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282章 君臣碰撞

大宋将门 第282章 君臣碰撞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从垂拱殿出来,富弼主动走了两步,对贾昌朝道:“子明兄,我听说你那有今年新来的小龙团,请我喝一杯吧!”

贾昌朝稍微迟疑,按理说他和富弼之间,可没有这么亲密。这富相公主动上门,安的是什么心?

贾昌朝也是老狐狸,瞬间就笑道:“好茶当有好友,要不是彦国兄,我都舍不得喝。”

两个老狐狸像是多年的好友一般,一同到了贾昌朝的值房,手下人送来了小龙团,贾昌朝亲自给富弼泡了一杯茶。

然后两个人就这么对坐着,茶香弥漫,却没人想要喝一口,等得茶水都凉了,富弼才悠悠道:“子明兄,你觉得陛下会给王宁安什么官职?”

贾昌朝笑道:“君心深似海,作为臣子,岂能窥探。”

又是装蒜!

富弼也不戳穿他,而是笑道:“我刚刚的问话有毛病,我是想请教子明兄,政事堂该给王宁安什么职位呢?”

贾昌朝这回没有打太极,而是郑重道:“王宁安入仕时间虽然不长,可功劳不小,治理平县,政绩卓著,又南北奔忙,操劳国事。我大宋的规矩,彦国兄也清楚,王宁安出使过辽国,按理说应该破格提拔。他又有赈灾的经验,我提议让他去当陈州知府,彦国兄以为如何?”

富弼呵呵一笑,不动声色摇头,“我以为不妥。”

“为何?”

“子明兄是明知故问。”富弼叹道:“王宁安的确功劳不小,可是他做事匪夷所思,胆大包天,无所顾忌,更没有丝毫敬畏,这种人如何能担当大任?且不说岭南的那些犯官,光是他的资历就不足以成为一方父母官,子明兄以为然否?”

贾昌朝眉头紧皱,闷声劝说:“彦国兄,王宁安虽然没有考过进士,但毕竟是六艺学堂的讲师,他的词作水平极高,如今汴河之上,酒家之中,唱的都是王二郎的词,演得都是王二郎的戏,他的才华还是不用怀疑的。”

作为盟友,贾昌朝还在替王宁安说话,可是语气却不是那么坚定。

大宋的官职不同明清,初期升官很慢,但后期往往是一跃龙门。

比如典型的王安石,当了二三十年的地方官,结果皇帝看中,几个月连升七级,直接成为执政。

王宁安一入仕,就当了知县,如果再当了知府,地方资历够了,凭着政绩,赵祯一道圣旨,就可以把他提拔为翰林学士,甚至是参知政事。

但问题来了,王宁安没有考过进士,又出身将门,说文不文,说武不武。

这么个奇奇怪怪,又非常受皇帝喜爱的人物,到底该怎么处置?富弼一点主意都没有,如果没有岭南的疑似杀人案,士林还可能接受王宁安,可如今却不行了,一百多条人命,谁愿意和一个屠夫同殿称臣?

富弼长叹一声,发自肺腑说:“子明兄,我大宋一扫五代十国之乱,立国百年,天下大治,如今圣天子在朝,贤臣柄国,俨然盛世。能走到这一步,靠的就是规矩二字,如果随随便便,就把朝廷用人的规制给打破了,后果不堪设想。有人或许以为老夫嫉贤妒能,那也太小觑我富彦国了。子明兄,作为你我的位置上,应该替大宋江山长远考虑,该替祖宗守好这份基业啊!”

富弼说完之后,抓起早已凉了的茶,一口喝干。

“告辞了。”

……

值房留下了贾昌朝一个,说起来,千难万难,就是他最难。

富弼说的道理,他十分清楚,九成九文官都是这么看的,如果没有和王宁安的瓜葛,他肯定比富弼还用力打压王宁安。

麻烦就麻烦在他和王宁安之间牵扯不清,如果没有六艺学堂的势力压着言官,他的屁股就不稳了。

一面是文官利益,一面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手心手背,割哪块肉啊!

而且贾昌朝比富弼更了解王宁安,那可是个狠茬子,挡了他的路,他是真可能杀人的。

真是要让人愁死!

“哎呦,我怎么就这么倒霉啊!”

贾昌朝抱着脑袋,是一筹莫展,他就盼着王宁安千万别回来……那是不可能的,接到了京城的消息,说是陈州出了蝗灾,流民遍地,王宁安就吓了一跳。他记得有一出戏就是写陈州的事情,铁面无私的包大人为了赈灾,把侄子都给塞狗头铡里了。

陈州的灾情不是小事情,尤其是离着京城那么近,人口又多,肯定不好处理。

“大人,属下觉得应该高兴才对,怎么发愁了?”慕容轻尘笑呵呵道。

王宁安气咻咻道:“上百万人,生死危急,我怎么能高兴得起来?除非是铁石心肠?”

“大人,瞧属下这嘴笨的,我的意思是你靠着救灾起家,没准这次陈州大灾,又给你一展拳脚,普度众生的机会呢!”

“滚蛋!”

