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北沉香

你好,1983 第一百九十一章 北沉香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呼!

众人顿时长出一口气,这才觉得两腿发软,脑子里面,一阵阵眩晕感传来,好几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刘青山则朝张杆子奔去,还有几个人也一起跑过去,七手八脚把张杆子从地上拽起来。

检查一番,身上好像没啥伤,还真是万幸啊。

“杆子叔,你醒醒,醒醒。”

刘青山嘴里呼唤着,就见张杆子猛的睁开眼睛,四下张望一圈,然后咧着嘴哇哇大哭:

大伙也没人笑话他,换成是谁,肯定都吓得不轻,能哭就证明还没彻底吓傻,发泄一下就好了。

“师父,这只老虎咋感觉怪怪的?”

刘青山还是忍不住向哑巴爷爷询问。

哑巴爷爷笑着跟他比划,刘青山这才有点明白:这只东北虎,别看体型跟成年的东北虎差不多,其实却还是两岁左右的虎羔子。

应该是刚刚离开母虎,开始独立生活,之所以溜达到这边,是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地。

原来是一只小脑斧啊!

难怪愣头愣脑的,还这么活泼,伤害性也不强,就是在张杆子身上跳来跳去的,侮辱性比较大。

看看张杆子挺大个人,哭起来还没完,刘青山等人又开始劝他。

张杆子坐在地上,俩手使劲拍着大腿:

“完喽,完犊子喽,老虎都不吃俺不咬俺,这不是说,俺一点人味儿都没有啦,俺还活着啥意思……”

原来哭这个呢!

气得大张罗真想使劲踹这货几脚,不过瞧着张杆子那熊样,又实在下不去脚,只能嘴里愤愤地骂着:

“刚才咋不叫老虎把你吃了呢!”

张杆子遭遇老虎,除了受到点惊吓,还有肩膀子上稍微有点红肿之外,竟然一点事都没有。

等到中午回到木刻楞吃午饭的时候,这货已经彻底缓过来,还坐在地上吹牛呢:

“俺好歹也是跟东北虎练过摔跤的,虽然没摔过老虎,可是虽败犹荣,你们别人谁有这个胆量?”

这件事,估计够他吹下半辈子的了。

虽说没受伤,但是也给大伙提了个醒,采野菜的时候,都格外加了小心。

尤其是一组里面的十几个人,坚决不能独自行动,免得发生意外。

还有刘青山和哑巴爷爷,也加强了巡视,倒是没再看到那只东北虎,也不知道跑哪野去了。

众人把上午采摘的野菜,背到山下,用马车拉回夹皮沟。

留守村里的老人们,自然会负责晾晒或者腌制。

山上的午饭比较简单,就是煮了一锅野菜汤,贴了几锅大饼子,在山里面,能吃口热乎的就算不错了。

主菜就是一样:刺拐棒炒鸡蛋。

毕竟跋山涉水的,消耗比较大,没有肉食,只能吃点鸡蛋补充一下。

至于刺拐棒是啥东西,其实也是刺五加的一种,这月份刚长出来一簇簇的嫩叶。

采摘下来,稍稍打个水焯,用来凉拌或者炒鸡蛋,味道都非常鲜美,仅次于刺老芽,而且它们本来也都是一个科的,同属于五加科。

最好吃的做法,其实是做包子馅或者饺子馅,剁点猪肉,加入翠绿的刺拐棒嫩叶,简直就是绝配。

不过在山里就不要想,能用刺拐棒炒鸡蛋就很不错了。

另外还有刚刚采摘的黄瓜香,也凉拌了两大盆。

黄瓜香是当地的俗称,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荚果蕨”,别名广东菜。

东北这边出产的野菜,名字叫广东菜,是不是有点怪,据说这种菜,广东人最喜欢吃,因而得名,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岛国那边的人也很喜欢吃,所以定价比普通的蕨菜还贵呢。

黄瓜香稍稍打个水焯之后,直接凉拌,味道非常鲜嫩,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黄瓜清香,这个才是它名字的由来。

“这玩意老贵了,咱们吃了是不是有点白瞎啊?”

村民张老抠儿一边往嘴里夹着黄瓜香,一边还念叨着。

听他这么一说,旁边几位婶子大娘都跟着点头,也有随声附和的:“这吃得都是钱呐。”

张杆子听得不顺耳,嘴里反驳:“这么好的东西,咱们辛辛苦苦自个采的,咋就不能吃了?”

