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四百七十二章 落后就要挨打,富强才能兴邦

“哇,好可爱的娃娃!”

小老四手里抱着个木头娃娃,乐得直蹦高。

山杏也有一个,她也高兴得抿嘴笑。

木头娃娃圆溜溜的,上面绘制的彩色娃娃,扎着头巾,身上穿着俄罗斯风格的袍子,看上去非常喜庆和可爱。

刘青山等两个小家伙抒发完高兴之情,这才说道:“打开看看,里面有惊喜。”

老四老五很快就发现了,在木头娃娃的中间,有一圈非常不明显的缝隙,看样子是可以打开的。

“哥,不会是储钱罐吧,里面装满了钱对吧?”

小老四很快就露出了小财迷的本色。

而山杏,则直接拧开了自己手里的木头娃娃。

“哇!”

两个小家伙齐声惊呼,因为里面又出现一个一模一样的木头娃娃,只不过个头要小一号。

于是,两个小家伙就开始打开这些娃娃,好家伙,一连开了十多次,最后剩下的那个小不点,只有手指甲大小。

“哈哈,太好玩啦!”小老四把套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了长长一溜。

套娃寓意还是不错的,实际上代表着子孙繁盛,就像那句话: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这两个套娃,是刘青山在布市的商店里,特意为妹妹买的。

纯手工制作,材料是椴木,这个又轻便又结实,不会开裂,做套娃最合适。

这次去布市,另外还收获了几块蜜蜡,刘青山准备交给大姐带回去。

到时候,叫张撇子帮着加工成珠串,给爷爷和师父他们这些老爷子把玩。

当然,最大的收获,还是那枚勋章。

此刻,刘青山就把勋章拿出来,交给大姐,叫她带回去,放到他的私人展馆里面。

“哇,这个像章好漂亮!”

小老四在旁边也叫了一嗓子,然后就感觉有点奇怪:“咦,怎么不是毛爷爷?”

在这个时代,家家都有一些主席的像章,小孩子都喜欢在胸口戴一个。

因为有些像章上面,带着那种红色的塑料和有机玻璃,戴着光闪闪的,非常好看。

刘青山扒拉一下小老四的天线辫子:“这个是勋章,准确的说,应该叫胜利勋章。”

小老四就伸出小手指头,去摸上面红色的五角星:“这个红色的有机玻璃真漂亮,还有周围镶着那么多透明玻璃呢。”

然后她又有些恋恋不舍地说道:“可惜就一个,我要是戴了,山杏就没有,还是不戴啦。”

听得刘青山都使劲眨巴两下眼睛:这是胜利勋章啊,总共才有二十个,你还想要几个?

而且,那是有机玻璃吗,那是货真价实的红宝石好不好。

还有那些碎玻璃,那都是镶嵌的钻石好不好?

这勋章的主体是白金的,还用到了黄金、钻石,珐琅等等。

不算它的稀缺和纪念意义,就算是造价,都超过百万美金,堪称世界上最贵的勋章。

能够获得这枚胜利勋章的,都是元帅,最低也得是大将级别的,陆陆续续的,一共才发出去二十枚。

而且获得者在去世之后,勋章还要收回,送交展览馆珍藏,可见其珍贵。

刘青山也不知道喀秋莎的爷爷,到底是什么身份,能够获得胜利勋章。

也不知道是被不识货的人给偷了去,还是自个家里出了家贼,总之,机缘巧合,被刘青山用两瓶酒给换到手。

这实在是莫大的讽刺,难怪当时喀秋莎的爷爷,都没脸要回这枚勋章。

因为胜利勋章,在拥有者去世之后,就要收回,所以刘青山估计,他手里这枚,估计是市面上唯一能见到的,起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说,兴亡成败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规律,可是刘青山觉得,一个帝国,在崩塌之前,肯定也会有种种征兆。

