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680章 三大钦差

大宋将门 第680章 三大钦差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老夫今年,五十又九。”

“四子皆已成年,足以顶门立户。”

“身为武将,能战死疆场,马革裹尸,是最大的幸运,倘若再过几年,老夫拿不动马槊,骑不了骏马,缠绵床榻,连穿衣吃饭都要人伺候,还有什么趣味!”

狄青眼圈泛红,“二郎,你照顾老哥太多了,老哥死与不死,影响不了什么,反倒是你,这种时候,你可不能有半点差池!大家伙都看着你呢!”

王宁安默默听着,突然淡淡一笑,“狄老哥,你说的大家伙,包括谁?”

“这个……自然包括了很多人!”狄青深吸口气,缓缓道:“这些年来,二郎替将门撑起了一片天,如今军中,有多少将门子弟得到重用?面对着文官,再也不用卑躬屈膝,苟延残喘。大家伙心里头念着你的好。再说句大不敬的话,圣人龙体日衰,这江山早晚是殿下的,你又是殿下的师父,只要能保住你,将门又有几十年的好日子过!为了大宋,为了朝局,为了将门,你都不该和陛下硬顶。”

狄青语重心长道:“让我带兵拼一场,圣人睿智,他会改弦更张的,别任性了!”

狄青的话,带着浓浓的认命味道,让人听着无比心酸凄凉。狄青又算什么?比得上曹彬和潘美吗?人家是开国名将,结果不还是替赵二背了黑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狄青唯有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无比忠诚,告诫赵祯,你错了!你的想法行不通!

显然,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能解决王宁安和赵祯的困局,只是代价太惨重了,一个堂堂名将,就这么被牺牲掉,实在是让人无语!

“狄老哥,你提到了殿下,那我也不客气。”王宁安道:“殿下是我教的,他在金殿之上,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进军西域,结果遭到了训斥。”

“啊?有这等事?”

王宁安颔首,“我教了殿下,弟子能说实话,当师父的还能不如弟子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忠于陛下,视陛下为长辈,然则我不能为了顺从陛下,就置整个大局于不顾!而且我敢断言,陛下未必真心要攻打西夏,完全是他身边的那些人,不断煽动,利用了陛下求治心切的弱点,才怂恿陛下出兵。”

王宁安又道:“身为陛下的臣子,我不能不争,也必须去争!”

“二郎!”狄青闷声道:“你说的都对,可万一触怒了陛下,给那些小人乘虚而入的机会,离间君臣之情,那可如何是好?”

王宁安突然笑了笑,“狄老哥,陛下或许比你还了解我,他见到我反对,不管如何,都会高兴的,相反,我要是一味逢迎他,没准反倒惹出了麻烦!”

对于王宁安的话,狄青表示听不明白。

说起赵祯和王宁安之间,这对君臣关系只怕比历来任何一对君臣都要复杂。

首先,王宁安有庞大的势力,大到了皇帝也没法撼动,所以担心王宁安受到猜忌,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以外,甚至被皇帝除掉的人大可不必。

赵祯绝对不会干自毁长城的事情。

王宁安有实力不假,但他的目标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希望推动自己的那一套东西,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并不介意谁当皇帝。

而赵祯呢,他也希望变法图强,限制文官,开疆拓土……这些目标又和王宁安是一致的,所以从某个角度来看,他们君臣出现了分歧,有点像董事会的两个大股东闹矛盾,并非单纯的君臣上下之争。

如果王宁安顺从了赵祯,什么都听他的,相反会让赵大叔猜忌,担心王宁安会不会有别的心思,不再是原来的赤子之心,一心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的长远计——真要是那样的话,才是真正的麻烦呢!

“狄老哥,我上书没那么危险,只是西夏的战局要怎么进行,或许有些反复……总而言之,你不要管了,只管好好整顿人马,加强防御,不要让到嘴的肉丢了。”

狄青虽然参悟不透王宁安的话,但是他很相信王宁安的能力,或许真如太所说,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二郎,还是那句话,你要多想想大家伙,不要意气用事!”

王宁安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多谢老哥,你也要保重,别把自己的命看得那么贱!你可是我大宋武人的骄傲啊!”

狄青疾步离开,他不想让王宁安看到自己哭泣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王宁安下决心上书,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不愿意狄青做无谓的牺牲!

朋友做到这份上!

虽然俞伯牙和钟子期,也未必比得上啊!

