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你好,1983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也要个储钱罐

你好,1983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也要个储钱罐

作者:隐为者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1-22 03:02:14 来源:笔趣阁

生产队的队部里,老板叔继续唱名:“大张罗。”

“来了来了。”

大张罗也喜滋滋地挤到前面。

车老板子瞥了他一眼,戏谑地说道:“大张罗,你行不行呀,可别像张杆子刚才似的,一高兴也发疯,俺可告诉你,你的钱可比他还多呢,发起疯来肯定更严重。”

大张罗也非常配合地一拍胸脯:“你放心,俺挺得住,绝对不会被金钱击倒!”

在大伙的嘻嘻哈哈声中,大张罗领了一百四十五块钱,这个平时喜欢嘻嘻哈哈的汉子,也忽然变得沉默了。

翻来覆去把手里的票子数了好几遍,能说会道的大张罗,张嘴想说话,却哽咽难言。

最后,他干脆举起手中的钞票,使劲在空中挥舞一下:

“以前咱们是苦哈哈,穷欢乐,这回,日子总算是有奔头啦!”

“对,有奔头啦!”

周围的人们,也纷纷挥舞手臂,出言响应。

而刘青山则抓住这个瞬间,摁下了照相机的快门儿。

这些人们勤劳而朴实,能够吃苦耐劳,缺少的,就是能够给他们领路的人而已。

一家一户的,陆陆续续都发到了钱,数量大多都在一百二十块到一百五十块之间。

家里劳动力多的,大棚蔬菜产量高的,就能多分一点。

最少的人则是哑巴爷爷,才得了不到四十块钱。

要不是仗着入股资金多一些,还真分不到啥钱,因为他在山上,大棚的营生,根本就一手没伸。

刘青山乐呵呵地把师父的钱帮着领了,他知道,哑巴爷爷根本就没有钱的概念。

等分得差不多了,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村里的小学都放学了,看到这边围着人,不少小娃子也都凑了过来。

然后又赶紧往家跑,孩子们也知道:家里有钱,就能做一套新衣服,过年能多放几挂小鞭儿。

“杨老师,正好你过来了,快点领钱!”

看到杨红缨的身影,张队长连忙吆喝。

“啊,还有我的?”

杨红缨也有点发愣。

张队长乐呵呵地点点头:“杨老师,你户口虽然没落到咱们夹皮沟,但你只要在咱们夹皮沟一天,就是合作社的一员,这个叫……叫什么来着?”

刘青山在一旁补充:“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俺老姐这个叫知识入股。”

这一刻,性子刚强的杨红缨,眼圈都有点发红,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这份浓浓的乡情。

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她真正将自己视为夹皮沟的一员。

杨红缨最后得到的钱并不多,跟哑巴爷爷差不多,但是不在于钱多钱少,关键是代表着的那种认可。

“那这些钱我先拿着,正好年末了,邮局开始订购报刊杂志,我就用这笔钱,给孩子们订阅一些儿童读物好了。”

杨红缨很是爽快地接过钱,然后就制定好了花钱计划。

这个时代,最好的儿童刊物,就属《儿童时代》和《儿童文学》,至于报纸,就订一份《中国少年报》吧。

一听说老师要订刊物,后面跟着的小老四和山杏立刻都眉开眼笑。

尤其是山杏,小家伙最喜欢安安静静坐在那看书啦。

看到这一幕,刘青山心里不免有些自责:自己这个当哥哥的,还真是太粗心了,光顾着改善家里的物质生活,忘了还有精神食粮呢。

“正好山杏也在,快点过来领钱。”

老板叔这会儿终于清闲下来,嘴里招呼着山杏。

“我?”

山杏的小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有些诧异。

“哎呀,快去啦!”

小老四不由分说,拽着山杏走过去,然后还仰着头问:“老板叔叔,我有没有呀?”

“你也有,一会叫你哥一起领回去。”

老板叔逗了小老四一句,然后就把钱递给山杏,两张拾元的,一张伍元的,还有一张五角的:“一共是二十五块五。”

这笔钱,其实是在钱玉珍名下的,只有资金和土地入股,要知道,当初刘青山可是帮山杏掏了一百八十块的。

只是因为没有劳动力,大棚也都是别人给种的,所以数额比较少。

但是对于山杏一个还不到七岁的小娃娃来说,可就一点不少了,没瞧见,旁边的老四,眼睛都直了吗?

“哥,给你钱。”

山杏将手里的四张钞票,伸到刘青山眼前。

刘青山摸摸她的小脑瓜:“五凤儿,这钱你自己存着,等哪天哥去县里,给你买一个大白猪的储钱罐,等你把储钱罐装满,就可以找你娘去啦!”

“真哒!”

