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将门 > 第256章 赵祯的强者之心

大宋将门 第256章 赵祯的强者之心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1-22 00:10:33 来源:笔趣阁

诚然,面前攻击交趾,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如果顺利的话,拓土千里,增加几个州府,几十个县一个点问题都没有。

但是大宋糟糕的经济状况,还有满朝的掣肘,使得王宁安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用最小的投入,拿到最丰厚的回报。不然一旦失败了,他承受不起,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势力也会因为他的鲁莽,损失殆尽。

所以别看王宁安表面上把势头弄得很猛,排场很大,风光无限。但实际上,他非常保守小心。当然他的保守和文官们的守旧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用很小的力气,也能办成很大很大的事情,关键是怎么用好手里的筹码,这一点王宁安信心十足!

“陛下,臣以为此时不但不能对黎氏下手,相反还应该想办法把消息透露给他们,让他们有所准备。”

“什么?”

赵祯听到这里,也吓了一跳,不由得说道:“这,这未免太——不妥当了吧?”好吧,他本打算说缺德来的。

李日尊跑到大宋表演忠心,大宋最多不帮忙也就是了,怎么还能背后插人家一刀,这要是传了出去,可怎么做人啊?

不得不说,哪怕是赵祯,还存在着许多以德服人的念头,礼仪之邦,不能干这么没品的事情。

稍微思量,赵祯又发觉出卖李氏,对大宋也不好。

“黎氏实力强大,如果他们趁机灭了李氏和陈氏,一统交趾,必定会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我们不能养虎为患!”

王宁安笑道:“陛下圣明,正因为如此,臣才以为更应该通报黎氏。”

赵祯把脸一沉,“王卿,朕不想听你兜圈子,赶快说,你是怎么打算的?”

王宁安满脸钦佩,“陛下睿智,微臣的小心思是瞒不过陛下的,我打算……”

……

李日尊是李佛玛的三子,算是众多皇子当中很有才华的一个,王宁安提议册封李日尊为交趾国王,然后给李日尊一道旨意,准许双方通商贸易,而且这个贸易范围不只是交趾,包括大理和占婆在内。

赵祯对西南的情况不太熟悉,他让人找来了地图,仔细研究。

大理物产丰富,十分富庶,却苦无出海口,北边的蜀道南行,最好的通商方向就是向东,通过交趾出海。

偏偏大理之前二十万人马攻击交趾,又惨遭失败,眼下的大理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十分痛苦,没有出路。

如果给了李日尊通商的权力,他为了对抗强大的黎氏,肯定要拉上大理,并且开放海港,作为两国共同的商路。

黎氏虽然强大,可是一旦大理介入,他们就肯定会处在弱势。

赵祯思量半天,终于明白了王宁安的思路。

“你把消息通知黎氏,是给他们一个念想,以为大宋会拉他们一把?”

王宁安颔首,“其实也不是不可以。黎氏的地盘和大宋接壤,要想西南边境安宁,收回失去的土地,就必须摆平黎氏。眼下大宋还没有在十万大山之中作战的能力,只能耍一些手段,给点甜头,而且在黎氏的地盘上,还有两样东西,微臣志在必得。”

“什么?”赵祯好奇道。

“铜和铁!”

王宁安老实答道,他上辈子看过一些资料,这次南下,也花了一些功夫,他发现交趾北部绝对是一个大宝库。

这里有两项最重要的资源,偏巧还都处在老街,首先是铁矿,这里有储量丰富的针铁矿,平均含铁量在百分之43到百分之55之间,个别地段,甚至能达到惊人的百分之87,品味之高,简直令人咋舌。

有好的铁矿,才能炼出好钢,有了好钢,就能造出精良的武器,这个浅显的道理,不用王宁安讲,赵祯也能明白。

更要命的是这里还有铜矿,王宁安看过后世的新闻,老街拥有1.2亿吨铜储量,其中一个铜矿就有5600万吨!

这是什么概念,哪怕只开采百分之一,也能缓解大宋要命的钱荒。

赵祯听完了王宁安的介绍,再也没法淡定了,他甚至想直接出兵,把交趾拿下来,铜铁的巨大利益,让这位仁慈的帝王彻底撕破了脸皮,什么仁义礼智,都滚一边去先!

把这块肥肉拿到手里才是真的!

相比王宁安,赵祯被“钱荒”两个字折磨了好几十年,看到这两个字都要吐了。大宋上下为了解决钱荒,想出了无数的办法,铁钱发行了,交子也弄出来了,可无论怎么折腾,就是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严重缺乏货币,已经成为勒住大宋脖子的绳索,赵祯太想挣脱了!

