的,一般都是赶到冬闲的时候。

一来秋收之后,手里多少有点余钱;二来,大伙都在家猫冬,人都比较闲。

像刘金凤这样,选择夏天结婚的,还真是不多。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大伙的热情,毕竟眼下大田的三铲三趟已经完事了,麦秋儿还得有半个月左右,也正好是农闲的时候。

一大早的,乡亲们吃过早饭,就开始往老刘家溜达了。

正所谓,红白喜事都不是一家办的,都是一个村儿的,必须帮着忙活忙活。

走到当街上,就听到远处有歌声传来:“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大伙不由得精神一振:这歌唱得真好听。

张杆子这个懒汉,也混在人群里面,他倒不是干活积极,主要是操办喜事,能跟着混点吃喝。

一听大伙讨论唱歌,张杆子顿时来劲了,昂着头说道:“嗨,你们不知道吧,唱这首歌的,那家伙长得才带劲呢,跟大明星似的。”

“名字叫得也好听,叫什么来着,对了,叫尼古丁!”

说着,张杆子还使劲拍了一下大腿,一副煞有其事的样子。

这时代的农村,消息闭塞,有些事情免不了以讹传讹。

不过呢,村里还是有明白人的,立刻就有人站出来,纠正张杆子的胡说八道。

“杆子你可别瞎白话了,人家叫李谷一,是位歌唱家!”

说话的这人可不得了,姓张名路,人送绰号“大张罗”。

此人生了一双小眼睛,薄嘴唇,能说会道,谁家要是有个红白喜事、大事小情啥的,都是他出头帮着张罗。

有时候,说话比队长张国富还好使呢。

那时候,基本上每个村子,都得有这种明白人。

既然是明白人,知道的当然也就多一些,数落起张杆子这样的懒汉,可谓是手掐把拿。

只见大张罗的小眼睛瞥了一下张杆子:“还尼古丁呢,尼古丁是香烟里面的一种有害物质懂不懂。杆子啊,我看你小子是抽烟抽傻了是吧?”

张杆子也不敢跟他犟嘴啊,人家是大知客,得罪不得,到时候公报私仇,给你分派个吃苦挨累的活计,找谁说理去?

一伙人说说笑笑,就进了刘家。只见窗台上放着一台崭新的录音机。

大伙都凑到跟前细瞅,瞧着磁带盒里,磁头带动磁带,一圈一圈地转着,都羡慕不已。

张杆子抱着膀儿嚷嚷着:“唉呀妈呀,这玩意是高级,自个就能转圈,要是叫俺这么转,早就转迷糊了。”

大张罗也愿意拿张杆子取乐:“这叫录音机,比三转一响还高级呢。三转一响,你知道都是啥不?”

“不知道。”张杆子晃晃脑袋,差点把头发里的大虱子给甩出来。

大张罗顺势扒着手指开始卖弄起来:“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这是三转,一响说的是收音机,录音机,比收音机还高级,你说话都能给你录下来。”

说话间,林芝笑眯眯地从屋里迎出来,身后跟着刘青山和刘金凤,手里各端着一个盘子。

一个盘子里装的是散糖块,花瓣糖球和橘子瓣糖之类,这些水果糖含着比较瓷实。

另一个盘子,装着香烟,是成盒的烟拆开了的,免得被谁顺手装兜里。

“大伙儿都来了,吃糖,抽烟。”

林芝热情地招呼着,东家嘛,太小气的话,会被村里的乡亲笑话的。

“哎呦,还是带过滤嘴的大前门,这烟讲究。”

张杆子可不知道啥叫客气,先剥了个糖球塞进嘴里,然后又拿了几根烟,两个耳朵上各夹了一支,嘴里还叼着一根儿。

大伙也就乐呵呵地点上烟,队长张国富瞧着张杆子那熊样,都觉得有点丢人,忍不住踹了他屁股一脚:“有点出息好不好?”

