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538章 送给王安石的尚方宝剑

大宋将门 第538章 送给王安石的尚方宝剑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安石的性子,还有做事方法,如果不惹祸那就怪了。

赵祯显得很忧心,“朕推动青苗之心,是不会变的,只是如果闹得沸反盈天,民怨沸腾,朕唯恐也保不住王安石啊!”

有那么严重?

王宁安吓了一跳,他很需要王安石在前面冲。

而且,正是有王安石的激烈手段,才能凸显王宁安的润物细无声,两害相权取其轻,到时候士人集团不认也要认!

再有,王宁安也不想和天下人作对,士人集团能分化瓦解最好,毕竟也不是谁都有斗破苍穹的勇气。

问题是需要王安石把他们逼到绝路,然后才有峰回路转。

现在刚开始,赵祯就不想保护王安石,可是大大出乎预料。

“启奏陛下,逼债自杀,所在多有,臣也听说过,以往百姓过年关,逢人逼债,就在大年三十的夜里,喝卤水一家人都死了。臣不敢给王学士说情,只是恳请陛下能仔细详查,不要寒了做事之人的心。”

赵祯微微摇头,“王卿,朕当然欣赏王安石的才略和胆魄,也知道变法不易,只是此人做事太过刚烈决绝,不知变通。你以为只是一个案子吗?不,朕已经得到了皇城司密报,据说各地因为逼债而家破人亡者,不下十几件,朕真怕压不住啊……”赵祯看了看王宁安,“王卿,司马光在秦凤路推行青苗法,就很得人心,朕准备把王安石调回来,让司马光统管两路的青苗法,王卿以为如何?”

“不可!”

王宁安连忙摆手,“启奏陛下,臣正有事情要禀报,秦凤路的青苗法,也不是一帆风顺。”

“哦?怎么回事,也有百姓被逼着自杀了?”

“那倒不是。”王宁安苦笑道:“是出了坏账。”

王宁安从来不认为自己如何,哪怕领先千年的经验,移植到大宋,也会水土不服。

比如他的青苗法,推下去之后,也不是一帆风顺,相反,遇到的问题,似乎要比王安石还棘手。

“贷给普通百姓的,有半年期,有一年期,由于资格控制比较严格,又有两户以上担保,还都能收回,坏账率不到一成……只是借给地方衙门的钱,有差不多三成收不回来。”

赵祯惊呆了,“王卿,你们不是定了两成利息吗?如果坏账超过三成,岂不是赔本了?”

王二郎也赔钱了,真是天下奇闻!

王宁安也是最近才得到司马光的汇报,脑袋都大了。

普通百姓,还有村镇寨子,都还是敬畏朝廷的,尤其是见到了皇家银行的招牌,就腿软了,欠谁的也不能欠皇帝老子的!

基本上除了个别问题,借出去的钱,大多数能收回。

可是借给州府军县,各级衙门,这帮家伙,远比老百姓难对付。

其中不乏实心用事的官吏,拿到了钱之后,也的确干了许多对老百姓有利的工程。修建水渠,开垦荒地,建道路,兴市场。

秦凤路出现了经济繁荣,和这些能干的官吏分不开。

但是更多的官吏都是混吃等死,根本无心做事,他们花言巧语,从银行借来了钱,然后一点作为没有,你去催促,他们就把两手一摊,到处踢皮球。

实在不行,就耍赖,有本事去告吧!

王安国也抱怨过,许多官员是看透了皇家银行和政事堂的冲突,皇帝偏向王宁安,政事堂被压住了,可是地方上不怕。

强龙不压地头蛇,鞭长莫及,法不责众。

他们就给你耍滚刀肉,很多官员故意借了一大笔钱,随意撒下去,地方上的祖宗士绅,全都被买通了,他们一致说官员的好话。

这时候皇家银行去讨债,就有一帮人出来闹,弄得你一点办法没有。

……

“可恶!”

听完王宁安的介绍,赵祯气得一拍桌子!

“地方吏治崩坏,竟然到了这个地步!朕决不能容忍他们!王卿,你手上有名单吗,都是哪些人,成心破坏青苗法,朕一定严惩不贷!”

赵祯被气到了。

皇家银行提供优惠贷款,帮着地方发展,老百姓得好处,地方官赚政绩,两全其美,这么好的事情,竟然有人扯后腿,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有的事情能容忍,有的事情决不能容忍。

赵祯都动了杀心。

可王宁安却是苦笑摇头,“陛下,掣肘的地方官吏不在少数,可要想处置他们,也不容易。比如有些道路卡在征地上面,有些工程推不下去,是因为风水问题,还有一些,小吏贪赃,缺少约束,一万贯下去,用到刀口上的不到5000贯,不只是秦凤路如此,只怕是整个大宋,都是这样,不好处理啊!”

