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421章 沸腾的大宋

大宋将门 第421章 沸腾的大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从赵祯北巡开始,京城的纷乱就一刻不停,虽然贾昌朝手段高明,曾公亮尽心尽力,但是总有人说三道四,指着皇帝北巡,指责浪费公帑,靡费无度。

还有人把兴修新都,北巡等事情联系起来,说赵祯是要学秦始皇,虚耗国力,甚至有人说皇帝年纪越大,就越糊涂,宠信奸佞小人,疏远贤臣,不能察纳雅言,大宋百年基业,有倒悬之险。

再不改弦更张,只怕天下就会大乱了。

京城乱糟糟的,皇宫里也不太平,曹皇后心里有本账,她知道宫中有太多的眼线,都是一堆祸患,她到了陈留之后,除了极少数的贴身宫女之外,其余的人一概不带,都留在了宫中。

可问题是皇宫有铅毒,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皇帝都跑了,那其他人呢?

故此许多的宫女太监,他们窃取了宫中的珍宝,找个机会,就从宫里逃跑,还有些权势不小的大太监,他们把宫里的东西拿出来贩卖,暗中设黑店,四处拉客经商,搞得好不热闹。

京中的纷扰,范仲淹都看在眼里,老先生的年纪大了,身体也跟不上了。

所幸六艺学堂搬进了京城,范纯仁和范纯礼两个儿子能陪在身边,范仲淹也算是老怀大慰。

“爹,小山兄昨天回来了。”范纯仁道,小山是晏几道的号,这位晏少爷几年前去过六艺学堂,奈何他受不了读书的清苦,也不愿意被规矩束缚,就连夜逃离了六艺,直接跑到了江南。

凭着他爹的名声,还有自己的才华,晏几道混得风生水起,赢得了才子之名。

前些日子入冬的时候,晏殊摔倒了,结果一条腿骨断了。

到了他们的年纪,最怕的就是这个,晏殊缠绵病榻,断腿迟迟不好,起居坐卧都要别人照顾。

无奈何,只能让人去给晏几道送信。

这不,晏大少爷才姗姗来迟。

范仲淹想起了老友,叹口气,“到了我们这个年岁,就像老百姓常说的,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你们备一份礼物吧,我去探望晏相公。”

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之下,来到了晏殊的府邸。

晏几道哭得眼睛跟桃子似的,充满了泪水。

范仲淹还以为晏殊要不行了呢!

走近病房,却发现晏殊靠在病床上,神色坦然,面前还放了一本书,正在看着呢!

范仲淹还当他装病呢,笑道:“兄面色红润,真是可喜可贺啊!”

晏殊见是老朋友来了,忙含笑,让范仲淹过来。等到老范走进了,突然皱起了眉头,他闻到了一股恶臭的味道。晏殊很不好意思,“没办法,瞒不了人啊!”

他伸出了手臂,范仲淹顿时吓了一跳,晏殊的胳膊都是青色的,而且肿胀高大,用手一按,就是一个坑,半天也恢复不了。

“腿上比胳膊还吓人,都烂了,也就不让希文兄看了。”晏殊坦然道。

范仲淹皱着眉头道:“这么严重,为什么不请大夫?”

“早就请了,他们说我这是消渴之症,前些日子又摔了一跤,骨头断了,伤口拖延不愈,病上加病,怕是没有几天了。”

晏殊坦然一笑,“我14岁便入仕为官,几十年的宦海浮沉,当过宰相,办过学校,活动了一把年纪,早就把什么都看淡了,生生死死,对我来说,没有什么。”

范仲淹叹道:“我何尝不是如此,奈何心中总是有些不平之意,舍不得死,想要多看看!你也要挺住,我看大宋江山要有一步好棋!”

晏殊笑道:“是啊,陛下北巡,估计要改弦更张了,到时候能励精图治,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光复燕云,我是真想到燕云的土地上奏一趟,到了那时候,就算死了,也心甘情愿,了无遗憾!”

范仲淹一愣,“怎么,没人和老兄说,光复燕云之战已经开打了!”

“什么?”

晏殊的眼睛猛地一亮,他探出肿胀的胳膊,抓住了范仲淹。

“希文兄,你说的可是真的?”

“那是自然,我怎么会欺骗老兄!”

晏殊听到这里,突然哀叹一声,不停摇头,“早了,太早了,兵马刚练不久,粮草还不完备,武学也刚刚建立,此时北伐,时机太差了。可再一再二,万一再败一场,只怕燕云就永远不是大宋所有了!”

“所以这一次我们倾尽了全力!”

范仲淹突然压低了声音,“据我所知,陛下已经御驾亲征了。”

“什么!?”

