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512章 醉翁悟道(四更)

大宋将门 第512章 醉翁悟道(四更)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从大理寺回来,欧阳修的几个儿子都跑过来,欢迎老爹。其实他们也想去亲自观看,奈何老爹在堂上是被告,身为儿子的去围观不妥当。

不过案子的每一丝进程都有人过来报告。

当王宁安抽丝剥茧,把所有污蔑全部澄清的时候,欧阳修的府邸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简直比过年还高兴。

欧阳发还弄了一个火盆,让老爹从上面走过去,从此霉运全消。

“滚,都给老子滚一边去!”

欧阳修心说又不是被抓到监狱,用得着这样吗?

他把几个儿子赶走,这才请王宁安到了书房,往下一坐,欧阳修就觉得浑身都像散架子一般,连动动手指的力气都没有。

谣言害人,竟然可怕如斯!

老夫子也是不禁感叹。

正说着,欧阳发又跑了进来。

“爹爹,刚刚传来消息,说是贾昌朝去找陛下认罪了……这个老不要脸的,果然是他害了爹爹,孩儿这就去找他算账!”

他一转身,要往外面跑。

欧阳修真的气坏了,“逆子,还嫌丢人不够啊,滚去读书,装个哑巴,再多说一句,家法伺候!”

欧阳发满肚子委屈,心说好不容易洗刷了冤屈,老爹怎么都冲着自己来,难道不该找那些害人的家伙算账吗?

王宁安扭头,笑道:“行了,让我和醉翁聊聊,你们都出去吧,别添乱了。”

把几个小的打发出去,就剩下欧阳修和王宁安两个。

过了好半天,王宁安才道:“醉翁,你怎么看贾子明,他如此无耻,要不要想办法,让他身败名裂?”

欧阳修呵呵一笑,伸出手指,晃了晃。

“二郎,你这话说的没有水平,可不是智多星王二郎该说的。”

还多了个外号。

王宁安尴尬咳嗽,忙道:“醉翁,依我看,未必是贾子明干的。”

“嗯。”欧阳修点头,“这个案子,方昆山被钱家推到第一线,钱家被张家推到第一线,而张家又被蒋之奇推到第一线……那蒋之奇背后是谁?是贾昌朝吗?贾昌朝背后还有没有人?全都不好说啊!”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显然,醉翁的水平也在快速提升。

为什么说这个局复杂,就复杂在这里!

“老夫动了三代之治,动了千年儒家的根基,从上到下,贾昌朝,蒋之奇,刘辉……形形色色的人,都想置老夫于死地。不管是不是贾昌朝干的,除掉了贾昌朝,也于事无补,反而会结下更多的仇恨,把老夫置于险境之中,二郎,你觉得老夫的看法,如何啊?”

王宁安笑了,发自肺腑地笑了。

其实他最担心的就是欧阳修怒气攻心,疯狂报复,进退失据,那样一来,对大局丝毫没有帮助。

只是欧阳修身为苦主,遭到了奇耻大辱,他报复也是情理之中,王宁安更是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王宁安急于知道欧阳修的想法,见到老夫子如此,他放心了不少。

“醉翁,咱们不妨分析一下眼前的局面,为什么会被诬陷?”

“对,死不怕,怕的是不知道怎么死的。”欧阳修努力挺直身体,深吸口气,才缓缓道:“老夫本以为改良儒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竹书纪年》就摆在那里,无可辩驳。可是现在看起来,是老夫低估了此事,低估了几千年来的传统啊!”

欧阳修蹙着眉头,眼神当中,闪烁着光彩。说起来好笑,在大堂之上,他想的竟然不是案子,而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当他出来的时候,迎着夕阳,火红的彩霞,欧阳修在那一瞬间,突然醒悟了,他找到了自己苦恼的根源,多年的困惑一朝解决,老夫子显得非常兴奋,颇有朝闻道,夕可死的幸福之感。

“二郎,你说他们污蔑老夫和张氏有染,是为了什么?”

“为了毁掉先生的名誉。”

“那为什么要毁掉老夫的名誉?”

“因为那样一来,你说的话便不可信了,他们就可以浑水摸鱼,添油加醋,歪曲事实,继续混下去……”

“说得好!”

欧阳修笑道:“那老夫再问一句,为何我的道德名誉毁了,说的话便不可信了?古人也说过,不因人废言,为什么到了老夫这里,就行不通了?”

王宁安笑道:“醉翁必有高论,我洗耳恭听!”

