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33章 幽州交给你了

大宋将门 第433章 幽州交给你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去岁开始,陆续从三哥那换来了1万多匹马瓦里马,不但填补了空缺,还有了富余。这不,王宁安也换了一匹小卷毛。

苍茫的原野上,王宁安策马飞驰,跑得浑身是汗。

离着老远,就看到了赵宗景站在路旁,冲着王宁安不停招手,满脸笑容,和天气一样,到了春天,开了花。

可是王宁安那家伙还是一副寒冬腊月的死人模样,他离着赵宗景有十步左右,翻身下了战马,挥手就是一拳头,正好打在了赵宗景的眼眶子上,许是觉得打了一只眼睛不过瘾,又一挥拳头,另一只眼也青了。

赵小王爷顶着一对熊猫眼,这个冤枉啊,老子这是惹谁了,怎么倒霉的都是我!

王宁安头也不回,直接往村子里走,迎面又看到了杨怀玉。王宁安咬了咬牙,想给杨怀玉一顿,可是杨大将军根本不在乎,把胳膊一抱,有本事你来啊!

当年你玩了一手拔刀术就把老子给坑了,这回我背着双手,也把你小子打趴下!

王宁安气得转了两圈,没办法只能推开杨怀玉,直接冲到了村子里面,赵祯还在打谷场旁边的大槐树下坐着休息。

王宁安疾步跑过来,“臣拜见陛下,陛下,此地离着古北口,不过百里,您如何能轻身犯险?还请陛下立刻回转幽州,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赵祯含笑,摆摆手,“王卿,你的胆子是没有以前大了,十万辽兵朕也见过了,区区上千辽寇,还没到朕的眼前,就被百姓打跑了,用得着害怕吗!”

王宁安心里苦笑,我的赵大叔,你别动不动就提十万辽兵好不?

就像真是你打赢似的!

再说了,就是身边的两三百人,走漏了消息,哪怕来三五千辽兵,也足以要了你的命啊!

这也就是王宁安为什么生气的原因。

微服私访也好,体察民情也好。

不管怎么说,要事先通个气,就算赵祯要玩神秘,赵宗景和杨怀玉也该告诉自己一声,好安排人马,暗中保护。

一点准备没有,突然遇到了辽兵越过长城,这是被打回去了,要是没打回去,还不定出多大的事呢!

心脏再强大,也受不了这个折腾。

“哈哈哈,王卿,你不要怪他们,连你都不知道朕的去向,辽寇如何能知道?”赵祯笑容可掬,让王宁安坐下来。

“朕走了一路,所见所闻,甚是感慨,王卿你在蓟州和滦州,放手作为,民心安定,奋勇杀敌,朕真有些问题,想要向王卿讨教。”

“陛下折煞微臣,臣不过是尽自己的职责,而且万事开头难,后面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当不得陛下盛赞。”

赵祯摇头,“王卿,你客气了。朕想请教你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何士绅不可靠?”

“这个……”王宁安没听到富弼的那段经典论述,也不知道赵祯的心思,有些话他是不敢胡说八道的,但是又不能不说。

“启奏陛下,臣觉得有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想来士人的选择余地多一些吧!当然,也真是因为如此,历代士人,慷慨赴义,尽忠报效,才显得弥足珍贵,尤为难得……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些都是历代士人表率,高山仰止,令人惊叹。”

情急之下,王宁安把正气歌都搬了出来。

可是赵祯根本没心思听后面这半段,他不停咂摸王宁安前面所说。

没错,就是士人的选择机会多,秦汉隋唐,三百年一个轮回,朝代盛衰,兴亡交替,皇帝换了多少家,可古往今来,士人都是入朝为官,在乡为绅,吃香的,喝辣的,任凭风浪起,端坐钓鱼台!

当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敢情这天下是士人的,皇帝不过是临时的过客而已!

领悟到了这一点,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了。

士人掌握土地,读书识字,掌握地方宗族势力,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哪怕改朝换代,也很难冲击到他们,毕竟谁当皇帝,都需要他们来帮忙,治理国家,维护地方。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士人手里有筹码,他们自然和老百姓不一样。

就拿蓟州和滦州来说,王宁安给分了田,分了农具,牛羊,还给盖了学校,兴修水利……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如果契丹人杀回来,他们还能维持不变吗?这不是笑话一样吗?契丹人肯定会抢走他们的农田,夺走他们的牛羊牲畜。

把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没有希望也就算了,一旦有了希望,他们能放弃吗?