山杏大叫一声,然后就扑进刘青山怀里,两个瘦弱的小肩膀,急速起伏着。

她不知道,哥哥是怎么知道她的心事的,她从来都没对任何人说起过,包括最好的小姐妹四凤儿。

但是她知道,哥哥是关心她的人,这就足够了。

刘青山也用手轻轻拍打着山杏的后背,这个小家伙太内向,什么事儿都藏在心里,要不是经常说梦话的时候,说到这事儿,他又怎么会知道呢?

虽然林芝对待山杏,跟亲生闺女一样,大姐她们,也把山杏当成亲姊妹。

可是在山杏心里,永远都有亲娘的影子。

“五凤儿,以后有事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记着跟哥说!”

刘青山嘴里安慰着,山杏哇的一声,终于哭出声来。

屋子里的人也不免一阵叹息,杨红缨过来,掏出手绢,帮着小丫头擦眼泪,不知道怎么搞的,她竟然觉得,和山杏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

然后她就听到刘青山的声音继续说着:“咱家山杏还是小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就跟你老姐一样。”

我是这样的吗?

杨红缨拧眉瞪眼的,伸手要去拧刘青山的耳朵,可惜人家早就吱溜一下,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哥,我也要个储钱罐。”

老四迈着小短腿,从后面追上去。

扑哧,山杏也忍不住笑了,脸上还带着点点泪珠。

刘青山扛着小老四,前脚刚进院,就看到后面杨红缨也背着山杏进来了,于是一起进屋。

杨红缨当然不会没完没了,她知道刘青山是逗山杏开心呢,所以就配合了一下而已。

进屋之后,刘青山掏出来一沓钱,交给母亲,虽然他是掌柜的,但钱还是由林芝经管。

“二百三十块钱,这么多,不会算错了吧?”

林芝数了一遍钱,抬起头,用手指勾勾头发,诧异地望着儿子。

刘青山嘴里嘿嘿两声:“妈,没错,咱们家的分红,是村里最多的。”

大姐刘金凤也上前帮腔:“那当然喽,入股的时候,咱家拿了一千块呢。”

“对,投入越多,收益越大。”

刘青山看到母亲眼角的笑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二娘,这是我分的钱,你先替我收着,等大哥买了储钱罐,再装里面。”

山杏也把自己那份钱递过去,林芝更开心了,贴贴山杏的小脸蛋。

小老四也不依,嚷着要储钱罐,刘青山忍不住想逗逗她:“你有钱吗?”

“当然有啦!”

老四在兜里摸了半天,然后摸出来两个五分的钢镚,捏在手上摇晃。

“瞧不出来,还是小富翁,那也给你买一个。”

刘青山扒拉了一下她的天线辫子,这时候兜里揣一毛钱的小孩儿,还真不多。

看着老四晃悠悠的小辫子,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我上次拿回来的电视,看上了吗?”

电视同样放在爷爷家,刘青山能过预见到,肯定是个招人的玩意,放在家里,会影响母亲和大姐休息,影响老四老五学习的。

至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觉本来就少,也喜欢热闹,正好合适。

老四抢着举起小手:“看了看了,可是电视里天天下雪花,什么都看不见。”

刘金凤也笑着补充:“红缨说,是信号不好,需要竖天线,没人会弄,就等你回来呢。”

合着买回来好几天,还没看上呢。

想想也是,电视机算是屋子里最值钱的东西了,谁也不敢瞎捅咕。

等吃过晚饭,刘青山就去爷爷家,看到电视摆在柜盖上,上面蒙着一个绣花的罩子,绣着一朵艳丽的牡丹。

拿下罩子,显出来的是一辆14寸的黑白电视机,北京牌的,实际却是天津产的。

整个电视机前凸后翘,显得十分笨重,但是价格却让当时绝大部分家庭买不起。

四百多块,已经是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了。

而且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因为当时电视机产量有限,供不应求,想搞一张电视机票,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电视机右上角,有两个调台的旋转按钮,用手一拧,上面那个便发出咔咔的脆响。

抚摸着电视机的屏幕,刘青山满脸都是怀念,因为后来,爷爷家里买的第一台电视机,就跟这个一模一样。

那是他从城里买的二手货,可那时,爷爷的眼睛已经彻底看不见了。

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爷爷坐在电视机前面,然后歪着头听新闻联播。

想着想着,他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回头望望坐在炕沿上的爷爷,正好看到爷爷慈爱的目光也向他望来,嘴里还开着玩笑:

“三凤儿,你买的电视机还不如收音机呢,看不到人儿,听不见声儿,里面整天下雪花,要是到了夏天,会不会下雨啊?”

刘青山悄悄抹了一下眼睛:“爷,俺这就把天线杆竖起来,保准您一会就看得真真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