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这帮债主,还真得伺候好喽

海边一日游,叫刘青山更加意识到,这片原生态的领地,是多么难得。

所以在今后的几天,他也没闲着,都泡在自治区的办公楼里,和那些负责森林、土地、海洋资源的官员们,一起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首先那些国际公约必须要遵守,比如各种海洋资源捕捞量的配额,必须严格遵守。

同时也要严厉打击偷猎现象,就像在大马哈鱼的繁殖季节,肯定有人受到利益驱使,大肆捕捞。

要说捕捞大马哈鱼,是真的没难度,随便找个连通大海的溪流,插好渔网,那些洄游的大马哈鱼,就会自入罗网。

这种行径,破坏力还是非常大的,必须严厉打击。

好在东方自治区初创,派来不少战士,在巡逻的过程中,还真逮住几伙偷猎者。

其中大多是原住民,以前估计就干过这事。

最令刘青山气愤的是,竟然还有新近移民过来的一伙人,也加入到偷猎的队伍之中。

这种人,必须清除,直接遣送原籍,然后再进行法律制裁。

刘青山也联系国内的海洋鱼类研究机构,着手建立大马哈鱼繁殖基地的事情。

不要以为这件事是白干,人家北太平洋洄游鱼类组织,就是按照你投放鱼苗的数量,来发放捕捞配额的。

这个比较讲理:你投放的越多,给你的捕捞量也就越大。

放牧海洋,绝对是最合算的,放出去养三五年,回来的时候,就长大了。

当然了,放出去的鱼苗,存活率不足千分之一,但是架不住量大啊,每年各国放出去的鱼苗,就有几十亿尾。

刘青山准备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因为国内对海鱼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就像大马哈鱼,前些年还挺多,现在越来越少,到几十年后,每年就能捞上来一万多尾,这么一点点,啥也不好干。

至于怎么检测你放了多少尾鱼苗,这个也难不倒专家,人家专门有一种方法。

不同繁育基地培育的鱼苗,因为水温的不同,身体都有细微的差距,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标记。

每年,洄游鱼类组织都会在不同的监测点进行捕捞,然后根据捕捞上来的大马哈鱼的标记,确定是属于哪里放养的,然后以此来发放捕捞配额。

国内就是因为没有相关的规定,导致大马哈鱼过度捕捞,迅速减产,产量不足原来的百分之一,可见到了多么恶劣的程度。

刘青山准备把这项产业重新发展起来,到时候,就可以在海洋里面捕捞大马哈鱼。

为什么不是在它们产卵的时候捕捞呢,这也是有原因的,除非是为了获得鱼籽。

因为大马哈鱼从海水洄游到澹水之后,因为不适应水中盐分的变化,基本上就停止进食,靠的都是消耗体内积累的能量,所以母鱼产卵之后,才会死去。

而能量消耗太大的话,鱼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都会直线下降。

结果刘青山一联系才发现,国内竟然没有开展大马哈鱼人工繁殖这个项目,他根本就请不到人。

在这方面,显然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可能还有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那造成的结果自然是涸泽而渔。

刘青山没法子,只能联系外国的专家。

还好,毛子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尤其是在库页岛那边的鄂霍次克海,是大马哈鱼的主产区,也有大量的繁育站。

挖墙脚的事情,刘青山最擅长了,尤其是毛子那边,他从来都不手软。

而且毛子那边现在正是最困难的时候,这也极大地方便刘青山招兵买马。

很快就联系到了好几个团队,一共五六十名专家,来到海参崴,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

这边待遇好啊,尤其是这位芒廷先生,更是出手大方,在毛子那边都出了名的,已经形成良好的口碑。

刘青山也颇有些无奈:当介绍人也需要口碑吗?

五六十名毛子,再配上十倍的自己人,基本就能把繁育大马哈鱼的事情搞起来。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对东方自治区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除了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之外,刘青山还为东方自治区,拟定了更加严格的资源和动物保护法。

好不容易收回来一块没被破坏的地方,刘青山可不想再走那种“以资源换发展”的老路。

事实证明,那种发展模式,是比较低端的。

果不其然,就在刘青山忙着立法的时候,就有人找上门来。

是国内某部的官员,陪同着一伙岛国客商,前来考察,这伙岛国人是农林水产省的,规格还挺高。

刘青山又不是官方的人,自然不负责接待。

不过在郑红旗和对方会晤之后,还是把消息告诉刘青山,原来对方是来考察森林资源的,想从这边大量进口木材。

“叫他们有多远滚多远。”刘青山不由火大,我这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森林覆盖率,放眼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你跑来搞破坏?