“呵呵,二郎,这些日子,老夫苦苦思量出来的一点心得,你和老夫一起参详一下。”

……

众所周知,孔子生活在礼乐崩坏的乱世,在他老人家生活的年代,没有经历过焚书坑儒,显然保留了更多的上古文件。

《竹书纪年》上的东西如果是真的,孔老夫子应该都清楚。

可吊诡的是孔老夫子拼命修改上古的历史,不断美化皇帝,捏造禅让,编造君臣相得的神话,说什么百姓安康,物阜民丰,三代之治,堪称后世典范……

显然,三代之治有太多问题,经不起推敲。

孔老夫子为何一定要捏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东西呢?

这就涉及到了孔老夫子的思想,也涉及到了儒家话语权的逻辑核心。

首先,孔子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虽然屡次碰壁,但是孔子是希望让世间变得更好的,他给这个混乱的世界开出了一剂药方,那就是道德。

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夫子从头到尾,都在谈道德,该如何做一个有德行操守的人。

孔子认为,人人都是君子,都讲究仁义礼智,这天下就没有乱子,一切都会秩序井然。

有了想法,还要说服别人,这就涉及到了如何构建话语权的问题。

在春秋战国,各个诸侯国战乱不断,比得上智计权谋,阴险狡诈,显然,没有一个国家是靠着道德强盛起来的,唯一的宋襄公还成了千古笑柄。

孔老夫子放眼望去,没有国家能作为榜样,无奈之下,孔夫子只能从过去的历史当中,寻找治世,寻找明君,然后不停美化他们。

大搞春秋笔法,为尊者讳,这一套东西。

愣是把贤君的成功,归结到个人品德上,然后让其他君王效仿。

如果有兴趣,再去翻翻《孟子》,这本书里面更是把这一套东西,发挥到了极致。

孟夫子不愧是孔夫子的继承人,他见这个诸侯,见那个国君,都是那一套,先王如何行王道,天下大治,上古的君王是怎么样仁慈厚道……如果做得好,那就是继承先王的遗志,如果做得不好,那孟子就说要向先王学习……

貌似这一套无懈可击,其实里面存在一个很阴险的骗局,作为国王,继承了祖先的基业,总不能说祖先的坏话吧?

你只要承认祖先是完美的,道德完人,就等于落入了孟夫子的陷阱,只能被老先生像孙子一样教训。

可问题是先君创业成功,是因为道德好吗?

显然不是啊!

哪个白手起家的,不是一堆问题。

什么坑蒙拐骗,阴险欺诈,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老老实实,循规蹈矩,他们就不可能成就霸业!

弄清楚这个,也就弄清楚了孔夫子和孟夫子,为什么忙活到七老八十,也没人用他们!

因为春秋战国的时候,上古文件还保留了很多,他们的说法明显存在漏洞,所有的国君都是务实派,当然不会接受。

接下来,更哭笑不得的事情出现了。

被儒家骂了两千年的秦始皇,却帮了儒家一个大忙!

秦始皇焚书坑儒,结果却是上古的典籍大量流失,三代究竟如何,没人能弄得清楚了……这回可好了,儒家士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不断美化,穷尽一切的力量,打造出一个理想国度。

在这个理想国度里,儒家可以随意往里面填充东西。

君王是仁慈而英明的,又有自知之明,所以就有了禅让。

大臣是忠诚能干的,所以就有了伊尹放逐皇帝,却不自立为王。

还有一心辅佐侄子的周公,忠勇无敌的将领,富足安康的百姓……除了夏桀,商纣,周幽这三个倒霉蛋,其他都是好人。

而且为了减轻三个亡国之君的罪孽,还把罪责推给了女人,让她们变成了亡国祸水。

经过千百年的灌输,儒家终于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

随着上古历史远去,没人质疑他们的话语,渐渐的,三代之治,道德治国,就成了金科玉律。

如果不出意外,随着程朱理学的出现,儒家最终完成思想大一统。

只是骗局终究是骗局,三代之治是假的,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儒学也是假的,至于儒家的集大成者——理学,更是这棵树上结出来最毒的果子!

前面提到过了,孔老夫子的立论基础,是道德决定论。

在道德决定论之下,所有的盛事都是贤君名臣创造的,朝廷选官,也要挑选品德过硬的,德在才先。

甚至发展到只要道德无敌,就什么都能胜任!

实在不行,还有天降甘霖,鲤鱼从冰窟窿冒出来……

随着这套论理逐渐走向极端,什么冻死事小,失节事大。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什么满世界的贞节牌坊,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显然,这套道德决定论,有着致命的弱点!

“可悲啊,老夫虽然看到了这些,却还要拼命维护自己的名誉,然后才能推翻道德决定一切,二郎,你说有趣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