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391章 任性的皇帝

大宋将门 第391章 任性的皇帝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王大人!”

贾昌朝声音提高了八度,吃惊质问道:“你未免小题大做了吧?用得着迁都吗?”

“当然!”

王宁安坚决道:“贾相公,诸位大人,我已经建议陛下调查历年宫中人员的健康情况,想必陛下已经有了结果。”

“不错!”

赵祯把话接过来,痛心疾首道:“自从发现铅中毒之后,朕清查了历年宫中人员的情况,结果是触目惊心!”

赵祯拿出了一张统计结果,他的几十个孩子不用说了,过去十年之间,宫中病死的宫女太监就有一千多人,而起所有太监宫女,能活过六十岁的少之又少。

陈琳是个特例,他中年才净身入宫,那些七八岁,十几岁进宫的宫女太监,普遍活不过35岁……过去大家伙都以为太监身体有损伤,寿数比普通人短,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许多负责看守皇陵的太监都能活到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以上,偏偏宫中,四五十岁就算老人了。不只是太监,宫女也如此。

就连宫中的妃嫔,染病的,死去的,也是数量惊人。

过去涉及皇家机密,无人敢问,现在想想,其中不乏是争斗暗害,丢了性命。但是宫中所有人,普遍比外面短命十年以上,这和普通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宫里锦衣玉食,吃饱穿暖,还有最好的大夫,如此小心照顾着,结果都早早去世了,人们传说,宫中富贵至极,寻常人承受不了,故此享受了几年,就要离开人世,一饮一啄,皆有报应……

赵祯过去也是相信的,但是他此刻却一丝一毫也不信了。

他又想起了刚登基不久,自己就大病了一场,现在想想,之前自己住在潜邸,后来搬进宫中,很可能就是突然接触了许多的铅,骤然发病,后来老天保佑,身体适应了,才侥幸活下来。

可是这几年,赵祯的身体明显下滑,才四十几岁的人,就频频感到不舒服……毛病出在哪?

就是无所不在的铅毒!

赵祯态度坚决,不容商量,“诸位爱卿,朕诚然知道,无论是重修皇宫,还是迁都,牵连太广,影响非比寻常。但是你们忍心看着皇家上下,受铅荼毒吗?朕身体每况愈下,多半是铅所致,诸位爱卿还拿不出办法,袖手旁观,你们就这么想看着朕死吗?”

这句话可太厉害了!

贾昌朝吓得浑身冒冷汗,带着几位相公一起躬身。

“启奏陛下,臣等不敢,臣等一定立刻拿出办法,两日之内,给陛下满意答复。”

结束了御前会议,大家伙没有离开,而是去了政事堂,包括王宁安在内,一个不缺。

贾昌朝面色凝重,“诸位,什么都不说了,皇宫万万住不得,是重建,还是迁都,你们都说说看法。”

曾公亮道:“重修皇宫,一来位置没法选定,二来耗费太大,朝廷根本承担不起。我看是唯有迁都了。”

“那要迁到哪里?”贾昌朝追问道。

“这个……当年太祖就曾想过迁都,洛阳,或者长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合适!”韩琦闷声道:“不论长安还是洛阳,都已经衰败荒废,迁都过去,不单要建皇宫,还要建造各个衙门,禁军,官员,全都要搬过去,工程浩大,不比重建皇宫小,而且漕运呢?汴京的运河可是几百年才建成的,搬到洛阳或长安,要重新挖掘运河,你们谁有把握保证漕运安全?”

一句话,大家都闭嘴了。

迁都可不只是皇帝一家子搬过去,几十万禁军要过去,家属要过去,百官要过去,宗室也要过去,眼下洛阳不过三十万人口,这些都搬过去,一下子就暴涨到了一百万!

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无数的困难摆在了面前,这几位虽然才智无双,可是想了想之后,也全都挠头了。

行不通!

就是行不通!

包拯思量道:“如果考虑运输,我倒是认为放在长江沿岸,坐拥水路便利,或许更好些!”

“不行!”

这回跳起来的是富弼,“金陵非是皇都之所,其余城市格局不够,都不能做皇都。

“那,那徐州呢?”见众人摇头,包拯又道:“或者大名府总行了吧?”

