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525章 “钱”之新解

大宋将门 第525章 “钱”之新解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在万众瞩目当中,王宁安一身月白色的儒衫,坐到了老师的位置上,环视左右,全都是朝野的大人物,连皇帝也加大了,赵宗垕紧紧依偎着老爹,伸长了脖子巴望着,尽管听过一次,他还是很期待先生的宏论。

面对着大宋最顶尖儿的人物,王宁安也是微微激动。

能不能红,就看这一炮了!

“陛下,诸位相公,还要同僚,高贤,翰林院,国子监,太学的先达:王某论学问,连进士都不是,自然不敢给诸公讲什么孔孟之道,如果说王某还有一点熟悉,那便是这东西了。”

王宁安说着,举起了一枚铜子。

“没错,就是钱!”

“屈指算来,成立皇家银行也有五六年的光景,王某摸索出一些心得,和诸公分享。”

听到王宁安谈钱,不少人脸都黑了。尤其是一些有道德洁癖的君子,他们更是忍不住扭头,连龙昌期都听不下去。

面对陛下,面对天下高贤,居然谈俗气的阿堵物,简直倒胃口,世人都说王宁安是奸佞幸进之臣,现在看起来,一点不假,半点不虚!

很多人已经琢磨着弹劾王宁安的奏疏了。

但是赵祯却满脸含笑,面带鼓励,至于贾昌朝、文彦博,甚至韩琦,都丝毫没有怠慢之意,他们神情凝重,侧目倾听。

“所谓钱,从何处来呢?一句话,是挣来的!”

“为官吃俸禄,做工挣工钱,卖货挣利润,种地卖粮换钱……总而言之,是付出劳动得到的报酬——当然抢劫,偷窃放在一边。我想大家不会有疑问吧?”

很多人不太适应王宁安的风格,他们印象之中,大凡登坛讲课,都是越深奥,越玄乎越好,张口闭口就是引经据典,满口圣贤,像王宁安这么平直通俗的还是少有。

赵祯倒是暗暗看了眼小太子,难怪小家伙昨天告诉自己,说先生讲得好,他都听得懂,要是说这些,五岁孩子也听得明白啊!

只是把当官,做工,农民都混为一谈,实在是有辱斯文,在场许多人不高兴,却也说不出什么,毕竟皇帝都没意见呢!

王宁安继续往下讲,“付出劳动,换得报酬,现在看起来天经地义。可是假设男耕女织,什么东西都自己动手制作生产,又自己使用消耗,还需要钱吗?总不能自己向自己买一匹布,一斗米吧?所以说,在上古之时,是没有交换的,道理很简单,上古之民,采集果实,捕获野味,耕种田亩,纺织麻布……产出的东西,全部由一家,或者一个氏族消耗。渐渐的,上古之民,从蒙昧走出来,越来越聪明,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有了更好的捕猎工具,懂得如何精耕细作,产出越来越多,此时就出现了交换。大家把多余的东西拿到集市上,和其他的部族贸易,而此时的贸易,是以物易物的。哪怕到了今天,在乡下也有这种情况,还有榷场,我们用布匹丝绸换青盐牛马,就是以物易物,可以说,还残留着上古的风俗。这个过程可能经历了上千年,人们手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单纯以物易物,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候货币就应运而生!”

王宁安又举起了手上的铜钱,笑道:“最初的货币不是这样的,而是贝壳,直到如今,许多和商贸钱货有关的字,还带有贝字,便是明证。钱币从最初廉价的贝壳,渐渐变成金,银,铜,在先秦的时候,各国铸币,形制不一,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了货币,便是我们今天沿用的圆形方孔钱。”

王宁安用很简短平实的话,梳理了货币发展的过程。

在场众人却无不皱眉头,王宁安提到的很多东西,全都是真的,他们也在古籍当中看过,只是过去从来没有人这么讲过,也从来没有人如此研究!

经王宁安一说,许多人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诸位相公就不用说了,像司马光啊,王安石啊,他们都有拨云见日之感,尤其是司马光,他忍不住满脸含笑,自己的师父就是有两把刷子,真是不简单!

王宁安故意等了一阵子,让大家消化完毕,然后他继续讲道:“凡事正本清源,弄清楚了货币是怎么来的,很多事情就明朗了。首先,货币对应的是商品,是百姓创造出超过自己需要的产品,拿到市面上去卖,还回来的货币。既然如此,也可以理解成每一个货币,都是一张约书,是整个天下,和每一个普通百姓签订的约书。”

王宁安把第一课选为“钱”,一来是他的确擅长这个,二来,他也想打破儒家士人口不言利的迷思。

新儒学要讲究务实,而最大的务实就是学会赚钱,学会用钱!