“俺都想往鼻子眼里再插两根儿了,抽着更过瘾。”

张杆子嬉皮笑脸的,根本就不在乎。

闲聊几句之后,大张罗就说起正题,他望着林芝说:“刘家大妹子,金凤的婚事,你家想咋操办,咱们先拿出个章程来,再分派人手,肯定给你办得风风光光的。”

林芝笑着点点头,然后指了指刘青山:“以后咱家的事儿,都是三凤做主,你们商量着来吧。”

这下子,倒是有点出乎大伙的意料,因为林芝这么说,就等于宣布:刘青山就是这一家之主了。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必须有个说了算的掌柜的,家里人口多,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嘛。

可是,刘青山这个半大小子,刚刚初中毕业,就要顶门立户了,是不是太小了点?

换成别人家的娃子,这个年纪还只知道傻淘呢。

还是张队长觉悟高,他又续上一根儿烟,美美地吸了一口:“嗯,青山前几天都上报纸喽,比咱们这些大老粗强百套呢。”

因为这件事,村里还热议了好几天,只是刚才大伙就盯着刘青山的年龄,忘了他还有这样的光辉事迹。

大张罗也竖起大拇指:“青山有出息,上省报啊,咱们公社的书记,县里的县长都没上过,就更别说咱们村里的,呵呵……”

平日里,大张罗有点跟张队长唱对台戏,有机会呢,两个人就会相互掐两句。

眼看人民内部要爆发矛盾,刘青山连忙上前着打圆场:“队长叔,张罗叔,俺和俺爷俺娘商量过了,俺姐结婚的时候,要摆二十桌喜酒。”

“多少,二十桌?”

大张罗嘴里正含着糖球呢,直接咕噜一下子咽到肚里。

张国富也被烟给呛了:“咳咳,青山啊,咱们夹皮沟,拢共才不到二百口人,你这是准备全村抬啊,咳咳……”

刘青山过去帮他敲着后背顺气儿:“没错,队长叔,俺就是这么打算的。”

“这么整的话,肯定得赔啊。”

张队长好不容易顺过气儿,瞧着刘青山,一个劲摇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刚才白夸你啦。

而大张罗则从专业的角度,掰着手指头,开始跟刘青山算起账:

“这一桌酒席,烟酒糖茶加饭菜,差不多就得十块钱了,二十桌呢,最少就得二百块。”

“咱们夹皮沟呢,一共是二十五户人家,礼份子呢,有一块、两块的,好一点的,随礼能随三块钱,最高的,撑死也就是五元钱。”

“各家的人口还都多,五六口人都算少的,两块钱吃一大家子。划拉划拉,收礼都收不来一百块,你就说得赔多少钱吧?”

大张罗说的没错,这年头,操办婚事,虽说不指望着赚钱,可终归不能倒贴吧,谁家也不富裕啊。

刘青山当然也早就算过这笔账,等大张罗痛心疾首地说完之后,他这才乐呵呵地说道:

“队长叔,张罗叔,还有各位叔叔伯伯,俺的意思呢,是借着俺大姐的喜酒,感谢一下乡亲们,这么多年,可没少照顾俺家。”

说到这里,刘青山也不免有些激动起来:“俺家来夹皮沟,也十几年了。那时候,俺爹成分不好,乡亲们厚道,没有对俺家另眼看待。”

“俺爹死的时候,大伙帮着发送,烟没抽一根儿,酒没喝一口。”

“俺家这几个孩子,在咱们夹皮沟,从来没被当成狗崽子,从来没人欺负。”

“俺家断粮的时候,是队长叔偷摸叫拐子爷爷,给扛来半麻袋玉米面,那是救命粮啊,俺们一家孤儿寡母的,才没被饿死。”

“那年俺娘得阑尾炎,疼得满炕打滚,是张罗叔和老板叔,连夜赶着生产队的大马车,把俺娘送去县里的大医院。”

“去年分地的时候,是书记爷爷,用自家的头等地,换了俺家的二洼地。”

……

刘青山是越说越激动,眼泪也不由得簌簌而下:“这一桩桩一件件,俺家都记着呢,记得真真的,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大家伙的恩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