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一百二十七章 赶大集

你好,1983 第一百二十七章 赶大集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饱餐一顿,刘青山觉得,还是家里的饭菜,吃着舒坦,而且养人。

因为放假了,老四老五吃完饭就跑出去玩了,一大群孩子,二三十人,也不嫌冷,就在外面疯跑。

刘青山刚出门,就看到大解放拉着一车人进了村儿,人们身下,都是大包小包的货物。

自从年货运回来,夹皮沟就组织一个专门的赶集队,有男有女,车老板子和大张罗是领队,天天早出晚归,辗转于各个公社H县城之间。

等车上的人下来,刘青山一瞧,好家伙,一个个捂得严严实实,都跟棉包套似的。

“青山回来啦,哈哈,青山啊,你这个赶集卖年货的主意,实在太绝啦!”

车老板子戴着大狗皮帽子,脸上挡得严严实实,就剩下一张大嘴在那哈哈笑。

这是尝到赚钱的滋味了。

刘青山跟着他们一起进了队部,这伙人要先进行对账,然后才各回各家。

反正赶集有待遇,中午可以垫吧一口,要不然,肚子里越没食儿,身上就越冷。

等他们算完账,今天一共卖了五百多块钱,利润将近一半。

这就不少了,算下来,这二十多天,能有好几千的收入,难怪大伙这么积极呢。

“老板叔,明天是哪的集市,俺们也去转转。”

这个倒不是刘青山喜欢凑热闹,主要是他要用吉普车拉着家人去逛逛集市,尤其是老四老五,小娃子,就盼着赶集呢。

“明天就是咱们自己公社的,坐爬犁就去了。”

老板叔回了一句,然后又想起几件事,就跟刘青山念叨:

“水库买鱼的款子,已经还上了,这些鱼,还了一万块贷款,还有不到二百块的利息,还剩下一千五百多块钱呢。”

这应该是夹皮沟成立合作社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

还完贷款,大伙身上仿佛去了一座泰山,轻装上阵,干劲更足。

正聊着呢,老支书和张队长他们也都来了,大伙都惦记着每天赶集的收入呢。

人都凑齐了,正好把年前几项主要工作安排一下。

老支书掏出一个小本本,戴上老花镜:“青山啊,你回来的正好,咱们第二茬蔬菜,人家啥时候来拉啊?”

“定下的腊月二十四到,连夜装车。”

刘青山都跟郝科长那边约好了,因为他在谈判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于公于私,汽车厂方面都会大力支持。

老支书点点头,又瞧瞧小本本:“是不是连猪肉都一起拉回去?”

过年前,猪场的育肥猪,终于可以出栏了,这也将会是合作社的又一项大收入。

“没错,今个儿都腊月十九,也没几天了,二百头大肥猪呢,咱们能杀过来不?”

各家杀一头年猪,还要忙活一小天呢,别说杀这么多了。

张队长乐呵呵地接过话茬:

“就下刀子这活儿,别人干不了,得大帅上阵,剩下的,大伙都能对付拾掇,咱们人多,多分出几伙儿,怎么也能赶出来。”

张大帅也在这呢,闻言哈哈大笑:“俺这活最轻省,你们把二百头猪都排好喽,俺一走一过,一刀一个,全部带走!”

说完看到张杆子也在那跟着嘿嘿笑,张大帅也朝张杆子比划了一下:

“杆子,到时候你躲远点,俺万一杀红了眼,连你也捅喽。”

“张大帅,俺们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伺候出来的大肥猪,全叫你宰了,俺今天跟你拼了,为俺那些弟兄们报仇!

张杆子也撸起袖子,摆出一副玩命的架势,惹得大伙直乐。

虽说张杆子这话是带着开玩笑的成分,不过呢,也代表着他一部分心声:

天天跟那些猪摸爬滚打的,能一点感情没有吗?

张队长拍拍张杆子的肩膀:“杆子确实辛苦啦,这么着吧,到时候,多分给你两扇板油和一副头蹄下水,叫你过个肥年。

之所以要自己杀猪,不就是为了能剩点这些零碎嘛。

板油就不说了,绝对是抢手货,谁家冬天都要熬一坛子,然后吃一年。

猪头,四只猪蹄,一根猪尾巴,这些加起来,也有将近二十斤,到时候,一家分一套,大人小孩都能解解馋。

还有心肝肺肠肚,这个合起来叫做一副灯笼挂,好好拾掇拾掇,也都是好东西。

张杆子一听,顿时乐得眉开眼笑:“这么多好东西,俺老哥一个,还不得吃到二月二去,正好啃完猪爪。”

“对,你那正好跟猪八戒啃猪爪一样,都是自残骨肉。”

车老板子又开始拿张杆子开涮。

张杆子也不是好惹的:“信不信俺现在就领着俺那群弟兄们,把你家房子拱倒。”

说完还一挥手,仿佛指挥千军万马一般,嘴里大吼一声:

“弟兄们,冲啊!”