刘青山也点了点头:“杆子叔说的对,大伙该吃吃,不要有啥心理负担,以前这些东西卖不上高价的时候,咱们还不是照样吃。”

这些山野菜,营养价值都非常高,就像是刺拐棒吧,刺五加跟人参是同科的植物,都属于五加科,你就说有没有营养吧?

刘青山还准备采回去点,叫母亲包饺子呢。

要是为了多卖俩钱,就一点都舍不得吃,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钱可以慢慢赚,身体要是熬坏了,那就啥机会都没有。

大伙最信刘青山,听他都这么说,自然放开心怀,也放开肚皮,一通大吃二喝,连饼子带菜,最后都吃个精光。

吃完饭,稍事休息,补充一下水分之后,各个采集小队继续出发。

哑巴爷爷也带着刘青山,加紧巡逻,一共驱赶了三个野猪家族,赶跑两只黑瞎子,外加惊走一只大猞猁。

这年月,山林里的野生动物都尚未绝迹,走着走着,冷不丁就会冒出来一只或者一群。

还好有哑巴爷爷坐镇,要不然的话,刘青山估计只有被这些野牲口撵的份儿,还想驱逐人家?

行走山林,要是没点本事,就等着被欺负吧。

其中有一头黑瞎子,还跟哑巴爷爷耍横,把一株大树拍得哗哗直摇晃。

结果被哑巴爷爷冲上去,一个大背跨就给扔出去,吓得这货爬起来就跑。

这些还只是体型比较大的、对人们能构成威胁的,至于其它小兽,那就多了去,也懒得搭理。

树上的松鼠,草丛里的野兔,偶尔跃起的狍子,惊飞的鸟雀……

刘青山觉得,这些野生动物的存在,才叫这片山林,愈发显得生机勃勃。

后世也去过一些林区,虽然空气清新,草木葱茏,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有点死气沉沉,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这些小生灵的缘故。

树上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松鼠,并不怎么怕人,刘青山经过的时候,还看到松鼠立着两只小前爪,大眼睛滴溜溜地望着他,萌萌的,说不出的可爱。

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刘青山脸上也忍不住浮现出笑意,不由得童心忽起,忍不住想要逗逗它们。

于是他嘴里冷不丁的大吼一声:“把存粮统统交出来!”

惊得树上的松鼠一阵乱窜,这些小家伙,动作无比迅捷,瞧得眼睛都跟不上。

吧嗒,刘青山脑袋上被一枚松塔给砸了下,也不知道是松鼠故意扔的,还是在乱窜的时候弄掉的。

哑巴爷爷望着徒弟,满眼都是慈爱的笑意。

他还真的很少看到刘青山表现出顽皮的一面,现在的样子,才像是个少年嘛。

刘青山也想在地上摸几枚松塔,进行还击,结果意外发现,在一棵大树下面,躺着一根大鹿角。

他也顾不得和松鼠捣乱,喜滋滋地将鹿角捡起来,放在眼前欣赏。

鹿角入手沉甸甸的,应该是今年新脱下来的鹿角,表面十分光洁,要是年头多的,角上就会留下虫蚁蛀噬的痕迹。

他们这边,管这种已经完全骨质化的鹿角,叫做“干杈子”。

鹿茸则叫杈子,梅花鹿的鹿茸,则叫花杈子。

这个干杈子估计得有好几斤,上面七岔八岔的,分出来好几个分叉。

雄性梅花鹿的鹿角,起初都是每年分一个叉,一般长到五六个杈子,就不再多分了。

所以有经验的人,一瞧鹿角,基本上就能判定梅花鹿的年龄。

这鹿角是很好的装饰品,挂在墙上,绝对讲究,不过单只的话,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刘青山于是就在附近继续搜寻,希望能找到另外一只角。

他听师父讲过:梅花鹿在春天褪角的时候,通常会找一棵带杈的大树,就像眼前这棵,从根部就分出来两个大枝杈。

然后梅花鹿就会把鹿角伸到树杈中间,使劲一别,伴着咔嚓一声脆响,头顶的鹿角就会掉落。

这个过程可能会稍稍有些痛苦,不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也是它们必须承受的。

鹿角是梅花鹿的防卫武器,褪去旧角,新茸还没长出来的这段时间,它们的自保能力大大下降,也是鹿群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所以一般梅花鹿褪角,都会选择比较寂静安全的场所,而且每年都会在这里褪角。