现在,苏联的种种乱相,就是分崩离析的前奏。

老四老五来了,那么刘青山当然要给两个小丫头弄点好吃的,那就吃火锅好啦。

这边的市场上,能买到羊肉,而且都是从呼伦贝尔草原运过来的,羊肉又肥又嫩,最适合涮火锅。

他们二十多人吃火锅,刘青山直接买了好几十斤羊排肉。

这边的羊肉不算太贵,青菜比肉还贵呢。

没有削肉片的机器,这也难不倒一帮吃货,冻羊肉直接用木工刨子,唰唰唰地推起来。

一刨子下去,就是一个长长的大肉卷,而且还推得非常薄,一点不比机器弄出来的差。

青菜什么的,还真没有。

不过有木耳,冻豆腐、干豆腐,还有泡发好的蘑菇和海带,还有大白菜和酸菜之类,摆了一大桌子。

一共两大张桌子,各摆着一个大铜锅,锅子还是从龙腾大酒店那边借来的。

他们之中有些人,还是第一次涮火锅呢,都带着几分好奇,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在这个年代,如果是农村出来的,吃过火锅的人,真心不多。

老四和老五还行,去首都的时候,在东来顺吃过。

俩小丫头就先张罗着兑调料,除了芝麻酱、韭菜花和腐乳之外,小老四还叫大姐帮她舀了一小勺辣椒油。

他们这边的韭菜花特别好,都是用草甸子上的野韭菜花捣成的,味道特别浓郁,跟羊肉是绝配。

腐乳也不错,距离这边几百里,有个二克山,哪里出产腐乳,听说也出口。

大冬天的,最适合吃火锅,团团围坐,热气腾腾,边吃边聊,气氛很是热烈。

尤其是最近生意顺畅,大伙心情舒畅,饭桌上便更加热闹。

“别光吃肉,也吃点海菜,省得长大粗脖。”

刘青山看到小老四一个劲往肉上叨,就给她夹了一片海带。

东北这边的内陆,很少能吃到海产品,所以容易缺碘,那时候多数都吃大粒盐,里面也不加碘。

这样的话,就容易得甲状腺方面的疾病,脖子肿得老粗,老百姓俗称大粗脖。

所以在冬天的时候,家家都经常买些干的海带,泡发之后,用来炖菜。

然后,他又给山杏捞了一筷子肉:“老五你别光吃菜,吃肉才能长肉。”

“哥,你偏心,你是不是想把山杏当成童养媳呀?”

小老四当然不干,也不知道她是从哪知道童养媳这个词儿,想也不想就蹦出来了。

饭桌上,响起一片笑声,笑得山杏的小脸,都红通通的。

“你这丫头,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

刘青山白了小老四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

第二天,刘青山跟大伙请假,然后领着姐姐妹妹,去市区逛逛。

其实公司里面,刘青山只要负责掌舵就成,具体的事物,那么多人呢。

大冬天的,市区里面,实在没啥好逛的。

而且现在的黑河,还没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建设。

甚至包括大黑河岛在内,也都在不断的建设当中。

今年只有一个交易棚子,以后要扩建到五个交易大厅,岛上还会建设酒店等等配套设施,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

刘青山主要领着她们去逛逛瑷珲古城的一些遗迹,毕竟这里当年曾经签订过一个著名的瑷珲条约。

有些古迹,在十几年前那个特殊的年代,都被毁坏了,这也叫刘青山感觉十分惋惜。

老四老五她们倒是看得兴致勃勃,不过在听了大哥的一些讲解之后,两个小丫头也渐渐绷起小脸。

“哥,你说毛子那边的地盘,原来都是咱们的,那为啥不要回来?”

小老四气呼呼地说着。

旁边的刘金凤没好气地说了一句:“那你去要吧。”

小老四立刻拉着山杏的手:“老五,等咱们长大了,就把那些领土要回来!”

刘青山分别拍拍两个小家伙头上的帽子,嘴里夸赞一句:“好,有志气。”

说完,他也向着远处的苍山雪原眺望,喃喃说道:“落后就要挨打,富强才能兴邦啊!”

这一刻,刘金凤从弟弟那坚毅的脸上,看到了无比的信心和力量。

接着他们又去江面上逛了一圈,看到一伙渔民在江面上冬捕,就兴致勃勃地在旁边观看。

渔民从冰窟窿里开始收网之后,就有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被从水里拎出来。乐得老四老五直拍手。

“哥,这是大马哈鱼吗,我看电视说,这边产大马哈?”山杏看着一条细长的大鱼,向刘青山询问。

捕鱼人中,有位老汉笑呵呵地答道:“哈哈,小丫头知道的还不少,咱们这条江确实有大马哈。”

“只不过现在可不是季节,大马哈在夏秋两季,才从海里逆流而上,进入江里。”

小老四就有点听迷糊了:“老爷爷,按照你这么说,江里应该有大马哈鱼啊?”

