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头相亲

你好,1983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头相亲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三凤儿,你们说啥呢,这么高兴?”

刘金凤来到跟前,她怀里抱着些买回来的药,是掺到鸡饲料里的药面儿。

刘青山朝大姐眨眨眼:“正说万元户的事儿呢。”

万元户这个话题,刘金凤也非常感兴趣:“那咱们公社,拢共有几个万元户,都是谁呀?”

得益于上边的宣传,万元户就是勤劳致富的代名词,是十分光荣的,所以刘金凤也满眼都是羡慕。

“别人不知道,俺就知道其中有一位是刘金凤同志。”

刘青山一本正经地说道。

刘金凤一愣,然后笑道:“这么巧,还有跟我重名的,跟我说说,人家是怎么致富的,我也学习学习。”

旁边的孙书记终于忍不住了,大笑着说道:“这位刘金凤同志,就是你呀!”

我?刘金凤一惊,怀里的药包都掉到地上,还好不是玻璃瓶的,不然就碎了。

她也顾不得了,连连摆手:“我怎么能是万元户呢,我不行,还差得远呢。”

孙书记一听也急了:“怎么不行,金凤同志,我们上次都参观了你家的养鸡场,规模可不小,现在应该产蛋了吧?”

这时候,小老四开始助攻:“嗯嗯,今天早上我们还吃鸡蛋了呢,可香啦!”

然后她又一本正经地仰着小脸,望着孙书记:“我和山杏也开始攒钱啦,也争取成为万元户。”

“好,有志气。”

孙书记忍住笑,拍拍她们两个小不点的帽子,然后说道:“金凤同志,我给你算一笔账,你家的蛋鸡,一只鸡一年能产三百个鸡蛋吧?”

看到刘金凤点头,他就继续说道:“每只鸡蛋,按照八分钱算,一只鸡,一年就能获利二十四块钱,你养了好几百只鸡,那收入肯定超过一万元。”

刘金凤都被绕糊涂了,一个劲点头,旁边的刘青山则努力忍住不笑:账不是这么算的,里面还有成本跟着呢。

不过呢,万元户的概念好像就是年收入过万,没提支出的事儿。

等孙书记说完,刘金凤终于也反应过来:“孙书记,我养的鸡才开始下蛋,就算按照你这个算法,那我也得明年才能达标吧?”

这时候的人都实在,可不会见到好处就上。

孙书记也被说得一愣:这些日子,天天帮那些申报万元户的人算账,把自己都算蒙了。

于是他摆摆手:“刘金凤同志,你养鸡致富的事迹,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值得广大妇女同志学习嘛。”

说着,孙书记抬手指了指那辆吉普车:“至于够不够的问题,你就不用管了,青山说要把这辆吉普车落到你的名下,怎么算都是超标的。”

他还伸手拍拍刘青山的肩膀:“到时候,青山是劳模,金凤你是万元户,咱们青山乡,就指望你们姐俩争光呢。”

在回去的路上,坐在车里的刘金凤还有点晕晕乎乎的:这咋一下子就成万元户了呢,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啊?

她越想越不对劲,朝前面开车的刘青山喊:“三凤儿,你说这不是骗人吗,我不干!”

“骗啥人啦,咱家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录音机这些不算钱啊,更不用说还有两辆车呢。”

刘青山帮着大姐进行心理建设:首先自己得有自信嘛。

“那些都是你得的。”

刘金凤还是拎得清的。

“俺的还不就是你们的,反正都是一家人。”

刘青山觉得,给大姐弄个勤劳致富带头人的荣誉也不错,这不仅仅是代表着刘金凤一个人,也是整个夹皮沟的代表。

比如在万元户发言的时候,可以讲讲怎么养殖蛋鸡,怎么种植大棚,这些都是很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

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可操作性也强,总比买了一辆大解放跑运输,一年赚一万块这种事例强。

普通的农民,谁家能买得起大解放?

可是养鸡种大棚就不同了,规模可大可小,只要肯干,就肯定就能有收获。

听刘青山解释完,刘金凤心里坦然多了,还美滋滋地想着:等文学回来,叫他帮着好好写写发言稿。

等回到村里,刘青山把这件事先向老支书进行汇报,把支书爷爷也高兴坏了:

夹皮沟又出劳模,又出万元户,他这个当支书的,脸上都有光。

等吃过晚饭,一到六点,哗啦一下,村里的小娃娃就像从地上冒出来似的,全都冲进刘士奎家。

可惜,什么大风车七巧板这类节目现在还没有呢,要不然,小娃子们肯定更加疯狂。

刘青山正在这帮着维持秩序呢,就被大头和二彪子给招呼到外面。

“啥事啊,还不能在屋里说?”

刘青山疑惑地打量着两个人,他看到二彪子一脸坏笑,而大头则吭哧吭哧的,一张脸涨得通红。

“大头,俺猜猜,是不是这几天有人给你介绍对象啦?”

刘青山就猜肯定是大头的事,于是就忍不住想要逗逗这个好伙伴。

“三凤儿,你都知道啦?”

大头终于开口说话,这下倒把刘青山给惊到:这都能蒙对?