王宁安敢说,至少一半以上的老百姓,他们宁可不要命,也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土地!辽国大局来犯,他们肯定要拼一个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换成士人,他们就不一样了。

这帮人想的是当官,想的是免税,想的是兼并更多的土地……不管是谁,只要能开科举,任用士大夫,给他们免税特权,他们就能接受,甚至是甘当走狗!

辽国统治燕云,就施行南北分制的官职,给予燕云汉人科举的权力,他们乐颠颠参加考试,争相当辽国的臣子,哪怕是低人一等的南面官也无所谓。

再看看富弼,老先生治理幽州的思路,居然和契丹人是一样的,他也开科举,笼络士人……看起来是把地方稳定了……呃不对!

连稳定都没有做到!

那些士人能背弃辽国投靠大宋,就能出卖大宋,再去舔辽国的屁股!

关键就看一个字:利!

什么忠孝仁义,什么士人节操,什么孔孟之道……都挡不住一个利字!

此刻的赵祯,居然有一种悟道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处在玄而又玄的境界,非常美妙,也非常愤慨……以往的所有困惑,在这一刻,豁然开朗,什么都想清楚了。

不得不说,除了真正一步步打下天下的帝王,还有少数的妖孽,多数的皇帝,从小到大,身边不是太监,就是文臣,哪怕明知他们在哄你,多多少少,也会相信一些。

尤其是赵祯这种乖乖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洗脑,哪怕他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心里也还存着明君贤臣的那一套。

孟子说得好,君视臣如股肱,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孟老夫子就没有想过,会不会君视臣如股肱,反过来臣视君依旧如寇仇呢?

再说得明白点,这世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人太少了。

而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的人太多了……

所以,孔孟之道只能拿来教化人心,而不能当成真的!

赵祯很遗憾,他觉得如果自己在20年前悟到了这一点,他可以大刀阔斧,做一个千古一帝。

现在两鬓染霜,才真正想明白,已经晚了。

不过好在收复了幽州,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

“王卿,檀州士绅熊敦等人勾结辽寇,此事你怎么看?”

王宁安见赵祯许久不说话,神色纠结,带着怒气,他越发猜不透皇帝的心思,这种时候,还是多装点孙子比较好。

“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臣有罪。”

“哦,怎么说?”

“臣在滦州、蓟州,杀戮过重,难免人心浮动,他们没有了安全感,辽寇稍加鼓动,就会背叛大宋。不过檀州当地的官吏和守军,也有失察之过,臣已经派遣狄咏将军,带领着5000骑兵,去驱逐辽寇,想来辽寇也难以有什么作为。”

王宁安说到了这里,郑重道:“陛下,臣以为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长城还是要修,只是修长城并非小事情,人力物力的缺口太大,臣这里有个扎子,希望陛下能准许在滦州一带煮盐,以食盐之利,支持修建长城。”

说着,王宁安将一个扎子递给了赵祯。

萧观音提出来盐的事情,王宁安就留心了,他让吕惠卿去调查,然后把结果呈报,他花了几个晚上,参考后世的开中法,才把新的盐法制定出来。

赵祯接过来,只匆匆翻看了两页,就扔在了一边,王宁安吓了一跳,心说别是赵祯看不上吧!

哪知道赵大叔猛地一回头,对着不远处说道:“富相公,你也过来吧!”

王宁安这才注意,在不远处的一片树荫后面,还站着富弼呢!

而此时,富相公老脸青紫青紫的,非常难看,可以说,难看到了极点。这位一贯气势凛然,这回居然有点不敢直视王宁安,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一般,弄得王宁安摸不着头脑,都怪赵宗景和杨怀玉,你们两个混球就不知道事先通知我!

老子说一万遍了,我不是神仙,不会未卜先知!我不过是比别人有钱,比别人布局长远,得到的消息情报多,判断准确点而已!

王宁安满肚子疑问,哪知道富弼到了他面前,居然深深一躬。

“王大人胸襟如海,可行舟船,可容泰山。老夫自愧不如,王大人实乃国之良相。老臣恭贺陛下得此英才,愿意退位让贤,请王大人出任宰执!”

王宁安更吃惊了,一点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祯接下来的话,更让人惊讶了,“王卿当然是宰相的不二人选,只是眼下幽州事务繁杂,还要按照王卿的方略才行!幽州交给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