唐介却反对道:“也不成,汴京就够危险的,大名府距离契丹更近,一点天险都没有,防无可防,守无可守,处境太危险了。”

诸位相公议了足足一个下午,还是没有思路,他们几乎都把所有城市数了一遍,却没有一个合适的。

贾昌朝只能说道:“诸位都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咱们务必拿出一个结论来。”

王宁安自始至终,没有说什么话。

等于议事结束,他约着欧阳修,到了皇家书院,找到了范仲淹,老范也很是担心皇帝安全,问了情况,然后老范就叹道:“真是想不到,皇家子嗣艰难,竟然出在了铅中毒上。皇室安危,关乎大宋江山社稷,必须从速解决,二郎提议迁都是有道理的。”

欧阳修苦笑道:“迁都是没错,可问题是不好迁啊!”

把所有适合作为都城的地方梳理一遍,大体上能分成三类,一类是洛阳和长安,这里是曾经的古都,而且周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颇有帝王气象,当年赵大就倾心这里。

可是经过了一百来年,这两地已经衰败了,漕运也荒废了,要想恢复,不但要投入巨资,还费时费力,只怕赵祯死了,也未必能完成。

从自然禀赋上,就把几个古都给否决了。

第二类就是金陵等沿江沿海的城市,这里交通便利,水运发达,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可问题是江南一贯是割据小朝廷的最爱,格局小,易攻难守,而且无论文化,风俗,都和以北方人为主的朝廷格格不入。故此富弼等人是坚决反对。

还剩下的第三类就是大名府,甚至是河间府一带。

这里近些年发展很好,能承载庞大人口,交通也算便利。

但问题是距离辽国太近,国防压力太大,贪图安逸的京官们可不想一日三惊,坐立不宁……

范仲淹深深吸口气,显得十分伤感。

“迁都就要改变朝中格局,去大名府,陛下身边就要被武人环绕,文官不甘心,去江南,北方的重臣不会点头。去洛阳,京中的官吏不会同意……天下虽大,陛下却无处安身,简直岂有此理!”

老范气得拍桌子,王宁安也看出来了,短期内拿不出结果了。

虽然他不敢说宫中死了那么多人,都是铅的影响,但是宫中上下,身体普遍不佳,寿命短暂,那就证明,皇宫这片土地已经成了废土,为了安全起见,必须搬走。

只是迁都动静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文武,南北,世家和寒门,新旧党争,各种矛盾,都交织到了一起,错综复杂,成了一团乱麻。

“其实最适合的都城就是幽州。”王宁安道:“假如此刻光复燕云,定都幽州,向北,可以扫平草原,向南,庇护中原,天子守国门,正是最恰当的地方!”

欧阳修赞同道:“幽州的确是天下少有适合做都城的地方,奈何还在辽寇手里,实在是有心无力。”

“那就要尽快收复燕云!”

王宁安也没想到,迁都的事情,竟然又称为必须收复燕云的理由之一,实在是有些天意弄人。

大宋的种种事情,最后都落到了燕云上面,不收复燕云,天理不容!

“唉,燕云的事情暂且放一放,当务之急,还是想想暂时让陛下住在哪里吧?”大家伙挖空了心思,却想不到,此时赵祯已经搬出了宫中。

政事堂的承诺,他是不信的,两天拿出结果,那什么时候搬家?

赵祯一刻不想待在皇宫,他觉得宫中就像是一个地狱,有无数的妖魔鬼怪,在侵害他的身体,要把他拖到十八层地狱去。

也别怪赵大叔这么想,之前他没有儿子,身体也不好,受了多少气!

郁闷多大,反弹就有多大。

赵祯甚至觉得潜邸也不合适,那里离着皇宫还是太近了,还是会损害身体。他借口出城散心,带着杨怀玉等人到了城西,先围着金明池转了转,然后就一头扎进了静塞军的营地。

这块地方,还是王良璟选择的,现在是狄青负责,正带着士兵们练习弓马骑射。

皇帝突然驾到,可把狄青惊呆了。

“陛下,臣迎接来迟,还请恕罪!”

“哈哈,狄爱卿,是朕冒昧打扰,让弟兄们不用在意,只管好好训练,给朕准备几个帐篷就行。”狄青也不敢多问,只能去准备。

赵祯纵马驰骋,跑了一个时辰多,浑身被热汗湿透,虽然疲惫不堪,可是精神却格外健旺,浑身的毛孔都打开了,十分舒服。

“梓童,你看这里如何?”

曹皇后带着儿子,在曹佾的护送之下,也到了军营。视野辽阔,微风和煦,远山近水,都让人心旷神怡,相比鳞次栉比的皇宫,心都敞开了。

“圣人,臣妾喜欢这里!”

赵祯大笑:“那好,咱们就住在这里,他们不弄好迁都的事情,朕就不走了!”

赵大叔过得舒服,却哪里知道,宫中和京城都炸开了,皇帝没了!诸位相公都被惊得吐血,陛下,咱别这么任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