嘻嘻哈哈的,就把几件大事确定下来,赶集的人这才回家吃饭,剩下的,多数都往刘士奎家溜达,惦记着看电视呢。

第二天,天还没亮,刘青山就出发上山,一路小跑,轻快地在雪地里奔驰着。

经过这几个月的习武,他明显能够感觉到,身体素质大大增强。

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也就半个小时稍微多一点,就到达了师父的木屋。

刘青山把手里的盒子交给哑巴爷爷,这是一台收音机,是他特意孝敬师父的。

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收音机,上了电池,教师父学会调台。

听到电匣子里面传出播音员播报新闻的声音,哑巴爷爷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慈爱。

在山上跟着师父练完拳,刘青山就下山回家,今天,要带着家人去赶集。

吃早饭的时候一张罗,可不不得了,除了大姐大姐夫,剩下的人,都张罗着要去。

就连爷爷奶奶和王教授王奶奶,都兴致勃勃地说要去溜达一圈。

好吧,这么多人,吉普车是肯定坐不下了,那就赶一辆大马车算了。

到老板叔家里,把他家的大马车套上,刘士奎掌鞭,满满坐了一大车人,浩浩荡荡,直奔青山公社。

马车后面,还拴了一个小爬犁,距离爬犁几米远,四凤儿和五凤儿两个小家伙,就美滋滋地坐在小爬犁上。

嘴里还哼唱着杨红缨教给他们的歌曲:“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

欢快的童声,划破冰天雪地,还真挺应景。

今天这一路上,景色也格外美丽,昨晚上下了树挂,整个世界,都变成一片银白,宛如冰雪世界。

树挂是当地很奇特的一种自然现象,学名叫雾凇。

这是因为冬季里气温忽然回暖,空气湿度大,空气中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凝结。

尤其是树枝上,都挂着厚厚的一层,足有一厘米厚,宛如玉树琼花,所以叫老百姓管这个才叫树挂的。

“老四老五,快看,天上有飞机!”

刘青山猛的吆喝一声,后面那俩小的,就仰头观看。

只见刘青山嘿嘿一声坏笑,抢过爷爷的大鞭子,猛的往头顶一甩。

正上方有一棵大树伸过来的大树枝,被鞭子抽动,哗的一下,满树的树挂,就跟瀑布一般,倾泻而下。

“呀!”

两个小家伙差点被淋成了雪人。

气得她们不依不饶,非得拉着大哥,在一棵小树下面罚站,然后,小老四飞起一脚,踹在树干上。

哗哗哗,又是一道瀑布下来,把刘青山也变成大雪人。

可惜两个小丫头太笨,没跑出树挂的覆盖范围,又跟着淋了一次。

马车上的人们,瞧得哈哈直笑。

王教授满眼都是羡慕:“士奎啊,我都有点嫉妒你喽,我那几个孩子,都在外地,今年过年都打电话,说不回来喽。”

“老王,那就在咱们这儿过年。”

刘士奎出言邀请,

王教授哈哈大笑:“那就说定了,还是农村过年热闹。”

一路欢欢乐乐,很快就来到公社,把马车拴在兽医院的当院,扔给拉车的大马一个草口袋,叫它慢慢嚼着里面的谷草,剩下的人,就直奔供销社那边。

毕竟老老小小的,坐了半天马车,刘青山先叫大伙去供销社屋里暖和暖和。

供销社里,都快满员了,仿佛十里八村的人们,都汇聚在这里似的。

不论是布匹组还是鞋帽组,还是文化组,哪哪都是人挤人。

见此情景,王教授也颇有感触:“大伙手里都有了闲钱,购买力自然就上来了,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好啊。”

刘青山也点点头:诚然,在这个阶段,大包干确实体现了他的优越性,也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的干劲儿。

“哥,买年画!”

小老四仰着小脸,用手指着悬挂在柜台上面的一排排年画。

做样品展示的年画都别在铁丝上,五颜六色,上面都有编号,挑选好了,到柜台上就直接报出编号,然后售货员就给你开票。

“年画咱们自己就卖,不用在这买的。”

刘青山也瞧了瞧,供销社的年画,还没他们进的丰富呢。

“三凤,要不买点五彩纸和大红纸吧,还要写对联扎灯笼呢。”

二姐刘银凤手巧,年年糊灯笼的活儿,都归她。

刘青山又摆摆手:“这些咱们也都有,连糊墙的报纸都有,不用在供销社买。”

“给二娘扯布,做新衣服。”

山杏从兜里掏出几块钱,小丫头,竟然没把钱全都放小猪储钱罐子里,还留着私房钱呢。

孩子的心意,叫旁边的林芝也有些感动,

她轻轻拍拍山杏的小脑瓜:“五凤儿,二娘都在咱们村的赶集队那里,买了好几丈布料呢,每个人都做一套新衣服。”

小老四这回算是听明白了,歪着小脑瓜看着刘青山:“哥,咱们那啥都有,还在供销社里干啥呀?”

大人们听了,也都不觉莞尔。

刘青山朝着副食组那边一指:“咱们还得买糖块儿呢。”

“买糖喽,买糖喽。”

两个小家伙嘴里欢呼着,率先向那边挤过去。

春节未至,但是过年的气氛,却在小娃娃们的欢呼声中,率先感受到了。

刘青山也不由得翘起嘴角,轻声念叨着:

“那时的我们很穷,但那时的我们很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