王宁安飞起一脚,怒骂道:“老子又不是那个不难不女的,你给我听着,大理的使者给我摆平了,不然让你喂马去。”

慕容轻尘仓皇转身,小跑着离开。

在王宁安的桌上,竟然摆着好几个纯金的佛像,其中有一个就是观音的,只是和后世的观音不太一样,这个观音留着两撇小黑胡,倒是更像阿三多一点。

佛像来自大理,是大理国王送来的。

王宁安在南下之前,是琢磨着把大理、占婆、交趾一勺烩了。

奈何他在交趾折腾太凶了,人家都怕了他。

占婆老老实实打开门户,开放粮食声音,潘肃操持着,从交趾买了100万石粮食,这一批粮食,用来借给黎氏,渡过危机。

毕竟之前被狠狠烧了一把,又遭到了战争涂炭,黎氏面临着缺粮的危机,潘肃把粮食借给他们,条件就是黎氏要征召三万人,去老街开矿,正式向大宋输送铜矿石。

钱荒,用后世的词汇形容,就是货币供应不足,一直是制约着大宋发展的锁链,如今这条锁链已经解开了,下面就该是大宋一飞冲天了!

不过在起飞之前,还缺少一个掌舵的人。

……

“本来是想在岭南办婚礼的,蓝天,碧海,沙滩,椰林,鲜花……怎么样,不错吧?”王宁安笑嘻嘻道。

杨曦骑着马,紧紧跟在王宁安的旁边,小妮子脸上涌起一丝红润,显得很向往,随后用力摇头,“不必了,在哪儿都是一样,我想让两家人都在一起,那样才圆满!”

“哈哈哈,如你所愿,等咱爹回京,就立刻办婚礼。我都跑了好几年了,也该静下来,好好享受生活了。”

王宁安嚣张地笑着,纵马狂奔。也就是年轻,连续这么奔波,王宁安回到了京城,依旧是精神头十足,稍作休息,就被叫到了宫中。

这一次他和赵祯又谈了两个多时辰,而后才满面春风,从皇宫出来,直接到了杨家,还住在以往的那个院子,直接梦周公去了。

王宁安潇洒,可是京城的众多官吏,从宰执到普通的言官,都惴惴不安,连手头的事务都懒得处理,纷纷凑在一起商量。

眼下各种传言,层出不穷,有人说王宁安要接替陈州知府,有人说他要直接上三司使,还有人说,赵祯准备特赐王宁安进士出身,给他扫平升官的障碍,更有荒唐的,说赵祯要召王宁安为女婿……

相比之下,最后一种倒是大家伙最放心了,他当了驸马,就没法争夺权力了。

两府的相公凑在了一起,贾昌朝,富弼,梁适,王尧臣,唐介,曾公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都显得心事重重。

王尧臣打破了沉默,“贾相公,富相公,如果陛下执意破坏规矩,我希望两位相公能替大家伙,把重担跳起来,匡扶正义,维护纲常!”

贾昌朝沉声道:“你说明白了,要老夫怎么做?”

“要贾相公驳回乱命!”

在这种时候,也就唐介这种又臭又硬的家伙,才毫不畏惧,“贾相公,天下士人,无不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然后过关斩将,一路披荆斩棘,中进士入朝为官,然后再经过十几年的磨练,才能担当重任。王宁安还不到二十岁,出任平县知县,已经是破坏了朝廷规矩,如果继续破格提拔,枉顾规矩。势必弄得人心浮躁,天下大乱。到时候谁还会安心读书?士林幸进之风盛行,人人都想走终南捷径,到了那时候,大宋的天下就麻烦了!”

唐介义正词严,曾公亮倒是有些不一样的看法,“我看未必,王宁安虽说年轻,可还是有些办法,竟然能弄来滇铜,解决朝廷钱荒,是个人才!”

这时候富弼开口了,“如果他是个庸才,也不用我们商议了,正因为此人妖孽诡诈,我们才更应该擦亮眼睛,替祖宗守好江山社稷!”

富弼说完,转向了贾昌朝,“贾相公,你是首相,该拿出一个态度了,士林都在看着呢!”

贾昌朝这些日子夜不能寐,就为了这事烦心。

偌大的官场,谁也不是孤身一人,贾昌朝还有那么多门生故吏,通过这些日子的摸排,没有一个赞同破格提拔王宁安,甚至有很多人都放出话来,如果一定要用王宁安,他们就去皇宫,找陛下理论,拼了一条命,也要阻止任用王宁安。

真是想不到,王二郎竟然混成了万人嫌,也不知道他会不会郁闷吐血?

贾昌朝也不能违背所有人的意思,长叹一声,“诸位,老夫以为,陛下心中自有定见,未必会破坏规矩……”

“如果破坏了呢?”唐介丝毫不给贾昌朝躲避的空间。

“那……老夫自会主持公道!”

贾昌朝咬着牙说出了这句话,在场诸公,总算是长出口气,东西两府意见一致,面对赵祯,也不用胆怯了。

“走吧,随老夫面圣。”贾昌朝断然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