郑红旗笑道:“我已经委婉地拒绝了他们,毕竟有国内的李副部长陪同。”

“咱们这边,不用惯着他们。”刘青山虽然能理解郑红旗的做法,但还是觉得态度不够强硬。

结果第二天,那位李副部长就找到刘青山头上,然后表示:这件事是上面的统一决定,希望青山同志,能支持国家建设。

刘青山也不客气,直接拂袖而去,临走前还扔下一句话:“国家建设,不是用破坏生态资源来作为代价的,以后少打这种主意。”

气得李副部长想骂娘:全国一盘棋,你们这里,难道就不归上面管吗?

于是急火火地往国内打电话,并且添油加醋一番,把刘青山说的好像不服天朝管一般。

结果就是,李副部长,第二天就灰熘熘地被召回首都。

这件事,在小范围内迅速流传,叫那些想要打东方自治区歪主意的人,都收了心思。

他们意识到:东方自治区这块肉,不是谁都能来吃上一口的。

而岛国农林水产省的官员也铩羽而归,他们并不清楚这里边的内幕,要是知道刘青山就是东方自治区的实际拥有者,他们根本就不敢来。

芒廷先生的名号,在岛国还是比较响亮的,光占便宜不吃亏。

其实对真正的朋友,刘青山还是非常欢迎的,比如说崔敏浩这位老友。

崔敏浩前来拜访,一来是为了向刘青山表示祝贺,二来也是洽谈生意。

东方自治区这边,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也非常适合人参的生长,所以崔敏浩想要扩大在种植人参方面的合作。

这一点,和刘青山一拍即合,就算崔敏浩不来,他还准备打电话商量这事呢。

他当然不会去干毁林种参这种事情,但是在森林的边缘地区,开垦参园这种事情,还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刘青山还给崔敏浩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东方自治区,虽然耕地面积不多,但是土壤肥沃,而且水系发达,所以比较适合种植水稻。

刘青山在农业上的计划就是改造一部分旱田,变成水田,然后种植优质水稻来出口。

崔敏浩也欣然应允:将会全力收购刘青山这边出产的水稻。

这也是刘青山在农业产业上面的一项调整,至此,对东方自治区的短期规划,也就基本告一段落,刘青山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了。

这段时间,家人们也在这边住得舒服,尤其是小娃子,都快玩疯了。

刘青山回到招待所的时候,觉得是不是有必要在这里建一栋别墅,每年都叫家人过来住上一段时间。

“爸爸,喝蜂蜜水!”看到刘青山进门,小鹿鹿立刻递过来一杯蜂蜜水。

刘青山尝了一口,也忍不住大赞:“真甜啊!”

这边的蜂蜜,品质真是没得说,现在正是割蜜的季节,马上就会有大量的蜂蜜上市。

这边的蜂蜜,属于纯天然无污染的分泌,而且每年只割一茬,属于天然成熟蜜,品质极高。

特点是黏稠,高甜,不易发酵,被称为蜂蜜中的极品。

至于销路,刘青山都联系好了:是石油国的那些土豪,那边的人,喜欢吃蜂蜜。

最关键的是,人家不差钱啊,直接通过龙腾国际贸易公司,把蜂蜜运过去出售,就是一笔大收入。

东方自治区的蜂蜜产量,每年超过五百多吨,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这是一项甜蜜的事业,所以刘青山很重视。

不为别的,自家闺女这么爱吃,那当然要大力发展这项产业。

“小孩子要少吃甜食。”吴桐嘴里还一个劲叮嘱,然后就被小六子纠正道:“蜂蜜和糖不一样,每天喝一点,对身体有好处的。”

医生的话,那是必须听的,吴桐也给自己倒了一杯蜂蜜水,笑吟吟地喝着。

那甜美的味道,就像这甜蜜的生活。

刘青山也有点想笑,还真的很少有人能拒绝这种甜蜜的诱惑。

正这个时候,小老四跑来叫他去接电话。

电话是霍老大打来的,说是他们已经到了首都,明天就飞过来,叫刘青山这边好好安排,他们要去森林里好好游玩。

撂下电话,刘青山嘴角也露出微笑:这帮债主,还真得伺候好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