晏殊更加惊骇了,“希文兄,陛下不懂打仗,怎么能让陛下去凑热闹,王宁安真是坏事!”晏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儿,竟然要纸笔,想要亲笔给王宁安写信劝阻。

范仲淹却拦住了他。

“陛下能去,我大宋健儿气势高涨,未必不能打赢!毕竟如今的辽国和大宋都是外强中干,一身的病,就看谁撑不住了,我倒是更相信大宋会撑下去!”

晏殊在六艺的时候,对辽国下过很多功夫,最是上心不过,骤然听到收复燕云,心中着急,关心则乱吗!

不过他冷静下来,看了看范仲淹,突然笑了起来。

“希文兄说的不错,就像咱们两个老家伙,已经油尽灯枯,风口之烛。但愿辽国学我,先走一步!”

到了这时候,晏殊还有心思开玩笑,笑看生死,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自从这一天以后,晏殊的病情居然好了不少,每天按时吃药,吃饭,有空的时候,还能让人抬着他,到外面坐一坐,晒晒太阳。

家人看在眼里,心中喜悦,以为老相公能起死回生呢!

差不多又是十天光景,晏殊把儿子叫了过来。

“这些天为父没有问,燕云的战局如何了?”

晏几道一直照顾父亲,知道的不多,“孩儿这就去范相公家里问问。”

晏殊点头,目送着儿子离开。

正在这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响了一声鞭炮,接着爆竹声音不断,跟开了锅似的。

晏殊眉头微蹙,他记得没错,离着过年还有好几天呢!

怎么提前放鞭炮了?

晏殊突然打了一个激灵,“快去街上看看,是不是打赢了?”

管家连忙跑出去,没多大会儿,满头是汗,跑了回来。

“相爷,您可真神了,打赢了,幽州回来了!”

晏殊听到这里,嘴角咧开了笑容,欣喜道:“那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放鞭炮,快点庆祝啊!”

“哎,哎!”

管家连忙答应着,挑出了挂鞭,鞭炮声此起彼伏。

报捷的战马冲到了政事堂,贾昌朝立刻下令,开封府的官差出动,他们披着红衣,带着红花,跟新郎似的。

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大喊,“顺州大捷,燕云光复!”

“顺州大捷,辽兵大败!”

“大宋必胜,燕云光复!”

……

所过之处,街上的百姓都愣了,接着有无数人加入其中,他们笑着,哭着,跟着差役,满世界奔跑,把消息告诉所有人。

没有多大的功夫,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到处都是欢庆的人群,到处都是鞭炮锣鼓

虽然普通人不太清楚燕云的重要,但是却不妨碍他们的喜悦之情,祖宗的土地,终于拿来了!

范仲淹带着两个儿子,还有晏几道,急匆匆来到了晏府,老相公的脸上都是笑容,一路上反复念叨着:“打赢了,真的打赢了……”

等到了晏殊府邸,晏几道第一个蹿进去,兴匆匆扑到老爹的面前,大声叫道:“爹,幽州拿回来了!”

晏殊含笑,晏几道更兴奋叫道:“打赢了,杀了好几万辽兵呢!”

晏殊的笑容不变,这时候晏几道突然惊醒,他颤抖着手,伸到了老爹的鼻子前,晏殊已经走了,他是含笑而死的!

……

大宋光复了燕云,从河北到京城,再从京城到全国。这一刻,每一个驿站都是忙碌的,无数信使背着报捷的文书,向各处奔跑,将消息送给所有的百姓。

在这一刻,大宋沸腾了!

上至朝中的重臣,下至普通百姓,贩夫走卒,他们都知道了一个消息,燕云光复了,大宋打败了宿敌辽国,一百多年的怨气终于出来了!

从今往后,大宋的汉子能挺直腰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爷们了!

老子也是有血性的,不是饭桶!不是废物!

喜悦,狂喜!

大宋提前过年了,所有的地方,都陷入了欢乐的海洋……范仲淹带了一壶酒,两个酒杯,他坐在了晏殊的灵堂,送一送老朋友。

他往嘴里倒了一杯烈酒,刺激的浑身一震。

“他们都说光复燕云,其实说错了,咱们拿来的只是山南七州,还有九州,包括云州在内,都在辽国的手里,不过我相信,拿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不远了……等到十六州全部光复的时候,我再去地下,和老朋友好好念叨念叨,这一步走的这不容易啊!”

这一次大战收复了哪里呢?

山南七州,又是多大的地方呢?

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京津唐地区,从山海关起,到喜峰口,再到居庸关,整个长城以南的这段,都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剩下的九州,主要在山西的北部,以西京大同为中心,还包括张家口等地,当然,这九州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至少目前为止,大宋可以欢呼庆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