算起来,大头比刘青山还要大一岁呢,再过年就十八岁,农村结婚都早,也该到了订婚的年龄。

“大头,哪个村的姑娘,要不要俺和二彪子先帮你相看相看,要是长相不过关,品行不过关,那可不行!”

刘青山知道大头的性子,不善言辞,啥话都喜欢憋在心里,这要是找个不贤惠的,瞧着以后生闷气吧。

二彪子立刻叭叭叭地开讲:“是守林大队的,就是那位老刘书记的孙女,上中学跟咱们都是一届的,不在一个班,叫刘文静,三凤儿你想起来没?”

这么一说,刘青山还真没啥印象,主要是年头太久了。

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放暑假,所以根本就没啥交集。

瞧他苦思冥想的模样,二彪子又嘿嘿笑了。

“就是长得挺俊的那个,眼睛特别大,俺打听几个她的同班同学,都说文文静静的,一点也不疯张。”

看样子二彪子也是用心了,整体看还不错,但是刘青山觉得,最好再看看本人,凭借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看人还是比较准的。

他正琢磨着呢,就听大头又说:“明天要去守林大队相门户,俺爹说,叫你明天拉着俺们跑一趟。”

原来是为了这事啊,那还用说,正好帮着小伙伴掌掌眼。

等到第二天,刘青山从山里回来,吃过早饭,就开着吉普车,到张队长家接人。

队长叔,队长婶子,大头,再加上村里的媒婆张三奶奶,满满当当拉了一车人,直奔守林大队。

“还是这车好,坐着又稳当,还一点不冷。”

张三奶奶有点神神叨叨的,据说年轻的时候还会跳大神,后来管得严,就改行当媒婆,跑腿学舌的。

这个当然也不白跑,说成一门亲事,一般主家都会感谢她一只大公鸡和几块钱。

逢年过节的,还得拿着礼物去感谢媒人,所以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夸了几句之后,三奶奶又说:“青山啊,你相中谁家的姑娘,三奶奶帮你保媒,就你这小吉普开到家门口,直接把姑娘拉走,人家肯定都乐意。”

刘青山听了连连摇头:“俺还上学呢,这事不急。”

大头也听得嘿嘿乐,他今天也捯饬了一番,穿了一身中山装,脚上蹬着一双大皮鞋。

小伙子憨憨厚厚的,一瞧就是本分人家的老实孩子。

去守林大队,不用经过公社,直接有一条土路相连,冬天的时候,道上一层冰雪,压得比较平整。

一路向东,基本上就是顺着山脚下行驶,跑了四十多分钟,就望见山坡下的一个小村子。

和夹皮沟一样,因为守着大山,地广人稀,所以一个大队就是一个自然屯,没有分出来其他小队。

吉普车一进村,立刻就有不少小娃子,车前车后乱跑,刘青山只得放慢车速,免得这帮小家伙自个撞车上。

“就是前面那家,瞧瞧大砖房多气派,咱们夹皮沟,可还是一座砖房都没有呢。”

张三奶奶嘴里叨咕着,语气里面满满都是羡慕。

刘青山一边靠边停车,一边笑道:“以后咱们夹皮沟,肯定比这更好,咱们直接盖二层小楼,家家户户都一样。”

“那敢情好,希望我这老婆子,能活到那一天。”

三奶奶也咧嘴笑了,露出好几个豁牙子。

刘青山信心十足:“三奶奶,您放心吧,肯定叫您住上。”

等他们下了车,已经有好几个人迎出来,刘青山就认识那位老刘书记。

还有一对中年夫妇,站在刘书记身后,再后面,还有一些男男女女,应该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啥的。

这时候,就该三奶奶大显身手了,她先是把双方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就被老刘书记一家人,让进屋里。

刘青山今天的身份就是司机兼观察员,所以就一直溜边,不过他也注意到,不少人都盯着他那辆吉普车看呢。

进到屋里,寒暄落座,递上烟卷和烟笸箩,然后老刘书记就张罗开了:“丫头们呢,来客了,也不知道给倒茶。”

“文静,文娟,出来招待客人!”

他身边的老儿子刘斌,就朝西屋吆喝一声,然后就有两个姑娘撩开绣花的门帘,迈步走了进来。

一瞧见前面那个梳着大辫子、微微低头的姑娘,刘青山的脑子里终于回想起来,记忆中,确实是个安安静静的姑娘。

而且这姑娘的身材也不错,虽然穿得比较厚,但是依旧可以瞧出来一些。

再仔细瞧瞧面相,刘青山心里也就有谱了:是个有福气的。

“瞧瞧这姑娘,长得多俊啊。”

三奶奶嘴里夸着,然后给介绍:“这是你张叔,张婶,这是他家的大……大号叫张劲松。”

叫习惯了,差点把大头这个小名儿叫出来。

幸亏是老媒婆了,经验丰富,直接给顺了下来。

“叔婶儿,你们喝水。”

刘文静倒了几碗水,逐一地端过去,她的脸微微有些发红,垂着眼睑。

但是刘青山还是注意到,她撩起眼皮儿,偷偷瞄了大头一眼,然后脸就更红了。

更让刘青山哭笑不得的是,大头这家伙,在人家给他递水的整个过程中,都垂着脑袋,愣是没敢瞧姑娘一眼。

整张脸那叫一个红啊,就跟大红布似的,比人家姑娘脸还红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