“一个农人,他年轻的时候,身强体健,可以种许多庄稼,他把口粮之外的粮食拿到市面上卖,换回了钱。假如他年纪大了,干不动了,也可以用这些钱去买粮食,供应自己的生活。在野兽中间,是弱肉强食,老了,病了,哪怕是百兽之王,一样要饿死。人不同于禽兽,便是因为这个!”

王宁安再度敲了敲桌面上的铜钱,“当然,这个老农也有别的选择,比如他靠着自己的孩子养老,是不是和钱就没有关系了?当然不是,试问,如果没有年轻时候多赚的钱,又如何哺育孩子,没有孩子,又如何养老?所以,总而言之,钱,是一种工具,一种衡量每个人劳动价值的工具,钱就像是一个储物箱,每一枚钱币,都储存着靠血汗辛苦换来的价值,正因为如此,钱才可以随时换成其他商品和劳动。”

……

说到这里,全场彻底安静了。

王宁安的这番论述,可谓是颠覆了自古以来,对待钱的一切看法!

钱不再是丑陋的,满身铜臭也不是贬义词,挣的钱越多,代表你付出劳动力越多,越是能干,那岂不是越有钱,越值得尊重了吗?

大家拼命甩头,不愿意接受这个观念,可是这个念头就像是魔音一般,不断在耳边回荡,久久不散。

连赵祯都露出了思索神色。

“王卿,朕有疑问,假如有人巧取豪夺,为富不仁,那他的钱,岂不是代表别人的血汗了吗?”

“陛下圣明!”

王宁安笑道:“坑蒙拐骗,巧取豪夺,都是用卑劣手段,占据别人的劳动,换句话说,就会有人付出了辛苦,却拿不到回报,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行为不但人人唾弃,也于国法不容!”

“在这里,我想需要澄清两个东西,一个是钱,一个是利!钱,也就是货币,对应的是所有人的劳动,无好无坏,无善无恶。真正让人憎恶的是利,而且还是不惜泯灭天良,残害别人,图谋不属于自己的暴利……那样的钱才带着血,那样的利,才应该天诛地灭!”

王宁安说着,扫了一眼在座的诸位相公,微微含笑。

“不知道我说的可有道理?”

别人只觉得王宁安是真诚求教,可是贾昌朝和文彦博,还有韩琦等人,分明从王宁安的笑容中读出了嘲讽之意。

似乎这小子口里的小人,就是他们一样!

文彦博到底是厚黑功力深厚,他知道在众目睽睽之下,发作也没有好处,还不如装得大方一点,博得喝彩之声呢!

“王相公一番讲述,实在是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老夫受教了。”

文彦博起身,冲着赵祯施礼,然后又对着所有人抱拳。

“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是后人对圣人教诲,理解不深,想得不透,简单地以为君子就不能谈钱,不能谈利,谈了就是小人!听过王相公的讲解,老夫相信大家不会做如是念头了吧?”

文宽夫也不是寻常人物,他这几句话回敬王宁安,等于说在今天之前,我们的眼里,你就是个钻进钱眼儿的小人,至于今天之后是不是,我们还不知道!

这两位在一问一答之间,已经完成了一次火星四溅的交锋。

只是他们的脸上,谁也看不出丝毫的异样。

王宁安还十分感叹,“还是文相公见解高明,士农工商,士人不事生产,又凭什么得到其他百姓供养?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百姓需要士人维护人间正道,需要捍卫规矩,伸张正义,归根到底,是维护他们的劳动成果,维持这个不被剥夺!”

说着,王宁安又举起了手里的铜板。

他讲课从来都是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此刻大家再看这一枚铜子,感觉就不一样了。

钱之一道,不但应该讲,还应该大讲特讲,把里面的学问都钻研透了。

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百姓之托,才能主持人间正义。

“为官牧民,爱护百姓,保护百姓财产,让百姓过得富足安康,便是大德!其余诸事,皆不足道哉。”

王宁安把话锋一转,“近日有人提出,要向百姓借青苗钱,我以为此举初衷极好。不可否认,地方上,大族富户,乘人之危,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以高利盘剥百姓,几个月的光景,利息就能飙涨几倍之多!试问哪个百姓能负担?朝廷理当站出来,保护子民,臣恳请陛下以苍生为念,恩准青苗之法,以解百姓之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