这辈子没有白活啊!

……

“启奏圣人,这是王相公的奏疏。”

从太监手里接过厚厚的一本扎子,赵祯仔细翻看着,他这两年,岁数大了,看东西没一会儿,眼睛就流泪。

所以王宁安奏疏上面,字迹写得很大,看起来一点不费事。

面对着熟悉的字体,赵祯突然气消了很多,就事论事,那小子只是和自己看法不一样,但是心还是在一起的……

“王相公反对出兵,你们密谍司有什么情报?”

在赵祯的背后,站着一个中年太监,此人身形很高,很瘦,颧骨高耸,眼睛暗含光滑,他就是密谍司的主事。

宫中总是出中毒事件,赵祯对皇城司早就失望了,他在几年前就秘密组建了密谍司。

相比起皇城司,密谍司更加神秘莫测,除了检查各种情报,保护皇家之外,密谍司还负责军情,尤其是针对西夏的,他们不惜血本,功夫下得非常深。

“启奏圣人,根据飞鸽传书,李谅祚在兴庆府接连处死了上千人,罪名各异,但这些人都是不满李谅祚的……另外李谅祚还把财宝粮食等物资,搬离兴庆府,运到了更北边的白马强镇军司和黑山威福军司。”

报告了之后,密谍司的太监立刻退到了旁边,不再出声。

赵祯默默思量着,这两个情报都很关键,杀人,大规模杀人,代表李谅祚的势力已经开始瓦解动摇,必须靠着杀人才能维系。

至于白马和黑山两个军司,一个在盐池,一个在河套,是西夏的两个摇钱树。那样子,李谅祚是打算放弃兴庆府,跑到这两个地方,继续自在逍遥。

朕怎么能放过你!

不得不说,虽然赵大叔没有怀疑王宁安的用心,但是却对王宁安的判断产生了疑惑……或许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大宋可以出兵了……

赵祯举棋不定,而朝廷之上,也陷入了争论之中。

其中以户部尚书司马光为主,坚决认为要依照最初的设想,仅仅是拿下河西走廊,打通前往西域的道路。

司马光认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收获匪浅。

再妥善经营两三年,就能集中人马,一举荡平西夏,放着稳赢不输的路子不走,非要冒险,实在不是大国所为。

司马光辩才无双,但是这一次他遇到了对手。

王安石和他唱起了对台戏。

此刻的王安石,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他推动青苗法和方田均税法,许多士绅官吏,恨不得吃了他的肉。

弹劾王安石的奏疏,在最近半年,已经超过了王宁安,荣登最遭人厌恶官员榜第一位,就连在江南大开杀戒的韩绛也比不上。

王安石更需要一场大胜,来巩固他的权力,继续推行变法。

所以王安石上书,他认为西夏失去横山庇护,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不堪一击。他表示朝廷能拿得出1500万贯军饷,支应战斗。这次就算不能灭了西夏,也要把他们打得稀巴烂。变成一个游牧部落,没法威胁大宋的安全。

驱逐西夏出长城,收复河套,成为支持王安石想法的最好理由。

此时的朝堂之上,文彦博也是举棋不定,他当然不敢得罪王宁安,可是让他为了王宁安,而得罪赵祯,老家伙又不愿意。

就这么的,事情陷入了僵局。

憋了两天,文彦博总算憋出了一个不怎么样的主意。

“陛下,既然王相公执意反对用兵,老臣以为,或许应该派人前去,和王相公谈一谈,顺便看看情况,如果真如王相公所言,不妨就缓一缓,如果有机会,就立刻兴兵。”文彦博窥视着赵祯的脸色,发现皇帝似乎没有生气,胆子更大了。

“陛下,派去的人员必须够分量,懂得军务,老臣斗胆推荐一人,他就是兵部侍郎陈升之,此人曾经知汉阳军,知定州,很懂得行伍之事,是个难得的人才!”

赵祯听完,不动声色,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道:“光是他一个,只怕听不到实话!”赵大叔自顾自道:“再加两个人,让供奉谭宪和节度使高遵裕一同前往!”

文彦博一听,心中暗暗盘算,陈升之代表文官,谭宪是太监,当过十年监军,比一般人都懂得军务,至于高遵裕,他是将门中人。

三个人正好互相牵制,确保送上来的消息准确,不至于欺瞒朝廷。

“陛下安排极为妥当,老臣认为可行!”文彦博立刻附和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