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98章 师徒联手

大宋将门 第698章 师徒联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宁安回京,享受了超规格的接待,太子郊迎30里,亲自牵马坠蹬,把王宁安迎入京城。

“父皇原来说要亲自迎接先生,奈何入秋之后,父皇腿疾加重,不良于行,只能让弟子代劳。”

赵曙替老爹去了一趟西北,当宋军扳回一局之后,他就提前回到了京城。

如果他不回来,那也不好看,总不能王宁安回京折腾,把太子留在西北,难不成要拿赵曙当人质吗?

不得不说,王宁安比往常小心了许多。

听说赵祯腿脚不便,王宁安心头不停坠落,离京之前,就知道赵大叔身体不好,估计要比当时还严重许多……

王宁安猜测着,随着赵曙进宫,面见皇帝。

等到真正看到赵祯的时候,王宁安吓了一跳!

这还是赵大叔吗?

以前赵祯身体虽然不好,但是还是很富态的,脸色红润,透着光彩。这一次赵祯脸色蜡黄,腮帮子缩进去,太阳穴深陷,眼圈很深,鬓角居然爬上了几块老年斑,比之前至少老了十几岁……哪怕不懂医术,光是从面相来看,赵大叔的日子也不多了。

见王宁安来了,赵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他让赵曙把自己扶起来。

“景平,朕是不是很难看?”

王宁安慌忙施礼,“陛下天人之表,日月之姿!”

“哈哈哈,景平还是这么会说话。”赵祯笑呵呵让人搬来椅子,请王宁安坐在了床边,他上下打量王宁安,发现他也是瘦了一圈,难掩疲惫之色。

“景平,仗打得很艰难?”

“回陛下,眼下都稳住了,不必忧心。”王宁安道:“西夏和我们能动用的人马差不多,上次围歼大宋的十万人马,他们也损失了一些,加上龙州消灭的三万,西夏差不多失去了5万人。西夏不比大宋,他们补充人马艰难,且后勤有限,至少在三个月之内,无力进犯横山。”

赵祯听完,点了点头,又忍不住叹道:“虽然横山一线保住了,可是进军河西走廊的时间就拖延了,说到底,还是朕的错啊!”

“陛下不必介怀,臣得到了消息,东平郡王他们已经打赢了喀喇汗国。当初要攻击河西走廊,是为了保全西域。如今西域能打赢,晚一些经营河西走廊,也是不碍的。”

“不!”

赵祯摇了摇头,“西域那边,为了打赢这一仗,可是把博斯腾湖都给掘了,西域水脉大乱,如果稍有差池,蒲昌海都有可能干涸……代价太大了!”

王宁安听完之后,也是目瞪口呆。

他当然知道慕容轻尘胆子大,什么都敢干,只是想不到,他竟然疯癫到了这个地步!连博斯腾湖都敢挖开!

那可是西域东边唯二的两个大湖,他疯了不成?

王宁安稍微思量一下时间,却又苦笑着摇摇头,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债啊!

“陛下,一定要降旨,让他们尽快修复湖泊堤岸,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在所不惜,他们不是抓了很多俘虏吗!就让俘虏去做,哪怕把这些人都累死了,能恢复西域的地貌,也是值得的!”

王宁安还是能下得去狠心的,赵祯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其实也不用他们下令,慕容轻尘,赵宗景,还有吕惠卿,章敦,这帮坏家伙没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知道该怎么办!

唯一让王宁安担忧的是西域物资匮乏,大规模的工程,哪怕用俘虏,也要给人家粮食吃,所以还是要尽快拿下河西走廊,把粮食运过去。

粮食过去了,丝绸也就过去了,只要丝绸之路通了,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税收,整个西域也就活了。

当然了,这些事情并非最紧要的,可以稍微压一压。

哪知道赵大叔却再也不想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失去开疆拓土的机会。

“景平,现在西北是谁在坐镇?”

“是贾相公。”王宁安道:“贾相公有统兵经验,还有不少悍将,足以保住横山的安全。”

“不成。”赵祯摇头,“贾相公只能守成,不能进取,狄相公又受了伤,需要养兵……这样吧,让杨文广去横山,把担子挑起来,另外要告诉他,年内一定要拿下凉州,需要多少兵,多少钱,都跟朕说,朕绝不吝惜。”

王宁安有些迟愣,这些年老岳父一直在河北,先是养病,接着是练兵,和契丹打了不少仗,可谓是经验丰富,功劳威望都是顶尖儿的,可问题是老丈人接女婿的位置,怎么看都不太合适……

“景平,你还是有些担忧啊!”

王宁安道:“杨将军一直在河北打仗,骤然来西北,怕是不妥吧!”

“没什么不妥的,朕信得过他。”赵祯想了想,又道:“景平,你我君臣之间,不必想那么多,就像以前一样,你一心谋国,朕是相信你的!”