偶尔有人运气好,就能发现这样的地方,那么就能收获很多干杈子,发一笔小财。

因为鹿角不仅仅能做装饰用,同样也是药材,虽然不如鹿茸贵重,但是土产公司也同样收干杈子。

最大的功用,就是熬制中药鹿角胶,是补气补血的良药。

刘青山在周围搜索好一阵,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在一棵大树的树杈子上,找到了另一支鹿角。

因为跟树杈子混在一起,所以要是不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凑成一对儿,长短和分叉都非常对称,确定是一只梅花鹿所产无疑。

刘青山当然乐得合不拢嘴,这东西无论是自家装饰,还是当礼物送人,都是能拿得出手的。

看到干杈子,他就不由得想起了鹿茸,不知道经常去家里蹭吃蹭喝的那群梅花鹿,里面的公鹿,能不能老老实实叫他们割茸。

想到这里,就跟着师父比划一番,哑巴爷爷却笑着摇摇头,照他的意思:时候未到。

就算硬逮住几只,割了鹿茸,估计以后都再也不会去了,也就永远失去机会。

这一点刘青山还是拎得清的,坚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前功尽弃,看样子今年是割不成鹿茸喽。

不过哑巴爷爷瞧见刘青山拿着一对干杈子,喜得眉开眼笑的,就跟他做了一个手势。

刘青山立刻满眼惊喜:“师父,你说这玩意山上有得是?”

哑巴爷爷笑呵呵地点点头。

“师父,那咱们现在就去,多弄几副回来!”

刘青山大喜,说完了才觉得不妥,讪讪道:“还是等忙完这个采收季,咱们爷俩再去吧。”

这边的林子都有东北虎出没了,虽说没有伤人,但是野生动物的心思,谁又能猜得透呢?

万一哪天心情不好,真咬伤几个咋整啊。

哑巴爷爷也欣慰地点点头,觉得这个弟子,还是能分得出轻重的。

于是爷俩继续巡逻,刘青山两个肩膀上,各自扛着一支干杈子,嘴里还哼哼着歌谣:

“大王派俺来巡山啊,俺把山林转一转……”

跟着师父,行走在山林中,刘青山整个身心,似乎都变得年轻起来。

他真的很享受这种感觉,享受这种生活。

就在他身心愉悦地跟随着师父,穿行在山林的时候,忽然脚下一绊,扑通一下,摔了个大马趴,两只大鹿角,也被甩了出去。

刘青山从地上爬起来,拍打一下身上沾着的松针和树叶,忍不住摸摸鼻子,嘴里嘟囔一声:

“俺瞧瞧,是不是真有大师兄在捉弄俺这个巡山的小妖精,故意把俺绊个跟头,猴头,你有本事出来?”

大师兄什么的,当然不存在,哑巴爷爷伸手在地上轻轻一拽,便拽出来一根腐朽的木头。

是这根木头分出来的一个树杈,把刘青山绊了个跟头。

木头也被哑巴爷爷抗在肩膀上,看样子是准备带回木屋那边。

刘青山不觉有些奇怪: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烧火的木头了,这大老远扛回去值得吗?

哑巴爷爷大概是瞧出来徒弟的心思,就跟他比划了一番:

这样的木头叫松明,可能已经埋了几千年,里面富含油脂,用来当火把,最合适不过。

松明?

刘青山眨眨眼,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感觉很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过。

猛然间,他脑子里面灵光一闪:“松明,那不就是北沉香吗!”

前世刘青山就有个北沉香的手串,色如琥珀,晶莹剔透。

盘玩的时候,会散发出淡淡的松香,沁人心脾。

之所以叫北沉香,只不过是想沾沾沉香的光,真正的名字应该叫“琥珀木”,价值跟沉香当然没法比。

至于当地老百姓的称呼,则更加干脆,就像哑巴爷爷刚才比划的,简单明了,就叫“松明子”。

顾名思义,就是因为里面富含松脂,易于燃烧,最适合做成火把照明或者烧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