“王卿,朕要动兵!无论如何,朕也要打下交趾!”赵祯眼中的疯狂和炽热让王宁安吓了一跳。

“别,千万别!”

王宁安连忙摆手,“陛下,臣有更好的办法,不动一刀一剑,就能把铜铁拿到手。”

“你打算怎么办?”

“我们名义上扶持李氏和大理,形成对黎氏的全面压力,然后再暗中与黎氏通商,为了抗衡李氏,黎氏肯定会开发铜铁矿,与大宋扩大商贸,这样我们就能借助黎氏之手,不费吹灰之力,达到目的。”

赵祯想了想,说道:“不好,王卿,你算过没有,一个小小的黎氏能消费多少商品,通过正常贸易,几时能积累足够的铜,大宋的钱荒一日甚过一日,我们等不起!”

“陛下,等不起也要等!”王宁安并不打算妥协,他慎重道:“交趾就像是一锅汤,骨头和调料都扔进去了,要想让汤出味,必须文火慢炖,一点也不能着急!据臣所知,眼下老街的铜铁矿还都没怎么开发,是一片荒蛮之地,虫蛇遍地,虎豹成群。不了解地形,不熟悉气候,贸然出击,不但难以收到效果,还会损兵折将。”

“微臣以为可以内外夹攻,软硬兼施,利用黎氏的人力和财力,把矿开发出来,然后我们再出兵摘桃子也不迟,陛下一定要有耐心!”

见赵祯还有些遗憾,王宁安继续道:“陛下,交趾的铜矿尚需要时间,可大理的铜矿已经是瓜熟蒂落,只等着我们去拿了。”

终于赵祯又来了兴趣,“王卿,你又有什么打算?”

“陛下,局已经布好了,只要我们肯通商,李日尊和大理方面早就垂涎大宋的货物,他们会手捧着铜送过来,再加上黎氏这边,每年供应千万斤铜矿,不成问题。”

“啊?”赵祯张大了嘴巴,惊骇道:“会有那么多?”

三司那边反复估算过,目前大宋每年的货币缺口在500万贯左右。千万斤铜矿大约能制成150万贯铜钱,有人要问了,不还缺350万贯吗?

要问这话的人,肯定没学过经济学,货币不但要计算数量,还要计算流通速度,假如每年一贯钱能平均流通三次,150万贯就能当450万贯用。

换句话说,只要经济运行正常,这一千万斤铜就能解了大宋的钱荒。

当然了,账不能这么算。

因为货币供给充裕,经济还会发展更快,王宁安早就见识了大宋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或许要不了三五年,需要的货币就是300万贯,500万贯,甚至1000万贯,那时候需要的铜矿就是几亿斤之多。

不过不要紧,王宁安有信心,只要打通了商路,就好像通了任督二脉,大宋国力倍增,保护稳定的铜矿来源,一点问题没有。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

“王卿,这么多的铜,究竟要从哪里运到汴京,是走蜀地,还是走广西?”

“都不走,这两条路都艰难重重,要想修路,不但耗费巨大,而且运量太小。微臣以为要走交趾的红河,靠着河海联运,把铜矿运送到大宋,最为省力,而且一艘大船,顶得上几万头牛马之力,最好不过了。”

“这样的话,可都在交趾人的手里啊!朕担心他们觉察到大宋的谋算,会出尔反尔,切断铜矿供应,如之奈何?”

“所以大宋需要扩充水师,要拥有强大的威慑力量,如果他们敢切断大宋的铜矿,大宋就能灭了他们的国,毁了他们的家,绝了他们的种儿!”

王宁安这话说的掷地有声,气势十足。

赵祯迟疑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欣慰开怀。

好,要的就是这个气势!

朝堂上的那些文官怕事守旧,一点进取心都没有,时间久了,赵祯也难免染上了这个毛病。

仔细一想,有什么可担心的,区区蛮夷小国,敢打大宋的主意,就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那些文官最让赵祯失望的就是他们没有一个强者之心,没有勇气,没有骨头,有的那点聪明才智还都用在了内斗上面!

这就是他欣赏王宁安的地方,对了,还有自己的侄子赵宗景!

“王卿,陪朕去这个傻小子家看看吧。”

赵宗景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惊讶道:“陛下要去臣家里?”

“嗯,听说你媳妇生了,孩子都快满月了,朕这个叔祖还没看过孩子呢。”赵祯笑道:“陪朕去看看,顺便让朕也见识下,是谁把你小子迷得连王爵都不要了。”

天啊,赵祯这是要承认澜儿了,总算是苦尽甘来,守得云开见月明!

赵宗景欢喜得什么似的,可是这丫的脑子也不知道装了什么,竟然板着脸,纠正道:“官家,臣和澜儿是真心相爱,相守一生,她可没有迷惑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