赵祯沉吟许久,无奈地坐了下来。

王宁安也犯了错,他并没有考虑到,大宋的官僚实在是太差了!

倒不是说有多少贪贿的,其实王宁安并不在乎,就算拿了钱又能如何,只要把事情办妥了,就无伤大雅。

可问题是有些人拿了钱,也不知道怎么办事!

当然也不能排除,政事堂的诸公在背后给他们撑腰,怂恿这些人使坏。

既然正面硬抗,挡不住青苗法,那就从地方下手,把好好的经给念歪了。王宁安甚至能猜到,那几个老货听说他赔了钱,不定多高兴呢!

处置一个人两个人,甚至十个八个都不难,可问题是把这些废了,接替他们的一样是废物点心。如果杀人能解决问题,朱元璋杀得还少了,满世界都是人皮枕头,不还是不顶用吗!

“陛下,臣推的青苗法,虽然是用银行为主,但是也需要地方衙门配合,没有他们发展民生经济,老百姓又如何能偿还债务?还不上债务,再去强行逼迫,又会造成无数百姓破产。归根到底,还是我大宋的官吏太废物了,尤其是地方上,已经烂透了。”

赵祯苦涩一笑,十分无奈,“吏治,治国就是治吏!我大宋历代皇帝,秉承仁慈之念,厚待士人,指望着他们能感恩戴德,清廉自守,效忠朝廷,呵护百姓……只是有句话怎么说?

叫恩多成怨!”

赵祯气得一拍桌子,震得笔墨纸砚乱抖,皇帝的心中,怒火中烧!

“一味任恩,就难免让人觉得你好欺负,就怠慢,就轻视!不把天子当回事,也不把朝廷的命令当回事!尤其可恨,上下联手,内外一心,穷尽手段,也要把新法给毁了!”

刚刚还在抱怨王安石方法太过极端,可是听完王宁安的难题,赵祯觉得或许也真该有几个铁腕人物,能不惧生死,不畏艰难,坚定向前冲。

王安石不就正是这么一个人吗!

想到这里,赵祯的心里倒是越发欣赏拗相公了。

“王卿,你以为该如何推青苗法,是不是要杀几个脑袋,以儆效尤?”

王宁安连忙道:“只要查有真凭实据,犯了该死之罪,理当严惩不贷,只是臣觉得,还要让人心服口服,光是杀人不管用,还要让这些人知道该做什么,要怎么做!”

“王卿的意思是?”

“臣以为应当制定考成法!”

“考成法?”

“没错。”王宁安道:“譬如推动青苗法,地方上要争取钱财,进行建设,就要拿出计划,交给皇家银行,获得贷款。这个计划还要准备两份,一份是送给转运使衙门,一份是送到政事堂。以半年为期限,每做成一件事,就要如实上奏,进行核实,朝廷要安排御史,不定期巡视,转运使衙门要时刻监督,保证工程进度。”

赵祯一听,颇为新奇,仔细想了想,又问道:“王卿,这么一来,万一有人耍赖,索性不借钱呢?”

“那更好办了,就以尸位素餐,昏庸无能,罢黜官职!”

王宁安笑呵呵说道。

考成法是张居正为了推动变法,而提出来的。

哪怕到了后世,考成法的精髓还要一直沿用,并且发扬光大。

对地方衙门,就要有严格的监督。

要让他们动起来,却又不能乱来。

人都有侥幸心理。

一堆钱放在手里,哪怕是清廉的人,哪怕明知道被发现了就完了,只要没有监督,也会偷偷拿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这就像买彩票的心里一样,总想着万一中了多好,而且要知道古代的破案率太低了,贪污十次,未必发现一次,被抓到的概率和中彩票差不多。

这也就是怎么砍脑袋都不顶用的原因所在!

如果旁边时刻有人提醒你,不断盯着你,还没等伸手,就有人喝止,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王宁安花了半个时辰,把考成法的设想告诉赵祯。

“嗯,王卿真是老诚谋国,这个办法好,只是你准备如何推行?从哪里下手?”

“从永兴军路下手,就让王安石去执行考成法!”

赵祯皱了皱眉,“王安石?王卿,朕怎么觉得司马光更合适?”

“陛下,司马光做事滴水不漏,固然是人才。可他没有王安石的一往无前,更没有王安石披荆斩棘,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臣以为,考成法非王安石不可!”王宁安断然说道。

赵祯思量半晌,终于点头。

“那好,就让王安石做起来,朕倒要看看,他的本事如何!”

……

“元泽,这是我给令尊的一封信,还有考成法的条文,你去送给令尊吧。”

王雱捧着考成法,脸色一阵阵变幻,突然深深一躬。

“先生心胸,学生五体投地!”王雱掩饰不住激动,“我这就给父亲送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