不知不觉间,赵大叔的眼神当中,居然有一丝渴求。

王宁安更加惶恐,他并不想怪赵大叔什么,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就算是自己,也不可能比赵祯更宽宏了,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没有什么错……只是有时刺儿一旦埋下了,就不容易拔出。

王宁安咬了咬牙,“既然陛下觉得杨将军可以,那就让他试一试。”

……

提拔杨文广,至少表明了赵祯的态度,君臣之间,又轻松了不少,总算能说到正题上了。

“景平,朕万万想不到,那两个畜生,居然打着朕的旗号,私自调动人马,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朕有负阵亡的将士啊!”

说着,赵祯的眼圈泛红,忍不住咳嗽起来。

“陛下,请善保龙体,臣说句过分的话,陛下心怀亿兆黎民,苍生百姓,九州万方,何等辽阔,不需要为了一隅一时的得失,过分伤怀,损了龙体。”

赵祯摇头,“景平,沙场战死,马革裹尸,没有话说。可这十万人,全是因为有人打着朕的旗号,胡作非为,他们是死在了朕的手里,朕,朕愧对他们……死伤将士的抚恤朕已经着令去办了,一定要从优从厚,他们的家人也要照拂,这笔钱,朕会想办法筹措……只是要让将士们瞑目,就必须给他们报仇雪恨,将这背后的重重黑手,都给揪出来!”

赵祯的声音越来越高,“密谍司,政事堂,枢密院,兵部,从上到下,都太让朕失望了,这些官吏只会逢迎,全无原则,若是有一人能坚持,也不会如此!”

这话倒是不假,因为大宋有完备的制度,只要按照规矩走,像这种私自调动大军的事情,并不会发生。

可坏就坏在了上上下下,缺少敢勇于坚持原则的臣子,面对乱命,没一个人敢阻拦,赵祯这些日子不断反思,难怪唐太宗说魏征死了,他少了一面镜子。

面对皇帝,敢说真话的臣子太可贵了。

以往欧阳修算一个,另外包拯也算一个。

现在这俩人一个醉心学术,一个重病缠身,都不能替皇帝分忧。

王宁安倒是能说些实话,可问题他是权臣,而非直臣,也不能随意阻止皇帝。

想来想去,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皇帝直接下令,把大权交给政事堂,让他们处置,插手少了,也就不会犯错误。

赵大叔有时候也在想,真不是皇帝想要怠政,而是天下太大,事情太复杂,真不是寻常人能解决的。

打天下的太祖皇帝,江山都是他打得,如何治理,当然是得心应手。

可是后辈子孙,完全靠着祖宗血统,也不问本事如何,兴趣如何,就把江山重担压了下来,坦白讲,能扛起来的不多。

皇帝扛不起来,就需要找宦官、外戚、文臣、武将、宗室……总而言之,是能帮他分担的人!

赵祯有些晃神,迟愣一下,摇了摇头。

“还是说案子吧,景平,你有什么证据没有?”

王宁安道:“陛下,臣控制了谭宪,根据他的供认,是沈端为了抢夺军功,让他这么干的。”

“那你的看法呢?”

“臣以为沈端难逃干系,但问题是要调动方方面面,配合放水,绝非一个沈端能做得到,臣以为背后……还有人!”

“嗯!”

赵祯点头,“景平,朕现在就让你去查,可能把案子查清楚?”

王宁安犹豫一下,“回陛下,这个案子太大了,再说了,臣也牵连其中,让臣去查,难免会有人说公报私仇,臣以为,还是换更合适的人选吧?”

赵祯玩味一笑,“景平,既然你提出来了,朕不会剥你的要求。”

说着,赵祯看了一眼太子赵曙。

“皇儿。”

“儿臣在。”赵曙忙站到了父皇的面前。

“你就作为这个案子的主审,让你师父做个陪审!”

赵曙忙道:“儿臣愿意。”

说完,他又转向了王宁安,同样躬身道:“师父,此案窃取主上权柄,酿成大祸,几乎无法收拾,如果不能彻查清楚,实在是有损皇家威仪,弟子身为太子,责无旁贷,还请师父多多提点,尽快把案子查清楚。”

这回反倒是王宁安不好意思了,他刚才的话只是客气而已,没想到赵大叔竟然把太子派出来了。

难不成还让徒弟替自己挨骂吗?

这还算什么师父!

“陛下,太子年幼,只能作为陪审,此案臣愿意一力承当,如果陛下不许,那臣只有告病!”

王宁安语气坚决,丝毫没有回旋余地。

赵祯露出了笑容,“皇儿,你有个好师父,多和你师父学!”

赵曙忙点头,赵祯说了这么多话,耗光了精神,王宁安和赵曙一起退出。

小太子竟有些欢呼雀跃,忍不住道:“师父,您准备怎么办案?弟子盼着师父大杀四方呢!”

王宁安笑了笑,“殿下说的是什么话,办案子,讲究证据,不能胡来的。”

“哦……那师父有证据吗?”

“当然……没有!”王宁安拉长了声音,补充道:“不过,很快就会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