那个老头看着这俩小丫头可爱,就打开话匣子:“这种鱼回来,就是来产卵的,它们是江里生,海里长。”

“成年之后,也要回到家乡来产卵。”

小老四立刻拍手笑:“好呀,大马哈鱼不忘家乡,是好鱼!”

那老头则继续说道:“只是它们在游回来的时候,一路上就不再进食,产完卵之后,就消耗完身体里面的养分,用不上几天,就会死掉。”

啊?

小老四的两只小巴掌定在半空,张着小嘴,愣愣地望着老渔民,大眼睛里也变得雾蒙蒙的,多了几分哀伤。

刘青山看到山杏的小脸也满是悲伤,就伸出两只手,轻轻拍拍她们的小脑瓜:

“人也好,动物也好,家,才是最后的归宿。”

两个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老渔民也颇有些感慨地点点头:“这跟叶落归根是一个道理,所以,产完卵的大马哈鱼,很少有人会进行捕捉。”

“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鱼,体内已经没有啥营养,另一方面,则是咱们人类对大马哈的敬意。”

“其实人也一样,一代传一代,老的总会离去,小的总会长大。”

嗯!

老四老五一齐点着小脑瓜,在龙江上,这位最普通不过的老渔民,第一次给她们进行了生死循环方面的教育。

让她们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而刘青山,则乐呵呵地从老渔民那里买了几条大鱼。

现在也没有鱼贩子在这欺行霸市,所以老渔民就乐呵呵地把鱼卖给他们,一共是三十三块,还抹了零头,只要三十块。

这冰天雪地的,打点渔那么容易呢,刘青山拿出四十块钱,塞进老人手里。

老人却执意不收:“不能多收,俺天天在这打渔,也认识你,正是因为市里多了你们这些来做买卖的,连鱼价儿都涨了,说起来,还是我们跟着沾光喽。”

这位平凡的老人,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却懂得感恩。

刘青山也就接过老人递回来的十块钱,再不拿着,就是对老人的不尊重了。

于是又攀谈几句,得知老人就住在江边,常年以打渔为生,刘青山就笑着说道:

“老爷子,这边境贸易肯定越来越红火,江边这一片儿,别看现在荒凉,用不上十年八年的,就肯定能变得十分繁华。”

“到那个时候,这里的地皮就值钱喽,所以您家的房子,最近这两年,千万别卖。”

“要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再买几栋房子,我敢保证,到时候你就翻身喽。”

刘青山不是这里的坐地户,也不会在这里常驻,所以他不介意提醒一下这位善良的老爷子。

老渔民点点头:“要是别人说这话,那俺肯定不信,不过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那俺肯定信。”

“呵呵,在这边做买卖的,最赚钱的就是你啦,你是个能人啊。”

刘青山笑着和老渔民挥手告别,老四老五还一人扛着一条冻得直挺挺的大鱼,雄赳赳气昂昂地回到仓库驻地。

晚上自然是炖鱼了,许国强的母亲许大娘,炖鱼的手艺那是真不错,鱼里放上宽粉条和大豆腐,还有榛蘑和土豆。

这种炖法,叫做得莫利炖鱼,是龙江这边的一道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菜肴。

等到第二天,刘金凤强烈要求:要去大岛那边开开眼界,老四老五自然也张罗着一起去。

小老四还煞有其事地说,要看看毛子长啥样,是不是皮肤表面,真有一层毛呢?

刘青山有点挠头:“去大岛都是进行交易的,你们两个小不点能做啥买卖,估计人家边防站不会放你们进去。”

结果小老四一听,立刻变得可怜巴巴的,双手拉着刘青山直晃悠。

而山杏则眨眨大眼睛:“哥,那我们也背点货物过去好啦。”

你们俩小不点,能背啥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